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哲学地思考地方高校的学风建设,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在综合考察任课老师、辅导员和学生三方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并认为,学风建设的改进必须坚持以动力建设为根本, 以教风带动为关键,以班风建设为基础,实现从以纪律约束、时间延长为主的“被动型”学习方式到以动力激发为主,纪律约束为辅的“主动型”学习方式上来。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风建设;哲学思考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国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这是个多因素影响的复杂问题,总体还比较薄弱。笔者在对“三只眼睛看学风”的问题解读中,准确把握地方高校学风问题的本质和症结所在,并以“学习动力”的发动为“契机”和“支点”来展开工作。在认清“学习动力”不足这一根本问题的前提下,建议领导和相关部门以班级和学校为平台,更新建设理念,在整合和利用各方力量和资源的同时,改进学风建设方法,从过去那种依靠纪律约束、时间延长为主的“被动型”学习方式转变为依靠动力激发、效率提高为主的“主动型”学习方式上来,这不仅关系到学习“风向标”的转换与走向,而且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乃至校风建设的进程。
一、目前地方高校学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假借“三只眼睛”的智慧,在深入调查课堂内外学风真正样态以及自然观察的基础上,对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从不同的方位和维度给予了梳理和总结,在座谈交流或访谈中无论任课老师,还是辅导员、班主任和广大学生都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体会,从不同的立场出发,谈了自己对学风的认识,并列举了学生学习中和老师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困惑,并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
1.动力不足,存在厌学情绪
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怀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上存有严重的偏差,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和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尤其对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来说,由于生源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大都是本地学生,等、靠、要的思想更为严重:等闲视之,靠家长关系,蒙混过关要文凭,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势必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精力分散、不能严于律,更无兴趣可言。甚至有的同学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面对实际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和状态,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而出现厌学现象,不仅耽自己的学业,同时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2.学习态度缺乏正见,学习动机多样化
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怀有不同的学习动机,有实用价值则学,无明显的实用价值的则排斥。在学习态度上,有的同学也存有严重的偏差,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和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而是抱着混日子,混文凭的思想。尤其对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来说,由于生源素质、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他们认为进入大学就等于步入了享乐的天堂,终于可以脱离了苦海,尽情的享受,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大学生也难免幸逃,尤其是对于自制力差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靠家长关系,蒙混过关要文凭,态度决定一切,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势必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精力分散、不能严于律己,更无兴趣可言。甚至有的同学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面对实际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和状态,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而出现厌学现象,不仅耽搁自己的学业,同时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3.知识结构不够健全和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知识本位”的理念根深蒂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共识,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等关于人文修养、人伦道德知识的教育基本上处于“疲软”、效果不够明显的状态,科学专业文化知识和人文道德知识,不能很好的统一到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还没有足够的关于“成人”和“成才”的理论知识和自觉意识。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认知盲点:不少大学生在学习中过于强调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学习的概念很难突破“小”学习的概念,还没有树立“大”学习的概念。
4.对学会学习的观念认知不足
“学会学习”是高校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尤其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重要性愈显突出,学习能力是大学生诸多能力中的核心,对个人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学生对该观念认知不足,尚不能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态”来面对一切,离学会学习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学习能力有待于提高和加强,学习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很多大学生依然停留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式上,一切悉听尊便,自己学习,学习方式没有随着身份和角色的转变而自觉的转型和改变,而对于如何科学安排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如何假借“他山之石”思考甚少,对于“合作学习”更是陌生,对于创新性学习方式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不以为然,甚至有不少同学抱着应付作业,混文凭的心态,更谈不上思考学习方式的问题了。俨然没有大学应具有的活力和创新精神。
