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应注重形成自身学科建设的特色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6946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科建设在高校建设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共识。现实中,竞争冲动与资源尴尬的矛盾不断困扰着地方大学的学科发展。应明确学科建设的价值取向,根据学科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分类指导。明确了地方高校在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同时,实践中还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经过不断探索,形成高校自身学科建设的特色,使学科建设真正取得实效。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047-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科建设在高校建设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共识。现实中,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学科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是不争的事实。地方大学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差异。竞争冲动与资源尴尬的矛盾不断困扰着地方大学的学科发展,由此催生了诸如“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强”等特色发展的思路,实践中不乏成功的案例。然而,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对于学科发展处于较低层次的地方高校来说,追求“我有”、“我优”、“我强”都是针对“你无”、“你有”、“你优”所做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默认了共同的竞争标准和学科建设的价值取向。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共同的竞争标准和价值取向一旦被不恰当的泛化,将产生错误的导向,并严重地影响学科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同时,实践中还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经过不断探索,形成高校自身学科建设的特色,使学科建设真正取得实效。
  一、明确学科建设的价值取向
  自从大学出现之后,其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拓展,已由最初的人才培养发展到今天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然而,无论怎样变化,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追求的终极目标,这是由大学的社会分工决定的。办大学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其他功能是大学发展的溢出效应,是以培养出的人才为载体来实现其功能的。学科建设作为大学建设发展的龙头,其价值取向必然归结到人才培养。
  二、根据学科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分类指导
  地方高校的很多学科是按照自由生长的方式产生的,发展不平衡是需要长期面对的现实问题。有些学科虽然发展相对困难,但能够长期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因此,宏观上学科总体布局应体现自由发展、公平竞争的一般性原则,资源配置至少应满足其生存的需求。而在推进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则应当根据各学科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分类指导。按照学科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现实需求确定需要优先发展、重点建设的学科或学科群,重点投入,有力推进;对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学科,通过政策导向,促使其充分发挥好对形成学校学科优势的支撑作用;对一般学科提供自由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步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同时,根据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和水平以及社会需求适时进行学科结构的调整,政策上也要鼓励学科间的相互竞争,使分类指导的对象动态化。
  三、学科建设的相关要素有机结合、协调推进
  学科建设的相关要素在高校内部分为学校和具体学科两个层面。学校层面主要包括学科的布局、结构和体系以及相应的学科制度等。具体的学科层面主要包括方向凝练、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社会服务、学术交流等。
  现实中将学科建设的相关要素相互孤立起来,满足于机械地完成某些“指标”,成为一些地方高校推进学科建设的主要障碍。学科建设的要素在学科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推进学科建设的相关度是不同的,不能主观地臆定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也不能一成不变的只关注“热点”。
  在一定的时段内,根据规划和优惠政策,申请设立相应数量的学位点和各级重点学科对完成学科布局、形成学科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对学科“建设”而言,以上工作只是“设”,它为“建”提供了基础,而“建”才是“设”的目的。实践过程中,学校要敏锐地把握要素相关度的变化,只有将“设”与“建”有机结合、协调推进,才能正确地引领学科建设的方向。
  在具体的学科层面,各要素对推进学科建设的相关度也是变量,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协调推进,决定着学科建设的成效和标志性成果的产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的工作更具有挑战性,因为一方面影响对要素相关度变化做出正确判断的因素过于复杂,另一方面是相应学科制度改革的缺位对正确判断的“漠视”。
  四、找准学科建设的切入点
  地方大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较短,积累的经验较少,使学科建设在较大的范围内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是比较困难的。实践中根据学科发展的不同阶段,找准学科建设的切入点,非常重要,一方面能够保证资源投入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具体的学科层面落实学科建设的各项任务。
  有学位点的学院应把抓好研究生教育作为学科建设的切入点。通过设立学位点并结合社会需求,确定好学科发展方向;根据导师队伍建设的需求,组建学科团队;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探索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质量;通过设定较为严格的导师上岗条件,督促导师和团队争取更多的研究项目,不断提高学术水平;结合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实际需求,建设相应的学科平台;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培养出高质量人才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根据学科发展的需求,开展较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没有学位点的学院则应从培养教师科研能力入手,通过各种方式,使教师得到较为有效的科学研究训练,逐步提高科研水平,为学科发展奠定相应的基础。
  五、处理好学科发展与教师个人学术追求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地方高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增加较快,科研经费的总量逐年提高,也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成果,但从整体上看,科研成果在学科方向上形成的有效积累明显不足,主要原因是教师的科研多处于分散的状态,没有形成具有相对稳定研究方向的团队。这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学科的发展。   从管理的角度看,大学的学科建设是有组织的行为,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对组织中成员的约束。这种约束主要是通过有选择地重点建设和学科本身的学术领域,间接或直接地传递给组织成员的。地方高校确定重点学科时大都认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然而也有学者提出“难的是不为”。现实中主要是难在对重点判断的依据以及对组织成员约束的合理性上容易受到质疑。
  考虑到保持学科方向稳定和教师个人的学术追求各自的合理性,在实践中,一方面要通过资源配置导向,引导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把个人的学术追求与学科发展的方向紧密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不能简单地抑制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个体在相应学术领域的追求。
  六、重视学科队伍建设中的培养环节
  学科队伍的建设一直是高校高度关注的问题,“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等制定人才政策的理念,确实为高校学科队伍的建设和学科发展解了燃眉之急。然而“留人”颇有一厢情愿的意味,“所有”、“所用”亦有功利的色彩,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科队伍建设中的焦躁心态。
