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状况的抽样调查,分析高职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需求,查找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课程生态学的理念,研究提升英语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对策。
【关键词】课程生态学;艺术设计;基础英语;学习需求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笔者所在学校每年艺术类专业的新生超过1500人。2019級艺术设计类专业参加全日制高考的学生中,有76.91%的同学高考英语成绩不及格。由于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非常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他们在各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社会实践等环节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公共课上学习的用时少的可怜,特别是基础英语,普遍反映是他们最感头疼的课程,应付上课与考试是常态化的表现。使用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组织教学,不少同学在课堂上“云里雾里”像听天书,课堂的抬头率非常低。使用不分专业的考核方式,及格率比高考还低。
现状和问题摆在任课教师的面前,怎么办,能拿出什么好对策,的确值得我们好好研究。本文借鉴课程生态学的理念,以学生的学业基础为起点,从课程学习目标、课程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体验以及课程学习评价等几个方面调研他们的英语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以帮助提出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找到合适的教学改革策略,真正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一、调研信息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某高职院广告设计与制作、包装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产品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游戏设计、展示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设计、首饰设计与工艺、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2018、2019级的部分学生随机抽样,共回收有效问卷 386 份。
(二)调研数据
1. 基本信息
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年龄分布在 19-22 岁之间,其中男生 124 人、女生 262 人,仅有 13.86% 的学生平均每天会在课外花0.5小时以上的课外时间学习英语。
在对入学英语基础调查中发现,高考英语及格率约23%,高职高专英语能力认证考试及格率不足30%。调查显示,有294位同学认为英语认证考证偏难,占受访学生的76.37%;有162位同学认为经过大学一年的学习,其英语成绩没有多少提高,占受访学生的41.96%;自评在英语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只有33.94%。
调查结果反映了艺术类专业学生中学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没有达成,导致他们英语基础起点低,自学能力较弱,学习兴趣不浓、自主学习习惯缺失,自信心缺乏、自我评价普遍不高。
2. 对学习目标的需求
在调研开设基础英语课程的必要性时,91.28%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对于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目标期望,87.82%的同学关心提升英语水平,73.58%的同学关心提升专业能力,64.51%的同学希望提升文化素养,52.85%的同学希望能提升职业素养,52.07%的同学希望提升个人品行,33.68%的同学希望提升家国情怀,可以说绝大部分同学对基础英语课程寄予很大的期望。
但是,到了课程的实施目标,仍然存在过于“高大上”的问题。目前现行的课程教学标准是通用的,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起点与专业兴趣,与艺术类学生的实际存在较大的脱节。
3. 对学习内容的需求
基础英语作为高职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基础英语有明确的学分规定。目前,课程学习采用的教材为《新标准高职公共英语系列教材——实用综合教程》。对于现有教材,77.92%的同学希望增加趣味性;52.99%的同学希望扩展知识面;128位同学明确提出希望降低教材难度,占受访学生的33.25%,都希望采用更适合他们的教材内容。这组数据说明学生对于英语课程内容有着多样化和降低难度的需求。
4. 对学习体验的需求
在调查对英语教师的建议时,有330位同学把课堂的互动性好排在了第一位,占受访学生的85.49%,教师人品的要求排在第二位,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则排在了第三位。可以看出,学生对高职院校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增加互动性学习环节充满期待,而满堂灌或脱离学生实际的英语教学无法获得学生认可。
调查显示,学生愿意参与第二课堂及课外活动,其中有39.22%的同学希望经常观看难度适中的英文视频,25.45%的同学愿意参加英语社团,22.08%的同学建议组织英语类讲座,11.69%的同学建议组织英语竞赛。
这组数据说明,由于学业基础和学习习惯等原因,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愿望不是很强烈,对教师的依赖,对活动的依赖还是很明显的。
5. 对课程评价方式的需求
按照目前的课程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业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的卷面考核测试成绩按比例求和给出,而且约定期末成绩权重不低于60%,或是将英语能力认证考试成绩作为期末成绩,这样一来,导致学生的课程学业成绩的不及格率居高不下。据了解,这种课程评价方式学生不是很支持,有一半同学持否定态度。因为,无论期末的卷面考试,还是能力认证考试,都是不分专业一张卷,看似像高考一样公平,其实对于基础起点低的艺术类学生还是有问题的。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中,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权重分布,期末考核的方式与难度设计,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学生支持将过程评价(平时成绩)的权重提高到60%以上,究其原因,对学生而言,建议采用相对较低的终结性评价(期末成绩)比重,意味着他们对期末考试结果的担忧与不自信。
