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中艺术治疗研究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nhua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以来艺术治疗逐渐得到了关注,心理问题也成为诱导亚健康和各种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相比传统的心理治疗机构,近年艺术治疗开始和非医疗环境的公共机构进行合作,如博物馆、美术馆等。博物馆功能的发展正向多元化的方向迈进,也给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转折点。将艺术治疗的焦点集聚在开发博物馆藏品的情感潜能上,凸显艺术的疗愈功能,并帮助推进博物馆变革与发展。文章以艺术治疗对心理障碍的干预模式为中心进行深层讨论,为心理障碍的艺术治疗和博物馆的发展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艺术治疗;博物馆
  现代社会发展节奏迅速,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如焦虑、抑郁症等心理症状也成为当代人主要的问题。相比传统的物理药物治疗和专业的心理治疗,艺术治疗提供一种门槛更低的解决方案。艺术治疗过程中患者在画布上通过色彩、画像表达内心的想法,或在艺术品鉴赏中寻找精神的共鸣。不少学者近年来逐渐关注艺术天然的治愈功能。在众多艺术形态里,以绘画视觉为媒介是艺术治疗最为广泛的。艺术治疗与非医疗环境的公共機构进行合作,如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作品所环绕的场所为前来参观的众人提供轻松愉悦的氛围。①近年博物馆功能的发展正向多元化的方向迈进,博物馆与美术馆专家利益共同体(MAGSIG,Museums and Galleries Specialist Interest Group)被英国艺术治疗师协会所组建服务于他们的会员,不仅为需要艺术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场地,也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转折点。将艺术治疗的焦点集聚在开发博物馆藏品的情感潜能上,凸显艺术的疗愈功能,并帮助博物馆推进变革与发展。②
  1 艺术治疗
  艺术治疗的概念源于心理学范畴,是一种心理治疗的介入方法,在过程中借助艺术形式为媒介,将意念情感具体化,因此也涉及艺术领域。艺术治疗的艺术形式有许多,主要通过视觉、音乐、舞蹈等艺术作为媒介对患者进行干预。本文以博物馆中艺术治疗项目为研究对象,因此艺术治疗的内涵为视觉艺术治疗。
  对于艺术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那时的人们已经学会将自己的经历、感受融入自己创作的图像和制品之中。19世纪后半叶的浪漫主义和20世纪初表现主义的发展已将艺术治疗带到了新的阶段。③浪漫主义时期的画作不再把重心放在对外部现实的描绘,而是更加关注主观性和自我的表达。④同样,表现主义画家的作品也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并通过画笔描边、形状、颜色和材质等技法和视觉语言表达自我意识,这和以往绘画客观现实的方式截然不同。随着画作风格的变化,借助艺术表达自我的方式也被学者们关注起来,艺术和心理治疗逐渐走向融合。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以“艺术治疗”为专业名词的研究,在英国Adrian hill将“艺术疗法”定义为“把绘制图像应用于治疗”。并提倡艺术等同于治疗,强调在艺术本身的治愈能力⑤。在艺术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将大脑暂时、完全地沉浸在艺术中,并通过艺术释放出压抑在心理的创造力,从而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在美国,Margaret对自己进行的“艺术治疗”工作则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认为“治疗中利用艺术”,这注重艺术治疗师在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患者和艺术作品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换句话说,艺术治疗的过程非患者可以独立完成。艺术治疗经历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各个国家也将其独立出来,通过成立专门的艺术疗法协会将这种新兴手段逐渐专业化,也将目光放置在医院、学校和博物馆等公共机构上,寻求合作的机会,试图将艺术治疗的适用范围扩大。
  2 艺术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艺术治疗是结合艺术和心理辅导与治疗手段,其治疗目的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而定。其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以艺术作品作为非语言沟通媒介。患者在治疗师的引导下或者自身通过鉴赏蕴含着艺术家心像的作品,在大脑中对作品进行联想、解释和反思,从而解决情绪问题。其二是透过艺术创作表达过程,以艺术活动的力量缓解个人内在的冲突以及与社会外部环境间的冲突,并提升自我认知和宣泄情感。以上过程包含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两者将艺术作为感情连接的纽带,将个人行为的表现或是意念在艺术活动中向外界表达,在他人的作品中寻找自我情感的共鸣,通过作品的创作或欣赏与自我行为、意识统整并提升和改善。艺术治疗对人们的心理障碍起缓解作用,主要依靠超语言表达机制与图像解读机制。
