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借鉴;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7—0093—01
“习作例文”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借鉴、模仿的作文,一般来说,习作例文都比较浅显,语言、情节和写作方法贴近学生实际,便于学生学习。这是学生学习写作的第一步,能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下深厚的基础,并有效提高教师作文教学水平。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紧扣课文,引导学生“入格”
怎样借鉴课文去指导学生写作呢?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作者写什么,怎么写,如何写好”认真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课文引导、指点,在教学中紧扣知识点、能力点、借鉴点等几个方面的训练要求,加强训练,以期实现“例文示范——讨论方法——模仿迁移”训练思路。1.知识点。一篇课文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很多,如精彩的片断、修辞手法、习作技巧和写法借鉴等方面,但不能面面俱到,一篇文章只能突出重点。在教学《小虾》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仔细阅读片断,抓住小虾吃食时的语段,引导学生抓住“先……然后……再……接着……最后……”学习如何将一件事情按顺序表达出来的写作方法。2.能力点。每教一篇文章,教师都要寻求训练学生某种能力的最佳点,使学生每走一步,都有写作上的收获。如,在《五月的槐乡》中“五月槐乡”是槐花的季节,更是孩子们的季节,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从而让学生在质疑中领会作者表达意图。就这样,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紧密结合起来,成为阅读课堂中的习作训练点。3.借鉴点。联系学生实际,选准课文中读写可借鉴的地方。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外貌或肖像描写存在很大的困难,于是引导学生抓住《翠鸟》一文中对翠鸟“先总后分”的描写进行赏读,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腰上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并要求学生背诵积累语言,为仿写做好铺垫。
二、细化指导,引导学生“出格”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写作技巧。”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作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效果才会显著。1.以课文写作方法为指导进行仿写。但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想提笔就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难度确实很大,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写作,头脑中即使有语言有内容去表达,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内容怎样用语言组织起来,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所以课文的学习就给他们提供了范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拐杖。如,学习了《桂林山水》,学生就可以仿照课文写《可爱的校园》《美丽的西湖公园》等等,有了课文作者的示范,学生在进行写作练习时就扫除了畏难情绪,降低了写作难度。2.以课文内容为依托激发写作欲望。教材中所选编的课文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精品,许多课文读后有的能给人以遐想的空间,有的给人以深深的启示,这些课文内容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寻找写作点时,学生们思维非常活跃,有的学生准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写一份保护地球的倡议书;有的学生想以地球母亲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诉说痛苦以及人类可能面临的灾难;还有学生准备从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物种的角度向人类发出保护地球的呼吁。看来,只要教师结合所学课文内容给予适当的引導,学生的写作潜力就会被激发出来。3.以课文空白处为抓手续写故事。许多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戛然而止,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有效的资源让课文为写作服务。如,《穷人》一课作者将深深的情感融入每一个文字之中,使我们为桑娜和渔夫的善良品质所感动。课文结尾以桑娜拉开了帐子作结尾,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时,可顺势引导学生,拉开帐子后,渔夫看到了什么?再后来,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如何?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课文。既补充了课文内容,为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又创造了一次练笔的机会。
作为教师,我们应把平时的课堂教学和习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读促写,学生才能在读与写的训练中提升语文素养。
编辑:张慧敏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7—0093—01
“习作例文”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借鉴、模仿的作文,一般来说,习作例文都比较浅显,语言、情节和写作方法贴近学生实际,便于学生学习。这是学生学习写作的第一步,能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打下深厚的基础,并有效提高教师作文教学水平。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紧扣课文,引导学生“入格”
怎样借鉴课文去指导学生写作呢?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作者写什么,怎么写,如何写好”认真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课文引导、指点,在教学中紧扣知识点、能力点、借鉴点等几个方面的训练要求,加强训练,以期实现“例文示范——讨论方法——模仿迁移”训练思路。1.知识点。一篇课文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很多,如精彩的片断、修辞手法、习作技巧和写法借鉴等方面,但不能面面俱到,一篇文章只能突出重点。在教学《小虾》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仔细阅读片断,抓住小虾吃食时的语段,引导学生抓住“先……然后……再……接着……最后……”学习如何将一件事情按顺序表达出来的写作方法。2.能力点。每教一篇文章,教师都要寻求训练学生某种能力的最佳点,使学生每走一步,都有写作上的收获。如,在《五月的槐乡》中“五月槐乡”是槐花的季节,更是孩子们的季节,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从而让学生在质疑中领会作者表达意图。就这样,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紧密结合起来,成为阅读课堂中的习作训练点。3.借鉴点。联系学生实际,选准课文中读写可借鉴的地方。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外貌或肖像描写存在很大的困难,于是引导学生抓住《翠鸟》一文中对翠鸟“先总后分”的描写进行赏读,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腰上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并要求学生背诵积累语言,为仿写做好铺垫。
二、细化指导,引导学生“出格”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写作技巧。”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作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效果才会显著。1.以课文写作方法为指导进行仿写。但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想提笔就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难度确实很大,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写作,头脑中即使有语言有内容去表达,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内容怎样用语言组织起来,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所以课文的学习就给他们提供了范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拐杖。如,学习了《桂林山水》,学生就可以仿照课文写《可爱的校园》《美丽的西湖公园》等等,有了课文作者的示范,学生在进行写作练习时就扫除了畏难情绪,降低了写作难度。2.以课文内容为依托激发写作欲望。教材中所选编的课文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精品,许多课文读后有的能给人以遐想的空间,有的给人以深深的启示,这些课文内容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寻找写作点时,学生们思维非常活跃,有的学生准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写一份保护地球的倡议书;有的学生想以地球母亲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诉说痛苦以及人类可能面临的灾难;还有学生准备从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物种的角度向人类发出保护地球的呼吁。看来,只要教师结合所学课文内容给予适当的引導,学生的写作潜力就会被激发出来。3.以课文空白处为抓手续写故事。许多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戛然而止,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有效的资源让课文为写作服务。如,《穷人》一课作者将深深的情感融入每一个文字之中,使我们为桑娜和渔夫的善良品质所感动。课文结尾以桑娜拉开了帐子作结尾,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时,可顺势引导学生,拉开帐子后,渔夫看到了什么?再后来,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如何?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课文。既补充了课文内容,为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又创造了一次练笔的机会。
作为教师,我们应把平时的课堂教学和习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读促写,学生才能在读与写的训练中提升语文素养。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