二、对策建议
这次学情调查,提供给我们的主要信息包括:学生有学习英语的意愿,而且对基础英语课程寄予厚望,但是由于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没有达成,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又高不可攀,英语基础薄弱,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导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存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低落的问题,应付考试、应付考级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基于前面的学情调查与现状分析,结合一线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创新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设立英语课程分级学习目标,分层次组织课堂教学
如果依据《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照测评,艺术设计类专业大一新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他们的英语词汇量以及对英语语法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与非艺术类学生同样是存在巨大的落差。尽管,目前采用的分班教学或同类专业合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面对专业兴趣不同、英语基础不同学生的难题,给了教师一个教学切入点,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中仍然存在教学难度不好把握的突出问题。学情调查给我们启示,学生对英语课程寄予厚望,有学好英语的动机,如何让大学英语成为艺术类高职学生愿意学、能够学、学得会的课程,需要我们提出区别于非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分级课程学习目标,可以按照A|B|C三级,在学情调研基础上由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让绝大部分学生能找到和确立适合自己的和可以实现的学习目标。
目前,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绝大部分采取平行班教学,这一点为分层次教学提供了可能。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模式,能够推行基于学生基础和需求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把学生的需求作为目标设定的依据,把握好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学评价要突出过程评价和成长性评价,把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情感因素,如学习积极性、过程参与度等作为平时考核的内容,把获得知识的增量及进步的幅度作为评定教与学效果的重要依据;要鼓励学生纵向比较,减少横向对比,关注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营造互动、和谐,自助、互助,协同、共生的良好课程生态。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开发在线学习资源
目前,艺术类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大多是通用的规划教材,这些教材都是依照部颁课程标准编写的,面向英语“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但在职业院校,还存在一定比例的英语“不合格”的学生,主要是体育、艺术类专业以及从中职升学的学生,这类学生的规模不小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如果教师自身开发教材的能力不足,在选用难度适中规划教材的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基础、专业与兴趣需求,采用工作页式的学习材料作为补充可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补充学习内容既要考虑基础性还需兼顾其专业性和应用性。唯有如此,才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才可能与我们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想相一致。课题组多年尝试补充艺术史、传统技艺、传统艺术品介绍的简单英文素材给学生,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让绝大部分学生接受了网络在线学习。教师可以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将课程教材与遴选出的主题多样的学习内容一起提供给学生,增加在线阅读、在线听力、在线写作、在线测试等学习环节,将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用在线学习项目充实学生的网络时间和空间,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參与英语学习和训练。在选取和补充网络素材时,一方面可以结合学生英语基础水平的实际,采用分级供给的方式;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生兴趣与爱好,增加不同专业或方向的素材供学生选读。网络学习要重视做好学习项目的及时检查与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让学生在不断进步的体验中找到一种成就感,以此增强学习自信心。
(三)创新教学方法,借力第二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英语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而且周课时非常有限,单凭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形成语言学习的浓厚氛围,较难满足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受师资数量、场地条件、教学设备等因素的限制,目前艺术类专业的基础英语课程多采用大班教学或合班教学,班级人数的增加给授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没能很好体现出来,整个英语课堂基本上仍维持着教师“主角”学生“配角”的联合演出模式,以传统讲授为主,课堂互动较少,课外作业更少,学生花在“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上的时间非常有限。据调查发现,艺术类学生的思维活跃,有不少学生对英语课程充满期待,如何改善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是教师和学生面临的共同任务。在前文所述的开展分层教学、拓展网络资源等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上,还需强化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引和训练,例如词汇积累和记忆的方法,篇幅阅读与翻译方法、口语表述及语音矫正,语法结构及常用句型的应用,等等。
