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 carl · orff 1895 - 1982 )所创建的一个独特音乐教育体系,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多项音乐素质能力。本文将从奥尔夫教学法的内容、特色以及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运用案例展开论述。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课堂运用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思想
奥尔夫认为,学生作为参与者或演奏者,那些贴近自然又源于生活的、让每个人都能够学会和体验的音乐才是最原本的音乐。表达思想以及情感是人的本能,应以儿童的发展特点为本,通过语言、歌唱、器乐表演和舞蹈来表达这种本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参与者、指导者以及推动者——他要关注每个人的语言交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和培养创造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不断激励和提高表达音乐的能力,最终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情绪、培养创造力、发展想象力、拓展思维、增强合作意识。
二、奥尔夫教学法的特色
(一)注重合作,各尽其能
奥尔夫教学法的合作非常丰富,多样灵活,它需要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与合作——从两两合作开始,汇集一些简单的风格,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一些益脑以及简易的游戏,由此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游戏活动中互相合作。
(二)把童谣、民歌作为基本素材
教学素材的选择上,常用童谣、绕口令、儿歌等,词和曲均源于当地生活。因为从祖辈的口中世代相传,所以这些儿歌、童谣等无人不知。这不但能够将各个民族的文化以及地方特色表现出来,还能节约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且充满着更加深刻的实际意义。
(三)注重创造能力
教师只给学生提供一些最原始的材料,或最基础的方法,通过感受和体验音乐,经教师耐心的指导后,学生进行自主的创作音乐学习,把综合性创造即兴地发挥出来,无形之中就能够锻炼孩子们的创造能力,能够让孩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更有兴趣,也能得到相应的艺术情感体验,提高孩子的音乐品质,促进音乐和艺术生活。
三、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以小学课堂《打字机》为例
沪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欣赏课是《打字机》。作曲家安德森在使用打字机的过程中,配合着音乐的节奏得到了灵感,创作出这首管弦乐作品。乐曲模拟打字、换行等音响,在急速的演奏中表现繁忙、快捷的都市生活。在音乐课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开展教学,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可利用游戏、律动、儿歌以及表演等方式,在教室中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夯实基础,理解乐曲的形象。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由于小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所以首先要抓住这一特点,师生互动并让他们尝试。创设出打字机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进而能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有趣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
【课堂实例】教师关键设问:“谁看到过日常使用的打字机吗?他在你脑海中是什么样的呢?”为了启发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学生们一些提示,提升教学气氛。随后,向学生们展示打字机,让他们触摸感受。揭示课题《打字机》,介绍作者从中得到的创作灵感。
2.师生合作,律动感知。小学生活泼好动,因此加入身体的律动既符合他们的发育特点,又能感知音乐的速度、节奏、节拍、情绪等特点。
【课堂实例】教师用打击乐器做应着乐曲作伴奏,学生在教室站成一个圈,学生根据听到的节奏点,控制行走脚步的快慢。若节奏舒缓,则漫步走,反之亦然。在乐曲速度很快的时候,教师的节奏更加密集,学生快步,他们更加兴奋了。不仅感受到乐曲的节奏速度变化,更提高了学生的兴致,找到学习的快乐。
3.生生合作,声势听演,化抽象为具象。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打字机》这首乐曲是怎样把实际生活中的打字机和音乐艺术结合的,教师通过声势听演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强烈感受到乐曲形象。
【课堂实例】学生围绕教室坐成一个大圈。因打字机在每次换行时,会发出“叮”的铃声。“每听到一个‘叮’声,就依次站起一位同学,从第一位同学开始,站起后就不要坐下。”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同学们依次站起来的间隔速度越快,越能反映出作曲家打字的画面的速度和字数有多少;当欣赏整首音乐后,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站了几位同学,打字员就打了多少行字。
4.即兴创作童谣,与节奏相结合。教师结合欣赏的乐曲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后总结,即兴创作童谣,增强创编能力。
【课堂实例】打字机的键盘敲打下去时,会有“嗒”的声音。学生根据老师的敲击扣手的手势,嘴里发出“嗒”声音。师手势位置越高,生的声音越大,反之越小。师扣手的动作越快,生的“嗒”声节奏就越密集。这样,就可以进行节奏训练,手指不会跳舞,学生们记住了手指的动作,学生们丰富的节奏,有变化的强弱变化,将一张白色的纸上写满了长长短短有序的文字。还可以将这个活动即兴创作成童谣,训练指导学生的合作创作能力。
【课堂实例】
首先将每一句童谣教学生们整齐地按节奏朗诵并记住。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根据教师给每个组的内容及口令,每只手各指挥一组学生,可以将两组先后依次进行,这样的效果就像轮唱一样;也可以两组同时进行,声音效果像合唱一样动听有趣。
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已经不单单满足“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状态了,他们需要全方位的实践感受。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需要更多地运用奥尔夫教学法。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小学音乐教育充满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于贵祥,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的教训原则[J].教育科学,2002(2):20-21.
[3]李安民,在小学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儿童音乐,2011(1).
[4]赵慧霞,浅谈小学音乐课堂的导入[J].中小学教育,2014(1).
[5]伍娜,打字机课堂实录[J].中国音乐教育,2009(8).
[6]谢亚夫,淺谈如火热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J].儿童音乐,2009(5).
[7]常莉,以趣激学,以美塑人[J].儿童音乐,2009(6).
