运动和非运动群体高中生 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适应是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适应过程中形成的人格特征,也在人们适应社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社会适应能力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的重要领域,通过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高中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本研究通过调查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体育运动与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关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体育运动、社会适应能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实施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提供参考,为运动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提供实证资料。
  本次调查分层抽取河南省各地市的高中生1200人为调查对象,运用自编高中生《体育运动调查问卷》、《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体育运动调查问卷》包括参加体育活动持续时间、参与次数和锻炼强度、参加运动项目等;《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分为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心理弹性四个子量表,包括自信心等10个因子。《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包括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等10个分量表。
  
  一、研究结果
  
  1.运动和非运动群体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检验结果
  从表1可知,运动群体高中生心理优势、心理能量、人际适应和心里弹性与非运动群体高中生存在较高显著性差异(p=0.000<0.001),运动群体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好于非运动群体高中生。
  
  2.运动和非运动群体高中生心理健康检验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运动群体高中生和非运动群体高中生心理健康各分量表都存在较高显著性差异(p=0.000<0.001),运动群体高中生心理健康明显好于非运动群体高中生(均值标准差得分越低,心理越健康)。
  
  3.运动群体与社会适应因子相关分析
  数据分析显示:运动与心理优势、心理能量、人际适应和心里弹性因子均存在极其显著正相关(p<0.001),与心理优势相关性最高,其次是心理能量。社会适应四个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7.0,88,同时也说明了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4.运动群体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运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都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p<0,001),与焦虑因子相关系数最高,其次是学习压力。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相关系数从0.71-0.88,说明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5.社会适应能力因子与心理健康总分相关情况
  结果显示:心理优势、心理能量、人际适应和心理弹性因子与心理健康总分有较高负相关(p<0,001),与心理能量相关最高,其次是人际适应。
  6.社会适应各因子和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心理健康的多元回归
  以心理健康各因子总分为因变量,以社会适应各因子以及性别、年级、示范性高中、来源地、参加体育活动持续时间、锻炼次数、锻炼强度等19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stepwise法),以F检验作为筛选变量标准:P<0.05进入回归方程,P>0.1剔除,结果有5个自变量进入方程,建立了五个模型,模型5的决定系数最高,且方差分析也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见表2(下页)。
  
  从表2可以看出,运动、人际适应、年级、性别和心理能量变量依次进入回归方程,且t检验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5个因子对心理健康总分的总解释量为53.7%。
  
  二、讨论
  
  1.不同运动群体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分析
  在心理优势感方面,运动群体高中生能够认识到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自身身体素质,还能增强自尊和自信,在体育活动中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感,体验到幸福和快乐,在积极参与集体游戏和群体性体育活动中,可以更多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逐步形成乐于助人和接受他人帮助的态度,体验到尊重和被尊重的感受,所以运动群体高中生心理优势感好于非运动群体高中生。在心理能量方面,有着运动习惯的高中生乐观、勤奋,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可以产生愉快感,转移注意力、释放消极情绪等,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文化课程的学习。在人际适应方面,个体参与体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进行,它总是和人群发生联系,要承担各种角色,如组织者、策划者、练习者、帮助者,随着内容和活动的转移,所扮角色随之转换,要扮好角色,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确定自己的位置、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加强角色责任、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训练,因此体育活动对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心理弹性方面,运动群体高中生通过参与一定困难条件下的体育活动,只要参与者参与体育活动,就要遵守游戏规则,尊重裁判,与队友合作,体验到克服困难带来的乐趣,表现出在体育活动、学习和生活中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2.不同运动群体高中生心理健康分析
  Hayden等人对有氧锻炼与焦虑和抑郁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期有规律的锻炼者比不锻炼者在较长时间内很少会产生焦虑和抑郁。运动群体高中生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在与同伴的团结协作、融洽相处中,在发挥个人潜能和智慧的活动中,减轻了由学习带来的压力,延缓了不良情绪的产生,体验到了幸福和快乐的感觉。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伴随着情感体验和意志的磨练,学生在与人交往中体验到了公平和友好,容易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理解和支持,同时,也提高了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3.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运动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从对心理健康总分的多元回归看,首先进入回归方程的就是运动变量,所建立的5个回归模型都有运动,运动对心理健康总分贡献率为44,7%。从生理学角度分析,个体参与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兴奋一抑制的快速转换和精确调节,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有助于神经结构改善。同时,合理安排体育运动,促进大脑积极休息,使人保持清醒头脑、精力充沛,有助于提高注意力,提高感知觉水平,发展思维和想象力,从而缓解学习压力,减轻抑郁和焦虑,提高学习成绩。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在紧张激烈的体育活动中,人们承受着或大或小的压力,同时也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和意志的磨练,高中生在与同伴的团结协作、融洽相处中,在发挥个人潜能和智慧的活动中,提高了个体耐挫折能力,缓解了由于学习带来的压力,体验到了幸福和快乐的感觉,从而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从表2可以看出,心理能量和人际适应是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较重要的预测变量。在社会适应四个因子中,只有心理能量和人际适应进入回归方程。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心理能量和人际适应对心理健康总分的贡献率分别为1.7%和5.9%。
  
