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教学有“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lian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数学教材编排的一项特色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策略教学是有“策略”地凸显策略的有效性,让学生收获“应该如此”;体现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收获“还能如此”;突出策略的适切性,让学生收获“并非如此”;强化策略的系统性,让学生收获“原来如此”。
  【关键词】策略教学 有效性 多样性 系统性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数学教材编排的一项特色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当下许多策略教学常因标签化或片面化的设计,影响并制约了学生策略意识的形成。策略教学,不是简单解题方法的总结与应用,而是教师紧扣策略本质,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经历深度思考,不断感悟的过程。一定意义上说,策略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悟”出来的。因此,策略教学也需要教师寻求“策略”,促进学生策略意识的形成和策略能力的提升。笔者以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一列举”为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凸显策略的有效性,让学生收获“应该如此”
  策略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载体,通过活动,将学生一些无意的、模糊的认识转化为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灵活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而这种能力,是隐藏在学生经验中的,只是有些学生有意识运用而有些无意识,或在运用能力上相对有高有低而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凸显策略的有效性,让学生收获“应该如此”,从而在内心深处实现对该策略的高度认同。
  在教学时,教师可先出示例题: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栅栏围一块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学生独立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后,可以围绕以下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反思研究:一是解决这个问题你用了什么策略;二是你怎么想到使用这个策略。这样的引导可以有效避免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长和宽是11米”之后的“长是几,宽是几”的肤浅教学上。因为本节课的重点不是“11分成几和几”的一一列举,而是为什么要一一列举。因为,此题属于极值问题,要先列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结果,再在比较中得到“面积最大”的围法。上述问题直指一一列举策略的独特价值,即问题答案有多种或要从多种答案中找出最合理的答案时,就“应该”使用该策略解决问题。
  二、体现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收获“还能如此”
  策略教学要发展学生的策略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主动选择策略的机会,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自己擅长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就会自然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分享、比较、提炼,就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策略的多样性,从内心收获“还能如此”,体验策略异曲同工之妙,感悟殊途同归之美。只有有了这样的感悟,才能促进学生策略意识的提升。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一一列举”策略前,已经有了一些列举的经验。因此,在上述例题教学时,教师可以紧扣“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以往学习中,你在哪些地方也使用过这个策略?”这两个问题组织教学。通过第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算式等方式解决问题,感受同一情境下列举方式的多样性。通过第二个问题,引发学生回忆,感受列举在不同情境下的多样性和一致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回忆,用课件展示一组需要用“一一列举”策略来解决的问题:一是数的分成,用列表的方式;二是乘法口诀,用算式方式列举;三是数学卡片组数,用文字方式列举;四是循环赛场次,用画图的方式列举。通过上述教学,学生对列举的策略就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这样,不仅有下位方法的支撑,也有相应数学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发出列举“还能如此”的感叹。
  三、突出策略的适切性,让学生收获“并非如此”
  策略教学必须要深刻,要从数学特有的属性出发,融方法与思想为一体;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的策略意识和能力同步提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一个新策略时,往往会想方设法,甚至会刻意放大某一策略的价值,把其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使用策略的热情和兴趣,尽早尽好地掌握策略。殊不知,此种做法,违背了策略教学的初衷,不利于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综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只有通过练习的对比、辨析,感受策略的“适切性”,收获“并非如此”,才能从更上位的观念审视策略,更全面理解策略。