提高艺术类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水平以及应用能力,在发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可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体验、交流和训练的机会。英语类第二课堂是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学校开设的英语角,举办的英语朗诵比赛、配音模仿比赛、讲故事比赛、英文歌会等,相对于演讲、辩论或写作大赛等活动,这些更适合于艺术类学生的参与。另外,成立相关的英语类社团协会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好形式,可以为他们提供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和轻松自在的交流氛围,在娱乐互动中学习,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笔者连续多年尝试课外安排学生自愿组合录制编辑英语小视频,其内容主要涉及文明习惯、个人素养等方面,得到很多学生的响应,参与踊跃,学生提交的英语小视频作业的质量在逐年提高。
三、结束语
按照课程生态学的思想,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环境、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因素构成课程生态系统,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有效性。借助课程生态学的理念和方法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以问题为导向,从学情出发,设定可实现的学习目标,遴选与基础、专业、兴趣相衔接的学习内容,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的课程范式以及课堂的教与学活动,以实现教学相长,从根本上改变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英语教学效果差、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
参考文献:
[1]许宁等. 高校艺术类专业英语的发展现状与策略探究[J]. 大学英语,2020(3).
[2]兰丽珍. 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 黑河学院学报,2019(7).
[3]赵丽娜. 基于课程思政的职业院校英语第二课堂策略研究[J]. 青年与社会,2019(7).
[4]陈 俊. 构建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7).
[5]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模式研究[J]. 外语教学,2012(3).
[6]徐陶等.课堂生态观[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
[7]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 北京:人教育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课程生态理念的艺术设计类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K2019-05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学院)
【关键词】课程生态学;艺术设计;基础英语;学习需求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笔者所在学校每年艺术类专业的新生超过1500人。2019級艺术设计类专业参加全日制高考的学生中,有76.91%的同学高考英语成绩不及格。由于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非常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他们在各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社会实践等环节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公共课上学习的用时少的可怜,特别是基础英语,普遍反映是他们最感头疼的课程,应付上课与考试是常态化的表现。使用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组织教学,不少同学在课堂上“云里雾里”像听天书,课堂的抬头率非常低。使用不分专业的考核方式,及格率比高考还低。
现状和问题摆在任课教师的面前,怎么办,能拿出什么好对策,的确值得我们好好研究。本文借鉴课程生态学的理念,以学生的学业基础为起点,从课程学习目标、课程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体验以及课程学习评价等几个方面调研他们的英语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以帮助提出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找到合适的教学改革策略,真正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一、调研信息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某高职院广告设计与制作、包装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产品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游戏设计、展示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设计、首饰设计与工艺、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2018、2019级的部分学生随机抽样,共回收有效问卷 386 份。
(二)调研数据
1. 基本信息
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年龄分布在 19-22 岁之间,其中男生 124 人、女生 262 人,仅有 13.86% 的学生平均每天会在课外花0.5小时以上的课外时间学习英语。
在对入学英语基础调查中发现,高考英语及格率约23%,高职高专英语能力认证考试及格率不足30%。调查显示,有294位同学认为英语认证考证偏难,占受访学生的76.37%;有162位同学认为经过大学一年的学习,其英语成绩没有多少提高,占受访学生的41.96%;自评在英语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只有33.94%。
调查结果反映了艺术类专业学生中学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没有达成,导致他们英语基础起点低,自学能力较弱,学习兴趣不浓、自主学习习惯缺失,自信心缺乏、自我评价普遍不高。