  三、结论与建议
  
  1.运动群体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非运动群体高中生
  建议关注非运动群体高中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培养,建立高中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开展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和游戏,多层次、多角度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
  
  2.社会适应能力中的人际适应因子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对心理健康总分的贡献率为5.9%
  运动、人际适应、年级、性别和心理能量变量是对心理健康解释能力最大的变量,5个因子对心理健康总分的总解释量为53.7%,其中贡献最大的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总分的解释量为44.7%。建议学校开展一些社会性研究性学习,给高中生提供较多的走人社会的机会,加强人际沟通和协调,提高高中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殷恒婵,傅雪林,对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研究的分析与展望,体育科学,2004,6(24)
  [2]陈建文,黄希庭,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心理科学,2004,7(1)
  [3]季浏等,体育与健康课程五个领域强调什么,体育教学,2003(2)
  
  (责任编辑 白文军)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以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瑞恩》、最佳外语片提名奖的《与巴什尔跳华尔兹》等影片为代表,其真实纪录的内容以动画形式呈现,虚拟图形被赋予客观的纪实性特征,引
【正】 模式训练是以控制论观点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建立定量化、秩序化、最佳化的运动训练模型(即模式)。并对照模式,运用信息原理对运动员实施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由教育部门制定的内部技术标准转变为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开放的教育质量标准,同时国家将绩效引入教师业绩管理。这就意味着评价学校好坏不再只由学校本身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决定,而是根据现代质量管理科学的准则和模式,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家长的需求决定。
【正】 一、问题的提出高原训练作为一种训练手段引起世界体坛的重视。游泳高原训练的优越性已被各国教练员和科研工作者所认识和利用。众多的游泳强国,如美国、苏联、民主德
本文根据生物泛控论的原理,运用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诊断和治疗一批运动性疾病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方法简便,疗效独特,用途广泛。此法是一种新的针刺疗法和按
论述当今篮球运动特点和发展规律,指出我国篮球运动同世界强队的差距,提出从战略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我国篮球运动,尽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对策。
学校体育教育如何才能适应市场经济下体育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深刻变化,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从而有利于完成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与目的.为此,
界定体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学校体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全社会需要明确认识的一个问题.本文采用文献、逻辑及社会学方法,运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结合相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大力促进教育平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对新时期中国教育事业中教育效率与教育平等的一个前瞻性指导,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这句话也说明,在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改革必须重视教育平等,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一、教育效率与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内容比较丰富,而笔者主要探讨两个方面,一是动态生成资源的概念、分类,二是教师如何引发和利用动态生成资源。  一、动态生成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课堂中的动态主要是指教师、学生、环境、资源等要素之间不断变化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生成,就是在新的情境中产生,与预设是相对应的。生成没有既定的、现成的目标,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