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尸体路标”存在吗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张多年前的珠峰照片,经过渲染夸大,让从不登山的人误以为珠峰一路都是尸体,甚至以尸体为路标,更渲染了珠峰的传奇色彩,真的是这样吗?
  可以肯定地说,珠峰上不存在“尸体路标”。这些都是后期杜撰的结果,如果有人让我介绍珠峰上的“尸体路标”,我会觉得你不了解珠峰。这个说法本身就存在问题,真的让人很难回答。

没有所谓“路标”


  1921年,英国第一次组织探险队正式攀登珠峰,此后越来越多的登山者前往世界之巅。将近100年过去了,截至目前,已有超过300名登山者殒命珠峰。遇难者多位于8000米以上地带,这里空气稀薄,人的智力也会直线下降,加上天气多变等,诸多因素导致一些登山者不幸离世。
  关于珠峰上的尸体,很多人会想起知名的“绿靴子”。1996年,印度登山者Tsewang Paljor在下撤途中遭遇暴风雪,于海拔8500米处遇难。当时他在一处避风的石穴,蜷缩在地上,穿着一双醒目的绿靴子。如果不是冰雪盖住他的一半身体,这名登山者看起来只是睡着了。“绿靴子”的旧照片在网上传播很广。真实情况是,近年来珠峰南坡的攀登者已经看不到他了。
  每年珠峰南北坡都会清理尸体。珠峰清道夫会按照家属意愿,将尸体运下山,或者移至别处。但是,在8000米以上移动尸体难度非常大。极寒、缺氧、大风,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夏尔巴向导,行进时也要小心翼翼,更何况要抬起并拖动一个人。
  这里最大风速可达每秒78米,相当于5级飓风,在陆地上足以掀起一座独立房屋。在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带,遇难者遗体一般会被移动并隐藏在攀登路线外。同时,珠峰每年山体都在运动,有些遗体被冰雪深埋,不见其踪。

每年都在变化


  尼泊尔旅游局有一张表格,详细记述了大多数死亡者的位置。对真正的登山者而言,大家不愿过多提起尸体的话题。国际登山探险人士有这样的共同约定:尊重逝去的登山者和失去亲人的家属们。即没有经过允许和授权,不能公布被救援过程、遇难者遗体的图片或视频。
  当然,攀登者有时也会在路上看到尸体。一方面是因为山体变化,随冰川移动,有些多年前的遗体会重见天日。另一方面是,每年珠峰都会有新的遇难者,清理行动要在攀登结束后展开,所以新增遗体会在攀登季暂时留在路线上。
  2019年,珠峰遇难人数达11人。我在今年5月22日登顶珠峰,之前一路没有见到遗体。接近C4營地(8000米)时,看到两具遗体,可能是前几天或是22日当天去世的。大家没别的办法,只能被迫从遗体旁边绕过去。下撤时,在海拔8700米处,我们遇到美国登山者Donald Cash,夏尔巴正在努力拖他下山。最后他因心脏病去世。

