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以古诗词为内容的一档节目来说,比感人故事更重要的,或许是创新形式。比起第一季来,第二季之所以赢得了更高的收视率,乃至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说,在创新形式上颇下了一番功夫,比如说『飞花令』、总决赛的巅峰对决等环节设置都令人耳目一新。
1.17%,这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官战的收视率。比起排名第二的热播电视剧《孤芳不自赏》来,收视率高出了30%以上。而这,仅仅是电视荧屏收视统计。
丁酉新春,在这个曾经的诗之国度,唐诗宋词,外加当代电视传播技术和互联网“发酵”,《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不仅火遍了神州,其热度更是持续不退。在节目播出期间,打开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来自大河上下江南塞北的朋友,许多人都在“指点江山”,更有人恨不能冲入百人团比赛一把。而即便节目收官多日,微信中有关诗词大会的各种内容,或是一些大学、培训机构等晒出的自家版本的“诗词大会”题目等,均不乏关注与转发。
《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这么火?它是否会像十多年前《百家讲坛》那样续领风骚若干年?对当下电视综艺节目来说,又有什么启示呢?
三位上海妹妹成为焦点
在2月7日播出的决赛中,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高一学生武亦姝最终折桂,成为了焦点人物,随之亦顿成网红,乃至早早就高挂挡箭牌——本人、父母一律不接受采访。她留给大众的唯有这么一段话:“‘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古人说没什么好送的,就送你一整个春天吧。这多美啊,现代人给不了你。”
武亦姝父母家人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就在武亦姝夺冠之际,《新民周刊》微博发布了一篇相关文章。没想到,次日打开屏幕,该文一串跟帖中,竟然有不少“表白武妹妹”的字样。正当有人大为感叹“‘90后’的思维跟不上”之际,记者朋友圈中一位“80后”同样自说自话道:“武亦姝要么是穿越来的,要么就是书里走出来的,要么就是投胎没喝汤……第一眼我就花痴了。”记者回帖:“且慢花痴,武妹妹身高1.8米,站在您身边,就您这小体形,hold住吗?”这位清瘦小哥回答倒也痛快:“侠风仙骨,必须瘦长条儿啊。”原来,这些热烈的词儿啊,无非代表了年轻人对《中国诗词大会》新科冠军的喜爱。这喜爱,来得热烈,来得无所适从,来得很难用现成的词儿表达——假如用照本宣科的现代汉语,怕来得不贴切;假如用古诗词或者用典,又怕无法企及武妹妹的高度。
至于现场与真人版武妹妹PK的落败者,却又有另一种感受。比如《诗刊》编辑、已过而立之年的彭敏接受武亦姝攻擂之际,则感到“始终无法跟她面扑面”,原因是彭敏感觉自己“只能看到她的脖子”。
回看决赛中,武亦姝曾在“飞花令”环节,与人称“万词王”的大学老师王子龙以“酒”为关键词,进行了七八轮交锋。她一气儿说出了多句带有“酒”字的诗句或者词句,分别来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曹操的《短歌行》、柳永的《蝶恋花》、李白的《行路难》和《将进酒》、范仲淹的《苏幕遮》、王维的《少年行》等。其表现令现场评委赞不绝口。据称,这位“00”后姑娘的诗词储备量多达2000余首。以陆游、苏轼、李白作为自己“三大偶像”的她,现场表现亦从容自信。
提及武亦姝的冠军范儿,还能从诸如长发披垂、柳眉凤目,将一身汉服穿得飘逸潇洒体现出来。至于写得一手好字、名校背景等等,全都集于一身,由此而人称“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复旦附中高一学生武亦姝、上海中学高二学生姜闻页、文来中学初一学生侯尤雯,来自上海的三少女皆令人刮目相看。她们的对手,许多绝非等闲之辈。
在主持人董卿的眼里,姜闻页“能不动声色让你血脉偾张”。饱读诗书的姜闻页,自己亦能作诗。姜闻页的妈妈早前发现女儿有诗词方面的特长,希望小孩未来能从事古诗文方面的工作。但姜闻页有自己的想法,她认为:“古诗文更是一种业余生活的调剂,而理科专业则是未来打算付诸工作实践的探索。”
侯尤雯更是后生可畏。她台风镇定,作为本届诗词大会从百人团刷入挑战赛的最小年龄选手,她对中国古典诗词有独特的爱好。难得侯尤雯的父母很珍惜女儿的爱好,在一些家长赶鸭子上架催子女讀奥数之际,他们意识到:“如果不是自己喜欢的,哪怕学奥数,心里也会有抵触。”因材施教,由孩子兴趣出发,在当今家长中,是需要勇气的。此举殊为不易!