  地方高校是人才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在关注高端人才的同时,必须面对现有的学科骨干和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这一群体是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对学校整体、长远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要以“培养造就人”的理念,关注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一方面是为他们创造成长的条件,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在相对困难的环境中磨砺自己,在推进学科发展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在不懈的努力中提高自己,逐步强化对学校发展目标的认同感,通过“有为”达到“有位”,把这一群体成长带来的效益惠及整个学科队伍。
  七、把学科建设的成果内化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地方高校的学科组织一般是以教学型大学的专业群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各个学院。学科和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践证明,在学科发展的初级阶段,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这实际上是传统的教学重要还是科研重要之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学科建设的价值取向已明确的前提下,出现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注意到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互联系的载体。
  简单地说,学科是为了某种领域科学的传承和发展而构建的知识体系;专业是为了职业需求而构建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由相应的学科知识和理论构成的。学科与专业的相互联系是通过课程这一载体实现的。而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材。我们不能只使用国内外优秀教材而忽视优秀教材背后的学科力量,继而把学科与专业割裂开来。因此,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关系,特别是处理好学科发展与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关系,把学科建设的成果内化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在实践中,一是通过学科建设,普遍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使学生大面积受益;二是鼓励教师将最新研究成果和成果形成过程通过有效形式融入学生培养过程中;三是通过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践中去;四是结合教师自身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开发新的课程,并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五是在学院设立流动科研岗位,解决好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之间的矛盾;六是切实落实好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规定;七是建立把学科建设任务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起来综合评价的机制;八是积极支持本科生第二校园经历的做法,通过学科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的领域,逐步使学生的第二校园的经历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八、学科建设与服务社会相互促进
  高校服务社会是通过相应领域学科知识的迁移实现的。实现迁移的基本条件一个是社会有需求,另一个是高校具有满足这种需求的相应学科及水平。供需能否有效的对接,决定着服务社会的效能以及学科发展的活力。
  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学科结构的调整,使学科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通过提升学科水平使服务社会更有效。实践中,要从培养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政策咨询、与服务对象合作研发等多种途径入手,才能有效的推进供需的对接。在政策层面上则要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很多情况下是跨学科的。这是地方高校推进学科资源的整合,实现学科交叉融合,产生新的学科,催生学科制度的改革的真正动力。就高校内部而言,要实现学科发展与服务社会的“双赢”,应当以项目为载体整合资源,以学科间的相互合作促进交叉融合,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行政手段使学科“被交叉”。同时,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学科制度的改革。
  不同的地方高校选择的发展路径不尽相同,学科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如果能在避免“同质化”发展上取得共识,那么在实践中形成自身的学科建设特色就应当是值得追求的。
  [ 参 考 文 献 ]
  [1] 潘成胜.地方大学科学发展目标定位与学科特色创新发展的思考[J].文化学刊,2010(1).
  [2] 刘正炼,李军红,吕一军.关于地方高校特色办学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6).
  [3] 栗新.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7.
  [4] 李雪.基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地位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5] 庞青山.大学学科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6] 王长纯,等.学科教育学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责任编辑:钟 岚]
其他文献
工程建设项目参建各方关系错综复杂,建设过程中涉及各方利益事项复杂多变。笔者认为,在当前新时代的背景下,作为建设单位派驻到工程现场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根据岗位角色定位,
兼职教师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中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力量。本文首先对兼职教师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高职院校聘请兼职教师的必要性。但是,目
单词教学是一个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熟记单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寓单词教学于娱乐之中,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的计算,得出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远高出城镇,并通过乘数效应的放大作用,能够成倍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家电在下乡过程中,面临
新时代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积极参与学习、思考探究、获取知
[摘 要]当前,公安院校中的物理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可以从物理与公安工作的关系、和技术类专业系部对接、积极参与公安实战锻炼积累素材这三个方面来拓展普通物理教学的改革思路,同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积极的总结和反思,才能更好地发挥物理课程在警务人才培养上的作用。  [关键词]普通物理;公安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D63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
城市文化建设在现实发展和未来规划两个层面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作用都非常巨大。城市文化建设首先要明确城市文化定位,城市文化定位应当与城市自身现有资源相结合,同时准确的
众所周知,全国各地的学校在高中阶段都会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社会、学校以及家长各个方面的重心都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从而不知不觉地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在如此沉重的
我国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较西方起步较晚,贵州省又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较其他省份落后。贵州省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政
人类社会只要有分工、有交换,就必然有支付.信息技术将生产者和消费者从繁冗漫长的手工业中解放出来,创造了新的产业生态,也给支付带来重大变革.虽然支付业务一直以来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