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课堂练习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练习是教学的一部分,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认知。可实际的课堂练习,却存在着随意性、按书本行事、无限拔高等现象,总觉得有“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感觉。那么,课堂练习要注意什么呢?
  思考之一:从学生的角度上分析,要处理好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的关系。
  案例1 确定位置(一)(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A.教师在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时,让学生做练习以进一步巩固知识。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练一练”的第一题:学校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生:(3,2)。
  师:其他的建筑物在什么位置?与同学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
  上述练习面向全体,不落下一个学生,可谓是“面面俱到”,却导致了好学生甚至有时是中等生的“无事可做”。这样的课堂常常会出现师问学生齐答的现象,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得不到思维的提升。
  B.用数对确定地图上学校附近有关单位的位置。
  师:前面我们学会了用数对确定座位表中同学的位置,现在把座位表改成方格纸上的地图,请同学们用“数对”确定地图上有关单位的位置。
  出示投影:下图是衢江新区有关单位的地图(略)。
  (1)衢江一小的位置是(_____,_______),工贸职校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樟潭小学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
  (2)(7,3)表示_______的位置,它在横的方向上的格数是_______,在竖的方向上的格数是_______。
  (3)用(5,3)表示仙鹤纸业的位置对吗?为什么?
  思考题:(x,5)能确定是哪个单位的位置吗?为什么?
  此练习中安排了四道练习题:前两题是基础题,为必做题;后两题是提高题,为选做题。教师一开始没有让学生做,而是在出示了题目后,问学生某一单位应用怎样的数对来确定,让学生进一步确定规则。采用先引后放的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教学难点,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面向全体的理念在练习中得以体现。
  思考之二:从用教材的角度上分析,要处理好教材与学生认知程度的关系。
  案例2 分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分数的再认识”在教材中安排了“练一练”,其中的1~3题,对于学生来说只不过是复习三年级的学习内容,对于这节课的理解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对于这样的内容安排,教师就应该加以处理,让练习与学生的认知程度相匹配。其中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师:你们认识分数吗?说几个你熟悉的分数。(学生说分数,教师随机板书)
  师:关于1/2,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画有几幅图的那张纸,请你在图上用颜色表示出对应的分数,表示好后在小组里交流表示的理由。
  (全班交流、质疑)
  师: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是怎么分的?分的对象相同吗?)
  生:都是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平均分的对象不同,有的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师(追问):这里是把谁看做整体“1”?一份是几个?这个整体“1”还可以指哪些呢?
  ……
  上述练习说明,为了提高课堂实效,必须把教材中的练习和学生的认识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才能有效地处理好教材与学生认知程度的关系。
  思考之三:从练习的角度上分析,要处理好题型与实效的关系。
  案例3 分数的基本性质(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通过实践操作与探究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虽然做了大量的练习,可当学生碰到稍难的题时,往往就束手无策,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是因为学生并没有深入理解知识。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含义,我改换了题型。
  如出示填空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又如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在判断中清晰地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含义。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快速地填出如5/8=20/()等各题,以进一步巩固分数的基本性质。接着通过比赛,让学生在1分钟内看谁写出的相等分数多,深化学生的理解,并让学生进一步练习:如果1/a=5/b,当a=1、2、3、4、5……时,b分别等于几?通过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后让学生把几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使学生同时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作用,明确学习的目的。
  思考之四:从提升理解的角度上分析,要处理好难与易的关系。
  案例4 探索规律(三)——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在学习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出示下列练习: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判断下列等式是否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5×46 54=35×(46 54)
  27×73×45=(27 73)×45
  (8 4)×25=8×25 4
  2.用简便方法计算。
  (80 4)×25        34×72 34×28
  41×26 25×26 34×26   38×99 38
  3.送饮料。(略)
  通过判断等式是否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着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分配律。这样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基本上能做对,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可是,课后的练习却不怎么理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进行了如下尝试: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算式中间是减号时有没有这种规律。学生通过出题举例、验证,发现算式中间是减号也有这样一种规律,使学生在拓展外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乘法分配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记忆。课上教师可进行小结:“这样的规律,对算式中间是乘号、除号适用吗?”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进一步拓展思维,为有效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展现一个较大的探究时空。这里,就是通过难与易的处理,很好地让学生理解了乘法分配律。
  思考之五:从拓展思维的角度上分析,要处理好放与引的关系。
  案例5 找最小公倍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一位教师在教学了怎样找最小公倍数后,出示练习加以巩固。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出示下题:小兔子分萝卜,每5个一份,多1个;每6个一份,还多1个。你知道小兔子至少有多少个萝卜吗?
  师:请把题目读一下。
  (生读略)
  师:看看谁最能干,知道小兔子至少有多少个萝卜。
  生开始练习,可是,过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得出结果。这时教师急了,看看离下课没有几分钟了,就匆匆地讲了一下。课后针对这样的题目,基本上无从下手。
  教师一味地想着拓展思维题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不知道当学生“卡壳”的时候需要引导,从而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停滞。虽然教师告诉了学生,但是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学生才能很好地理解、解决问题。因此,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面对拓展题或是对学生思维有阻碍的练习题时,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手时才放手,及时地处理好放与引的关系。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及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只有利用好练习,使课堂练习更具有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其他文献
肥鹅当狱警瑞典南部的波嘉监狱,前不久"聘请"了10只肥鹅当狱警。它们在监狱四周游荡,如果发现囚犯企图越狱,这些鹅便会大叫,值班人员就迅速出来把人抓住。
本文通过对宁夏扬黄扶贫灌溉工程渠道建筑物的基础处理,阐述了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桩基设计的理论依据及方法,为以后类似基础处理工程提供借鉴。
芙蓉有两种:出于水者,谓之草芙蓉,夏月开花;出于陆者,谓之木芙蓉,秋季开花。故而白乐天诗云:“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也必须跳出每堂课短短几十分钟的片段式教学模式,跳出教室这一方小小的天地.教师要以大数据资源为重要依据,提升课堂教学多元化特色,培养学生
<正> 1 前言支铰是弧形闸门最主要的受力构件之一,闸门所受的全部水压力、自重分力及启闭闸门时启闭力的部分分力都将通过支臂传到支铰上去,然后再通过支铰传到支承钢梁(或牛
在当今新的教育形势下,父母和学校教育不再侧重于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小学汉语的角度出发,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建设和使用、思维
随着汽车走入千家万户,交通事故与日俱增,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威胁.因此如何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提高安全行车系数,已成为当前必须关注与思考的话题.结合多年驾驶经验
在2009年底的宁夏科技期刊评估中,《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名列第一,被评为“宁夏最佳科技期刊”,再创佳绩12009年8月《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被评为“中国北方优秀期刊
菊,在先秦典籍中被视为革的一种。《说文&#183;艸部》:「蘜,治蘠也。从艸,鞠声。」《礼记&#183;月令》谓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郑玄注:「鞠本又作菊。」晋人周处《 风土记》:「日精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多,综合性强,所以学生在学习时面临的学习难度是很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教师借助更多的教学手段将教学知识化繁为简,有效的降低难度,帮助学生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