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蟒川:万古长卷入眼来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j82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自然界是一座最大的博物馆,天地之间隐藏着内容最丰富、涵义最深奥的大书。
  蟒川,是汝州市下辖的一个山区乡镇,地处汝州、宝丰、鲁山三县交界地带。在汝州“两山夹一川”的地理格局中,它属于由最南部的深山区、浅山区向丘陵的延伸带上,是八百里伏牛山的余脉。
  记忆中的蟒川以小煤窑闻名,是个“路上都是坑,天上灰蒙蒙”的地方。但数年之间,她却迅速实现从“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化,从“傻大黑粗”的传统资源型乡镇华丽转身,蝶变成了“汝州人的后花园”,迸发出匪夷所思的后劲与令人惊讶的魅力。追根溯源,我隐约发现,蟒川似乎从古至今都一个不同凡响、出产奇迹的地方。
  此刻,且让我们一起探访蟒川镇的山水村落,去仔细翻阅隐藏于沟沟岔岔间的一卷卷无字之书,用心感悟这片土地的厚重、神奇、梦想、奋斗、活力……
  罗圈遗迹:地球的奥秘
  初次来到蟒川镇罗圈村的“罗圈冰川遗址”,站在光秃秃的山坡下,你一定会大失所望,因为从观光旅游的角度来说,这里实在是乏善可陈。
  仰望罗圈冰碛地层,其下部是灰黄色的厚层状泥质、白云质胶结的冰破砾岩;中部呈浅黄色紫红色含冰破砾石的砂质页若;上部为杂色砂质页岩与细砂岩互层,如此而已。
  但是,在有關专家的眼里,这一层层不同颜色、不同成分的冰碛地貌每一层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每一粒泥土都记载着数十亿年前的地球往事。眼前那些微不足道的小砾石都有数十亿年的年龄,在以它们亲身的体会讲述着那个惊心动魄的经历:“10亿年前,地球处于一个很不稳定的急剧变化期,汝州一带处于豫西地区广阔的浅海环境中,当时的熊耳山、外方山,甚至中岳嵩山都是海岛。8亿年前,发生了一次大的地壳造山运动,豫西浅海抬升为陆地,原来的陆地及海岛抬升为高山。气候极度寒冷,山上积雪常年不断,形成山岳冰川。后来因重力作用小,巨型的冰川作为整体向山下缓缓移动,势不可挡,所到之处所有的岩石都被裹挟其中、被碾压磨蚀、被挫骨扬灰……冰川活动期长达1亿年之久,后来由于气候变暖,冰川逐步消融,冰川携带的大量砾石随处堆积下来而成冰碛砾岩,冰水沉积而成含冰碛砾石的砂质页岩,后期冰水聚集成湖,泥沙沉积成砂质页岩与页岩互层的复杂地质构造……”
  罗圈冰碛地层完整地记录了上述古冰川活动沉积的全过程,是世界上极其罕见的地质遗迹,被称为“世界四大冰川遗址”之一,被评为“十大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之首,还荣获河南省首届“十大优美的地质景观”。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原国家地质矿产部长李四光在80岁高龄时还曾亲临罗圈考察,英、美、法、加等国专家也先后来此进行科学研究。每年,我国各地地质院校师生来这里实习的更是络绎不绝。
  地球的秘密往往都被掩藏在地层深处不见天日,却偏偏在罗圈村附近悄悄透露出这许多的蛛丝马迹。好像是大自然对蟒川这块土地情有独钟,才故意把自己的隐私掀开一条缝隙,等待着有心人前来品悟、膜拜、破译、领会。
  周赧王墓:周朝的句号
  周赧王墓位于汝州市蟒川镇寺上村的五朵山中,民间俗称“天子坟”。墓地前边有宽阔的祭坛,站在祭坛向四周环望,但见虎头山、鸡冠山、蜈蚣山、荞麦山、凤凰山环状排列,五峰相朝,宛若五龙朝会,拱护赧王坟墓,故当地群众叫“五龙护天子”,是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
  赧王墓不但被五朵山“五龙护驾”,而且还有两道石门把住关口,两处关口分别是“老虎把关”和“二龟守门”。除此之外,还有“金鸡斗蜈蚣”“九龟朝赧王”“金猴蹲月”等许多民间传说,以民间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位落魄天子的敬意。
  周赧王,本名姬延,东周第25位君主,也是东周最后一位君主。姬延在位期间,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他虽贵为“天子”,所统治的地盘只限于都城附近的王畿之地。公元前256年,秦昭王攻周时姬延为了避免生灵涂炭,乃率群臣宗室哭于文武之庙,三日后,奉其所存家眷、图册,亲到秦军投降。秦王怜之,以梁城(今汝州市杨楼镇汝河南岸庆阳故城一带)封姬延,降为周公。姬延不久身故,被奉葬于汝州市蟒川镇寺上村。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从周文王自周原出发讨伐商纣建立周朝,到周平王东迁洛阳,再到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百家争鸣,直至大秦崛起、一统天下,前后超过800年时间。身为周王朝的最后一位天子,周赧王选择此处做为自己的千年吉地,无疑有诸多原因,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新的荣耀与神奇。远远打量这个圆圆的墓塚,那俨然就是延续了800年之久的周朝留在人间的一个句号。
