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与民生改善互动关系的探索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2268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重大的研究课题,也是长期的课题,核心是通过各种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促进农民民生改善。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和完善,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程度区域内对民生改善的影响有明显不同。且基本上呈正相关。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越高的地区,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越显著,对民生改善的促进越大。经济欠发达地区,总体作用减弱,有的未能对当地民生改善产生质的影响。
  关键词:村民自治;民生改善;互动关系
  农民农业农村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相关研究汗牛充栋,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农村的发展改革之路,提出了很多建议,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对农民民生的改善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些研究很多都囿于学科领域画地为牢,缺乏对农村各种自变量的综合考察和交叉研究,对于民生改善这一因变量的影响和制度影响因素难免管中窥豹失之偏颇。我们组织的这个调查当然也无力作全景式的考察和研究,但通过截取村民自治制度的建设完善和村民改善的互动这一截面,为农民民生改善提供一种新的进路。
  我们调查的选样分布于江西省东部、中西部,这些地区在江西的位置大体相当于江西在全国的位置,属于江西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样本的覆盖面不是很全面,但具有比较典型的代表性。通过对获取的
  数据和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一些基本结论,并形成了一些思考。
  一、农民民生应该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
  在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研究对农民民生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最重要的就是对民生定义偏窄:把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作为民生的主要内容甚至全部,在进行相关研究考察时,把收入情况当作民生的同义词。这一倾向其实是脱离农村实际情况的。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发现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和纯粹。农民对民生的理解和期许包含以下一些必不可少的内容:第一,收入增加,保障有力。第二,治安良好,乡风淳朴。第三,环境优美,没有污染。第四,文化发达,精神愉悦。第五,政治参与,满足尊严。这里面包含了国家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有新农村建设要求未曾提及或虽然提及但与农民的期待有较大距离。例如在我们的调查中,100%被调查对象否定了农民农生就是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这一项。80%的被调查对象在多个选项中选择了环境优美这一项,只有5%仅仅勾选了村容整洁。认可度较低的民生内涵是政治参与,尊严满足,只有20%。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据此认为,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民生的内涵是比较广泛的,应该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对于民生内涵的准确把握,可以帮助我们真正了解农民的所想所需。在政策制定,措施贯彻上,避免走入误区。
  二、农村村民自治建设现状分析。
  (一)对本村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认识,存在明显空白。根据调查,我们发现村民对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治组织,村民自治对农村发展的影响等知之甚少,这种隔膜和冷漠令调查人员十分意外。80%的调查对象不能填写村民自治制度的意义。不认为村民自治制度是关于政治权利、民主参与的重大制度设计。7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村民自治组织对农民民生改善看不出明显影响。甚至对村民自治组织的组成人员也不熟悉,80%的村民选择一年内未见过村主任,不知道村主任是谁。
  (二)对村自治组织对民生改善的期望度低。
  绝大部分的村民认为,村民民生改善一靠自身生产经营,二靠政府。在问及政府是指哪一级政府时,大部分回答中央政府,经追问能提及乡镇政府。对于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和功能,基本没有提及。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村民眼中的基层自治组织,印象已经非常模糊,角色身份不明显。早些年还能看到催收款项或发放款项,现在随着收费项目的减少,农业补贴不太直接到农户,社会保障的逐步完善,这项功能也大大退化了。印象最深的是村里的环境整治,垃圾收集清理才能听到村组织的声音,看到村组织人员的身影。其他时间基本看不到村组织和村组织人员。对村民民生改善基本不会对村民组织寄予什么期望。
  (三)村民对参与村民自治组织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缺乏热情。
  基于多数村民自治组织对当地村民民生改善办法不多,成效不彰的现状,村民对如何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思考较少,不能正确认识到基层民主和民生的互动关系,以及这种互动关系的意义。导致村民缺乏参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活动的主观愿望,同时也就缺少相应的行动 。如关于村主任选举,被调查对象90%都觉得和以前指定任命只是换了一个形式,并不是真正的海选。而具对村主任之类的职务也没兴趣,已当选的也没有可能落实之前竞选的承诺。当选后波澜不惊,和以往一样,主要对上(乡镇政府)负责,对名义上选举自己的村民并没有认识到有多大的责任和义务,导致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情感上疏离,行动上疏远,认识上疏隔,没有更多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集。
