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通脱唯在一个“活”字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当教师和学生在这四壁围堵的空间里活动时,有时却会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外面无限的世界、古今悠久的时空似乎时时都能汇聚于此,以致这段生活远比某个好玩的地方或节日更富有意义和趣味。这更多的意义从何而来呢?探其究竟,我们会发现,这是因为教师、学生和文本在互动的对话交流中形成了一个“意义场”的缘故。其中,文本提供了创生多种意义的可能,以一种期待视野呼唤多角度、多层次的意义解读和构建。而教师以自身的学识、先行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建立起一个宏大的“叙事结构”,以容纳、引领、激发更多不同的意义。对学生来说,“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们需要的不是规避和限制,而是将知、情、意、行合在一起,揭开一切未知的遮蔽,求得澄澈的意义之源。然而,在教学活动中,这三者的活动却经常不能形成这个至关重要的“意义场”,其中,以教师制造的壁障最多。
  案例一:有一年我接手新班,布置学生写日记,要求每周交两篇。有一位同学总是不厌其烦地写钓鱼,大鱼、小鱼、鲫鱼、鲤鱼在日记中被他一次次地钓上来。这还不算什么,更让我惊奇的是,他每次钓鱼都能钓出一个“道理”来,这次这个道理,那次那个道理。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写日记?他很有经验地告诉我,如果钓鱼没有钓出道理来,那老师给的分肯定不高。就是写别的事,也要写出道理来。那时我明白了,这道理不是他钓上来的,而是老师的分数钓上来的。这件事给我很深的印象。以后我发现很多学生小小年纪在学习上便有了许许多多类似的“经验”,而这一切大多都要归根于教师们各种公开的和潜藏的限制和诱导。
  案例二:我曾经听过一节小学教学课,其内容是关于“测量”的。课程的要求是:正确掌握测量方法,并进行面积计算。教师是这样指导学生学习的:首先,在课堂上了解书上的内容。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实际测量。为了提高效率,他让一个学生站在起点按住零刻度,其他人围观,他则亲自在终点读数,并让大家记录,同时也讲了一些注意事项。最后,他带着学生走进教室,把早已准备好的测量图纸发给大家,每人一份,计算面积。课后我问他为何不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并用自己测出的数字计算面积。他说,这节课测量项目很多,完全放手让学生做,他不放心,又浪费时间。虽然内容不难,具体操作也算简单,但是“现在的学生太粗心,越是简单,越容易出问题”。而且那样做现场混乱,不易管理,教学效果差,不如他亲自动手操作,还能省去“不必要的麻烦”。另外,他早已提前测量过,绘成图纸,现场示范只不过是让学生看明白,“这不难,看看也就会了。”最后计算面积也方便,不致争论不休,意见不统一。他还提到一个重要因素:考试是不考实际测量的,在试卷上还不是给出数字让学生计算?纵观这堂课的教学,学生鲜有亲身实践的机会,他们最后虽然个个都得出了结果,可这与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测量工具,在测量中有哪些具体因素会影响到精确度,怎样绘图并进行恰当的划分和面积计算,以上种种,他们还是不甚明白。
  从这两个案例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中先入为主的主观先验往往会在三个主体之间的“意义辐射”中形成壁障,使学生无法真正走进文本,无法走进在主体独立感悟中才能获得、在交流中才能生成、在双方言谈转化中才能实现的意义。这壁障还使本应充满活力富有生机的意义交流,变成一个由各种烦琐的规矩和要求组合成的静态过程。学生远离直面实践、知识、成功与失败的机会,只能在一个意义匮乏的境地里学得一些“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东西。
  如何打破这意义交流的壁障呢?万事通脱唯在一个“活”字!记得有一次听课,教师上的是冰心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她的引导是别具一格的:在课前准备阶段,让学生们查阅了冰心的有关文章和资料。上课时,她穿针引线,让学生从教材中的一个个词、一句句话生发开去,调动自己的阅读储备,谈各自的见解。虽然学生个人所读有限,但融合在一起就显得厚重、博大了。他们彼此引导,相互启发,不少同学说出了让听课老师们都赞叹不已的理解,那一句句隽妙之语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真诚的爱”“孩子是世界上最容易懂得爱的人”……教师当时显然也被激动起来,她有很多话想说,但我看出她硬是抑制住自己,把表达的机会给了学生们。到了结束阶段,为了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她因势利导,让大家写下自己的感受。她还是像刚才引导时一样,没有提出什么条条框框以显示教师的存在,她说:有话则长,多多益善;无话则短,短也精彩。这个让我至今难忘的要求,让学生们再次“活”了起来,纷纷下笔,“生花”无数。在这堂课上,学生们似活泼嬉戏的鱼,而教师则似明彻静默的水,“水虽无言,鱼却有声”。从中可以看出:当教师主动放弃一切主观先验的东西,把自己在“意义场”中隐藏起来,通过幕后的运作,使整个课堂的意义结构充盈着一种强大的张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时,才能在与文本、学生的交流中时刻保持“意义传输”的通畅,让意义在三者真实的对话里始终保持鲜活的“生成状态”,才能让学生学得愉快。只要他们始终对学习产生兴趣,只要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其余的一切都不应在我们的关注之列。唯其如此,我们才能说,他們拥有了有意义的学习生活。
其他文献
以固体碘伏(安多福)进行了消毒皮肤。粘膜效果观察,将0.2%与0.5%安多福溶液分别用于冲洗粘膜与刷(擦)洗皮肤,可杀灭自然菌99.63%,较酒精泡手消毒效果为好,碘伏在皮肤表面的杀菌作用可持续3 ̄6小时。
在检测的常州地区14所医院制剂室的超净工作台与洁净间空气中,细菌总数未超过标者仅有1所,空气中尘粒数均未超标者亦仅7所,为此,应加强对制剂室防止空气污染的管理与监测。
课改走过了十个年头,随着课改不断向纵深发展,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在这种变化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低效”的课堂教学仍存在,课堂效率问题也因此成为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总结相关观点主要有:低效课堂是课程标准未能在课堂中有效落实;低效课堂是教师的评价方法没有促进学生的学习;低效课堂是课堂教学中学习目标不清晰。我同意这样的一些观点,但又同时认为,这样的分析并未抓住“低效”课堂的本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地在课堂上使用,运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且将会带来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刻变革。数学学习是抽象和枯燥乏味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成动态、由抽象变为具体,突
经检测,包装注射器的塑料与包装卫生棉的纸均能为细菌穿透。材料受振动处理后细菌穿透率增大。塑料袋包装的注射器与输液器,贮存中维持无菌的时间分别仅6个月与3个月,受振动处理后
作者研究出测定含氯消毒剂中游离碱含量的方法,加过氧化氢去除有效氯,加磷酸三丁脂去除其复方中表面活性剂泡沫后,即可用酸碱滴定法测出游离碱含量。
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移植治疗各类骨科疾病的最新进展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方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归纳整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及其在治疗骨科
在手术室中试用移动式的局部层流空气净化装置。结果表明,该装置在手术35分钟时可保持空气中细菌含量较原浓度下降91.9%,而对照组反而上升59.0%。
空气采样样本,通过培养不同时间的观察表明,培养24小时,时间过短,细菌生长的菌落数仅达最终菌量的70.73%,培养72小时,时间过长,大部分样本菌落数不再增加;培养48小时,细菌菌落数可达最终菌量的96.02%,基本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而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以课堂、校园、家庭、社会为载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科学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是一门综合课程,也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科学教学不应局限在教材上,不应局限在课堂上,不应局限在科学教师一人身上,科学教学需要拓展,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都是学生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