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设计教学前必须充分解读文本,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生成、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等提供依据。可以说,解读文本是聋校语文有效教学的起点。
一、重视解读文本
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搞清楚“教什么”,客观分析学生“已懂”、“能懂”、“不懂”和“暂时不需要懂”的知识内容,并以此确定教学内容、目的、重点和难点,调动其学习的兴趣。
重视解读文本,是针对聋校语文教学效度低的现状而实施方法变革的要求。健全儿童入学前已经掌握了有声语言,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入学后可以在口语的基础上学习书面语;而聋生入学前语言基础几乎为零,需要从音、形、义等方面同步学习语文,增大学习的难度。聋生学习主要通过手势语进行。手势语不规范、不完善,影响其学习语文的有效性。这些导致聋生学习特别困难,对语文知识理解含混,记忆模糊,掌握不牢,学习的“有效时间”大打折扣。因此,要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明确教学知识点和语言训练点,特别注重帮助学生积累“活语言”,发散思维、拓宽视野,做到教学依托教材但不囿于教材,让教材这个“例子”充分发挥作用。
二、根据实际及创新发展的需要解读文本
1. 重视解读文本的宏观层面
结合单元主题,整体把握文本训练重点。聋校语文教材的编排大体上是以单元专题训练为主要思路。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单元训练专题,准确把握专题的内涵,真正领会编者的意图,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并且围绕目标进行科学详实的教学设计。例如:第十四册第四组的课文包括《赵州桥》、《颐和园》、《大自然警号长鸣》三篇讲读课文。本单元通过描写景物,训练提炼中心,并体会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因此,我们要先通读几篇课文,再分别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核心句子,然后归纳围绕中心展开具体说明的材料,最后制定教学目标,撰写教学设计。
结合文章思想,渗透健康价值取向教育。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价值观正逐步向追求个人自我的舒适与快乐方向转变,对文章也常常做出一些“另类”的解读。而聋生普遍存在视野狭窄、明辨是非能力弱的情况,责任感和价值观不高,对以直观形式出现的负面引导接受迅速,并由此表现出一些思想和行为偏差。比如曲解“倔强的小红军为‘傻子’”,认为“有钱的人才是‘最可爱的人’”等。因此,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应该重视挖掘文章中富有积极向上价值取向和催人奋进的精神元素,并在教学中引导聋生进入文本,有目的渗透思想教育。例如:在课文《狗》中,解读并渗透坚强、勇敢的教育元素;在课文《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中解读并渗透“崇尚科学,一丝不苟、勤勤恳恳进行科学研究”的情感教育等。
2. 重视解读文本的微观层面
理清写作线索,培养阅读兴趣。聋生阅读兴趣淡薄,阅读量少,阅读能力较弱。我们解读文本时,首先要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抓住“文眼”,然后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结构和提炼文章线索的方法,并感受文章的视野和境界,逐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人文精神。例如:课文《羚羊木雕》的结尾句“可是,这能全怪我吗?”那么,究竟怪谁呢?由此回到文章,再读人物的语言并揣摩其心理后提炼课文的叙事线索 “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取回木雕”。有了上述解读思路,我便在教学中以“初读课文——提出疑问——再读课文——说说想法”为步骤,逐步指导学生理清文章中故事发展情景,再挖掘出“要木雕还是要友情”讨论话题进行讨论,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并激发阅读的兴趣。
品读重点词句,丰富语言积累。聋校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聋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增强书面语沟通技能,促其回归主流社会。我们在解读文本时,要注重抓住文章的重点字词,引导学生学语言、品词句,并逐步词句所描写的意境;注重指导学生一字、一词、一句、一段地品读、读懂,丰富聋生的语言积累,培养流畅语感。例如:课文《燕子》中的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式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激灵的小燕子。”“光亮”、“俊俏轻快”和一个经典的“凑”字,小燕子在春天舒眉展翅、意欲冲天的形象便跃然纸上。通过指导聋生品读这些词句,想象词句所描写的生动画面,在体会到语言文字无穷魅力的同时积累语言。
3.重视解读文本的教学价值
要从教学需要和聋生特点出发解读文本,从“教”与“学”的角度考虑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实现文本对聋生缺陷补偿和提高语文基础的效用,更有利于启发和培养聋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一,重突出重点忌面面俱到。面对一篇文章,有些教师对字词句段篇、文史哲逻辑、思想启迪、情感意志的塑造等方面全面讲读,面面俱到,其结果就是老师讲得疲、学生听得乏,毫无效率可言。教材编者在选文时,必然考虑过该篇文章对于相应年级层次聋生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方面。因此,我们解读文本时,要把自己当成一个陌生的读者,在全新的阅读中感受文本;注重分析学情,了解聋生可能理解到的层面;再结合文章训练典型性和示范性的知识点,选择训练侧重点进行教学。例如:课文《锯是怎样发明的》,我们要求学生“了解锯发明的过程,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就已经足够了,不需向学生介绍“鲁班学艺”;《故宫博物院》是说明文,只要指导学生掌握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即可,而不应引申故宫的历史。
其二,重指导阅读轻分析讲解。阅“读”是训练聋生正确语序、提升语感,丰富其语言积累和书面语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对于聋生学习语言非常重要,不可忽视。我们在解读文本时要注重挖掘“读”的元素,而把分析讲解放在次要的地位。教学中通过正确标记停顿、画出重点词句,通过指读、默读等方法提升聋生阅“读”的能力;注重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手段激发聋生阅读的兴趣,并以此强化对句、段、篇的理解程度;根据文本内容,梳理句情段意,提炼写作训练切入点,开展从读到写的训练,培养写“活语言”的能力。
