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与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15362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历史和地缘的影响,贵州省普通高校的专业设置存在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脱离人民生活实际等问题,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地方高校应根据学校所处的内外部条件,结合学校经过长久历史发展而积淀下来的文化,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加快高校专业设置的改革调整,使之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和质量的需求,从而促进各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社会发展;高校专业设置;原因分析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各地区未来的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相当多的行业有许多工作找不到适合的专业人员去做,但又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做的现状,明确提出了优化贵州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扩大高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的目标。然而,贵州省高等教育的专业与课程设置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在专业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脱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种种问题,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从数量到质量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据统计,至2010年,贵州省仅有39所普通高校,其中本科院校17所,专科院校22所。17所本科院校又以师范院校为主,占12所,医学类3所,经济类1所,1所“211工程”综合大学;专科院校中,医学卫生类4所,文理类9所,电子类2所,商科类、交通类、公安司法类、电力类、管理类、轻工类、师范类各1所。由此可知,目前贵州高校以教学型为主,不完全符合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鉴于此,我们应该根据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改变高校以教学型为主的状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基于这一现实,重新审视、研究高校专业与课程设置,进一步调整学科结构,优化专业和资源配置迫在眉睫。
  一、高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具体表现
  1. 高等师范院校师资培养与职业教育严重脱节
  贵州省现有高等师范院校12所,培养的师资基本能满足普通教育的需要。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专业和课程都奇缺,极不适应贵州省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而贵州省的工业化、城镇化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培育和壮大中小企业尤其是培育壮大非公企业是最有效途径之一。这些企业急需大量各类技术人才。职业技术院校师资培养对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和课程改革有着迫切的要求。这一问题不解决,将会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 地方高校涉农专业明显偏少
  许多地方高校自升格以来,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尽管在专业设置上有所拓展,但多偏重于文理工科,不仅涉农专业明显偏少,而且缺乏与地方支柱产业和特色生态农业相关的专业。如贵州省黔南民族师院仅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铜仁学院仅有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其它地方高校情况基本雷同。这与贵州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以及延长产业链的需求差距甚远。
  3. 文化、旅游、现代服务等产业高素质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众所周知,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贵州省战略性支柱产业,是离不开专业人才培养的。据本项目调查得知,目前贵州省有2万人从事文化艺术业,其中广播电视业有1.2万,文化出版业有4700多人,从事文化产业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仅有3000人左右,占贵州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15%(2万人中仅有3000人),其比例明显偏小。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管理人才也偏少。全省此类专业人才仅为93人,而贵州省列入保护名录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的有62项,101处,省级的有440项,市级的有822项,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民族文化产业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贵州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贵州省绝大部分高校仅设有旅游管理专业,不仅与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的多方面需求不相适应,并且所培养的管理人才远不能满足旅游发展需要。根据本项目组的抽样调查所知,贵州部份景区的管理人员中,具有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文化的比例分别为:20.2%、42.6%、22.5%、11.2%、2.3%,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1.2%。
  贵州省高校旅游专业与民族旅游产品、民间传统工艺技能技巧开发、整理以及构建相关的课程也几尽空白,既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更不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
  另外,具有鲜明民生特点的现代服务业,如家政管理服务、老年保健、养生等相关专业,在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尚属空白。
  二、高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原因分析
  1. 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总量小,高等教育经费长期投入不足,发展支撑力薄弱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省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都在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预算内高等教育投入增长快,2010年已达到33亿余元。但由于贵州省财政收入基数较小,对高等教育投入仍然偏低,普通高校生均增长率仍低于全国总体水平,从而导致贵州高等教育规模小,发展速度不快。地方院校与一本院校相比,不仅办学经费少,获得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及社会资助的机会更少,学科发展、专业更新、课程建设滞后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2. 高校自身发展以及办学定位存在偏差