  三、重新认识村民自治制度完善对民生改善的正向效应。
  (一)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村民自治制度完善对民生改善的促进作用其实仍然有着现实基础。而且模式主要是以下几种:一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村民自治组织在引领带动村民增加收入,改善民生方面起到了十分突出的积极作用。1、利用毗邻发达城市的地理优势,组织村民创建集体经济实体,参与地区和全国的经济活动,增强村级组织经济实力,带动村民转型发展,多途径拓展收入渠道,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村民民生也水涨船高得到改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发展有了坚实的物资基础,形成良性活动,全面协调地发展。2、华西村一類的作用模式。利用领袖型的村自治组织领导,借鉴公司管理和运行机制,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反哺和夯实民生基础的作用,利用经济基础发展民生,提高村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在物质生活大大改善的基础上,提升精神生活品质。3、威权式发展模式。这些地区的基层自治组织,带有很浓烈的家族宗族特色,管理方式上民主气息不够浓厚,但发展模式与现代经营理念吻合,村务上的封闭性和经济发展的开放性并存,呈现政治民主发展和经济发展不够同步的问题,但发展成果能够为村民分享,也能够发挥村级自治组织在带领村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过程中稳步前进。在民生改善尚处初级阶段时能够得到村民认可。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1、这些地区的村民自治组织人员认识不到位。根据调查,大部分村干部认为民生改善一是受伤的钱多起来,收入增加就是民生改善。二是认为民生改善责任主体是政府,特别是依赖于中央政策,与村民组织关系不大,村民自治组织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第三认为村民民生改善主要是村民的事情,村干部帮不上什么忙,而且村干部也面临着自身生活改善的责任和担当,报酬也低,不可能由多少精力操心村民的什么民生改善。
  2、这些地区的村民自治组织人员工作缺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总体上呈萎缩态势,这是我们感到十分吃惊的。由于资源、发展模式、组织程度、村民创收技能在全国而言处于下游,各方面也缺乏自身特点和独特优势,村组织人员眼界局限,工作上开拓创新精神不够,办法不多,缺乏魄力,从而在工作上不能很好履行自己的职责,甚至基本的工作职责也做的不到位,民生改善當然也就不可能是村干部的工作重点。村干部工作的缺位,一方面使基层民主实践可能遭遇挫折,不能实现制度设计的初衷,一方面事实上使民生改善失去指引和引导,效率不高,从而迟滞整个国家民生改善的脚步。
  3、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之间的互动缺乏民生改善的实质内容。如前所述,村民自治组织是由村民选举出来的人员所组成,理论上应当有竞争,优胜劣汰。其中竞选人必然有改善民生的主张和规划。作为村民,顺理成章的对村民自治组织寄予厚望。然而事实上,由于对民主的生疏,多数地区还是在乡镇政府“指导下”选举出村民组织负责人,那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官文化并没有因为民主选举而一夕分割,村干部还是习惯性的唯上,缺乏眼光向下对村民负责的自觉,村民也很少看到村自治组织如何在典型事件、重大问题上与村民利益一致、目标一致,因而难以建立那种利益攸关的共同体,互动关系较少涉及民生内容,从而不易取得村民的信任,有关民生的动议也难以达成共识。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1、加强对村自治组织和村民的形势政策宣讲,提高双方的认识。民生改善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施政目标,受益主体是包括村自治组织人员在内的全体农村居民,是国富民强的根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仅有国家倡导和政策扶持远远不够,需要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
  2、村民自治组织人员要密切和村民的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只有这样,才能把村民自治组织机构完善、职能实现和村民民生改善这个根本目标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共同富裕、精神富足,人格完整的民生目标,否则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既违背了和谐发展最终共享发展成果的理想追求,有可能衍生出新的社会不公。
  3、要以项目为抓手突出重点促民生改善。以江西农村为例,首先,村民自治组织可以在土地征收征用问题上起到协调各方利益的作用,最大限度为村民争取权益,避免单个村民的权利争取因势单力薄而遭侵害,藉此建立和村民的感情联系。其次,在涉及土地流转这一盘活农村资源的重大行为上,为村民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将村民利益最大化。再次,积极引进先进理念,创新为村民服务手段和方式,为村民在外出务工、规模经营、特色经营等方面提供帮助,并设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挥经济发展的旗舰作用,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再次,开阔思路,与时俱进,将村民民生改善从单一的经济发展努力转移到同时关注生态保护、文化昌明、精神愉悦方面来,比如开办特色旅游,挖掘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
  参考文献
  [1] 芮田生: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2] 贾立:中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四川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
