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能,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强化审计地位作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制约预算执行审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预算执行审计 审计机关 审计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177-02
预算执行审计,是指各级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对本级及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审计行为。预算执行审计既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与监督,也是对预算编制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反馈和评价。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财政预算的严肃性,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障各项事业工作的顺利完成。
一、当前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执行审计的独立性还不够强
审计机关作为本级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时必须接受本级政府的领导,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使审计机关难以完全以“第三方”的身份对预算执行情况实施客观、公正的评价与监督,一些问题只能向单位领导或上级部门反映,从而大大削弱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二)预算执行审计的宏观把握还不够
政府预算是对本级财政收支的合理分配,具有较强的宏观性,要求审计机关必须站在宏观的角度,从大局出发去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审计人员受传统审计观念的束缚和限制,只重视具体事项的审计,预算执行的目标还停留在过去那种以查错纠弊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账簿审计上,而忽略了预算执行审计的宏观效益,使一些审计成果没有及时得到转化,从而也就难以更好地为政府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咨询和参考。
(三)预算执行审计时效性还有待提高
预算执行审计属于事中审计范畴,对审计工作的时效性要求高。从逻辑上来讲,预算执行审计一般应于决算前完成审计,以便在决算前解决和纠正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在现实工作中,审计部门常常是在部门决算编制以后才开展预算执行审计,此时决算已逐级汇总上报,甚至已经审批完毕,即使审查出问题,也难以再对预算进行调整。由于预算执行审计的时效性不能很好地保证,往往会使预算执行审计与决算审计相混同,容易造成重复审计。
(四)预算执行审计处理手段需进一步强化
预算执行审计属于较高层次的审计监督,发现的问题往往发生在政府部门物资经费管理的过程中,有些还是主要领导亲自决定的,遇到这种情况审计往往只能是“如实反映”,难以直接做出审计处理。即使查出违纪行为,对相关责任人的行政处分归其所在单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相关责任,审计机关常常只扮演“建议者”的角色。处理手段的弱化,往往造成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五)审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对审计人员的精神风貌、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懂审计不懂法律,懂财务不懂经济,懂实际操作不懂成果分析”的现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审计人员的道德修养,不断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面,不断提高审计人员工作能力,促进审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确保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预算执行审计的地位作用
李金华同志曾指出:“预算执行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是国家审计机关的永恒主题”。这突出强调了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高度重视对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因此,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要有计划地进行重点审计,对重要部门组织专门力量连续审计,促进规范财政财务管理,合理有效地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依法履行职责,将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严密性和严肃性。
(二)对预算执行审计实行统一领导
预算执行审计时间紧、范围广、任务重、要求高,在审计力量的安排和组织上必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对于涉及面广的重大审计项目,要树立大局意识,打破科室界限,集中骨干力量开展联合审计,实行统一调配人员,统一拟制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审计处理,形成合成、精干、高效的审计组织体系。
(三)讲究方式方法,提高审计监督效能
一是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适时调整审计重点。预算执行审计要适应公共财政的要求,及时调整预算执行审计思路,明确审计范围和工作重点,坚持以财政资金的流向为主线,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重点资金进行有针对性地延伸审计,将对财政部门的审计与对预算单位的审计结合起来,对财政资金从分配到使用,从资金的管理到运用效果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督,把问题查深、查透、查实。二是改进审计方法、技术和手段。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审计工作转变预算执行审计的方法,应用现代化的审计技术,紧紧围绕“预算执行”这一核心来展开,逐步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静态审计和动态审计相结合;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建立以综合财政预算为主线,以审计部门为主导,以财政和事业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为基础的预算执行审计模式。三是进一步加大分析力度,提升审计成果质量。积极探索和应用分析性测试方法,选择分析指标,开发应用模块,构建分析模型,并注重分析结果的运用。四是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改变以往只列出财政收支数字的做法,而是从基本数据入手,从规模和结构上对收支的质量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进而在完善财政建设和预算支出管理等方面提出审计意见,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推动预算执行审计成果的合理转化,全面推动审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大力加强效益审计,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层次和水平