[8]李安民,在小学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儿童音乐,2009
作者简介:杨晓青,1989年2月,女,民族:汉,籍贯:贵州贵阳,当前职务:音乐教师,当前职称:二级教师12级,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课堂运用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思想
奥尔夫认为,学生作为参与者或演奏者,那些贴近自然又源于生活的、让每个人都能够学会和体验的音乐才是最原本的音乐。表达思想以及情感是人的本能,应以儿童的发展特点为本,通过语言、歌唱、器乐表演和舞蹈来表达这种本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参与者、指导者以及推动者——他要关注每个人的语言交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和培养创造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不断激励和提高表达音乐的能力,最终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情绪、培养创造力、发展想象力、拓展思维、增强合作意识。
二、奥尔夫教学法的特色
(一)注重合作,各尽其能
奥尔夫教学法的合作非常丰富,多样灵活,它需要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与合作——从两两合作开始,汇集一些简单的风格,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一些益脑以及简易的游戏,由此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游戏活动中互相合作。
(二)把童谣、民歌作为基本素材
教学素材的选择上,常用童谣、绕口令、儿歌等,词和曲均源于当地生活。因为从祖辈的口中世代相传,所以这些儿歌、童谣等无人不知。这不但能够将各个民族的文化以及地方特色表现出来,还能节约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且充满着更加深刻的实际意义。
(三)注重创造能力
教师只给学生提供一些最原始的材料,或最基础的方法,通过感受和体验音乐,经教师耐心的指导后,学生进行自主的创作音乐学习,把综合性创造即兴地发挥出来,无形之中就能够锻炼孩子们的创造能力,能够让孩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更有兴趣,也能得到相应的艺术情感体验,提高孩子的音乐品质,促进音乐和艺术生活。
三、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以小学课堂《打字机》为例
沪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欣赏课是《打字机》。作曲家安德森在使用打字机的过程中,配合着音乐的节奏得到了灵感,创作出这首管弦乐作品。乐曲模拟打字、换行等音响,在急速的演奏中表现繁忙、快捷的都市生活。在音乐课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开展教学,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可利用游戏、律动、儿歌以及表演等方式,在教室中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夯实基础,理解乐曲的形象。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由于小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所以首先要抓住这一特点,师生互动并让他们尝试。创设出打字机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进而能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有趣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
【课堂实例】教师关键设问:“谁看到过日常使用的打字机吗?他在你脑海中是什么样的呢?”为了启发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学生们一些提示,提升教学气氛。随后,向学生们展示打字机,让他们触摸感受。揭示课题《打字机》,介绍作者从中得到的创作灵感。
2.师生合作,律动感知。小学生活泼好动,因此加入身体的律动既符合他们的发育特点,又能感知音乐的速度、节奏、节拍、情绪等特点。
【课堂实例】教师用打击乐器做应着乐曲作伴奏,学生在教室站成一个圈,学生根据听到的节奏点,控制行走脚步的快慢。若节奏舒缓,则漫步走,反之亦然。在乐曲速度很快的时候,教师的节奏更加密集,学生快步,他们更加兴奋了。不仅感受到乐曲的节奏速度变化,更提高了学生的兴致,找到学习的快乐。
3.生生合作,声势听演,化抽象为具象。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打字机》这首乐曲是怎样把实际生活中的打字机和音乐艺术结合的,教师通过声势听演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强烈感受到乐曲形象。
【课堂实例】学生围绕教室坐成一个大圈。因打字机在每次换行时,会发出“叮”的铃声。“每听到一个‘叮’声,就依次站起一位同学,从第一位同学开始,站起后就不要坐下。”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同学们依次站起来的间隔速度越快,越能反映出作曲家打字的画面的速度和字数有多少;当欣赏整首音乐后,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站了几位同学,打字员就打了多少行字。
4.即兴创作童谣,与节奏相结合。教师结合欣赏的乐曲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后总结,即兴创作童谣,增强创编能力。
【课堂实例】打字机的键盘敲打下去时,会有“嗒”的声音。学生根据老师的敲击扣手的手势,嘴里发出“嗒”声音。师手势位置越高,生的声音越大,反之越小。师扣手的动作越快,生的“嗒”声节奏就越密集。这样,就可以进行节奏训练,手指不会跳舞,学生们记住了手指的动作,学生们丰富的节奏,有变化的强弱变化,将一张白色的纸上写满了长长短短有序的文字。还可以将这个活动即兴创作成童谣,训练指导学生的合作创作能力。
【课堂实例】
首先将每一句童谣教学生们整齐地按节奏朗诵并记住。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根据教师给每个组的内容及口令,每只手各指挥一组学生,可以将两组先后依次进行,这样的效果就像轮唱一样;也可以两组同时进行,声音效果像合唱一样动听有趣。
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已经不单单满足“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状态了,他们需要全方位的实践感受。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需要更多地运用奥尔夫教学法。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小学音乐教育充满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于贵祥,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的教训原则[J].教育科学,2002(2):20-21.
[3]李安民,在小学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儿童音乐,2011(1).
[4]赵慧霞,浅谈小学音乐课堂的导入[J].中小学教育,2014(1).
[5]伍娜,打字机课堂实录[J].中国音乐教育,2009(8).
[6]谢亚夫,淺谈如火热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J].儿童音乐,2009(5).
[7]常莉,以趣激学,以美塑人[J].儿童音乐,2009(6).
[8]李安民,在小学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儿童音乐,2009
作者简介:杨晓青,1989年2月,女,民族:汉,籍贯:贵州贵阳,当前职务:音乐教师,当前职称:二级教师12级,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