  作者简介:张玲 女 江西省宜春学院政法学院13级法学专业学生。本文为宜春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农村基层自治制度完善和民生改善互动关系调查》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聚类算法是数据挖掘中重要的方法之一,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先后出现过许多聚类算法,对数据挖掘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聚类算法自身具有多方面的优缺点,为使用户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最为合适的蕨类算法,笔者结合不同的聚类原理对聚类算法进行详细的分类,并对其各自的算法类型做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并对聚类算法的性能进行比较,为用户提供更加清晰明确的选择参考。  关键词:数据挖掘;聚类算法;性能分析
期刊
摘 要:在雨天驾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总是被汽车后视镜镜面起雾和雨水影响视线的问题所困扰。本次设计论述了有关“汽车自动感应气动防雨后视镜”的设计方法及原理。并通过合适的装置,检测镜面是否有水珠覆盖,能在雨天行驶时,能在镜面表面形成一层风幕,从而既能够吹散的镜面的水珠,也可以有效的除雾。形成的风墙能够有效且持续的保护镜面的干燥、清洁,保证驾驶员的视线不受干扰,大大保证驾驶员在雨天的行车安全。自动化感应
期刊
一.百分等级定义  百分等级是一个地位量数,能够反映某个测验分数在一个次数分布中的相对地位。它是把学生的原始分数放在该学生所在群体的成绩中进行比较,以确定该学生在群体中的相对地位之高低。  二.百分等级常模优缺点  百分等级常模意义直观、容易理解、便于解释,在能力测验和学业测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可用于解释学生在单一能力测验的成绩,以便了解该生的能力发展在其所属团体中的相对位置,而且对于同时施
期刊
由陕西省报刊评论学会主办的《大众文摘》,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带着勃勃生机破土而出,以较成熟的姿态汇入陕西报刊之林。它刚刚起步就已拥有5万多份的订额,发展势头是不慢的。这份
摘 要:随着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内部控制从传统的内部牵制、内部制度到内部整体框架,发展到了今天的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与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内在联系,有效的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可以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而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企业经济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内部控制与企业经济经济管理水平的关系,对如何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出建议与策略。
期刊
摘 要: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鲜明个性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的摇篮,纵观人的一生学习经历,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而小学数学教育又是最有力最直接的一门课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合理运用分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显著的作用。它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使学生的聪明和智慧得到更好的表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组教学;个性化发展  数学作为
期刊
汽车衡维修的过程中会出现跳数的现象,在这里浅谈一下自己所遇到的几种跳数现象及解决办法。  1.电源电压不稳。汽车衡仪表的输入电压范围为(187~242)V,某些使用单位未加稳压电源,造成超出仪表的正常工作电压范围,出现数字跳变现象,所以最好配置一个稳压电源。  2.接线盒密封不好,盒内湿度过大。打开接线盒观察是否有水珠或潮气,通过晾晒或用吹风机吹干,故障即可排除。必要时更换接线盒。  3.主线损坏
期刊
摘 要:如何才能使量值准确一致,那就需要有公认、约定或法定的计量单位、计量器具、计量人员、计量检定系统(过去曾称为量值传递系统)、检定规程等。本文主要是从计量的特点和重要意义来进行叙述。  关键词:计量;计量的特点;计量的重要意义。  1.绪论  1.1 计量的定义  在《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除“计量学”、“测量”词目外,另增了“计量”词条,定义为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从定义中可以
期刊
大型文献电视专题片《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自今年1月1日在北京有线广播电视台播出以来,引起强烈社会反响。该片虽然每天只有短短5分钟,但由于全年连续播出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几年悬臂挂篮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施工技术要求难度不大,操作步骤简单,对于施工速度有极大的提升,降低了成本消耗,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可以利用悬臂挂篮的技术进行施工。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桥梁施工过程中悬臂挂篮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桥梁施工;悬臂掛篮;技术要点  悬臂挂篮技术因为高度的灵活性,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桥梁建设行业的发展,对于悬臂挂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