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际手段,是人类认识社会和吸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我们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工具,在整个语文学习中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
但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弊端:首先,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成了一种模具式的阅读。所有的阅读教学不论文体如何,都是以“段落层次——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展开讲解,一张面孔出现,节节如此,长此下去,怎能不扼杀学生阅读的兴趣呢?其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演变成了一节教师不断地向学生发问,碎问碎答,学生只有招架之势,无反问之机的课。十几个、二十几个问题问下来,教师卒章显志,水到渠成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殊不知学生的发现、创新、拓展能力都被压制住了。综上原因,我在日常阅读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两种方式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问题式阅读
“先问题,后学习”是以问题为本的学习的基本原则,设置问题应针对实际提出。教师应善于设计出富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复杂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复杂问题”的活动,来进行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1.拟定小组,设置问题
利用多媒体教室提供的学习环境组织小组学习,按照异质分组原则每6-8人拟定一个小组,小组成员可以尽量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强调思维开放和经验分享。
2.协商学习,提出方案
第一,小组成员分工对引导性问题进行说明,初步提出解决方案,在小组内进行报告发言;第二,各组员根据引导性问题,仔细阅读、学习教材以及相关资料,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内涵意义等,以简报方式写出自己研究的摘要,并在小组全体成员的研究报告基础上完成最终的研究成果;第三,记录员记录、整理与书写解决方案,完成成果报告。
3.学生研讨,教师指导
学生研讨遵循确定议题——收集信息——整合资料——解决问题的思路。主要针对两方面进行研讨:一是针对协商学习出现的问题,以提出改进方法。二是针对学习成果报告发表意见,以完善解决方案。教师指导是指在学习研讨过程中,教师充当过程观察者、点拨者、咨询者,以帮助陷入困境的学生。
4.分析评估,学生反思
教师对方案提供反馈意见,以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鉴赏水平。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提问与交流,之后教师进行讲评,在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消化提升,加深对阅读鉴赏方法的理解。学生在教师的分析评估过程明确自己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做了些什么,运用了什么阅读鉴赏策略,掌握了什么阅读鉴赏方法。学生通过反思,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形成阅读鉴赏能力。
二、体验式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体验”字眼多达22处。在新课程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及学生观的要求下,一种超功利的、自然质朴的、以学生的发展为真正目的的教学方法——体验式阅读教学应时而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作用往往能得到较充分的体现,而学生就成了知识的受体,他们参与课堂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无形中被压抑了,这样,语文课堂中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或心灵的沟通,课堂气氛也很难调动。因而语文课堂教学迫切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给学生宽松的氛围,并努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做如下教学尝试:
1. 以“读”激活体验
“读”是实施体验教学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课堂中必须要有“读”这个环节。课堂上,要让学生进行有情味的朗读、有思味的默读、有韵味的赏读、有深味的诵读。通过朗读、默读、范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美读、精读、品读、赏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促进知识的内化,陶冶情操,开启智能。通过读,使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全身心地投入课文中,与作品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2.以“想”投入体验
好的作品往往是一个空框结构或召唤结构,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补白天地,读者只有调动起自己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才能形成自己真切的体验感悟,或富有创造性而又个性化的解读。
3.以“情”深化体验
“移情式阅读”让读者在阅读某一文学作品时不是以理解和欣赏的态度,而是自己钻入到作品中,寻找作品中某一个和自己相似的人物,并以此人物自居于作品之中,将自我的情感移入到文本中的人物中,以此来体验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在体验中“物”与“我”的距离缩短乃至最后消失,进入“物我同一”的境界,自我仿佛移入到对象中,与对象融为一体。因此,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地引导、提示学生移情入文,以自己的经历与心境去细心体验与感知文本内容,使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感受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从而领略文本意境,感受文本精神。
以上两种方法希望能给课改中茫然的语文同行提供一些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阅读教学应向着求真、务实的方向发展。
但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弊端:首先,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成了一种模具式的阅读。所有的阅读教学不论文体如何,都是以“段落层次——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展开讲解,一张面孔出现,节节如此,长此下去,怎能不扼杀学生阅读的兴趣呢?其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演变成了一节教师不断地向学生发问,碎问碎答,学生只有招架之势,无反问之机的课。十几个、二十几个问题问下来,教师卒章显志,水到渠成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殊不知学生的发现、创新、拓展能力都被压制住了。综上原因,我在日常阅读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两种方式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问题式阅读
“先问题,后学习”是以问题为本的学习的基本原则,设置问题应针对实际提出。教师应善于设计出富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复杂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复杂问题”的活动,来进行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1.拟定小组,设置问题
利用多媒体教室提供的学习环境组织小组学习,按照异质分组原则每6-8人拟定一个小组,小组成员可以尽量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强调思维开放和经验分享。
2.协商学习,提出方案
第一,小组成员分工对引导性问题进行说明,初步提出解决方案,在小组内进行报告发言;第二,各组员根据引导性问题,仔细阅读、学习教材以及相关资料,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内涵意义等,以简报方式写出自己研究的摘要,并在小组全体成员的研究报告基础上完成最终的研究成果;第三,记录员记录、整理与书写解决方案,完成成果报告。
3.学生研讨,教师指导
学生研讨遵循确定议题——收集信息——整合资料——解决问题的思路。主要针对两方面进行研讨:一是针对协商学习出现的问题,以提出改进方法。二是针对学习成果报告发表意见,以完善解决方案。教师指导是指在学习研讨过程中,教师充当过程观察者、点拨者、咨询者,以帮助陷入困境的学生。
4.分析评估,学生反思
教师对方案提供反馈意见,以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鉴赏水平。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提问与交流,之后教师进行讲评,在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消化提升,加深对阅读鉴赏方法的理解。学生在教师的分析评估过程明确自己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做了些什么,运用了什么阅读鉴赏策略,掌握了什么阅读鉴赏方法。学生通过反思,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形成阅读鉴赏能力。
二、体验式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体验”字眼多达22处。在新课程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及学生观的要求下,一种超功利的、自然质朴的、以学生的发展为真正目的的教学方法——体验式阅读教学应时而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作用往往能得到较充分的体现,而学生就成了知识的受体,他们参与课堂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无形中被压抑了,这样,语文课堂中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或心灵的沟通,课堂气氛也很难调动。因而语文课堂教学迫切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给学生宽松的氛围,并努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做如下教学尝试:
1. 以“读”激活体验
“读”是实施体验教学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课堂中必须要有“读”这个环节。课堂上,要让学生进行有情味的朗读、有思味的默读、有韵味的赏读、有深味的诵读。通过朗读、默读、范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美读、精读、品读、赏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促进知识的内化,陶冶情操,开启智能。通过读,使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全身心地投入课文中,与作品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2.以“想”投入体验
好的作品往往是一个空框结构或召唤结构,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补白天地,读者只有调动起自己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才能形成自己真切的体验感悟,或富有创造性而又个性化的解读。
3.以“情”深化体验
“移情式阅读”让读者在阅读某一文学作品时不是以理解和欣赏的态度,而是自己钻入到作品中,寻找作品中某一个和自己相似的人物,并以此人物自居于作品之中,将自我的情感移入到文本中的人物中,以此来体验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在体验中“物”与“我”的距离缩短乃至最后消失,进入“物我同一”的境界,自我仿佛移入到对象中,与对象融为一体。因此,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地引导、提示学生移情入文,以自己的经历与心境去细心体验与感知文本内容,使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感受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从而领略文本意境,感受文本精神。
以上两种方法希望能给课改中茫然的语文同行提供一些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阅读教学应向着求真、务实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