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32-01
如今的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种“课堂沉默”现象,甚至连低年级的小学生都学会了“闭口”。课堂上这种“启而不发”的冷场局面,常常让老师们感到心力憔悴,束手无策。老师们在经验交流时达成的共识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总是机械、僵化、被动的,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去读、背、写;很少有学生积极主动地乐意去学习语文,就是作业遇到困难也不会去请教他人或查阅资料,而是等着老师去发现,宁可挨批评也不愿动手、动口、动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个人认为,“灵动的语文课堂”能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本人就自己在教学中获得的点滴经验总结出来,愿与大家相互切磋。
一、创设愉悦情境,营造乐学氛围
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而且持久性很长,学生会乐此不疲。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造成的生动活泼,乐观愉快的气氛,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重大意义。”因此,教师要把激情带进课堂,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去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并产生共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课文《大家都说普通话》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风有风的话,鸟有鸟的话”这个比喻句。导入新课时,我先播放风的声音,让同学们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然后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尽情想象“风”在说些什么?再播放鸟的声音时,孩子们突然像鸟儿一样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我听过风和鸟的声音” “风和鸟说的话,可真美!”我立即诱导:“你们还听过什么声音?”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模仿雷声、雨声,老虎、公鸡、猫、狗等动物的叫声。孩子们很快进入老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学习热情很高,思维活跃,大胆想象,教学效果很好。在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创设开放的课堂,滋养孩子的心灵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还是抓住课本不放,很看重学生的分数,注重应付考试的思维训练,教学中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封闭的课堂像囚禁学生的“笼子”,让学生的心灵桎梏。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开放语文课堂。开放的课堂应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上能做到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创新。
1.开放教材内容,放飞学生思维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教师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除了学习教材内容,也应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教师在讲课时要積极利用身边有利的资源,引导学生由单调的从书上学转变为以书本为基础,联系生活、走进生活的学,使书本知识与现实内容融为一体,这样的课堂教学内容才丰富多彩,课堂气氛才更加活跃。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劳动》这一单元学习过程中,我安排了一堂口语交际课,主题是“说说自己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干了哪些家务活”。对这个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有的说“洗碗、扫地”;有的说“擦桌子、叠被”;有的说“买东西”;还有的说“洗衣服”……我看到孩子们兴奋的样子,告诉他们做得很好,以后继续努力。孩子们从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以及周围的一切美好事物都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再如学习《外面的世界》这一单元时,我发动家长利用节假日带着自己的孩子开展“外出观察识字”活动。活动结束后,我把大家找来的字分小组贴在教室墙上,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一下子激发了,他们爱上了语文的学习,朦胧地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2.开放活动空间,挖掘学生潜能
课堂教学应是一个活动变化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讲究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还要善于将教学内容通过恰当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进入情境。表演、讲故事、猜谜语、拼图、绘画、游戏这些活动都是低年级儿童经常玩的内容。课堂表演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它让“呆板”的课堂变得 “生动”起来。《早操》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并且有和谐韵律的儿歌。指导背诵时,我将四小组学生分别命名为:“小露珠” 组、“小鸟儿”组、“小蜜蜂”组、“小学生”组;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表演,再加上借助贴字游戏,词语的搭配练习,学生玩得快乐,背得生动。
可以说,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玩游戏。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一些游戏,寓教于“戏”。低年级教学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编字谜”的游戏,教给学生根据生字的“音、形、义”编字谜的方法,学生一下子掌握了诀窍,在小组内相互“出谜猜谜”,觉得学习生字乐趣无穷。把活动引入课堂,给语文课带来了活力,学生在活动中智力与情感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开放的课堂,让孩子的心灵从快乐中得到滋养,课堂上精彩生成不断,高潮迭起,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达到极致。
三、尊重孩子的个性,读懂孩子的心灵世界
教师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他们自由的空间。孩子只有心灵自由,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纪律要求特别严格,不许学生随意“插话”,更不许学生坐得“东倒西歪”。不让学生说话,学生渐渐变得“沉默寡言”;而“正襟危坐”的坐姿更像绳索一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其性格差异很大,不能千篇一律地去对待,应因人而异。例如,好动的孩子,管束太多,就遏制了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利于他课堂上的发挥;好静的学生,就要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
灵动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课堂是孩子们学习的天堂,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增强了自信,获得了情感发展和精神成长。