2. 对学习目标的需求
在调研开设基础英语课程的必要性时,91.28%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对于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目标期望,87.82%的同学关心提升英语水平,73.58%的同学关心提升专业能力,64.51%的同学希望提升文化素养,52.85%的同学希望能提升职业素养,52.07%的同学希望提升个人品行,33.68%的同学希望提升家国情怀,可以说绝大部分同学对基础英语课程寄予很大的期望。
但是,到了课程的实施目标,仍然存在过于“高大上”的问题。目前现行的课程教学标准是通用的,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起点与专业兴趣,与艺术类学生的实际存在较大的脱节。
3. 对学习内容的需求
基础英语作为高职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基础英语有明确的学分规定。目前,课程学习采用的教材为《新标准高职公共英语系列教材——实用综合教程》。对于现有教材,77.92%的同学希望增加趣味性;52.99%的同学希望扩展知识面;128位同学明确提出希望降低教材难度,占受访学生的33.25%,都希望采用更适合他们的教材内容。这组数据说明学生对于英语课程内容有着多样化和降低难度的需求。
4. 对学习体验的需求
在调查对英语教师的建议时,有330位同学把课堂的互动性好排在了第一位,占受访学生的85.49%,教师人品的要求排在第二位,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则排在了第三位。可以看出,学生对高职院校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增加互动性学习环节充满期待,而满堂灌或脱离学生实际的英语教学无法获得学生认可。
调查显示,学生愿意参与第二课堂及课外活动,其中有39.22%的同学希望经常观看难度适中的英文视频,25.45%的同学愿意参加英语社团,22.08%的同学建议组织英语类讲座,11.69%的同学建议组织英语竞赛。
这组数据说明,由于学业基础和学习习惯等原因,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愿望不是很强烈,对教师的依赖,对活动的依赖还是很明显的。
5. 对课程评价方式的需求
按照目前的课程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业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的卷面考核测试成绩按比例求和给出,而且约定期末成绩权重不低于60%,或是将英语能力认证考试成绩作为期末成绩,这样一来,导致学生的课程学业成绩的不及格率居高不下。据了解,这种课程评价方式学生不是很支持,有一半同学持否定态度。因为,无论期末的卷面考试,还是能力认证考试,都是不分专业一张卷,看似像高考一样公平,其实对于基础起点低的艺术类学生还是有问题的。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中,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权重分布,期末考核的方式与难度设计,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学生支持将过程评价(平时成绩)的权重提高到60%以上,究其原因,对学生而言,建议采用相对较低的终结性评价(期末成绩)比重,意味着他们对期末考试结果的担忧与不自信。
二、对策建议
这次学情调查,提供给我们的主要信息包括:学生有学习英语的意愿,而且对基础英语课程寄予厚望,但是由于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没有达成,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又高不可攀,英语基础薄弱,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导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存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低落的问题,应付考试、应付考级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基于前面的学情调查与现状分析,结合一线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创新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设立英语课程分级学习目标,分层次组织课堂教学
如果依据《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照测评,艺术设计类专业大一新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他们的英语词汇量以及对英语语法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与非艺术类学生同样是存在巨大的落差。尽管,目前采用的分班教学或同类专业合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面对专业兴趣不同、英语基础不同学生的难题,给了教师一个教学切入点,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中仍然存在教学难度不好把握的突出问题。学情调查给我们启示,学生对英语课程寄予厚望,有学好英语的动机,如何让大学英语成为艺术类高职学生愿意学、能够学、学得会的课程,需要我们提出区别于非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分级课程学习目标,可以按照A|B|C三级,在学情调研基础上由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让绝大部分学生能找到和确立适合自己的和可以实现的学习目标。
目前,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绝大部分采取平行班教学,这一点为分层次教学提供了可能。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模式,能够推行基于学生基础和需求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把学生的需求作为目标设定的依据,把握好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学评价要突出过程评价和成长性评价,把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情感因素,如学习积极性、过程参与度等作为平时考核的内容,把获得知识的增量及进步的幅度作为评定教与学效果的重要依据;要鼓励学生纵向比较,减少横向对比,关注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营造互动、和谐,自助、互助,协同、共生的良好课程生态。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开发在线学习资源
