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中学图书馆服务思考

来源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53647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未成年人是全民阅读的基础,也是全民阅读的希望和未来。国家明确将未成年人阅读作為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这勾勒出全民阅读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学图书馆是落实政策的重点单位,对未成年人阅读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广州市南武实验学校图书馆为例,通过采用数据对比的方式,从中学图书馆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分析了中学生的阅读需求,旨在积极开发图书馆现有资源,努力创新服务方式方法。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民阅读
  引言
  全民阅读成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八项“文化重大工程”之一,这反映了国家层面对全民阅读的重视。2016年,当时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将坚持少儿阅读作为保障重点的基本原则,提出要“保障和促进少年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勾勒全民阅读未来发展的大趋势[1]。2017年发布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将未成年人作为全民阅读的重点群体。
  2017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5.0%,较2015年提升了3.9个百分点,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34本,较2015年增加了1.15本[2]。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发布的《2017年广州市未成年人阅读报告》显示,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97.5%,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5.3本。而根据统计,广州市南武实验学校2017年学生阅读率为56.6%,学生平均阅读量为14.3本。由此看出,广州市南武实验学校学生的阅读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十三五”期间,中学图书馆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学图书馆如何借阅读之风,解决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调整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这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中学图书馆服务供需失衡分析
  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开办的全日制中小学校的图书馆,它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广州市南武实验学校图书馆于2003年建成,实行藏、借、阅、咨一体化全开架管理。根据2015年至2017年的开放情况,笔者发现有的阅览室几乎座无虚席,有的则是门可罗雀,图书馆服务供需明显失衡,分析原因如下:
  1.馆藏结构单一,资源更新不足
  学校馆藏资源以实体文献为主,虚拟馆藏建设未引起重视。馆藏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是开展读者工作的基础保证,内容丰富、配置合理的馆藏资源能保证更好地为教育教学一线服务。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传统实体馆藏,主要有图书、报刊等印刷性文献;二是虚拟馆藏,主要以电子图书为主。其中,文献资源更新缓慢,滞后现象严重,甚至有些文献资源老化严重,导致学生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热情大打折扣。
  2. 学生信息素养欠缺
  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是中学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就现状而言,学生运用多种信息资源获取信息的能力比较欠缺,难以利用图书馆检索到所需内容。目前,尽管大部分中学图书馆都开展了新生入馆教育,但不尽人意处较多。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对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新生入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也没有投入相应的人力与物力,上课时只是肤浅地介绍一下图书馆的使用情况。从学生方面来讲,很多学生认为图书馆的功能就是借书与还书,无需经过特别的指导。这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对相关信息捕捉不够。
  3. 学业负担过重,学生缺少阅读时间
  当下,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文山题海上,他们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非常少,几乎没有时间去图书馆。此外,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经常性地被学科教师占用,阅读时间极少。
  4.领导支持力度不够
  图书馆对于学校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理应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领导更加注重学校的师资、设备力量,忽略了图书馆的作用, 从而使图书馆管理工作跟不上学校发展的步伐。此外,在部分领导眼中,图书馆管理工作性质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因此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不高,无需耗费太多的投入与精力。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中学图书馆服务创新举措
  1.去库存——释放供给活力
  学生爱看的书学校没有,学校有的书学生不爱看。这是学校图书馆经常遇到的问题。对此,图书馆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重新整合馆藏资源,剔除陈旧、使用率低的图书,采购受学生喜欢的资源,这能有效地吸引学生走进图书馆,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图书馆可以推出“你看书,我买单”等活动,打破传统图书管理理念,由图书馆主持采选转为需求端做主。这种模式优化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也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了学生对图书馆的黏度。
  2016年广州市南武实验学校图书馆开始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前后的数据对比如下:2015年图书馆读者借书2079本,2016年借出3946本,2017年(1月至10月)借书12 495本。数据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图书馆资源供给的活力大增,学生的需求量增大。
  2.补短板——开拓特色供给
  中学图书馆的发展应注重学生的阅读需求,通过补短板、扩大有效供给、改善供给方式和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主要措施有四点。   设立“悦读”咨询室。“悦读”咨询室是师生阅读沟通的桥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推广过程中,图书馆应注重培养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并进行适当的引领。比如,教师普遍反对学生看漫画、武侠小说等书籍,但凡看到学生在读诸如此类的书就会将其没收。其实,漫画、武侠小说并非洪水猛兽,教师应分析学生的阅读行为,并引导他们取其精华。根据二八定律,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中,约20%是常用图书,这部分图书可以满足约80%的读者需求,而剩下的20%的读者则对漫画、武侠小说等书籍有需求。对此,图书馆应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信息需求,用有限的馆藏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进行电影推荐。电影推荐有助于吸引学生入馆。图书馆以推荐英文电影为主,并以此为特色,宣传观看英文电影的意义及作用。学生看英文电影不仅能提高其英语水平,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
  建立“经典阅览室”。“经典阅览室”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著名学者王余光教授提出。早在2008年4月“世界读书日”期间,王余光就呼吁图书馆设立“经典阅览室”,通过精选经典的馆藏书籍,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阅读、享受阅读。
  与学科课程融为一体。在学校教育中,课内与课外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两大空间,二者缺一不可。在学科教学中,许多内容需要借助课外的知识补充,其中,学校图书馆能够发挥较为积极的作用。学校图书馆各项工作应当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促进学科教学的有效开展,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比如,图书馆可根据教师课程安排,有目的地进行课程延伸阅读。
  广州市南武实验学校图书馆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数据对比如下:2015年学生入馆为15 521人次,2016年为16 183人次。数据表明,入馆人次不断攀升,入馆率不断提高。
  3.降成本——推进共建共享
  中学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资金短缺是制约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图书馆每年的投入资金有限,怎样才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有限的投入中建好图书馆呢?对此,广州市南武实验学校图书馆引进公共图书馆资源,承办“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南武实验学校分馆”,成为广州海珠区第一所实现与全市公共图书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学校图书馆,解决了中学图书馆信息孤岛问题。依托分馆平台,充分利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结合学校的教学特点,打造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合作的语言学习平台,利用图书馆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展示师生作品,开展教研、学习交流活动。此外,广州市南武实验学校图书馆还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合作,创建校园“漂流驿站”, 宣扬“环保、分享、自助、互助”的特色理念,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循环阅读的意识,在增加阅读乐趣的同时,也丰富了课余生活。
  三、结语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广州市南武实验学校图书馆利用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的营销理论[4],以服务为中心,让更多的师生家长享受到图书馆的优质服务。同时,这也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欧兴荣.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发布 提出十项主要任务[EB/OL]. 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6/1227/c87423-28980503.html.