如今的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种“课堂沉默”现象,甚至连低年级的小学生都学会了“闭口”。课堂上这种“启而不发”的冷场局面,常常让老师们感到心力憔悴,束手无策。老师们在经验交流时达成的共识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总是机械、僵化、被动的,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去读、背、写;很少有学生积极主动地乐意去学习语文,就是作业遇到困难也不会去请教他人或查阅资料,而是等着老师去发现,宁可挨批评也不愿动手、动口、动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个人认为,“灵动的语文课堂”能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本人就自己在教学中获得的点滴经验总结出来,愿与大家相互切磋。
一、创设愉悦情境,营造乐学氛围
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而且持久性很长,学生会乐此不疲。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造成的生动活泼,乐观愉快的气氛,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重大意义。”因此,教师要把激情带进课堂,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去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并产生共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课文《大家都说普通话》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风有风的话,鸟有鸟的话”这个比喻句。导入新课时,我先播放风的声音,让同学们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然后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尽情想象“风”在说些什么?再播放鸟的声音时,孩子们突然像鸟儿一样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我听过风和鸟的声音” “风和鸟说的话,可真美!”我立即诱导:“你们还听过什么声音?”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模仿雷声、雨声,老虎、公鸡、猫、狗等动物的叫声。孩子们很快进入老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学习热情很高,思维活跃,大胆想象,教学效果很好。在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创设开放的课堂,滋养孩子的心灵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还是抓住课本不放,很看重学生的分数,注重应付考试的思维训练,教学中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封闭的课堂像囚禁学生的“笼子”,让学生的心灵桎梏。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开放语文课堂。开放的课堂应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上能做到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创新。
1.开放教材内容,放飞学生思维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教师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除了学习教材内容,也应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教师在讲课时要積极利用身边有利的资源,引导学生由单调的从书上学转变为以书本为基础,联系生活、走进生活的学,使书本知识与现实内容融为一体,这样的课堂教学内容才丰富多彩,课堂气氛才更加活跃。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劳动》这一单元学习过程中,我安排了一堂口语交际课,主题是“说说自己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干了哪些家务活”。对这个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有的说“洗碗、扫地”;有的说“擦桌子、叠被”;有的说“买东西”;还有的说“洗衣服”……我看到孩子们兴奋的样子,告诉他们做得很好,以后继续努力。孩子们从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以及周围的一切美好事物都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再如学习《外面的世界》这一单元时,我发动家长利用节假日带着自己的孩子开展“外出观察识字”活动。活动结束后,我把大家找来的字分小组贴在教室墙上,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一下子激发了,他们爱上了语文的学习,朦胧地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2.开放活动空间,挖掘学生潜能
课堂教学应是一个活动变化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讲究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还要善于将教学内容通过恰当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进入情境。表演、讲故事、猜谜语、拼图、绘画、游戏这些活动都是低年级儿童经常玩的内容。课堂表演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它让“呆板”的课堂变得 “生动”起来。《早操》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并且有和谐韵律的儿歌。指导背诵时,我将四小组学生分别命名为:“小露珠” 组、“小鸟儿”组、“小蜜蜂”组、“小学生”组;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表演,再加上借助贴字游戏,词语的搭配练习,学生玩得快乐,背得生动。
可以说,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玩游戏。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一些游戏,寓教于“戏”。低年级教学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编字谜”的游戏,教给学生根据生字的“音、形、义”编字谜的方法,学生一下子掌握了诀窍,在小组内相互“出谜猜谜”,觉得学习生字乐趣无穷。把活动引入课堂,给语文课带来了活力,学生在活动中智力与情感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开放的课堂,让孩子的心灵从快乐中得到滋养,课堂上精彩生成不断,高潮迭起,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达到极致。
三、尊重孩子的个性,读懂孩子的心灵世界
教师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他们自由的空间。孩子只有心灵自由,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纪律要求特别严格,不许学生随意“插话”,更不许学生坐得“东倒西歪”。不让学生说话,学生渐渐变得“沉默寡言”;而“正襟危坐”的坐姿更像绳索一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其性格差异很大,不能千篇一律地去对待,应因人而异。例如,好动的孩子,管束太多,就遏制了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利于他课堂上的发挥;好静的学生,就要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
灵动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充满生机活力的语文课堂是孩子们学习的天堂,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增强了自信,获得了情感发展和精神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