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高层次监督的体现,内容涉及整个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结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以必须讲究审计效益,注重审计效果。效益审计是较高层次的审计目标。目前,审计机关的预算执行审计目标侧重于评价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对效益性重视不够。随着国库集中支付、零基预算、政府采购等项改革的深入推行,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越来越关注,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开展传统审计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检查和发现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适时开展绩效审计,把查错纠弊和效益评估相结合,既揭露不真实、不合法的违纪问题,又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做出合理评价,全面实现真实、合法、效益的审计目标。
(五)推行审计公开,增加财政和审计透明度
审计公开是提高财政透明度的要求,而财政透明度又是公民知情权的重要方面。政府审计具有职能鉴证与绩效监督的作用。无论是职能鉴证还是绩效监督,其共同的目标是对群众负责,如果人民群众不能通过政府公报或大众传媒获得职能鉴证与绩效监督的结果,那么对公共财政监督也就名不符实了。而对公共财政来讲,审计公开实现了对政府财政的全面监督,增加了财政和审计工作的透明度。相反,如果不推行审计公开制度,则可能“纵容”政府部门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甚至干预审计机关工作,影响审计效能的有效发挥。
(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为预算执行审计提供人才保障
预算执行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一是审计人员要在了解和掌握经济、财政、基建、法律等综合知识上下功夫,提高自身的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二是审计机关要注重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尤其要注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磨练和摔打干部,提高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三是审计机关要注重加强人员素质结构优化,多方引进计算机、法律、基建等方面的人才,逐步建立一支由审计师、工程师、律师等组成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以适应预算执行审计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需要。
(七)加强协调,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预算执行审计是对本级政府的经济监督,鉴于我国目前的审计执法环境和审计机关的特殊体制,必须协调好同人大、政府等部门的关系,使其重视与支持审计工作。因此,应把同人大、政府的沟通作为审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把人大、政府领导关注的问题列为必审项目。如人大领导关心的预算管理缺陷和财政资金使用效果问题,政府领导关心的财源建设等问题,应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内容。在审计工作中,要经常向有关领导汇报审计进展情况,争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以保证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另外,还要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协调,使其理解、支持和配合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顺利开发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中平.强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思考.当代审计.2003(2).
[2]王冠星.预算执行审计要分层次抓重点.中州审计.2004(12).
[3]张伟.对搞好地方预算执行审计的几点思考.中国审计报.2004年4月19日.
关键词预算执行审计 审计机关 审计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177-02
预算执行审计,是指各级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对本级及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审计行为。预算执行审计既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与监督,也是对预算编制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反馈和评价。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财政预算的严肃性,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障各项事业工作的顺利完成。
一、当前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执行审计的独立性还不够强
审计机关作为本级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时必须接受本级政府的领导,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使审计机关难以完全以“第三方”的身份对预算执行情况实施客观、公正的评价与监督,一些问题只能向单位领导或上级部门反映,从而大大削弱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二)预算执行审计的宏观把握还不够
政府预算是对本级财政收支的合理分配,具有较强的宏观性,要求审计机关必须站在宏观的角度,从大局出发去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审计人员受传统审计观念的束缚和限制,只重视具体事项的审计,预算执行的目标还停留在过去那种以查错纠弊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账簿审计上,而忽略了预算执行审计的宏观效益,使一些审计成果没有及时得到转化,从而也就难以更好地为政府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咨询和参考。
(三)预算执行审计时效性还有待提高
预算执行审计属于事中审计范畴,对审计工作的时效性要求高。从逻辑上来讲,预算执行审计一般应于决算前完成审计,以便在决算前解决和纠正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在现实工作中,审计部门常常是在部门决算编制以后才开展预算执行审计,此时决算已逐级汇总上报,甚至已经审批完毕,即使审查出问题,也难以再对预算进行调整。由于预算执行审计的时效性不能很好地保证,往往会使预算执行审计与决算审计相混同,容易造成重复审计。
(四)预算执行审计处理手段需进一步强化
预算执行审计属于较高层次的审计监督,发现的问题往往发生在政府部门物资经费管理的过程中,有些还是主要领导亲自决定的,遇到这种情况审计往往只能是“如实反映”,难以直接做出审计处理。即使查出违纪行为,对相关责任人的行政处分归其所在单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相关责任,审计机关常常只扮演“建议者”的角色。处理手段的弱化,往往造成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五)审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对审计人员的精神风貌、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懂审计不懂法律,懂财务不懂经济,懂实际操作不懂成果分析”的现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审计人员的道德修养,不断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面,不断提高审计人员工作能力,促进审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确保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预算执行审计的地位作用