  在周赧王去世之后,为避秦国加害,除了主祭祀的嫡长子仍为“姬”姓外,其余宗室、子民纷纷南迁,并且皆以故国为姓改姓“周”,成为现在中国“周姓”后裔的最大来源。虽然作为“失国之君”而被谥为“赧”(因羞惭而脸红),周赧王却无意中成了当今世界周姓后人共同的“始祖”。近年来,每年都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以及其他十几个国家上千名周氏宗亲代表来到这里,举行隆重的“周氏宗亲祭祖大典”。
  周赧王墓除了是周王朝的句号之外,似乎还是周姓后人走向全球的起点。
  
  严和店:宋瓷的娘家
  蟒川河是汝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蟒川镇南部的蒋姑山风景区,严和店就是蟒川河畔一个以瓷器闻名的古村落。严和店古窑址1963年被河南省确定为全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1985年省文物研究所两次对窑址进行发掘,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时期,严和店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青瓷烧制中心。从蟒川河源头的罗圈寺到严和店,沿河两岸数十里,古汝窑星罗棋布,处处窑群林立,烟火遮天蔽日。汝州发现的宋代民汝窑有40多座,其中多半沿蟒川河以严和店为中心分布,历史上曾有“十里蟒川河,十里大窑厂”的传说。大量的汝瓷精品,如奁、炉、尊、洗等,经各家窑厂烧成后,汇集严和店,经汝瓷赏鉴高手验货分级后,由古道传向四面八方,送往京师汴梁以及全国不少地区。   宋代先民为什么选择蟒川河两岸作为汝瓷的生产基地呢?首先是因为此地蕴涵着量大优质的瓷土资源;其二是取水方便;其三是便于运输。
  宋代烧瓷用的理想燃料是硬质的山杂木,采自几十公里外的南部山区,最经济的运输方法当然是利用河流沿河放筏。而瓷器运输中最怕的是碰撞,所以最稳妥的办法也是水运。蟒川河从南向北流经严和店村,并且正好在村旁形成了U字形的大转弯,然后折向东北汇入汝河。这个U字形河弯不仅保证了汝瓷的生产用水,也为船舶的停靠提供了天然码头。天然的水上交通,不仅降低了严和店汝瓷的生产成本,还为瓷器的运输提供了安全保障,种种天时地利的绝佳配合,使此地成了汝瓷烧纸的“天选之地”,带动了周围瓷器烧制行业的经久不衰、代代相传。由于严和店一带瓷土藏量很大,金元以后人们不断在废墟建窑烧瓷。从地上窑址遗存来看,明清时期窑火仍非常旺盛,解放前仍以烧瓷为主业。新中国成立后,汝瓷的恢复就是从严和店的“临汝县汝瓷一厂”开始起步的。
  今天,就在严和店的北邻,依托严和店的历史遗存,汝州市倾力打造的“中国汝瓷小镇”已然璀璨绽放,包括河南省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汝瓷博物馆、大师工坊、创客源、SOHO街区、中小陶瓷企业生产区、物流中心、会展中心,等等,致力于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成集汝瓷文化研究、技术创新、生产、贸易、展销为一体的外向型汝瓷产业基地。
  关于严和店村名的由来,有人说曾经一个叫“严和”的人在此地开“店”因得此名,有人说附近窑厂曾把此地当做“验货店”而以变音为“严和店”。但是,我宁愿相信留存于我童年记忆里的“第三版本”—“娘婆店”。因为这个名字具有准确的象征意义:此地虽然不是“汝官窑”的旧址,然而,却是北宋时期中原青瓷烧制历史最悠久的根脉之地,是所有汝瓷的“娘家”,甚至“外婆家”,是汝瓷永远回望的故乡……
  半扎村:世界的动脉
  今年,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申遗项目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标志着“万里茶道”跨国申遗迈入了实质性环节。蟒川镇半扎村与我省的南阳府衙、赊店古镇、洛阳关林、潞泽会馆、太行陉等10处节点代表“万里茶道”河南段参加跨国申遗。
  半扎村曾经是宛洛古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位于汝州市区东南17公里处,2008年公布为河南省首批传统古民居,2012年入选河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名录,2014年入选全国第三批传统村名录。半扎形成于北宋,兴盛于明清。当年腰缠万贯客商、天南地北的货物、铃声叮当的马帮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半扎人坐拥天时与地利的优势,开旅店,开饭店,办粮行,办货栈,或者开设酒厂、烟厂、皮革厂、油坊、醋厂、金店等,造就了一个数百年长盛不衰、近者悦远者来的商业重镇。提起半扎昔日的辉煌,老汝州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总会脱口而出:“吃不完的大营饭,住不完的半扎店”。而今漫步半扎老街,依然可见不少保存尚好的“古物”:雄奇峻拔的文昌阁、古朴庄严的山陕会馆、老房顶上蹲着的五脊六兽,古砖墙上镶嵌的拴马石,明代石板桥上深深浅浅的车辙印,布店或染坊抛光用的元宝石,北宋时期的石狮子,小巧玲珑的土地祠,万泉河上靠水力碾米磨面而不用人推的石碾石磨,街道旁边沧桑暗淡却难掩昔日辉煌的砖雕门脸……