比之武亦姝父母家人一律不接受采访,就读于文来中学的侯尤雯同样被家长雪藏起来。《新民周刊》记者拨通侯尤雯妈妈的电话,她表示:“马上寒假就要结束了,侯尤雯即将回到学校上学。我们不希望因为上了电视而影响女儿的正常学习生活。”
切莫过度消费诗词大会
武亦姝、侯尤雯家人的担心并非多余。在因节目走红之际,亦有媒体评论道:“这是‘智商性感’的胜利。”且不论侯尤雯小妹妹年方13岁,大家参加的更非选美节目,这所谓“智商性感”是何词汇?该如何理解?看得人一头雾水。
武亦姝并没有微博账号,同学称她几乎不玩社交媒体,但早已有很多人给小姑娘建立了同名账号,亦从另一方面看出一朝成名后所面临的纷扰。
消费《中国诗词大会》的苗头确实在逐渐显露出来,比如培训机构——“乐在四季”即于2月9日在微信公号发帖《“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我校SSP初中英语竞赛班学员侯尤雯成为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最年轻挑战者》。文中提到:“文来中学初一(11)班班长侯尤雯是一个精力充沛、才思敏捷的女生。她从一二岁开始学识字,2岁多学习唐诗三百首,至今,她估计掌握古诗词近1000首。上学后,除了坚持背诵,她还广泛阅读经典文言文、四大名著等作品,课外阅读也促进了她在课堂内的学习。”该机构还提到,侯尤雯“在SSP初中英语竞赛班的各次考试中也是数一数二”。同时引用带教的“Jason老师”评价:“侯尤雯同学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我们传说中的‘学霸位’,上课时能够很好地和老师进行互动。并且她的思路敏捷,观点新颖,与我们SSP初中英语竞赛班倡导的3C理念完全吻合。”跟在这篇文章之后的,无疑是教培机构分布在上海各区的地址、联系电话等等。然而,侯尤雯之掌握千首古诗词,能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脱颖而出,与教培机构乃至该英语竞赛班又有何干系呢? 对此现象,李定广教授告诉记者:“客观地说,女性在诗词方面是有一些优势的。毕竟,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细腻,而女性总体上而言情感比男性细腻,敏感度高,更感性。从整体效果上来看,从百人团杀上擂主的,只有彭敏一位男性。我们节目不是不让男生参与,现在看,他们斗不过她们,但也不能灰心。”另一方面,作为上师大人文学院的教授,李定广无疑能够感受到现在大学生中女生数量大大高于男生。
玩笑过后,李定广继续向记者说道:“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审美文化的精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之所以成功,还有一个原因——在选择题目时,会从大众的视角考虑。”譬如,在讲到汉乐府《上邪》时,点评嘉宾王立群教授特为提到了作家琼瑶。在琼瑶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紫薇唱过这样的歌:“天苍苍地茫茫你是我永恒的阳光,山无棱天地合你是我永久的天堂”,此歌无疑出典于《上邪》。王立群说:“琼瑶当年把它记错了。”王立群的正解是“山无陵”。他的点评不仅让节目深入浅出,还令许多人茅塞顿开。微博上有观众写道:“我一直以为是‘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现在才知道是‘秋风生渭水’。还有小时候看《还珠格格》,我一直都是读‘山无棱’,今天才知道是‘山无陵’。还有‘夏雨雪’的雨读的是第四声,名词活用为动词……”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不仅在考参与者的知识储备,也能够通过嘉宾的點评,令人在审美的意义上,鉴赏出诗词的美妙之处,让经典更吸引人。
李定广还特别提到,古典诗词中的人文精神、正能量,对于当下的现实意义。“那些高尚的情感——比如孟郊的《游子吟》,那些伟大的人格,热爱国家,誓死报国的感人力量,比如杜甫、陆游的为诗、为人,即便是清人的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亦体现了为老百姓着想的一种想法。这些情感方面的陶冶,总比拜金主义、三俗之类有意义得多吧?”