保持平常心


  我们必须承认“每一座山峰均有死亡概率”的事实,这不单单是一纸数据。对已经失去生命的勇敢者,我们应该予以尊重。在这里有必要再次提醒,我们高山沸腾的登山规则中,有关于高海拔尸体的提示:平常心对待登山期间发生的各类新闻、登山事故;尊重登山行进途中所见遗体,不拍图片、收藏和传播。
  对于顶尖的向导和准备充分的客户来说,珠峰依然是一片质朴原始的狂野之地,只不过是外界赋予它太多东西。这座海拔8844米的雪山,就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人们内心深处的善良、勇敢、欲望、虚荣……
  从事8000米商业攀登多年,帮助客户登上珠峰,是一份工作,需要拿出专业的态度认真对待。从业多年,也会有一份责任心,希望用自己的经验、资源帮客户完成梦想。不过,我们也经常和队员说:“登山只是人生一段小小的经历,它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有些人会过于美化登山这件事,好像登完珠峰,就会净化心灵、与众不同。其实,登山只是增加一份经历而已。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本来是一个混蛋,登顶回来,也只是一个登过珠峰的混蛋。”
  如果不是在极限环境中,你不知道一个人能多么优秀,也不知道人性可以如何丑陋。登山运动最终的作用是什么?是了解登山的真相,了解真实的自我,仅此而已。
呈现尸体图片是对死者的不敬,我们决定本篇文章不刊登尸体照片。 摄影/ Rocker
其他文献
电影《攀登者》上映之前,针对前期宣发的内容,山友圈子里已有不少疑问和议论。  9月30日公映当晚,我坐在影院看着大银幕上显示的“编剧阿来”时,忽然意识到,这就是前几年阿来老师约我和另外三名山友聚谈的后续。阿来这些年在文坛上名声日隆,对于他编剧的电影,还是比较让人期待的吧……如果《攀登者》仅仅是一部虚构故事片  如果《攀登者》仅仅是一部故事片,且是一部带有玄幻武侠色彩、纯虚构的故事片,或许还可以打7
东到潼关,西至宝鸡,一共8个峪口,我们用10天的时间,通过驱车自驾和徒步的方式,在西安附近的秦岭山脉搜寻,希望找到一座更具挑战的500米大岩壁线路,并free攀爬完成它。  灰白色的希望  Google Earth里,大夫峪绿色的群山中点缀着灰白色块,这通常意味着会有光洁岩石和成熟裂缝的潜在大岩壁。我们驾驶着福特翼虎从西安出发,一旦发现有价值的岩壁就立即靠边停车,福特翼虎宽大的天窗提供了最大限度的
2015年班夫山地摄影大赛获奖作品是这组叫做“Searching for Single-Track”(狭路寻梦)的图片。  “这组照片是在危地马拉共和国的一场长达六个星期的自行车旅行中拍摄的。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寻找传说中的single-track—只有自行车胎那么窄的山地车道,并试图捕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骑行风景。旅行开始之后,我们才渐渐意识到危地马拉是有多广阔和多丰富,对于我来说,最记忆深刻的
1月30日,慧择网联合中意财险召开“极致户外”全领域户外运动产品升级发布会。“极致户外”达成1小时快速定制户外高风险运动保障计划,并且覆盖几乎所有的户外运动主体,为户外运动爱好者打造了保障快、全、细的极致户外体验。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保险平台,慧择网被誉为户外运动保险专家,此前慧择网携手保险公司率先研发设计了全球首款为高风险户外运动保险产品,时隔一年,慧择网携手中意财险又为户外运动爱好者打造了全方
提名  《孤身绝壁》  作者:亚力克斯 · 汉诺尔德、大卫 · 罗伯茨  翻译:乔菁、李赞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提名理由  户外界从来不缺乏话题制造者,亚力克斯·汉诺尔德(Alex Honnold)无疑是最独特的一个。种种无保护独攀大岩壁的危险行径使他迅速成为热议的焦点。也正是在这种频繁直面死神的风险中,他成为一个更负责任的自己。《孤身绝壁》通过亚力克斯的自述和大卫·罗伯茨(David Ro
7月7日,与BWET联合举办的动感亚洲独木舟及越野跑系列赛在中国香港圆满落幕,最后一站的大潭湾赛事最终由本地越野少将吴玮曦和熊浩锋以1小时36分16秒勇夺成人组冠军,同时作为MSIG动感亚洲越野精英特训计划胜出者的吴玮曦也将于9月代表中国香港远赴苏格兰参加世界Skyrunning 冠军赛。早上8点,亲子组率先出发,需进行2公里的独木舟和3公里的越野跑。9点,成人组出发,需在大潭湾进行4公里独木舟到
她是首位登顶了13座8000米级雪山的华人女性,她是第一位登顶乔戈里峰(K2)的华人女性,第一位登顶干城章嘉、马卡鲁、道拉吉里、南迦帕尔巴特的中国女性,她在今年一个攀登季节就连续攀登了三座8000米级山峰……顶着这些光环,她是遥不可及的攀登女神,耀眼夺目。但是,她却从不认为自己是“登山家”,近10年的攀登路上,她遇到过太多令她敬佩的登山家,她認为自己只是一个登山者。她是罗静—目前中国最有可能率先完
马拉松是一场炼体修心的旅程,它从来不会单点般的存在,而是处处充满因果。我们修炼自身的心肺与肌肉,又学会倾听它们的声音。探究长距奔跑中的美妙,不仅是身体上的,也是精神上的生活。  一场马拉松比赛设定好了距离,也或许被你设定好了时间,但跑步生活永不会被设定。  有一万人跑马,就有一万种感悟。马拉松究竟是什么?只有跑过才懂。世上没有完美的比赛,却有让所有比赛变得完美的完美跑者。    修心 做負责任的跑
6月29日,亚洲户外展开幕前一天,备受业界期待的COA户外高峰论坛在南京金陵会议中心举办,现场高朋满座,大咖云集,报告详实,讨论热烈。值得一提的是:COA的队伍在不断壮大,目前已有近40个品牌加盟。在COA户外高峰论坛上,品牌代表一一亮相,共同见证COA新成员加盟仪式。  本届COA户外高峰论坛的开篇议题是“户外产业的进化之路”,探路者创始人、董事长兼集团CEO盛发强先生为大家分享了户外产业的现状
探索与朝圣  在解放前那些有关于西藏的探险系列里,关于旅行的描绘中,尽是有关朔风、严寒、冰雹、神出鬼没的匪徒、突然破冰的河面、牛马大批倒毙、体弱者冻死路旁—在没有机械力的年代,在西藏旅途的时间被大大拉长,行者迟早有机会经历这些磨难。当时只能徒步旅行探险的旅行家们有着各种不同的目的,如17世纪以传教为目的的葡萄牙基督教神父安夺德,费劲周折到达古格后,在古格对藏传佛教缺乏了解的盲目传教的活动,成了古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