  从清代汝州地域图中可以看出,这是一条贯穿汝州全境,且唯一通往外地的古道:临汝镇—温泉—杨楼—蟒川—半扎—大营,在这条古道上,南方的丝绸、茶叶,北方的皮货、食盐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从湖北襄樊经南阳到河北、山西、陕西、青海一帶,滋养着无数客商的钱袋子,也滋养着大半个中国的老百姓。严和店附近十里窑厂的不少瓷器、南部山区出产的蚕丝应该就是从这里北上南下,流向全国各地。
  今天,在中国、俄罗斯、蒙古三国发起“万里茶道跨国申遗”之后我们又惊讶地发现:万里茶道从中国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起,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进入现蒙古国境内,穿越沙漠戈壁,到达中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再新西伯利亚、秋明、莫斯科、彼得堡等十几个城市,最终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使茶叶之路延长到13000公里之多,成为名符其实的“万里茶道”。而半扎村,其实就是这条“万里茶道”上承上启下的一环,这条纵贯中蒙俄三国、横跨亚欧大陆的贸易线路是当时连接欧亚大陆物资流通的一条主动脉。
  半扎村的辉煌已随时代的变迁而风流云散,公路、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裹挟着财富的泡沫在其他地方流淌。但是,一片历尽繁华的土地似乎有了灵性,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谱写新的传奇。
  硕平花海:中国的网红
  湖南卫视曾经开设一档创造了收视率第一的室外竞技类节目,名叫《摇啊笑啊桥》,这个节目效仿的就是汝州的“网红桥”。而汝州网红桥的诞生地,就在距离半扎村不远、与严和店紧邻的的硕平花海。
  硕平花海是汝州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的一部分,也是河南省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位于蟒川西部,涉及11个行政村,总规划面积3.96万亩,总投资15.6亿元。2017年以来,共种植各类景观树木2.2万亩,分为11大类59个品种,总计130万余株,花期涵盖春夏秋冬四季。其中,樱花谷面积约3000亩,紫薇谷面积约2600亩,海棠谷面积约2800亩,梅花谷面积约2000亩,果园采摘区面积约600亩,种植各种鲜花1200亩共计40多种。此处原是“杨楼到半扎,四十五里虎狼爬”的贫瘠荒凉的山岗薄地,今天的蟒川人却要在此“打造全国最美最大的花海、最大的草花种子繁育加工基地、最大的地道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最大的木本油料元宝枫种植基地”。
  硕平花海,的确是一片欢乐的“海洋”。空中鸟瞰,在两旁的山坡上,一道红、一道紫、一道绿、一道黄的花田像一条条色彩斑斓的飞毯,顺着坡的起伏迤逦向前;景区门前的公路两旁以及新建的停车场上排列着首尾相接的电动车、小轿车、大巴车,代表着附近的、周边的、远道而来的源源不断的游客;两架山坡之间网红桥所在的那处水塘就是欢乐的中心—岸上是笑得肚疼的观众,桥上是血脉贲张的选手,再加上煽情的解说、刺耳的喇叭,现场的气氛似乎永远处于沸点。   其实,“网红桥”以前就是一座农事灌溉用的小水塘,经过硕平花海人画龙点睛般的精心改造后,成了一个令人为之疯狂的大众娱乐项目,借助于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之后,很快红遍全中国,吸引了省内外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相关视频在抖音、火山、快手等网站上点击量更是超过一亿次,仅靠直播“网红桥”吸引10万以上粉丝的网络主播就多达20余个,不少主播的粉丝已经超过50万人。去年,连大名鼎鼎的湖南卫视也不远千里来到汝州“蹭热点”,推出了深受追捧的《摇啊笑啊桥》暑假档节目。
  硕平花海是企业家与当地政府眼中的一盘“大棋”,但它也与脚下的这片土地也息息相关。在建设过程中,它优先把周边贫困村的贫困户脱贫放在首位,通过流转土地固定增收、优先使用贫困户就业增收,实施产业带动脱贫。如今,已经带动贫困人口近200户,参加务工的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已经累计向农民发放务工工资3000多万元,带动了345户贫困户和8个非贫困村1325名贫困群众致富脱贫。
  牛角岭:时代的号角