  贵州高校除了贵州大学是一本院校之外,绝大多数是地方院校。尽管它们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存在定位不明或定位模糊问题。尤其是每一所学校都想办成综合性大学的倾向,使得地方高校办学定位脱离实际,培养目标泛化,盲目设置专业和扩大招生,资源利用率低,规模效益差,没有特色和学科优势,缺少竞争力。
  专业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校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但贵州高校在专业设置时,还没有主动与市场对接,没有全面考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缺乏对和专业有关的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的深入研究,大多考虑的是学校里是否有专业教师和相应的办学条件,从而导致专业设置雷同,人才培养趋同。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手段或工具,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高校来说,课程是专业的细胞,专业教育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由于贵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导致具有浓郁本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原生态的音乐舞蹈、民俗风情以及与独特气候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建设严重滞后。
  三、改进与完善高校专业设置的政策建议
  1. 以开放的、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对高校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评价和研究
  专业设置、招生等是高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最基本的权力,然而高校事实上并不能自主灵活地设置专业。因此,地方高校对根据地方经济社会需要设置专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不高。各地党委和政府对高校专业设置这个问题虽很重视但举措多不到位,也不具体。为此,建议政府改变封闭、单一的评估模式,建立更加开放、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评估标准,由独立的研究机构组织专家对各地高校现有专业设置进行评估,摸清其在培养人才以及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具有的有效性;根据各地实施的强省、强市战略对人才的需求,合理布局,集中力量办好各地方高校品牌专业,打造精品课程,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进而更好地满足多种多样的社会需求。
  2. 由政府主导设置专业,服务区域发展,形成地方院校办学特色
  各地高校应考虑学校所处的内、外部条件,结合学校经过长久历史发展而积淀下来的文化、学科专业布局、师资队伍和生源现状等若干因素,考虑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结合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状况以及政府的教育规划和政策等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同时,要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准确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点,创建自己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和科技发展。
  3.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课程是专业内涵建设的抓手。地方高校应充分认识课程改革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通过课程的整合、重组,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的整体优化。
  根据当地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如贵州省中长期规划将要大力发展的文化产业、高新产业、旅游产业、生态农业等),调整专业设置,建构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针对高校课程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识性、实践性课程太少,学生动手能力、生存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比较差的现状,高校专业设置要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不仅关注学生的就业需求、职业要求、技术要求、社会要求,还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较宽的入口与专业平台,引导学生在一个较为广阔的学习领域中,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自身兴趣与条件因素等主动地、负责任地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比如,师范院校在专业与课程设置时,应考虑教师教学技能培养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等实践性课程模块的建构。
  4. 整合资源,促进高校创新专业设置
  各地高校要摆脱“大一统”的传统思维定势,克服盲目攀高、规模扩张、模仿“克隆”、消极畏难等不良倾向,走合理定位、分类办学、特色发展之路,积极探索新的专业或专业方向的生长点。比如,贵州省应对现有12所高师院校的专业进行调整,在满足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前提下,增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专业,为贵州省高、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双师型师资,进一步提升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数以千万计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贵州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政府要鼓励扶持贫困地区的高校将农村人口负担转化为优质人力资源作为办学方向之一,对高校积极申请新增家政专业,养生保健专业,应予以政策支持与保障,辟出专项资金,投入相匹配的财力、物力、人力,使其能顺利开办起来,专门培养家政管理和服务人才。这样既能为以家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提供人才支撑,满足国内外对家政管理和服务人才的需求,又能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
  5. 构建可行的高校发展赞助制度