目前,艺术类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大多是通用的规划教材,这些教材都是依照部颁课程标准编写的,面向英语“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但在职业院校,还存在一定比例的英语“不合格”的学生,主要是体育、艺术类专业以及从中职升学的学生,这类学生的规模不小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如果教师自身开发教材的能力不足,在选用难度适中规划教材的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基础、专业与兴趣需求,采用工作页式的学习材料作为补充可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补充学习内容既要考虑基础性还需兼顾其专业性和应用性。唯有如此,才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才可能与我们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想相一致。课题组多年尝试补充艺术史、传统技艺、传统艺术品介绍的简单英文素材给学生,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让绝大部分学生接受了网络在线学习。教师可以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将课程教材与遴选出的主题多样的学习内容一起提供给学生,增加在线阅读、在线听力、在线写作、在线测试等学习环节,将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用在线学习项目充实学生的网络时间和空间,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參与英语学习和训练。在选取和补充网络素材时,一方面可以结合学生英语基础水平的实际,采用分级供给的方式;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生兴趣与爱好,增加不同专业或方向的素材供学生选读。网络学习要重视做好学习项目的及时检查与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让学生在不断进步的体验中找到一种成就感,以此增强学习自信心。
(三)创新教学方法,借力第二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英语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而且周课时非常有限,单凭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形成语言学习的浓厚氛围,较难满足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受师资数量、场地条件、教学设备等因素的限制,目前艺术类专业的基础英语课程多采用大班教学或合班教学,班级人数的增加给授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没能很好体现出来,整个英语课堂基本上仍维持着教师“主角”学生“配角”的联合演出模式,以传统讲授为主,课堂互动较少,课外作业更少,学生花在“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上的时间非常有限。据调查发现,艺术类学生的思维活跃,有不少学生对英语课程充满期待,如何改善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是教师和学生面临的共同任务。在前文所述的开展分层教学、拓展网络资源等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上,还需强化对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引和训练,例如词汇积累和记忆的方法,篇幅阅读与翻译方法、口语表述及语音矫正,语法结构及常用句型的应用,等等。
提高艺术类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水平以及应用能力,在发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可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体验、交流和训练的机会。英语类第二课堂是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学校开设的英语角,举办的英语朗诵比赛、配音模仿比赛、讲故事比赛、英文歌会等,相对于演讲、辩论或写作大赛等活动,这些更适合于艺术类学生的参与。另外,成立相关的英语类社团协会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好形式,可以为他们提供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和轻松自在的交流氛围,在娱乐互动中学习,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笔者连续多年尝试课外安排学生自愿组合录制编辑英语小视频,其内容主要涉及文明习惯、个人素养等方面,得到很多学生的响应,参与踊跃,学生提交的英语小视频作业的质量在逐年提高。
三、结束语
按照课程生态学的思想,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环境、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因素构成课程生态系统,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有效性。借助课程生态学的理念和方法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以问题为导向,从学情出发,设定可实现的学习目标,遴选与基础、专业、兴趣相衔接的学习内容,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的课程范式以及课堂的教与学活动,以实现教学相长,从根本上改变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英语教学效果差、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
参考文献:
[1]许宁等. 高校艺术类专业英语的发展现状与策略探究[J]. 大学英语,2020(3).
[2]兰丽珍. 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 黑河学院学报,2019(7).
[3]赵丽娜. 基于课程思政的职业院校英语第二课堂策略研究[J]. 青年与社会,2019(7).
[4]陈 俊. 构建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7).
[5]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模式研究[J]. 外语教学,2012(3).
[6]徐陶等.课堂生态观[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
[7]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 北京:人教育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课程生态理念的艺术设计类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K2019-05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