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受体D2 TaqIA基因多态性与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el_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分析多巴胺受体D2(DRD2) TaqIA基因多态性与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PPPD的发病机制。

方法

试验组患者43例,来自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确诊的PPPD患者;对照组患者45例,来自同期住院的急性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未经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或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治疗,3个月内完全恢复、随访半年后仍正常)。采用成人埃森克人格量表分析2组患者人格特征。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2组患者DRD2 TaqIA基因多态性。

结果

试验组神经质型人格占67.4%,明显高于对照组(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A1/A1、A1/A2、A2/A2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A1、A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5.1%和34.9%,对照组分别为46.7%和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RD2 TaqIA的A1等位基因可能是PPPD的易感基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颅底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切除颅底肿瘤14例,术前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含颅底骨质、肿瘤组织和肿瘤主要供血动脉的肿瘤实体模型,在该模型上进行术前模拟并确定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3D颅底肿瘤模型制作的平均时间为18.5 h,费用为5000元左右;术后颅脑C
目的探讨青、少年期低脂饮食或他汀干预对中年期Tg2576小鼠行为学及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病理的影响。方法将35只2月龄Tg257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少年低脂组、少年他汀组、青年低脂组、青年他汀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7只。其中低脂组采用标准低脂饲料喂养,他汀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17 mg/(kg·d)]加入至普通饲料中喂养,少年组、青年组的干预月龄分别设置为2月龄、6月龄,空白对照组给予常
失匹配负波(MMN)是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RP)的一种,是大脑对相关事件的自动反应,无需患者主动参与,特别适合无法配合检查的意识障碍患者。近年来,MMN在意识障碍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其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目的阐述颈动脉分叉与喉上神经外侧支的显微解剖关系,探讨其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价值。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对10具尸头20侧颈动脉分叉部进行显微解剖,并测量颈动脉分叉到周边骨性结构,喉上神经外侧支与颈外动脉内侧缘交汇点至下颌骨角、喉结节点、乳突尖及颈动脉分叉的距离。结果(1)颈动脉分叉到喉结节点、下颌骨角的垂直距离分别为24.32 mm(18.8~35.78 mm)、13.55 mm(
吞咽障碍是帕金森病(PD)患者主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其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各阶段的吞咽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PD吞咽障碍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早期临床症状隐匿,进行性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PD吞咽障碍的治疗已取得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仍缺乏普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采取个体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本文围绕该病的病理机制及治疗进展
目的探讨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1(ADAMTS-1)基因rs402007(G/C)位点多态性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及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自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78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n=291)、稳定斑块组(n=286)和无斑块组(n=201),均给予阿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小鼠海马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成年C57BL/6J小鼠6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POCD组和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DEX-L组)及高剂量组(DEX-H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小鼠只麻醉而不行部分肝脏切除手术;POCD组小鼠采取麻醉下部分肝脏切除手术的方法复制POCD模型;DEX-L组和DEX-H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