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曹操最大的对手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eij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操从不真把孙权放在眼里,动不动就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备算他的对手,“刘备,吾俦也。”“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陈寿写《三国志》时,也说刘备折而不挠,只是干略不如魏武,所以基业也小了点,但终究是把他们放在一起讨论的。然而刘备年近五旬,还在当阳被54岁的曹操追杀;汉中决战时,曹操已六十四五岁,刘备也快60岁了。说刘备是曹操的对手,更像是俩老头一路你追我赶。
  三国两大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前者决定了北方局面,后者决定曹操拿不下南方。而曹操的天大优势乃至曹魏基业说是在官渡奠定的也没错,所以曹操最大的对手其实是袁绍。
  现在各色故事谈公元190-200年,一般都是:曹操在河南、山東打得差不多了才去打袁绍,以弱克强打败袁绍。那么问题来了,袁绍先前是怎么变强的?曹操的山东、河南是打出来的,袁绍的河北也不是凭空来的。
  比起袁术那种路中饿鬼的跋扈架势,袁绍属于默默努力型,但野心从来不小。他从小养死士,后来又跟人合谋除宦官;升任司隶校尉时,参与谋划引外军人洛;之后何进与宦官一起完蛋,董卓到了,袁绍出奔。都说东汉末年大乱,是何进、宦官、董卓一锅炖,但若说是袁绍帮着裹乱、掀了东汉的桌子才让乱世开始,也不为过。
  袁绍从小有心思,也确实上进。还记得当日诸侯反董时,曹操、孙坚还去扑董卓,袁绍却在关东作壁上观吗?从结果来看,说袁绍存野心比曹操早,一点问题都没有。
  所有史书都说袁绍喜怒不形于色,对任何人都有礼貌,所以许多人都肯跟他。郭嘉后来黑袁绍,也只好这么挑刺,“袁绍看到人饥寒,就很触动很帮忙,但看不见的就不管了。”
  袁绍这种在大家庭里出身不算高的,努力上进,又得人心;所以单骑奔到河北后,虽起家资本不算厚,但能聚人。后来袁绍忽悠公孙瓒,施压韩馥,领冀州牧,再就是一路打了。而袁绍也挺能打的,毕竟河北、四州地盘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连曹操也说:“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蛊,孤自度势,实不敌之。”
  所以,直到官渡之战,袁绍的历程是:门第不错但出身不如袁术,从小存心招纳人众,举止风度受人敬仰,为人宽和聚拢人心,一直想搞宦官也确实搞掉了,靠背景连实力硬生生打出河北天下。
  那时天下仿佛真的就是他的了。然后出了官渡之战,河北的袁绍渡过黄河去打河南的曹操;隔年还有仓亭之战,还是袁绍渡河打曹操。此后不久,袁绍病死了,儿子们分崩,曹操才北上。之后,曹操花了七年才平定北方。
  就像赤壁之战并没让曹操垮掉,只是阻止了他的统一大业,官渡之战其实并不是曹操统一北方之战,更像他阻止袁绍南进,改变了曹、袁势力对比。
  如果以结果论,刘、孙都比袁绍活得长,也建国立业称帝了;但若以时势论,巅峰期的袁绍才是曹操真正最强的对手。
  所以,189-200年的时局是:袁绍、曹操各自背靠黄河,联手抵御天下强敌,最后回过头来相爱相杀,赌注是整个北方及天下霸主之权。最终袁绍吐血,曹操渡河,袁绍的儿媳成了曹操的儿媳,袁绍曾经的核心邺成了曹魏奠基之处,还立起了铜雀台。年轻时他们一起抢新娘,谁能想到最后会一起玩抢天下的游戏呢?
