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丹尼森经济增长因素的核算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zh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寻求最快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保持持续、稳定、协调的经济增长的状态,是世界普遍倾注的重要问题。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于60年代初开始,在库兹涅茨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方法以及肯德里克(J.W.Kenarick)关于美国生产率及其趋势等研究的基础上,
其他文献
湖田窑遗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东南约4公里的竞成乡湖田村境内,东临三宝蓬瓷土产地,南依森林茂密的南山,西连匣钵原料“老土”产地马鞍山,北濒南河,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湖田窑烧瓷提供了便利(图一)。
20世纪80年代,常州市北郊北环新村住宅基建工地发现一座木椁墓,市博物馆组织人员进行了清理,情况概述如下。
市场疲软是1989年紧缩中出现的新问题。要找到启市动场的钥匙,必须首先对我国市场疲软现象有正确的认识。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90--1991年学术合作研究的协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冒天启、章良猷从1990年9月18至10月7日在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就苏联当前经济改革和向市场经济过渡方案的理论以及苏嗾经济学思想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考察,现就苏联经济改革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各种方案的比较报告如下:
对市场疲软定性的判断,说穿了就是对整个经济格局是“供大于求”还是“求大于供”的判断。目前主要有两种基本估计:一种是从我国目前现存的7000亿结余购买力、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仍在继续涨价,国民收入超分配状况仍未根本扭转的现实出发,认为目前的市场疲软仅仅是局部性或结构性的疲软,宏观经济尚未根本改变求大于供的基本格局;
按照苏联最高苏维埃1990年6月13日的决议,苏联部长会议提出形成可调节市场经济的结构和机制的纲领。纲领的基础是经过修改的苏联向可调节市场经济过渡的政府构想。
1990年11月14日至16日,国际经济增长中心(ICEG)在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举行了第二届年会。与会代表72人,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会议除商定国际合作研究计划事宜外,主要就90年代国际经济增长尤其是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前景展开了讨论和争议。作为中国的与会代表之一,我想就讨论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予以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谈一点对策性想法。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0h16日决定将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于三名美国经济学家,表彰他们在建立金融市场和股票价格理论方面所做的开拓性工作。
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增长实绩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各国在生产力增长和产量的增长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和持续的差异。由于这些差异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一般过程的一个方面,因此,不仅不发达国家要研究如何实现经济起飞问题,而且发达国家也有必要从理论与经验上概括和总结:为什么有些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持续的增长,而另一些国家却很少显示出有这种增长,甚至缺乏生产力的改善。对这些问题的解释与说明不仅引起了大量的理论争论,而且也构成了西方比较增长实绩理论研究的领域。
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独立后面临着独立自主地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虽然印度在政治上采取了西方的议会民主制,但在经济上却受到苏联模式的较大影响,选择了在混合所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甘地——尼赫鲁社会主义”体制。这对印度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印度独立后所选择的混合所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