当然,在第二季的题目选择上,《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希望命题组能贡献一种“熟悉的陌生题”,亦使得节目得以更受人关注。所谓“熟悉”,即是命题范围基本上限于观众熟悉的名家名作,避免相对冷僻的作品。所谓“陌生”,就是设置具体考点时,又常常在这些名作中容易混淆的字词、容易忘记的对联、容易忽略的名物、容易记错的典故上“挖坑”,观众自认为很熟悉某些诗词,却往往不能精确答出正解。而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某种程度上亦在于其传播时间之长、流传之广。
春节,是古典中国流传下来的文化;诗词,亦是古典中国流传下来的文化。如今,丁酉春节元宵已过。旧时的花市灯如昼,早已变幻做了如今的大都市、不夜城,然而柳梢上的月亮仍在,古典中国的诗意,在这一季的江南春色里,又浓了一些……
1.17%,这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官战的收视率。比起排名第二的热播电视剧《孤芳不自赏》来,收视率高出了30%以上。而这,仅仅是电视荧屏收视统计。
丁酉新春,在这个曾经的诗之国度,唐诗宋词,外加当代电视传播技术和互联网“发酵”,《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不仅火遍了神州,其热度更是持续不退。在节目播出期间,打开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来自大河上下江南塞北的朋友,许多人都在“指点江山”,更有人恨不能冲入百人团比赛一把。而即便节目收官多日,微信中有关诗词大会的各种内容,或是一些大学、培训机构等晒出的自家版本的“诗词大会”题目等,均不乏关注与转发。
《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这么火?它是否会像十多年前《百家讲坛》那样续领风骚若干年?对当下电视综艺节目来说,又有什么启示呢?
三位上海妹妹成为焦点
在2月7日播出的决赛中,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高一学生武亦姝最终折桂,成为了焦点人物,随之亦顿成网红,乃至早早就高挂挡箭牌——本人、父母一律不接受采访。她留给大众的唯有这么一段话:“‘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古人说没什么好送的,就送你一整个春天吧。这多美啊,现代人给不了你。”
武亦姝父母家人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就在武亦姝夺冠之际,《新民周刊》微博发布了一篇相关文章。没想到,次日打开屏幕,该文一串跟帖中,竟然有不少“表白武妹妹”的字样。正当有人大为感叹“‘90后’的思维跟不上”之际,记者朋友圈中一位“80后”同样自说自话道:“武亦姝要么是穿越来的,要么就是书里走出来的,要么就是投胎没喝汤……第一眼我就花痴了。”记者回帖:“且慢花痴,武妹妹身高1.8米,站在您身边,就您这小体形,hold住吗?”这位清瘦小哥回答倒也痛快:“侠风仙骨,必须瘦长条儿啊。”原来,这些热烈的词儿啊,无非代表了年轻人对《中国诗词大会》新科冠军的喜爱。这喜爱,来得热烈,来得无所适从,来得很难用现成的词儿表达——假如用照本宣科的现代汉语,怕来得不贴切;假如用古诗词或者用典,又怕无法企及武妹妹的高度。
至于现场与真人版武妹妹PK的落败者,却又有另一种感受。比如《诗刊》编辑、已过而立之年的彭敏接受武亦姝攻擂之际,则感到“始终无法跟她面扑面”,原因是彭敏感觉自己“只能看到她的脖子”。
回看决赛中,武亦姝曾在“飞花令”环节,与人称“万词王”的大学老师王子龙以“酒”为关键词,进行了七八轮交锋。她一气儿说出了多句带有“酒”字的诗句或者词句,分别来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曹操的《短歌行》、柳永的《蝶恋花》、李白的《行路难》和《将进酒》、范仲淹的《苏幕遮》、王维的《少年行》等。其表现令现场评委赞不绝口。据称,这位“00”后姑娘的诗词储备量多达2000余首。以陆游、苏轼、李白作为自己“三大偶像”的她,现场表现亦从容自信。
提及武亦姝的冠军范儿,还能从诸如长发披垂、柳眉凤目,将一身汉服穿得飘逸潇洒体现出来。至于写得一手好字、名校背景等等,全都集于一身,由此而人称“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复旦附中高一学生武亦姝、上海中学高二学生姜闻页、文来中学初一学生侯尤雯,来自上海的三少女皆令人刮目相看。她们的对手,许多绝非等闲之辈。
在主持人董卿的眼里,姜闻页“能不动声色让你血脉偾张”。饱读诗书的姜闻页,自己亦能作诗。姜闻页的妈妈早前发现女儿有诗词方面的特长,希望小孩未来能从事古诗文方面的工作。但姜闻页有自己的想法,她认为:“古诗文更是一种业余生活的调剂,而理科专业则是未来打算付诸工作实践的探索。”
侯尤雯更是后生可畏。她台风镇定,作为本届诗词大会从百人团刷入挑战赛的最小年龄选手,她对中国古典诗词有独特的爱好。难得侯尤雯的父母很珍惜女儿的爱好,在一些家长赶鸭子上架催子女讀奥数之际,他们意识到:“如果不是自己喜欢的,哪怕学奥数,心里也会有抵触。”因材施教,由孩子兴趣出发,在当今家长中,是需要勇气的。此举殊为不易!