  在教学的练习环节,笔者出示以下两题:(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它的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它的长和宽可能是多少厘米?(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宽是4厘米,长是多少厘米?让学生做完题后讨论:为什么后面一题不用列举策略?你认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列举的策略?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懂得,每个策略都不可能“包打天下”,每个策略有着各自施展的“舞台”,策略没有“谁好谁不好”的区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只有这样,学生对列举策略的认识才会更深入一步。
  四、强化策略的系统性,让学生收获“原来如此”
  史宁中教授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所以,在策略教学中,要把握策略内涵,增强策略体验,培养应用意识。让学生经历从模仿性的初步应用,到对比性的一般应用,再到系统性的综合应用。要让策略回归现实,通过引导,让学生系统化的思考突破现实情境的束缚,促进学生对策略认识不断深入,最终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从而使策略教学从技巧训练层面上升到思想感悟层面。
  在教学的最后环节,笔者出示以下练习题:一张靶纸共三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华投中2次,可能得多少环?设计此练习题的目的有两点:一是评价学生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策略的系统建构。通过此题,学生可以感悟到:遇到复杂情况时,可以先分类再列举;遇到答案不是唯一或求最合理的方案時,可以运用列举策略解决问题;在列举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列举,如画图、列表等;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列举,都要有序列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在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时,列举策略可以和其他策略同时使用……
  总之,策略教学是要有“策略”的。教师务必高度关注学生策略意识的培养,围绕策略的有效性、多样性、适切性和系统性设计教学,强化学生对策略的感悟,让学生在策略的探究、应用中获得强烈、准确、深刻和丰富的感受,经历从“应该如此”到“还能如此”再到“并非如此”,最后到“原来如此”的感悟,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互联网 ’背景下基础教育师生互动模式创新研究”(编号:D/2016/02/2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编者按】  美丽的丛林,美丽的童年,美丽的小鹿……美国女作家罗林斯的《一岁的小鹿》是一本极为美丽,却有着一个令人震惊、令心灵感到震撼的结局的长篇小说。它曾获得过普利策文学奖、欧·亨利文学奖,还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并获得了奥斯卡奖。  由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社长、总编董惠铭先生翻译的最新版本,即将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学生天地》有幸获得译者及出版社的授权,从本期开始到2013年底,以节选连载的方式,
女孩小恩提着两箱行李,坐着火车,来到了舅舅生活的城市。小恩的爸爸失业了,她到舅舅的面包店来做帮工。这个城市是灰色的,灰色的钢筋水泥,灰色的天窗门洞,灰色的人影和行踪。但小恩说她好高兴,因为那么多空空荡荡的花台,就好像是在等着她的到来。她已经迫不及待地盼望春天了。  春天来了,小恩在屋前、店里、花台,还有那个满是垃圾、破败不堪的房顶上种下鲜花,种下树苗,种下小红萝卜、洋葱和生菜……于是,这萧条的城市
我没有面对面地采访过她。我只是静静地看过她的舞蹈。即使如此,她给我的启发已足够多。  她让我去思考,什么是舞蹈,什么是生活的真相。当我们忙忙碌碌走在世间,有没有那么一刻驻足仰望,追寻自身存在的意义?  生命如海,舞者如沙。  沙滩的形状诉说着海曾经的模样。  那晚,在德国乌普塔尔舞蹈剧场,舞台如茫茫海洋,舞者的身体绽现一层又一层的热望,如海面上层层浪花,翻卷着泡沫,转瞬即逝。舞者被生命的热望驱动着
2001年的7月13日,萨马兰奇主席的一句“BEI……JING”,决定了2008年对于中国、对于全天下的中华儿女是意义非凡的。在已经过去的两千多个日夜,中国人民把那个夜晚带给我们的兴奋、激动和不可压制的喜悦默默地酿成了醇厚的期待。  本刊从今年第1期开始,邀请工作在竞技体育新闻第一线的知名体育记者带大家走近奥运。    我们刚刚跨进了新的一年,就让我们首先从跨栏运动说起。现在说起跨栏运动,刘翔似乎
  
期刊
br
第2章为什么不同不一定意味着谁好谁坏    第二天非常冷。我喜欢成都温和的冬日,不像天津,会下雪。但在天津供暖很充足,而成都没有,有时我们不仅在室外觉得很冷,在屋里也冻得厉害。我能想象温迪又要说“在美国……”  爸爸从外面买回来了早餐吃的包子。我对爸爸说,我受不了这室内的寒冷,温迪说在美国所有房子冷了都有暖气,热了都有空调。  “美国的确是个更富有的国家,”爸爸说,“但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即
哎呀,十一月,  传说中的光棍节来啦!  好吧,我是一条可怜的“光棍狗”。  不过,我一点都不忧愁,  因为,我有你们这堆  ——快乐的好朋友。
【编者按】作为一位中学科学老师,周老师不仅喜欢讲课,更喜欢做实验。什么实验?各种你想得到想不到的、稀奇古怪的、科学以及不那么像科学的实验!只见周老师两手一摊,说:“没办法,谁叫我脑瓜子聪明,点子多呢?不动手试试不过瘾啊!”(又来了~)  从本期开始,周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做实验。不过,周老师还是要“难为”大家一下:他可能只给出实验过程,让大家猜猜会有什么结果;他可能写出了实验结果,而过程却需要你来补
正好   每到周末老师都会留很多作业。今天,老师留的作业不算太多,他问我们:“作业多么?”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无论我们回答多还是少,老师都有可能给我们再加点。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拯救了我们,他说:“正好!”  薯条和番茄酱   生物课上,老师说土豆与番茄可以嫁接。一位同学想了想,问:“老师,如果成功了,以后吃薯条是不是就不用蘸番茄酱了?”  最互相信任的两个人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