  [2] 张贺.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閱读调查公布,2016年人均读书近8本[N].人民日报,2017-4-19(12).
  [3] 陈世清.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EB/OL]. http://www.qstheory.cn/laigao/2016-01/04/m_1117654493.htm .
  [4] 差序格局 [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差序格局/7645949?fr=aladdin.
其他文献
前不久,美国杨百翰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项新技术,能在空中创造出可移动的全息圖像。这项技术为人们的沉浸式体验打开了新大门,使人们可以与共存于其周围空间的类似全息的虚拟物体进行互动。  研究人员称,这项技术使得创造出围绕日常物理物体旋转、爬行甚至爆炸的动画内容成为可能。而且这些图像是真实存在于物理空间的,人们可以从空间中任何角度看到它们。  为了证明这一原理,研究人员创造了在空气中行走的虚拟棍状人物
★视频信息  名称:《〈中医故事〉系列动画片》  作者:姚勤 等  制作单位: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荣誉簿  获评第八届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  ★内容速览  在墨色山水间,悠扬古韵里,当归的故事徐徐展开。  岷山脚下,荆夫和妻子秦娘夫妻恩爱,喜得麟儿。然而,不幸的是,秦娘患上产后血症。为了医治妻子,荆夫听从老道所言,随其前往峨眉山求药。  望着即将远行的丈夫,秦娘抱着刚刚出生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加拿大科学家为不漏电荷的新型量子电池设计出了“蓝图”,这种量子电池仅依靠量子力学原理工作,有望成为多种量子设备的重要组件。  为了实现这种电荷无损的量子电池的想法,研究团队将具有高度结构对称性的开放式量子网络模型作为存储激子能量的平台,激子能量是电子吸收足够高能的光子时所利用的能量。他们使用这种模型旨在证明,即使在开放环境下,也可以毫无损失地存储能量。  该项研究主要作者
黄斑变性是导致50岁及以上人群失明常见原因之一,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通过植入人工视网膜帮助失明患者恢复视力可能是一个解決方案,但该方案是否可行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大脑是否能集成自然视觉和人工视觉信息。最近以色列和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大脑在处理对视觉有重要作用的信息的同时,也具备集成自然和人工视觉信息内容的能力。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人工视网膜植入小鼠眼睛,然后用一种可以诱发自然视觉、人工视觉和两者
“珠海一号”03组卫星发射成功  9月1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将“珠海一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珠海一号”卫星工程是商业遥感卫星项目,规划研制发射34颗卫星组成星座,具备视频、高光谱、合成孔径雷达、红外成像等观测能力,获取卫星遥感数据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行业应用提供服务。该星座已于2017年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下称《通知》),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在人类面临更频繁自然灾害的背景下,进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有什么目的和意义,它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  摸清灾害风险隐患 普查意义重大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布局和功能区划提供科学依据,也将为我国开展自然
2月15日,日本大阪大學工程师浅田稔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介绍,他和同事设计出了一套能可靠识别一系列触碰的触觉传感器,当这套传感器与机器人相连时,机器人会发出情绪信号。  该触觉传感器名为“疼痛神经系统”,嵌入了柔软人造皮肤,可感知轻柔的触摸和令人疼痛的重击。当这套传感器与名为“Affetto”的机器人(一种模仿孩子头部的机器人)系统相连时,触觉和疼痛信号可以转化成表达情绪的面部表情。  浅田稔指
作为973首席科学家和糖尿病著名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贾伟平教授带领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团队,数十载如一日,致力于寻找早期发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国标准”,提高对糖尿病的“预警”能力。  近日,以贾伟平等为主要成员的科研团队开展的“2型糖尿病遗传机制新发现与早期预警标记的系列研究和临床应用”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提起这一荣誉,贾伟平很平静:“就是研究,认真做好每件事,尽职尽
一项新研究显示,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发怒。该项研究由美国睡眠医学研究院发布在期刊《睡眠》上。  研究人員通过分析202名大学生的日记发现,睡眠不足的人会有更多的愤怒情绪。此外,还进行了一项涉及147名社区居民的实验。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小组,一组保持正常的睡眠时间,一组在两个晚上只能睡5小时。在这种安排之下,睡眠不足的受试者暴露在刺激性噪声环境中,更容易被激怒。这表明缺乏睡眠破坏了人在情绪上对糟糕
2015年马蒂亚斯奖不久前宣布获奖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仙辉,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赵忠贤被授予该奖项,这也是中国大陆科学家首获该奖项。该奖项将于今年8月24日在瑞士召开的超导材料与机理国际大会上正式颁发,届时获奖人将作大会报告。该国际大会每3年举行一次,是超导研究领域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