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妈祖的民俗文化

来源 :文艺生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ao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俗文化是属于非物质传统文化的范畴,是通过人们不断的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每个地区的经济不同,以及每个地区的文化与历史的不同,于是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文化特征。因此,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妈祖民俗文化一直延续至今。
其他文献
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西方传统绘画对于空间表现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分别介绍了中西传统绘画中空间表现观念,分析了造成中西绘画空间表现差异的观念之源。
本文以唐岱的艺术观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章中的段落展开研究,对唐岱的绘画理念、笔法与墨法、守旧与进行归纳。从这些艺术观来看,唐岱在绘画上专工山水,以宋人为宗,通过结合前人的理论基础,加以自身体悟,将笔法、用墨、山水的继承与创新的角度写成了《绘事发微》,其中对守旧与创新进行了论述,在清初四王“复古”的号召下,别树一帜,但在创作中,唐岱仍未完全脱去古人窠臼,其理论探索对当下的山水画创作仍有启迪。
关于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研究过它的学者往往专注于其画中的人物形象,忽视了对处于次要地位的山水背景的解读,并将其简单地看作山水画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萌芽状态的表现之一。当我们结合魏晋时期的背景、顾恺之的画论著作以及《洛神赋图》的主要内容、情感对其山水形象再做探究和解读时,就能发现这种山水形象特点是作者的有意安排,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是使该图达到“传神”的途径之一,不可被忽视和误读。
摄影作为现代一种常见的艺术媒介,在诞生之始就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纪实和记录的工具。但现代艺术下的摄影不再强调其目的——产出照片,更强调作为一种手段在进行创作。作为一种还原事物的工具在过渡成艺术工具时,摄影被赋予了审美上更深层次的价值。同时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现代摄影技术也使得其美学意义有着不一样的生命力,摄影有了对美的表达权、创造权、影响权和传递权等。本文从摄影艺术的发展入手,研究现代摄影艺术的特征和其表现,最后从三个具体的美学运用加深阐述。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艺术追求的提高,商业插画逐渐进入到大众的视野。社会形态的改变,使商业插画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也随之凸显出来。一般来说,我们都是通过视觉获取信息,商业插画作为一种新型的视觉表现形式,其艺术呈现有着鲜明的特点,除了形态,色彩的运用在商业插画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通常还会通过色彩对作品的状态和情感做出判断,因此在商业插画中,更需要确定色彩的合理性,从而提升商业插画的情感表达。
工笔花鸟是我国传统绘画当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充分体现我国人们对于大自然当中的各种花卉、鸟类等实物的艺术表达以及充分认知的处理。重彩是基于矿物质颜料为基础,色彩鲜明厚重,通常运用在壁画或是山水国画创作当中,也时常用在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中。工笔花鸟的素雅和重彩鲜明厚重充分的融合,能够构成更好的图画效果。文章将针对重彩在工笔花鸟画创作过程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分析与研究。
“远”和“近”作为极性反义义场中的一对反义词,总是成对出现,但两者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同,从而造成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的产生。本文以“远”“近”为切入点,对反义词的不平衡性原因进行探究并针对汉语教学提出一些教学策略。
《忧国》作为日本当代文坛富有争议性的作家三岛由纪夫创作生涯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深刻反映了其本人的价值观和艺术观,对于其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从作品创作的文化渊源,时代背景入手,结合学界各家评价,从日本和西方古典文化两方面,探讨其独特美学精神指导下的生死观,并围绕三岛由纪夫的“自我陶醉”论展开分析,对其建立在浪漫主义幻想上的美学观和生死观进行解读和批评。
本文首先通过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分类,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对何为神话原型进行了一定的划分,根据对神话原型的划分,分别从意向原型、主题原型以及角色原型三个角度探讨了莎士比亚在其喜剧著作《第十二夜》中的“水”、“男扮女装”、“小丑”等原型的象征以及内涵,总结了它们在文艺创作中发挥的作用。
本文着重考察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陈树人晚年在上海的艺术活动,尤其是1947年举办个人画展的概况。以期还原陈树人历次画展的社会史,可资丰富认识其艺术生涯,进一步总结其艺术特色和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