二、加强地方高校学风建设的哲学思考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动力不足”是全部问题的核心与本质所在,只有从根本上消除厌学情绪,让“善知乐学”,成人成才、提升素质、价值的实现成为大学生思想深处的理念与财富,成为其实现人生目标的动力和生命成长的本然渴求。与此同时,学风建设必须重视外因的延缓或促进作用,在提升和优化校园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中,注重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统筹兼顾,着眼于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通观全局,以动力的培育、激发、内化与外化为根本,以教风带动为关键,以制度优化为保证,实施学风建设责任主体的多元化,齐心协力,方可保持优良学风的持久与畅通,惟其如此,才能把学风建设落在实处,推向另一种高度。
1.学习动力的激发是根本
在学风建设中,动力激发是重点中的难点,是一项任务艰巨而庞大的“隐性”工程,需要长期而持续的教育、培养和内化。为此,必须“以人为本”,科学引导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持久的开展教育和宣传活动,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在认知体验中“内化和升华”,使学习成为一种思想的自觉和人生价值实现的必然选择,培养出“学会学习”的技能,塑造出善于“学习”的心态,不仅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还要树立“学到老、活到老”的理念。
2.班风建设是基础
学风的落实和体现最终主要通过班级工作来完成,所以,一个有着优良学风的班级和集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风建设中,班主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各种形式的思想交流、主题教育活动以及个体教育中。首先,定期召开“优化学风”为主题的各种交流会,乃是一种必要而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这是一种向内寻找动力的方式,通过客观认知剖析自己目前的学习现状、思想中困惑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认真查找学习动力不足以及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症结所在,反思学习方法欠佳的原因,要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要达成共识,对“善知乐学”、“学会学习”、“成人成才”的学习理念要有深刻的认识,让“素质高、能力强”成为他们的目标和追求。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上台和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发挥团队精神,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彼此的优点,在相互监督中改正和提高。
3.教风带动是关键
教风是学风的风向标和关键,任课老师的学习和工作作风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最强的。“信其道,听其师。”通过调查和了解,我发现,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受任课老师的影响和左右。促教风,带学风,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和人格魅力,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教风。
参考文献
[1]王立,陈正行.浅谈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3:26-28.
[2]李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62-164 .
[3]王德平,刘继勇.学风调查[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79-82.
[4]朱春霞.班主任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应该发挥更大作用[J].科技资讯,2007,1:63.
作者简介:曹卫玲(1980—),女,河南确山人,硕士,黄淮学院讲师。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风建设;哲学思考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国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这是个多因素影响的复杂问题,总体还比较薄弱。笔者在对“三只眼睛看学风”的问题解读中,准确把握地方高校学风问题的本质和症结所在,并以“学习动力”的发动为“契机”和“支点”来展开工作。在认清“学习动力”不足这一根本问题的前提下,建议领导和相关部门以班级和学校为平台,更新建设理念,在整合和利用各方力量和资源的同时,改进学风建设方法,从过去那种依靠纪律约束、时间延长为主的“被动型”学习方式转变为依靠动力激发、效率提高为主的“主动型”学习方式上来,这不仅关系到学习“风向标”的转换与走向,而且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乃至校风建设的进程。
一、目前地方高校学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假借“三只眼睛”的智慧,在深入调查课堂内外学风真正样态以及自然观察的基础上,对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从不同的方位和维度给予了梳理和总结,在座谈交流或访谈中无论任课老师,还是辅导员、班主任和广大学生都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体会,从不同的立场出发,谈了自己对学风的认识,并列举了学生学习中和老师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困惑,并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
1.动力不足,存在厌学情绪
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怀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上存有严重的偏差,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和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尤其对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来说,由于生源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大都是本地学生,等、靠、要的思想更为严重:等闲视之,靠家长关系,蒙混过关要文凭,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势必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精力分散、不能严于律,更无兴趣可言。甚至有的同学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面对实际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和状态,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而出现厌学现象,不仅耽自己的学业,同时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2.学习态度缺乏正见,学习动机多样化