  牛角岭,位于蟒川镇南部的深山区,汝州、宝丰、鲁山三县市交界处。昔日的牛角岭道路崎岖,缺水缺电,地跨两岭三沟的400亩耕地,还是土层薄、石头多、靠天收的梯田,属于省定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125户488人。
  2016年以来,党和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给牛角岭带来了新希望。市委书记陈天富等也一次次地往这儿跑,有几次甚至干脆晚上就住在山上,和大家一块儿商讨脱贫致富的新门路。汝州市自然资源局驻村工作队更是常年扎根在牛角岭村,几乎没了有节假日和星期天。他们帮助修公路、修街道、通班车、挖水窖、通自来水、安装电网、建设标准化卫生室、安装宽带、产业奖补、技能培训、外出务工补贴,等等。
  现在的牛角岭,村容村貌像公园一样漂亮,还建起了山顶森林公园,而且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叠翠园”。蟒川镇和驻村工作队为了提高当地村民的“造血功能”,通过市劳动局开展家政扶贫培训班,带领群众成立种植合作社,大力发展薄皮核桃、中草药种植以及肉羊养殖业。去年,400多亩核桃园就已挂果,明年有望进入盛果期。工作队还为村里打了一眼193米的深水井,井水量大,甘甜无垢,村里新建的纯净水厂也马上就要投产了。网友“冯学冯”的网上留言似乎说出了山里人的心里话:“终于有水了,以后好说媳妇了!”
  更加脑洞大开的是,他们花费20多万元从河北购回两节橘红、银灰相间的火车车厢,重新改造、组装、喷漆、装修后,一节变成能容纳100人就餐的餐厅,一节变成能满足50人住宿的宾馆。于是,牛角岭诞生了一个还没开业便引起轰动、一听名字就知道要“火”的特色旅游项目—火车旅馆。
  火车旅馆设置在牛角岭村森林公园入口处,可与周边的蒋古山、黑龙潭、阿婆寨、冬青沟、五朵山、周赧王陵等景区形成旅游环线,为游客提供更加完美的旅游体验,既能为牛角岭人增收,也可盘活南部山区的旅游资源。
  品味着“牛角岭”这个古朴的名字,遥望眼前的山势自东北向西南迤逦而去,由浑圆收至尖削状,酷似一柄摆放于高山峻岭之间的牛角号。细想今天的中国把扶贫攻坚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民工程,从总书记到老百姓,全国各地有无数的干部群众在无数个“牛角岭”上并肩奋战。我依稀看见无数的人、无数张嘴,甚至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足足憋了一百年之久的那种劲头喷薄而出,于是,眼前的“牛角岭”似乎如同一把巨大的“牛角号”一样,发出了低沉、悠扬、激越的号音,在历史与现实的天宇间久久回荡……
  云水蟒川:梦中的蓝图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唐朝诗人王维笔下的自然风景;“泉涓涓而始流,云无心以出岫”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向往的人生境界。“云水蟒川”是蟒川镇充满浪漫情怀的可爱“昵称”,也是一个需要为之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蟒川是全国特色小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河南省田园综合体试点示范区、河南省休闲观光园、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镇、河南省级生态乡镇、河南省卫生乡镇、河南省文明乡镇、河南省园林乡镇。
  近年来,蟒川镇努力做好传统资源型乡镇向生态旅游乡镇的转型,初步打造出北有汝瓷小镇、南有蒋姑山旅游开发区、西有硕平花海、东有中国古村落半扎、中有华予生态园,东西南北中、处处有亮点的生态建设格局。
  近日,汝州市和蟒川镇相关部门的领导又深入蟒川南部山区实地调研,计划新修两条公路,与鲁山县的阿婆寨景区、寄料鎮的九峰山景区互联互通,为南部山区的扶贫开发、全域旅游进一步打通脉络。镇里还将投资5亿多元打造镇区商业街项目,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把各种优势资源充分整合、连线成片、抱团发展,进一步发挥旅游服务业的倍增效应,探索出一条适合在山区乡镇、在贫困贫瘠地区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新路。
  但是,因为地球的温室效应,以及以前粗放型增长模式的影响,现在的中国北方到处都是河床,但是很少看到奔流喧嚣、生命力旺盛的河流。蟒川镇境内虽然有蟒川河、燕子河等六条河流贯穿其间,有滕口水库、枣园水库等五座水库星罗棋布,其实大都处于干渴缺水状态,期盼着更加丰沛的水源滋养。所以,在发展经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同时,生态修复、水源涵养、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正所谓“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当然,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有差距才有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只要心中有梦想,脚下有行动,有一群立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干部队伍,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今日的蓝图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凝固为大地上波澜壮阔的美丽画卷。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此,富有诗意的“云水蟒川梦”也一定如此吧。