比之武亦姝父母家人一律不接受采访,就读于文来中学的侯尤雯同样被家长雪藏起来。《新民周刊》记者拨通侯尤雯妈妈的电话,她表示:“马上寒假就要结束了,侯尤雯即将回到学校上学。我们不希望因为上了电视而影响女儿的正常学习生活。”
切莫过度消费诗词大会
武亦姝、侯尤雯家人的担心并非多余。在因节目走红之际,亦有媒体评论道:“这是‘智商性感’的胜利。”且不论侯尤雯小妹妹年方13岁,大家参加的更非选美节目,这所谓“智商性感”是何词汇?该如何理解?看得人一头雾水。
武亦姝并没有微博账号,同学称她几乎不玩社交媒体,但早已有很多人给小姑娘建立了同名账号,亦从另一方面看出一朝成名后所面临的纷扰。
消费《中国诗词大会》的苗头确实在逐渐显露出来,比如培训机构——“乐在四季”即于2月9日在微信公号发帖《“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我校SSP初中英语竞赛班学员侯尤雯成为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最年轻挑战者》。文中提到:“文来中学初一(11)班班长侯尤雯是一个精力充沛、才思敏捷的女生。她从一二岁开始学识字,2岁多学习唐诗三百首,至今,她估计掌握古诗词近1000首。上学后,除了坚持背诵,她还广泛阅读经典文言文、四大名著等作品,课外阅读也促进了她在课堂内的学习。”该机构还提到,侯尤雯“在SSP初中英语竞赛班的各次考试中也是数一数二”。同时引用带教的“Jason老师”评价:“侯尤雯同学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我们传说中的‘学霸位’,上课时能够很好地和老师进行互动。并且她的思路敏捷,观点新颖,与我们SSP初中英语竞赛班倡导的3C理念完全吻合。”跟在这篇文章之后的,无疑是教培机构分布在上海各区的地址、联系电话等等。然而,侯尤雯之掌握千首古诗词,能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脱颖而出,与教培机构乃至该英语竞赛班又有何干系呢? 对此现象,李定广教授告诉记者:“客观地说,女性在诗词方面是有一些优势的。毕竟,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细腻,而女性总体上而言情感比男性细腻,敏感度高,更感性。从整体效果上来看,从百人团杀上擂主的,只有彭敏一位男性。我们节目不是不让男生参与,现在看,他们斗不过她们,但也不能灰心。”另一方面,作为上师大人文学院的教授,李定广无疑能够感受到现在大学生中女生数量大大高于男生。
玩笑过后,李定广继续向记者说道:“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审美文化的精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之所以成功,还有一个原因——在选择题目时,会从大众的视角考虑。”譬如,在讲到汉乐府《上邪》时,点评嘉宾王立群教授特为提到了作家琼瑶。在琼瑶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紫薇唱过这样的歌:“天苍苍地茫茫你是我永恒的阳光,山无棱天地合你是我永久的天堂”,此歌无疑出典于《上邪》。王立群说:“琼瑶当年把它记错了。”王立群的正解是“山无陵”。他的点评不仅让节目深入浅出,还令许多人茅塞顿开。微博上有观众写道:“我一直以为是‘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现在才知道是‘秋风生渭水’。还有小时候看《还珠格格》,我一直都是读‘山无棱’,今天才知道是‘山无陵’。还有‘夏雨雪’的雨读的是第四声,名词活用为动词……”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不仅在考参与者的知识储备,也能够通过嘉宾的點评,令人在审美的意义上,鉴赏出诗词的美妙之处,让经典更吸引人。
李定广还特别提到,古典诗词中的人文精神、正能量,对于当下的现实意义。“那些高尚的情感——比如孟郊的《游子吟》,那些伟大的人格,热爱国家,誓死报国的感人力量,比如杜甫、陆游的为诗、为人,即便是清人的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亦体现了为老百姓着想的一种想法。这些情感方面的陶冶,总比拜金主义、三俗之类有意义得多吧?”
当然,在第二季的题目选择上,《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希望命题组能贡献一种“熟悉的陌生题”,亦使得节目得以更受人关注。所谓“熟悉”,即是命题范围基本上限于观众熟悉的名家名作,避免相对冷僻的作品。所谓“陌生”,就是设置具体考点时,又常常在这些名作中容易混淆的字词、容易忘记的对联、容易忽略的名物、容易记错的典故上“挖坑”,观众自认为很熟悉某些诗词,却往往不能精确答出正解。而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某种程度上亦在于其传播时间之长、流传之广。
春节,是古典中国流传下来的文化;诗词,亦是古典中国流传下来的文化。如今,丁酉春节元宵已过。旧时的花市灯如昼,早已变幻做了如今的大都市、不夜城,然而柳梢上的月亮仍在,古典中国的诗意,在这一季的江南春色里,又浓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