责任编辑 邱丽
一、重视解读文本
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搞清楚“教什么”,客观分析学生“已懂”、“能懂”、“不懂”和“暂时不需要懂”的知识内容,并以此确定教学内容、目的、重点和难点,调动其学习的兴趣。
重视解读文本,是针对聋校语文教学效度低的现状而实施方法变革的要求。健全儿童入学前已经掌握了有声语言,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入学后可以在口语的基础上学习书面语;而聋生入学前语言基础几乎为零,需要从音、形、义等方面同步学习语文,增大学习的难度。聋生学习主要通过手势语进行。手势语不规范、不完善,影响其学习语文的有效性。这些导致聋生学习特别困难,对语文知识理解含混,记忆模糊,掌握不牢,学习的“有效时间”大打折扣。因此,要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明确教学知识点和语言训练点,特别注重帮助学生积累“活语言”,发散思维、拓宽视野,做到教学依托教材但不囿于教材,让教材这个“例子”充分发挥作用。
二、根据实际及创新发展的需要解读文本
1. 重视解读文本的宏观层面
结合单元主题,整体把握文本训练重点。聋校语文教材的编排大体上是以单元专题训练为主要思路。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单元训练专题,准确把握专题的内涵,真正领会编者的意图,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并且围绕目标进行科学详实的教学设计。例如:第十四册第四组的课文包括《赵州桥》、《颐和园》、《大自然警号长鸣》三篇讲读课文。本单元通过描写景物,训练提炼中心,并体会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因此,我们要先通读几篇课文,再分别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核心句子,然后归纳围绕中心展开具体说明的材料,最后制定教学目标,撰写教学设计。
结合文章思想,渗透健康价值取向教育。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价值观正逐步向追求个人自我的舒适与快乐方向转变,对文章也常常做出一些“另类”的解读。而聋生普遍存在视野狭窄、明辨是非能力弱的情况,责任感和价值观不高,对以直观形式出现的负面引导接受迅速,并由此表现出一些思想和行为偏差。比如曲解“倔强的小红军为‘傻子’”,认为“有钱的人才是‘最可爱的人’”等。因此,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应该重视挖掘文章中富有积极向上价值取向和催人奋进的精神元素,并在教学中引导聋生进入文本,有目的渗透思想教育。例如:在课文《狗》中,解读并渗透坚强、勇敢的教育元素;在课文《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中解读并渗透“崇尚科学,一丝不苟、勤勤恳恳进行科学研究”的情感教育等。
2. 重视解读文本的微观层面
理清写作线索,培养阅读兴趣。聋生阅读兴趣淡薄,阅读量少,阅读能力较弱。我们解读文本时,首先要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抓住“文眼”,然后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结构和提炼文章线索的方法,并感受文章的视野和境界,逐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人文精神。例如:课文《羚羊木雕》的结尾句“可是,这能全怪我吗?”那么,究竟怪谁呢?由此回到文章,再读人物的语言并揣摩其心理后提炼课文的叙事线索 “查问木雕——赠送木雕——取回木雕”。有了上述解读思路,我便在教学中以“初读课文——提出疑问——再读课文——说说想法”为步骤,逐步指导学生理清文章中故事发展情景,再挖掘出“要木雕还是要友情”讨论话题进行讨论,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并激发阅读的兴趣。
品读重点词句,丰富语言积累。聋校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聋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增强书面语沟通技能,促其回归主流社会。我们在解读文本时,要注重抓住文章的重点字词,引导学生学语言、品词句,并逐步词句所描写的意境;注重指导学生一字、一词、一句、一段地品读、读懂,丰富聋生的语言积累,培养流畅语感。例如:课文《燕子》中的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式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激灵的小燕子。”“光亮”、“俊俏轻快”和一个经典的“凑”字,小燕子在春天舒眉展翅、意欲冲天的形象便跃然纸上。通过指导聋生品读这些词句,想象词句所描写的生动画面,在体会到语言文字无穷魅力的同时积累语言。
3.重视解读文本的教学价值
要从教学需要和聋生特点出发解读文本,从“教”与“学”的角度考虑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实现文本对聋生缺陷补偿和提高语文基础的效用,更有利于启发和培养聋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一,重突出重点忌面面俱到。面对一篇文章,有些教师对字词句段篇、文史哲逻辑、思想启迪、情感意志的塑造等方面全面讲读,面面俱到,其结果就是老师讲得疲、学生听得乏,毫无效率可言。教材编者在选文时,必然考虑过该篇文章对于相应年级层次聋生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方面。因此,我们解读文本时,要把自己当成一个陌生的读者,在全新的阅读中感受文本;注重分析学情,了解聋生可能理解到的层面;再结合文章训练典型性和示范性的知识点,选择训练侧重点进行教学。例如:课文《锯是怎样发明的》,我们要求学生“了解锯发明的过程,懂得只有善思爱想,才能有所创造”就已经足够了,不需向学生介绍“鲁班学艺”;《故宫博物院》是说明文,只要指导学生掌握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即可,而不应引申故宫的历史。
其二,重指导阅读轻分析讲解。阅“读”是训练聋生正确语序、提升语感,丰富其语言积累和书面语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对于聋生学习语言非常重要,不可忽视。我们在解读文本时要注重挖掘“读”的元素,而把分析讲解放在次要的地位。教学中通过正确标记停顿、画出重点词句,通过指读、默读等方法提升聋生阅“读”的能力;注重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手段激发聋生阅读的兴趣,并以此强化对句、段、篇的理解程度;根据文本内容,梳理句情段意,提炼写作训练切入点,开展从读到写的训练,培养写“活语言”的能力。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