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怀有不同的学习动机,有实用价值则学,无明显的实用价值的则排斥。在学习态度上,有的同学也存有严重的偏差,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和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而是抱着混日子,混文凭的思想。尤其对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来说,由于生源素质、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他们认为进入大学就等于步入了享乐的天堂,终于可以脱离了苦海,尽情的享受,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大学生也难免幸逃,尤其是对于自制力差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靠家长关系,蒙混过关要文凭,态度决定一切,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势必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精力分散、不能严于律己,更无兴趣可言。甚至有的同学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面对实际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和状态,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而出现厌学现象,不仅耽搁自己的学业,同时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3.知识结构不够健全和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知识本位”的理念根深蒂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共识,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等关于人文修养、人伦道德知识的教育基本上处于“疲软”、效果不够明显的状态,科学专业文化知识和人文道德知识,不能很好的统一到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还没有足够的关于“成人”和“成才”的理论知识和自觉意识。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认知盲点:不少大学生在学习中过于强调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学习的概念很难突破“小”学习的概念,还没有树立“大”学习的概念。
4.对学会学习的观念认知不足
“学会学习”是高校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尤其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重要性愈显突出,学习能力是大学生诸多能力中的核心,对个人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学生对该观念认知不足,尚不能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态”来面对一切,离学会学习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学习能力有待于提高和加强,学习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很多大学生依然停留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式上,一切悉听尊便,自己学习,学习方式没有随着身份和角色的转变而自觉的转型和改变,而对于如何科学安排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如何假借“他山之石”思考甚少,对于“合作学习”更是陌生,对于创新性学习方式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不以为然,甚至有不少同学抱着应付作业,混文凭的心态,更谈不上思考学习方式的问题了。俨然没有大学应具有的活力和创新精神。
二、加强地方高校学风建设的哲学思考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动力不足”是全部问题的核心与本质所在,只有从根本上消除厌学情绪,让“善知乐学”,成人成才、提升素质、价值的实现成为大学生思想深处的理念与财富,成为其实现人生目标的动力和生命成长的本然渴求。与此同时,学风建设必须重视外因的延缓或促进作用,在提升和优化校园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中,注重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统筹兼顾,着眼于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通观全局,以动力的培育、激发、内化与外化为根本,以教风带动为关键,以制度优化为保证,实施学风建设责任主体的多元化,齐心协力,方可保持优良学风的持久与畅通,惟其如此,才能把学风建设落在实处,推向另一种高度。
1.学习动力的激发是根本
在学风建设中,动力激发是重点中的难点,是一项任务艰巨而庞大的“隐性”工程,需要长期而持续的教育、培养和内化。为此,必须“以人为本”,科学引导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持久的开展教育和宣传活动,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在认知体验中“内化和升华”,使学习成为一种思想的自觉和人生价值实现的必然选择,培养出“学会学习”的技能,塑造出善于“学习”的心态,不仅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还要树立“学到老、活到老”的理念。
2.班风建设是基础
学风的落实和体现最终主要通过班级工作来完成,所以,一个有着优良学风的班级和集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风建设中,班主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各种形式的思想交流、主题教育活动以及个体教育中。首先,定期召开“优化学风”为主题的各种交流会,乃是一种必要而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这是一种向内寻找动力的方式,通过客观认知剖析自己目前的学习现状、思想中困惑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认真查找学习动力不足以及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症结所在,反思学习方法欠佳的原因,要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要达成共识,对“善知乐学”、“学会学习”、“成人成才”的学习理念要有深刻的认识,让“素质高、能力强”成为他们的目标和追求。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上台和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发挥团队精神,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彼此的优点,在相互监督中改正和提高。
3.教风带动是关键
教风是学风的风向标和关键,任课老师的学习和工作作风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最强的。“信其道,听其师。”通过调查和了解,我发现,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受任课老师的影响和左右。促教风,带学风,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和人格魅力,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教风。
参考文献
[1]王立,陈正行.浅谈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3:26-28.
[2]李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62-164 .
[3]王德平,刘继勇.学风调查[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79-82.
[4]朱春霞.班主任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应该发挥更大作用[J].科技资讯,2007,1:63.
作者简介:曹卫玲(1980—),女,河南确山人,硕士,黄淮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