  ①超语言表达机制。20世纪50年代英国心理临床领域开始利用艺术进行诊断与治疗,艺术被带入心理治愈活动中帮助心理障碍者缓解精神症状。艺术对焦虑、抑郁等症状的干预得益于艺术超语言表达的特征,特别是在解决创伤性哀伤病症的沟通与表达困难方面。对此那些因言语沟通障碍无法正常进行治疗的患者,艺术疗法则能够提供一套安全的、超言语的沟通方式,有效帮助其表达被抑制的情绪与潜意识,奠定心理治疗的基础。①患者通过艺术创作的活动将内在难以用语言向外界沟通表达的情感,通过图像或艺术作品向外在世界诉说,在此过程中的艺术作品也可以被看作患者情感的载体。
  ②图像解读机制。艺术治疗的另一重要作用机制是图像的解读。当抽象的思考与感受在被具象化、象征化之后,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便成为“艺术家情绪”的载体,隐含了压抑的情绪、情感与潜意识。此时,患者通过视觉接受图像和艺术作品,并再结合个人情感、感受和经历去解读图像,和艺术作品中所蕴藏的情感产生共鸣,以此帮助患者暴露、释放情绪,认知其来源及意义。
  艺术治疗的机制可分为超语言表达机制和图像解读机制,这两种机制分别在艺术治疗的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两大活动中得以实现,如图1所示。在超语言表达机制中,心理障碍者将内在抽象情感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借助艺术的超语言沟通特殊性向外界具象化地表达出来,这时艺术作品可以看作心理障碍者内在情绪的载体,从而达到表达内在情感和宣泄情绪的作用,实现缓解心理障碍的目的。图像解读机制则在艺术鉴赏活动中得以体现,心理障碍者在鉴赏过程中结合自身经历和想法去解读蕴含着艺术家思想的作品时,通过对图像的解读与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加强对自我情感的认知、认识情感来源。   3 博物馆的艺术治疗
  艺术为心理治疗媒介,并不把受到心理疾病困扰的人当作是心理疾病“患者”,而是认为他们只是在克服内心与客观环境冲突时遇到了某些特殊的问题。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博物馆传统娱乐休闲的属性,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轻松愉快的最佳场所。
  ①博物馆的环境及氛围。与艺术治疗在医院作为活动场地的传统方式相比,博物馆作为艺术治疗的场所为接受者提供通过艺术沟通的优质的环境。需要净化心灵的观众来到被艺术品和藏品环绕的博物馆里,远离医院的肃穆感,远离心理保健诊所、器械和白大褂的羞辱感,让人们感觉身在舒适、友好的环境里,从而激发其灵感。博物馆空间中各种元素也能提供一个激发观众想法、情绪的空间。馆内的灯光、温度、展示布局等均包含隐喻的可能性,营造令人遐想的奇妙空间。不同艺术家的作品汇集同一个场地提供给观众们欣赏,就如同一个思想碰撞的实验室反映来自不同个体的独特魅力,同时促进观众理解个体及文化差异的氛围并为干预治疗提供图像。对一些观众来说,博物馆安全稳当的氛围让他们充满安全感,得以放松心情探索里面的每一个角角落落。博物馆创造了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氛围,包纳不同形式的思想意念,形成轻松愉快的环境,促进参与者的表达和改变。对于病患而言,感觉有价值、与他人亲近以及对他人感兴趣是有助于精神健康的关键因素。有研究显示,博物馆长久以来一直在个人、社区和社会层面推动社会融入。①陈列在博物馆中的艺术作品在灯光下散发魅力,每件艺术品都蕴藏关于自我、关系和生活的象征,当观众面对这些展品时,结合自己的故事和回忆对展品做出各种反应。在博物馆充满艺术气息和轻松氛围中,容易让观众打开紧闭的心门,产生与外界沟通的欲望。在一些博物馆里也开设艺术治疗辅导课作为周末特别活动,或者在展览中增添互动环节鼓励观众拿起画笔进行创作,促进观众主动与艺术品之间建立联系。参与者在过程中从被动的观者转变成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活动能引发内省,令观众更关注内在的自我。
  ②博物馆的功能。曾任美国博物馆协会主席的Josegh Vease Noble在《博物馆宣言中》提出博物馆的5大功能collect、conserve、study、interpret、exhibition。在经历半个世纪的今天,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新博物馆学的发展,现代博物馆受“以人文本”的影响,注重参与民众的感受、认知、体验。在保留collect的传统功能上开始注重娱乐和教育功能的发展。收藏(Collect)是博物馆首要功能与基本的功能,博物馆里展示的不计其数的艺术品蕴含着千万名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展示的藏品也为艺术鉴赏提供丰富的素材。现代博物馆也早已不是上流阶层、资本家等精英阶层所专属场所,现代博物馆的观众群体更加广泛且面向全社会开放,成了公众休闲娱乐的热门场所。观众在充斥着高尚文化和满足美感的场所里得到休息和放松。研究表明,很多人到博物馆来寻求放松和身体复原。在伦敦市政厅艺术博物馆进行的专项研究中表明,参与者即使只是抽出短暂的午餐时间参观展览,其压力荷尔蒙皮质醇水平大幅降低了。②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作为收藏与研究功能的扩展,观众不仅可以通过展览受到教育和启发,也可以通过参与博物馆的各项活动,吸取科学文化知识、艺术素养以及学会如何通过艺术关爱自己、理解自己,加深自我认知。博物馆观众通过观赏艺术品提高对艺术品鉴赏能力的同时,建立起了自我与艺术作品沟通的桥梁,通过艺术作品激发出对自我的反思,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 结语