  除了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加大财政拨款外,应鼓励企业家、富商、侨胞有序捐赠,并立法进行保障。目前我国一些省份陆续出台了配套的实施细则,如上海市的《民办教育发展基金》,专门资助民办高校的发展。为此,我们建议各省人大制定地方法规或条例,构建由政府或社会中介组织监督运行的高校发展赞助制度,多渠道吸纳资金,设置专项资助,对高校有一定的师资储备,因缺乏资金而无法开办的新学科、新专业及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给予财力物力的支持,以弥补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的缺口。
  总之,面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新阶段的高等教育,要加快高校专业设置的改革调整研究,使之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和质量的需求,从而促进各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 于小艳)
其他文献
收稿日期:2013-11-13  作者简介:马越,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广州/510631)  摘 要:关于中国教育学学科地位的问题,学界争论了近一个世纪。争论焦点集中于教育学是否有自身独立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稳定的研究规范和学科体系。反思近一个世纪的讨论,发现这其中隐含着很多的悖论。识破这些悖论及背后的东西,就会释然,这个问题完全是可以消解的。教育学就是
期刊
摘要:本文选取中国南方十五省2000年到2009年教育经费投入、R&D经费支出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以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考察各省教育经费投入和R&D经费支出对其GDP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南方十五省的教育经费投入和R&D经费支出对GDP的增长均有促进作用,说明了教育和科技确实对经济增长起了重要作用;教育对GDP的影响地区差异并不明显,但
期刊
收稿日期:2013-07-12  作者简介:杨兴林,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教研究室兼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教授,法学博士。(北京/100192)  摘 要:教授治学是教授本质内涵的合理延伸,教授治校超越了教授本质规定的结论建立在思维逻辑与事实逻辑统一的基础之上。民主管理是大学师生员工共同的民主管理,教授治校不能与民主管理划等号。现阶段教授治学不能落实,原因是多方面的,将其一概归纳为教授治校不落实确属归纳
期刊
收稿日期:2013-11-20  作者简介:黄曦,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财经学院讲师,硕士;余乐,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硕士。(广州/510091)  *本文系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十二五”第一批科研项目“整体视角下高校知识管理实施策略研究”(2012KY06)的研究成果。  摘 要:文章对A大学知识管理活动的影响动因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高校知识管理活动的20个因素。
期刊
摘 要:1999年大学扩招政策实施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长。随后2008年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金融危机,又给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生造成更大影响。在社会转型和大学扩招两个因素的双重压力下,大学生就业形式异常严峻。大学生负面就业心态的特点逐渐凸显,主要呈现出自卑、自负、盲从三个类型。本文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认为要帮助大学生摆脱负面的就业心态的影响,必须要第一,主动转换就业心态,破除自卑就业心态;第二,
期刊
收稿日期:2013-04-30  作者简介:刘晓光,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松,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南京农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研究员;刘国瑜, 南京农业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研究员。(南京/ 210095)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制度分析视角下大学院校研究机构:结构、功能与趋势”(项目编号SK2011002)、
期刊
收稿日期:2013-05-12  作者简介:荣军,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李作章,辽宁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沈阳/110001)  *本文系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课题 “若干发达国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程和经验” (高学会[2009]36号)的研究成果。  摘 要:内部问责是高等教育问责制度的重要组成方面,也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保证其教育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
期刊
收稿日期:2013-09-09  作者简介:陈庆祝,东莞理工学院国际学院教授;王玉,东莞理工学院莞城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广东东莞/523106)  摘 要:香港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香港高等教育近20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因素之一。香港理工大学是一所定位于培养能干的专才和负责任的社会公民的应用型大学,在香港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适用人才与全人教育结合的培养目标、与大学发展目标一致的专业设置和
期刊
摘 要:根据对高职文科类学生实践能力的相关分析,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探索了高职文科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通过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外实习和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等方式,加强对文科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文科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一、高职院校文科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分析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
期刊
摘 要: 高等教育关键词是高等教育思想与观点的凝练。通过对关键词在各年度出现频次的统计,并进行聚类分析,描述关键词之间的关联与结合,可以解释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兴衰、学科增长点与突破口等。根据对1998-2009年CSSCI高等教育类关键词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高等教育研究主题受社会热点问题的影响明显,其中受行政指向引导非常突出;微观的课堂教学改革受到较高的关注,而微观的实证研究没有得到足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