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装饰纹样研究r——以视传专业实践教学项目为例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侯乙编钟装饰纹样是战国早期曾国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蕴的集中体现.视传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立足于传统文化,以曾侯乙编钟的装饰纹样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调查、文献查阅等方法,分析其纹样题材与构成,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解构、重构等方法开发和设计纹样,使其从线稿、色稿到实物应用进行综合的实践练习,在学习和传承经典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并应用设计研究方法,了解曾侯乙编钟纹样的构成法则与时代之美.
其他文献
传统中国画艺术中富含色彩美学的知识,无论是山水画、人物画还是民俗画,在对色彩美学的应用上都极具特色.传统中国画艺术源远流长,凝聚了古代艺术家的智慧,其中的色彩美学对现代社会的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该文分析传统中国画的用色手法和历史演变、传统中国画的色彩意韵精神与古典园林设计的关系,探讨如何将传统中国画中的色彩美学观融入现代景观设计,希望能为国内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发展提供参考.
《说园》是我国古建筑、古园林学家陈从周的代表作.此书以实例论证并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手法,融入了陈从周的独到见解与看法,对当代园林景观与建筑的设计提供了指导依据和范本,行文生动,深入浅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该文以《说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陈从周的造园思想理论和实践,理解陈从周的造园思想理念,总结中国古典园林构成要素、艺术美学等普适性特征和造园原则.
中国私家园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寄托着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感悟.私家园林也是中国文人居所和精神世界的集中体现,表现着园主人的创作技法和艺术才能.该文通过分析扬州何园独特的园林艺术和园主独特的文人审美,以期为当代园林艺术提供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思路.
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运用到环境设计中,本质上是对传统文化的延伸与创新,对环境设计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书画艺术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文化精神的融合、写意的表达和实体的运用.
贝聿铭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设计大师,他在孩提时代生活在苏州狮子林,园林生活与传统文化对他影响深远.晚年时,他受邀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如何在一片古老的历史街区中创造出一座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化建筑,如何使苏州博物馆新馆与周边的环境完美协调,都是他当时面对的难题.该文分析贝聿铭如何将传统造园手法运用于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从狮子林到苏州博物馆新馆,能看到贝聿铭人生的回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历史街区逐渐出现了一些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历史街区改造也就成为城市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在改造历史街区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通过视觉表现传达历史街区的文化.视觉艺术有许多表达形式,设计师常使用特定的材料创造直观的图像,通过叠透等方法表现出各种形态.上海愚园路是通过大量的视觉表现形式,把传统历史街区改造为年轻化、潮流化街区的典型案例.该文探究上海愚园路的改造设计,研究视觉艺术在艺术街区中的表现形式.
晚清温州建筑营造既有传统内涵,又反映了西学东渐对其的影响.该文立足东瓯三十六坊,分析近代瓯江建筑营造中的时代语境,从东瓯三十六坊传统民居1600多年的发展历史、晚清时期温州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19世纪80年代后温州建筑营造特色的转变三个部分,从历史文化、营造手法及艺术等角度总结不同时代温州建筑的变化与特点.
该文从浙西传统村落的设计角度出发,分析内发性发展思维对于古村落发展的适用性,进行批判性探讨,并以衢州市开化县古村落高田坑村为例,首先细化与量化古村落之美,同时侧重于用户对村落的感知与体验,从层次感、动静感与虚实感分析美的感知与意识;其次分析古村落设计美感的营造与实践;最后展望乡村设计的未来,以构建具有丰富内涵的乡村.
合柴1972文创园的前身为肥西新生窑厂、合肥柴油机厂等,于2019年8月升级改造为“合柴1972文创园”.它充分见证了安徽本土重工业企业辛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也代表了重工业建筑遗产在新时代的转换、改造与更新.该文首先阐述了合柴1972文创园的概况,其次分析合柴1972文创园的活化与更新设计,以便为我国的旧工业建筑活化设计提供借鉴.
虚拟现实技术在很多领域都获得了有效的应用,在教育领域中也崭露头角.其具备交互性等特征,为教学提供了新方法.以往的动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有利于解决相关问题,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营造交互式的学习情境.这种全新的动画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