李金华同志曾指出:“预算执行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是国家审计机关的永恒主题”。这突出强调了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高度重视对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因此,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要有计划地进行重点审计,对重要部门组织专门力量连续审计,促进规范财政财务管理,合理有效地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依法履行职责,将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严密性和严肃性。
(二)对预算执行审计实行统一领导
预算执行审计时间紧、范围广、任务重、要求高,在审计力量的安排和组织上必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对于涉及面广的重大审计项目,要树立大局意识,打破科室界限,集中骨干力量开展联合审计,实行统一调配人员,统一拟制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审计处理,形成合成、精干、高效的审计组织体系。
(三)讲究方式方法,提高审计监督效能
一是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适时调整审计重点。预算执行审计要适应公共财政的要求,及时调整预算执行审计思路,明确审计范围和工作重点,坚持以财政资金的流向为主线,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重点资金进行有针对性地延伸审计,将对财政部门的审计与对预算单位的审计结合起来,对财政资金从分配到使用,从资金的管理到运用效果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督,把问题查深、查透、查实。二是改进审计方法、技术和手段。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审计工作转变预算执行审计的方法,应用现代化的审计技术,紧紧围绕“预算执行”这一核心来展开,逐步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静态审计和动态审计相结合;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建立以综合财政预算为主线,以审计部门为主导,以财政和事业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为基础的预算执行审计模式。三是进一步加大分析力度,提升审计成果质量。积极探索和应用分析性测试方法,选择分析指标,开发应用模块,构建分析模型,并注重分析结果的运用。四是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改变以往只列出财政收支数字的做法,而是从基本数据入手,从规模和结构上对收支的质量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进而在完善财政建设和预算支出管理等方面提出审计意见,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推动预算执行审计成果的合理转化,全面推动审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大力加强效益审计,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层次和水平
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高层次监督的体现,内容涉及整个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结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以必须讲究审计效益,注重审计效果。效益审计是较高层次的审计目标。目前,审计机关的预算执行审计目标侧重于评价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对效益性重视不够。随着国库集中支付、零基预算、政府采购等项改革的深入推行,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越来越关注,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开展传统审计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检查和发现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适时开展绩效审计,把查错纠弊和效益评估相结合,既揭露不真实、不合法的违纪问题,又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做出合理评价,全面实现真实、合法、效益的审计目标。
(五)推行审计公开,增加财政和审计透明度
审计公开是提高财政透明度的要求,而财政透明度又是公民知情权的重要方面。政府审计具有职能鉴证与绩效监督的作用。无论是职能鉴证还是绩效监督,其共同的目标是对群众负责,如果人民群众不能通过政府公报或大众传媒获得职能鉴证与绩效监督的结果,那么对公共财政监督也就名不符实了。而对公共财政来讲,审计公开实现了对政府财政的全面监督,增加了财政和审计工作的透明度。相反,如果不推行审计公开制度,则可能“纵容”政府部门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甚至干预审计机关工作,影响审计效能的有效发挥。
(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为预算执行审计提供人才保障
预算执行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一是审计人员要在了解和掌握经济、财政、基建、法律等综合知识上下功夫,提高自身的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二是审计机关要注重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尤其要注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磨练和摔打干部,提高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三是审计机关要注重加强人员素质结构优化,多方引进计算机、法律、基建等方面的人才,逐步建立一支由审计师、工程师、律师等组成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以适应预算执行审计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需要。
(七)加强协调,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预算执行审计是对本级政府的经济监督,鉴于我国目前的审计执法环境和审计机关的特殊体制,必须协调好同人大、政府等部门的关系,使其重视与支持审计工作。因此,应把同人大、政府的沟通作为审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把人大、政府领导关注的问题列为必审项目。如人大领导关心的预算管理缺陷和财政资金使用效果问题,政府领导关心的财源建设等问题,应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内容。在审计工作中,要经常向有关领导汇报审计进展情况,争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以保证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另外,还要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协调,使其理解、支持和配合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顺利开发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中平.强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思考.当代审计.2003(2).
[2]王冠星.预算执行审计要分层次抓重点.中州审计.2004(12).
[3]张伟.对搞好地方预算执行审计的几点思考.中国审计报.2004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