其他文献
我叫王艳,来自河南项城,是一个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媒体人。今天能够站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一个人,因为,他的日子不多了,我特别想让大家知道他,他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也是项城广电改革的开创者,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我,也不会有今天的项城融媒,这个人就是原项城市文广新局长局长,也是我的师父田华。  2010年8月,在项城全市干部公选中,我被选拔为项城电视台台长,那一年,我28岁。当时我所面临的项城台是什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大家好!我叫于军,是河南新华印刷集团印刷车间四色机领机。  从1994年至今,我在一线岗位待了整整25年。因为印刷工作的特殊性,我们除了八小时三班制,生产旺季没有周末,淡季时每周也只能休息一天。我已记不清自己印刷过多少本书,与轰鸣的机器共度过多少个喧嚣的夜晚。  今天,我给大家讲述一名普通印刷工人的初心坚守和使命担当。  25年前,我来到河南新华印刷集团印刷车间成为一名学徒。装版、校版、校准墨色,
期刊
清丰县仙庄镇王毛周村,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谭自红,提起她每个人都竖起大拇指。多年来,她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忙里忙外、任劳任怨、默默履行着一个家庭主妇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孩子營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了解她的人都称赞她既是一位孝顺的好媳妇,又是一个新时期的好妈妈。她的平凡事迹一直被村民们赞叹不已。  今年51岁的谭自红,是清丰县仙
期刊
自古以来,孝敬父母、关爱儿女、善待配偶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动力,但近些年来,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上,人们逐渐地与传统偏离了.在传统社会中,个人奋斗的首要目
期刊
杨绛:回忆我的父亲rn曾问父亲:“爸爸,你小时候是怎么样的?”父亲说:“就和普通孩子一样.”可是我盯着问,他就找出二寸来长一只陶制青底蓝花的小靴子给我,说小时候坐在他爷爷
期刊
在广袤的苏北平原,有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2700多年建城史的古老城市,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在迅速地崛起.宿迁市,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位列中国新兴城市排行榜前三甲,2017年入
期刊
麦收时节,我随汝州市作协的文友到蟒川镇的贫困村牛角岭上采风。这次行程中,我和自己敬重的“汝州通”郭宏志老师一起徜徉在这地处伏牛山东麓的青山绿水间,感受着历史岁月带来的烙印。  一  已经接近中午时分,布谷鸟清脆的叫声在寂静的山谷中久久回荡,我们站在牛角岭上,骄阳当空,山风呼啸。我们感受到大山里的万千气象,山间半坡上一块块的麦子已经成熟,像是给起伏的大山绣上了片片金丝带。满山都是欲滴青翠的树木,像是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到鲁山的时候,飘了点小雨,天气凉快一些了。出租车师傅直接将我拉到了吃饭的地方。  吃完饭,并不急于找酒店住下,一个人背着包,打着伞,沿着鲁山的大街小巷逛了逛,看看这里的人间烟火气。久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每天的喧嚣不绝于耳,鼓膜震疼,遇见鲁山这样宁静可爱的小城,怎能不用心走一走,看一看呢?  接到王剑冰老师的邀请,既惊喜,又意外。自己只是一个初学写作者,也没发表多少作品,参加省散文学会的创作年会和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