其他文献
法国画家大卫的名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可谓“为领导修图的典范”。画中描绘的是1804年12月,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仪式的场景。   按规矩,传统的受冠做法是被加冕者背对观众,面对祭坛跪着,教皇给他戴上皇冠。而在这幅素描草图中,拿破仑霸气又专横,手举皇冠,正准備给自己戴上。原来,为了巩固帝位,拿破仑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以及欧洲人民承认
芥川龙之介八个月大时,母亲疯了,他被过继给舅舅。他的生父后来又娶了生母的妹妹,但真正照顾他的是生母的姐姐。所以,尽管芥川有生父、养父、养母、继母,但他的作品一直透露出缺爱的气息,主题往往是阴郁和对人性的失望。  1927年,他35岁,饱受胃病、神经衰弱、痔疮等多种疾病的困扰。同时,姐姐家失火,姐夫因欠下高利贷而卧轨自杀,姐姐举家来投,生活压力大增。于是,他用安眠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自杀前,他给
顾峥嵘第一次见到崔扬,是在西风萧瑟的法场。崔扬怒斥朝廷冤杀忠良,阴沉许久的天空忽然飘起飞雪,仿佛在替他质问苍天。  顾峥嵘寒眸如星,波澜不惊地看着激愤的少年,“你一个书生,跟这些贼子胡闹什么?”“他们不是贼子,是义士!”崔扬的慷慨激昂并没撼动顾峥嵘。午时三刻一到,顾峥嵘便下令将崔扬的几个朋友处斩。  满地鲜血被白雪悄然覆盖,看热闹的人群如流水般散去,只剩崔扬在茫茫白雪中恸哭。他们是为黎民百姓去刺杀
1872年10月,同治大婚。各国在京使节早已做好了受邀观礼的准备。岂料,送来的不是请柬,而是总理衙门的告诫,要他们切勿在这日上街行走,还要求他们约束本国在京之人必须待在家里。公使们大怒,当面痛骂了总理衙门的传讯人,但骂完后也没什么办法,毕竟邀请与否是清廷的自由。  问题出在“公使们见了皇帝究竟跪还是不跪”上——近代外交讲究平等,公使们是不肯跪的;传统制度讲究宗主国的体面,外邦使节不跪上国皇帝,真是
据《宋史》记载,北宋末期著名道士林灵素少时得一方术秘籍《五雷玉书》,闭关修炼三年终能行云布雨,知天时,晓人事。  宋徽宗信神,有人就力荐林灵素。林灵素一见徽宗便忽悠说,徽宗乃上帝之长子,各位权臣也都位列仙班。这不是一派胡言吗?可徽宗信了——我每日歌舞升平,竟然干的都是神仙的事!于是徽宗封林灵素为“通真达灵先生”,并筑通真官让他居住办公,令他为大宋拜神祈福。  为了讨徽宗的欢心并赢得信任,林灵素不断
娄昭君嫁给高欢时高欢只是北魏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而且穷得叮当响。高欢从娄昭君的嫁妆中得到马匹钱财后,在边镇队伍中当上了队主(下属100人左右);并得以结交天下英雄豪杰,队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地方势力的重视。高欢“有澄清天下之志”,四方征伐期间,娄昭君不遗余力地帮助丈夫,成了高欢的贤内助。  高欢就任东魏大丞相的第二年,西魏文帝迎娶柔然头兵可汗的女儿,双方结成军事联盟,东魏的后方受到威胁。高
西晋咸宁五年(279年)的冬天,有个叫不辈的汲郡人盗了战国时的魏襄王墓。  不久案发,汲郡地方官忙带人赶到现场,只见沉重的墓门被撬得龇牙咧嘴,墓中的贵重物品已无踪影,只在墓道中找到了一把铜剑、一口铜钟、一个铜磬和几只玉律(玉制的管状定音器)。此外,他们还在墓室中发现了大量散乱的竹简,其中不少都有灼烧的痕迹,显然是被用来照明了。  王陵被盗乃是大案,汲郡地方官不敢怠慢,马上向朝廷报告,并将找到的东西
1886年,清廷为振兴国力,计划从八旗子弟中挖掘并培养一批海军人才,于是在颐和园开办了昆明湖水操学堂。这座学堂仅存在九年,便随甲午海战的失败而解散,但还真培养出了一批人才,喜昌就是其中一位。  喜昌在校期间是学霸,各科考试均为第一,而且身体素质和舰艇实装操作训练都出类拔萃,被学堂树为典型,常披红戴花地演讲。但他的人品实在不敢恭维。  喜昌毕业后,当上清廷最大的战舰之一海容舰的管带(也就是舰长)。武
据传帽子最早是由黄帝发明的,那时被称作冠和冕,只有帝王和文武大臣才能戴,以示地位和权力。后来逐渐形成一套官僚秩序,即冠冕制度。  西周时期,等级制度逐渐确立,  “非其人不得服其服”的思想体制逐渐完善,戴帽子依旧是官员的特权。所以即便是孔孟这样的大学者也没戴帽子的资格,只能用帕头将头发裹住。因此他们常教育学生要有轩冕之志,鼓励他们走上仕途。而此时百姓只能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穷人大多只能用麻绳束发。
千里姻缘一线牵。蔡元培不禁感慨:在经历了两段婚姻之后,还能遇到周峻这样的女子,实在是三生有幸。  1923年春,蔡元培55岁,身为北大校长的他因不满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破坏法制的行为,提出辞职,离京南下来到了上海。这时候,距离他第二任妻子离世已经过去三年,孑然一身的他多次被朋友催婚,而一向奉行宁缺毋滥的蔡元培摇头以谢美意,并搬出他的“蔡氏征婚广告”,要求对方:一、本人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二、年龄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