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值得“北京大学万万岁”的欢呼?——读李大钊的《本校成立第二十五年纪念感言》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xue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历来作为新学理、新思想的发源地和文化知识的创新者与传播者,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因而为社会所倚重。大学对国家社会的责任主要在于学术上的创新与发展。五四运动的激烈形式是短暂的,而文化创新、社会改造与进步却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因此,“五四”之后新文化运
其他文献
宗白华先生于1920年5月赴德国留学,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美学。1921年2月11日《时事新报·学灯》刊登了他给李石岑的一封信,题为《自德见寄书》。这封信现在收入《宗白华全集》的第一卷。
本文从现代性的维度考察中国电影史上作为特定文化现象的第四代导演群体,认为第四代导演先天秉有理想主义气质和浪漫主义精神,他们的影片在取材上偏向于乡村题材,致力于诗化理想和“纯美”追求,表现出某种感伤和忧郁的风格。第四代导演还在都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现代性追求与道德化理想之间表现出困惑、迷茫或错位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理解为对“现代性”的一种“先知式”的批判。第四代导演对于我们保持现代性话语的内在张力与态势平衡,维持社会与人的多元健康发展,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晚清中国执教美国第一人戈鲲化跨文化交流的经历进行梳理,展现了戈氏在中美文化交流严重失衡的“文化交流逆差”下突出的跨文化传播意识以及成功的交流经验,深入剖析戈氏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和方法,并揭示出其对当今跨文化交流的启示和借鉴所在。
“诗史”说在中国古代诗文评中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杨慎从诗歌主情的本质论、诗贵含蓄的审美论以及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等方面对“诗史”说进行了剖析,该论在“诗史”论的流变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女性主义叙事学在西方已经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但迄今尚未得到国内文论界的关注。作为跨学科的派别,女性主义叙事学将叙事形式分析与性别政治融为一体,打破了西方文学界形式主义与反形式主义之间的长期对立。鉴于这是国内首篇评介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论文,本文将首先简要概述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过程,然后从两个特定角度对其进行评析:一是探讨女性主义叙事学与女性主义文评的差异;二是探讨女性主义叙事学对结构主义叙事学之批评的合理和偏误之处。本文旨在廓清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本质特征,厘清其长处和局限性,清理其理论上的某些混乱。
“古雅”说体现着中国美学贯古通今、整合宇宙的时空意识。作为一种审美境界,它要求审美创作必须意旨超远、高古、古朴、厚重,具有高风远韵、渊深厚实的审美风貌。要达到此,作为创作主体,则必须学识渊博、涵养厚重、品格高尚、境界高远。
中国首届平衡论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1月5日在北大召开。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科、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共同探讨当前备受关注的人、自然和社会和谐共存并持续发展的问题。
19世纪中期是英国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叙事理论研究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本文探讨了几位重要小说家有关小说叙事的观点,从书信体与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全知叙述的发展、小说家的关注重心等几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小说叙事理论进行梳理评述。
情感与理性的关系,是中西哲学史上争论的老话题:在西方哲学背景中,两者的对立紧张关系引发了激烈的理性思辨,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思辨体系;而在中国哲学的背景中,理性与情感的融通则构成了中国哲学特有的大智慧,由此显发出圣人气象,遂成圆融境界。蒙培元先生新著《情感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