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斯特纱体定义变化看纱疵定义变化

来源 :纺织器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v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正确理解和应用”纱体”概念,介绍USTER QUANTUM 2到USTER QUANTUM 3中纱体定义的变化,阐述对不同纱体定义的理解以及常发性与偶发性纱疵的定义和分类;通过实际纱体图给出纱疵新定义,即基于纱体、沿着纱体清纱门限内部的纱疵为常发性纱疵,外部的纱疵为偶发性纱疵.指出:乌斯特技术公司纱体的定义是变化发展的,其定义常发性纱疵为长度不大于纤维长度、横截面为-60%~+100%的疵点,偶发性纱疵为长度大于纤维长度、横截面积大于+100%的疵点;重新给出的纱体定义不影响乌斯特纱疵分级,仅弱化了纤维长度的重要性;纺织企业技术人员应了解、掌握纱体和纱疵的定义,通过不断应用和探索,更准确判断常发性纱疵和偶发性纱疵,不断提升产质量.
其他文献
由于电子元器件更新换代较快,其停产管理对装备长期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流程、方法和数据等方面对美国NASA标准MSFC-STD-3620《MSFC电气、电子和电子机械(EEE)零部件停产管理及控制要求》”1”进行了解读,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4点措施建议,以期加强装备电子元器件停产管理与控制.
通过对国产CPU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目前国产CPU的发展情况.选取了基于ARM架构的某款国产CPU Hi1616,使用国际权威的CPU性能测试工具SPEC CPU2017对其和基于X86架构的Intel E5-2650v4做了比较,分别从不同线程数下的计算速度性能和不同任务拷贝数下的吞吐量性能两个方面比较了两款CPU的性能,最后,验证了编译器GCC版本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多任务高并发计算场景下,Hi1616更具有性能优势,Intel E5-2609v4能够较好地满足单线程科学计算场景的要求.
为了减小纺织企业员工流失率、提升顶岗达成率,提高新员工的培训质量,以公司制衣事业部二级培训为例,从培训流程、培训图形、培训组计划、培训模式4方面介绍新员工培训方法;分析各级培训目标设定方案,确立合格标准和毕业标准;通过优化培训师设置、提升培训师业务素质等措施,提升培训效率和效果.指出:新员工培训是纺织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作用重大;要完善科学的培训体系、转变培训观念、加强短期培训效果的评估、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保证培训效果卓成有效,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人力资本存量.
为了保证细纱机车头精准定位,车头外出安装无需调整,基于各种机型细纱机车头架结构尺寸,开发出包括墙板距离检具、间隙测量检具、垂直度检具、出轴距离检具、数显水平仪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等组成的车头装配数字化在线检测系统,介绍其结构组成、测量原理、技术参数和测量流程.表明:车头装配数字化在线检测系统能够通过装配过程数字化在线检测,使装配精度数据直观显示,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方便操作者对装配过程进行调整;将检测精度存入检测系统中,便于有痕化管理,提升工艺能力.
为提高纺纱器材对纺纱产质量、用工、用料及成本的积极影响,根据纺纱牵伸、加捻、成形卷绕工艺及驱动电机应用实践,探讨对纺纱器材的选型要求、维护、更换问题,并展望纺纱器材技术创新与持续发展的方向.指出:我国纺织器材行业已取得长足发展,一些产品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出口,与国外高端品牌的差距正快速缩小.
为了促进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布局新产品、开辟新市场,阐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特种纺织品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从品类发展、产品价格、市场销售等方面分析探讨特种纺织品企业发展的市场策略.指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企业发展的重点应是以自主研发为主,进一步吸纳国外创新要素,修炼内功、提升产品品质;企业要以战略高度、长远视角,从全局出发研究市场策略,谋划品类布局、价格调整与销售模式,实现提质增效与转型发展.
为了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介绍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概念及在品质保证、准时生产、发挥员工创造力方面的优势;以自身企业为例,通过导入精益生产模式的实践,说明5S现场管理、焦点改善课题、推进标准化建设、运用信息化系统、营造持续改善氛围等方面对构建纺织企业高效精益运营体系的方法.指出:实施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应结合企业现状,以标准作业和管理为基本特征,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分阶段逐步实施.
为提升快速响应客户反馈问题能力,实现售后服务各部门体系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能力,介绍CRM系统在细纱机售后服务中的应用背景,详细分析该系统在营销管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应用CRM系统的意义.指出:CRM系统将全面质量管理和全面营销管理进行有效而科学的融合;核心是跟踪记录用户现场反馈问题及其处理过程,使其更加透明、具有可追溯性,为改进和制定售后服务策略等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介绍了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发展历程,以鲁泰纺织为例,阐述通过建立精细化管理整体架构、各部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流程再造管理、课题改善管理,在交期、质量、管理、成本、效率等方面得到提升的应用.指出:精细化管理是纺织企业从粗放到精细、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企业要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和魄力,积极发现新视野、新思路、新方法,更好推动公司发展.
为解决传统浆纱工艺使用聚乙烯醇(PVA)浆料污染环境、费时且能耗大的问题,研究”高性能变性淀粉+原淀粉+助剂”的调浆方案即半糊化上浆工艺技术,从调浆配方、成本与浆纱工艺参数及操作规范方面,探讨采用其生产纯棉细号高密织物,并对比分析传统和半糊化浆纱工艺质量指标、用浆成本及织造效果.实践表明:半糊化上浆技术调浆配方简单、无须高压调浆桶烧煮,浆桶温度和糊化器温度可自动控制使调浆操作简单;浆槽无须供蒸汽,降低能源消耗;使用玉米原淀粉替代PVA浆料使成本明显降低,且退浆方便、低碳环保,织造效率由89.7%提高为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