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HCMV临床病毒株UL137基因的结构特征与多态性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kuilov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新生儿感染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株UL137基因的结构特征与基因多态性.[方法]从62份被证实为临床HCMV感染的新生儿尿液标本中分离获得3株低传代临床病毒株,经多重PCR鉴定后分别命名为HCMV D2、D3和D52.对3株临床分离株进行HCMV UL137基因全序列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基因克隆,构建HCMV UL137-pMD18-T重组质粒;基因测序;将HCMV UL137基因序列呈报GenBank,并进行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从广州地区新生儿感染HCMV患儿体内分离3株HCMV临床病毒株.克隆测序后呈报GenBank并被收录,收录序列号分别为:DQ180388、DQ180376、DQ180360.通过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低传代分离株UL137基因DNA序列高度保守,同源性在96.91%~100%之间.其变异均为碱基替换;编码蛋白均由9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同源性在90.63%~100%之间,超半数的变异发生在第61~81位氨基酸残基之间;编码蛋白翻译后修饰位点包括PKS、MYS、cAMPs三类,其中4个PKS和44~49位的MYS高度保守,cAMPs位点仅在5株病毒出现;编码蛋白等电点在11.50~12.00之间,呈强碱性.[结论]广州地区临床低传代分离株HCMV UL137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极为保守,但仍存在一定多态性.提示HCMV UL137 ORF可能是一个具有重要功能的基因.
其他文献
以NiFe2O4纳米粒子作磁性载体、苯乙烯(ST)、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KH-570为交联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SiO2/NiFe2O4磁性微球材料。通过VSM、FT-IR、SEM、TG-DT
采用聚苯乙烯磺酸作为电荷平衡掺杂剂,通过氧化3,4-乙烯二氧噻吩聚合制备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和四探针电导率测试
利用熔融指数仪测、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聚甲醛在不同熔融温度、时间下的流变性能,由此,为研究聚甲醛的融法纺丝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聚甲醛在所测定环境下的流变性质属于假
在已有全长基因组感染性克隆pLGFD3-8的基础上,按照疫苗制作过程中EIAV结构基因的变化规律,对其中gag基因进行定点逆向回复改造.并在gag突变的基础上增加env突变位点.将所改
采用二-(4-羟基丁基)聚二甲基硅氧烷(HB-PDMS)和双酚A(BPA)对聚氨酯进行改性,合成了6个系列的聚氨酯/脲嵌段共聚物,通过FT-IR、TG、DSC及吸水率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讨论了多壁碳纳米管的酸处理及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采用IR、SEM、XRD、TEM、TG技术对开管和填充后的多壁碳纳米管进行分析讨论。XRD、SEM、IR图谱表明开管的碳纳米管杂质
以环己烷二甲醇和卤代芳烃为原料,CuBr作为催化剂,在无配体条件下,通过C-O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了脂肪-芳香二醚类化合物。对活性较低的脂肪族二元醇和卤代烃的交叉偶联反应进行
目的将尿液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Gap-LCR-ELISA)用于检测重庆地区孕妇以了解围产期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的感染现状. 方法以512名孕妇首段
目的:构建人源抗肝癌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从中筛选抗肝癌单链抗体(scFv),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体外致敏法和EBV转化技术联合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噬菌体抗体库。对初
目的 检测我国无精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情况和位点,及其与睾丸病理学类型的关系.方法 取584例无精子症和80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精液中细胞或外周血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