  博物馆作为面向大众开发的公共机构,需承担起治愈、关爱大众精神健康的职责。将艺术治疗纳入博物馆的应用范围内,是博物馆内在发展需要所在,也是社会文化消费和艺术需求发生的变化。博物馆应重视艺术治疗项目的发展,完善对艺术治疗项目的开发和管理制度,努力推进其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在促进大众健康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沛欣.精神分裂症患者绘画艺术评定与绘画艺术治疗干预[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
  [2]PM Camic,HJ Chatterjee.Museums and art galleries as partners for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J].Perspectives in Public Health,2013(1):66-71.
  [3]Ioannides,Elisabeth.Museums as Therapeutic Environment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Art Therapy[J].Museum International,2016(3-4):98-109.
  [4]大卫·爱德华斯.艺术疗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5]William Vaughan.Romanticism and Art[M].London:Thames & Hudson,1994.
  [6]English,A. M.Art Versus Illness[J].British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1946(24):12-14.
  [7]王蕾.超語言表达、解读图像、小组治疗—艺术介入创伤性哀伤的三种机制[J].美术观察,2020(8):20-22.
  [8]Marion Leonard.Exhibiting Popular Music: Museum Audiences, Inclusion and Social History[J].Journal of New Music Research,2010(2):171-181.
  [9]Angela Clow.Normalisation of salivary cortisol levels and self-report stress by a brief lunchtime visit to an art gallery by London City workers[J].journal of holistic healthcare,2006(2):29-32.   【作者簡介】彭敬壹,女,汉族,湖北武汉人,韩国嘉泉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博物馆管理、艺术策展。
  ①PM Camic,HJ Chatterjee.Museums and art galleries as partners for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J].Perspectives in Public Health,2013(1):66-71.
  ②Ioannides,Elisabeth.Museums as Therapeutic Environment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Art Therapy[J].Museum International,2016(3-4):98-103.
  ③Ioannides,Elisabeth.Museums as Therapeutic Environment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Art Therapy[J].Museum International,2016(3-4):98-109.
  ④大卫·爱德华斯.艺术疗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⑤William Vaughan.Romanticism and Art[M].London:Thames & Hudson,1994.
  ①王蕾.超语言表达、解读图像、小组治疗—艺术介入创伤性哀伤的三种机制[J].美术观察,2020(8):20-22.
  ①Marion Leonard.Exhibiting Popular Music: Museum Audiences, Inclusion and Social History[J].Journal of New Music Research,2010(2):171-181.
  ②Angela Clow.Normalisation of salivary cortisol levels and self-report stress by a brief lunchtime visit to an art gallery by London City workers[J].journal of holistic healthcare,2006(2):29-32.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民生活质量获得了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渴望了解历史、汲取更多文化知识或享受休闲服务。因此博物馆的展品解读工作逐渐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在信息化时代,现代化导览系统高速发展,与人工讲解并驾齐驱。文章联系实际情况,提出关于博物馆人工讲解与现代化导览系统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博物馆;人工讲解;现代化;导览系统  观众与展品之间的关系容易流于表面,仅
期刊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稳步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人们的物质需求在得到满足后,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随之而来的是博物馆人流量的大幅度增长。我国之所以免费开放博物馆,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全国各地纷纷免费开放博物馆之后,讲解员的角色地位逐渐突显出来,并且越来越重要,毫不夸张地说,讲解员是衔接博物馆与观众的桥梁,其在扮演观众引导者角色的同时,还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是重要的社会公共文化机构之一,长期以来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的时代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逐步提升,各类博物馆在展览教育活动、观众接待、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方面面临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入探寻博物馆运营管理中的不足,寻找科学的博物馆运营管理方式,实现博物馆的发展与壮大,逐渐成为新形势下各类博物馆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  关键词:博物馆;运营管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触角”逐步延伸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为了全面传播和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信息,博物馆将官方微信平台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并在服务观众的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效。文章以2019年度大同市博物馆官方微信的运营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微信用户对不同类型信息的选择和阅读偏好,研究微信粉丝群体的地域归属分布特征以及新增关注人数发生明显上升趋势的时间段,为增强博物馆的微信运营能力
期刊
摘 要:展览陈列研究是现代博物馆研究的内容,空间、物、观众是展览陈列构成部分的三个因素。研究展览陈列的组成因素,以物为中心,对空间、物、观众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展开分析,进一步探讨它们在展览中的作用。  关键词:展览陈列;空间;物;观众  0 引言  展览是博物馆主要的传播媒介。①博物馆展览陈列利用文物在空间的组合排列,通过各种陈列手段、陈列方式,按照人类的审美观形成立体的文化内容展示,从视觉、听觉
期刊
摘 要:文章以无锡博物院院藏清宣统醴陵窑釉下彩绘龙凤纹长颈瓶为例,通过对醴陵窑釉下五彩瓷器的历史发展、工艺鉴赏、艺术特征及价值品鉴等方面的梳理与研究,探析醴陵窑釉下五彩工艺,寄望于对院藏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醴陵窑;釉下五彩;彩绘  醴陵窑创烧于东汉时期,在清末光绪年间经熊希龄改良,发生了重要变革,是晚清时期釉下五彩的典型代表。虽在动乱时期几经飘摇,但凭借其独特工艺与优良品
期刊
摘 要:孔子博物馆作为传承和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兴建的文化主题类博物馆,其独特的景观布局,无不贯穿着对儒家文化的诠释与表达,从问教之路、心之历程、先师课堂三部分系统地展示儒家文化,旨在最大程度地发挥景观布局在博物馆整体规划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孔子博物馆;儒家文化;景观  曲阜是黄帝生地、少昊之墟、商殷故国、周汉鲁都、孔子故里,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东方圣城”,是代表中华
期刊
摘 要:“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终其一生都在弘扬普世的君子之道。千百年来,心怀生生之心,寻求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成为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和价值所在。“学而优则仕”折射出积极的入仕思想,这是实现弘道济世的最有效途径。孔子博物馆馆藏《皇朝仕学规范》,是宋代具有代表性的杂纂类书籍,书名取“学而优则仕”之意,多载古人嘉言懿行,为当世读书人提供为官治学之规范,其所蕴含的价值仍具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张镃;仕
期刊
摘 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知识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因而博物馆也成了人们出行的重要目的地。在新时期,人们对于博物馆的讲解要求在日益提升,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因此,我们要将博物馆的讲解工作与文化教育功能进行有机融合,进而在社会和博物馆之间建立起沟通交流的桥梁。文章就如何做好博物馆的讲解工作以及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工作;文化教
期刊
摘 要:保管、研究、展示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责,根据主题有效展示馆藏文物,使文物的信息充分向公众传达,使公众深入了解文物的多层面多角度的知识点。因此,我国博物馆目前有必要重视文物藏品的合理利用手段措施,结合博物馆的公益服务职能作用来探索文物藏品的优化利用对策。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藏品;利用要点  博物馆属于公益性质的文化传播职能部门,发挥自身价值的关键途径方式应当体现在通过展览促进公众的人文素养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