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喧哗与骚动》中独白者的戏剧性独白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h82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喧哗与骚动》的戏剧性手法,为我们研究福克纳小说开启了新视角。戏剧美学历来都是研究西方小说、中国小说的尝试性武器,本文就试图以“独白者的戏剧性独白”为切入点,在融合戏剧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对《喧哗与骚动》中戏剧性中独白者这一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戏剧性独白;独白者;叙述
  在《喧哗与骚动》中,独白者均为三位男性。从理性动物的视角出发,进行戏剧性独白分析,结合叙述对象凯蒂,使作品内涵在恪守女性贞操观的南方社会描写中进一步升华文本意义。然而,灵性动物的成熟需要经历一个成长阶段,类似于人类从蛮荒阶段,经过文明阶段到达福克纳所在的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笔者的分析,也呈现层次递进模式。
  一、智力未完全开发的独白者
  第一部分的独白者是班吉,班吉是一个已经三十三岁,智力却相当于只有三岁的独白者,他对于周遭事物的感知均来源于听、闻、触摸这些直观感官所带给他的对事物的理解。当然,爱是另外一种特殊的情感感觉,他对凯蒂的爱和凯蒂对他的爱,包括被阉割后的哭泣,是一种不明深理却能感触事物从此与众不同的特殊感受。
  他依靠闻、听去感受万事万物,如:“妈妈一边说,一边紧紧搂住我,我能听见‘皇后号’的马蹄落在地上的声音”(威廉·福克纳, 2013, P.10)“我很喜欢闻维尔施小屋子散发的气味”(p.26)“我听见了妈妈在说话,还听到了匆匆忙忙来来去去的脚步声,我闻到了那股奇怪的味道”(p.32)在看到那群放学回家的姑娘时,独白者“很努力相对她们说点什么,但是她们头也不回就走了,我也沿着篱笆跟着她们往前走,我非常想说话,她们越走越快……我很想说话。”(p.51)“我们嗯那个听见屋顶上的声音,昆丁身上也散发着雨水的味道。”(p.66)最具有温情气息的当然是,独白者对凯蒂身上“树一样味道”的独特嗅觉。
  班吉能够感情使用最多的方式就是哼唧和哭泣,在面对凯蒂时是这样,在回忆凯蒂时候也是这样,在面对自己受伤害时还是这样。“一根长长的铁丝从我肩头划过,然后炉火熄灭了。我开始哭泣了。”(p.58)“我蹲在那里,聆听着天色一点一点变暗的声音”(p.72)“我脱掉了一幅,我看了看自己,我开始哭泣了。”(p.73)
  班吉这个独白者,所具有的独白能力和独白内容代表着人类演化发展的初始阶段“蛮荒时代”的概况。在对眼前事物没有办法做出自己的评论和思考的那个阶段上,人类所能做的就是用吼叫、哼唧、哭泣这些最原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悟。在种族发展的最初阶段,班吉这样的独白者就是典型,他们不懂得如何采用恰如其分的方式与其他伙伴、其他种族进行沟通,也或者说,他们选择的最原始方式就是最恰当的沟通方式。
  所以,经过班吉的独白,我们不仅感悟到了人类在智力还未完全开发的蛮荒时代,接收信息的直接方式、表达感情的简单方式,还感悟到了人类在智力开放过程中,日益失落的原始亲情观,以及随着思想深入学会伪装自己之后所失落的原始表现力。
  二、善于思考的独白者
  第二个独白者是昆丁,昆丁是康普生家族当中,受教育程度最高,具有最高思考能力的独白者。如果说班吉是体验生活,那么昆丁就是体悟生活。在昆丁的独白中,最具有戏剧性特征的是,他强烈的内心冲突下体现出的痛苦的个体。
  比起班吉,昆丁有更多的戲剧性独白,因为班吉依靠的更多是感官,嗅觉、听觉、触觉;而昆丁依靠的是自己对事物的观察、总结。“影子还没有完全从门廊面前消失。我在门口停下了脚步,仔细观察着影子的移动。”(p.81),“而我在思考,不知为何,当你不想做某件事时,你的身体却会耍把戏,哄骗你不知不觉中就做了。”(p.83)。人在经过了父母启蒙、学校教育和更高级阶段的学习之后,总是习惯用理性的观察分析、思考来武装自己的大脑,清晰地去思考的来龙去脉,但恰恰是哈佛大学毕业的班吉,却在自己的独白当中,勾勒出一个脑袋时而混沌、时而清晰;时而狂躁、时而冷静的独白者。他说“我的身体里涌动着一股异样的情绪,我静静地做着,一动不动。”(p.88)。在动静、常规和异样的反复调和失败之后,昆丁走向了自杀的道路。这样强烈的反讽印证了昆丁自己在自杀前的自白:“每个人的头上都笼罩着阴影甚至班吉也一样你没考虑到局限性你一直在深思熟虑的是美化和神化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一种短暂的精神状态将会转化成对称地另加于肉体之上它能同时察觉到自己和肉体的存在它不会完全丢弃你甚至都不会灭亡”(p.171),这样的赌局固然会发生在一个思想深刻的思考者身上,因为懂得更多,因为思考更多,因为看到了更多,所以当现实违背了曾经所想之后,脆弱的独白者无能为力,只有在冲突中灭亡自己。
  昆丁的人生历程,实际代表了人类的又一阶段,一个拥有思想、会思考的“文明”阶段。戏剧性独白所凸显出来的内心冲突、心理矛盾,其实发生在“文明”阶段的所有文明人身上。文明人携带着从校园的课本中认识到的社会、父母老师谆谆教诲下所了解的传统观念,到了现实社会中,根本无法接受事实的突变,随之而来的是心理冲击。冲击之下,只有选择适应与不适应。关于这样的选择矛盾出现在很多作品中,《哈姆雷特》的“To be or not to be”何尝不是其中之一。
  戏剧性独白最深刻的特征,内心冲突带来了反讽的张力,这样的共鸣为同时代众多文明人所共享。时间的意义在冲突中瓦解,认知事物的能力得到来自自身的质疑,难怪昆丁最后独白“这一切都是暂时的”(p.172),没有悲痛和热爱是需要计划和安排的。
  三、拜金主义独白者
  第三个独白者是杰生。杰生是一个狂野的拜金主义者,对于金钱有一种执念。他也是一个实际、现实的独白者,第一句独白便是“我一直都说,一天是贱骨头就永远都是贱骨头”(p.174).
  杰生更似一个完整的人,思路清晰的对话叙述,和独白处的内心小算盘交叉轮番出场。“我做事的风格就是,我绝不会把鸡蛋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他们伺机埋伏,等着一网打尽的就是那些兜里只装了三块钱但却妄想着赢满堂彩的人”(p.185)。
  根据艾布拉姆斯对戏剧性独白特征的总结,其中戏剧性独白产生于一些特定或非常重要的场合。在杰生这一部分的戏剧性独白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被工业化、金钱化侵袭的南方社会,发展到了一个资本主义阶段,金钱关系把所有亲情关系都冷漠化,而杰生的所作所言就代表着这一阶段上人类的最真实、最典型反应。马克思在《致玛·哈克奈斯》当中提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包括大环境和小环境。独白者生活在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南方种植园的没落家族中,对外处理人际关系,对内面对家庭矛盾,现实的利益驱使他采用最简洁、最利于自己的方式去处理这一系列问题。
  从第一个独白者隐射出来的处于蛮荒时代、智力未完全开发的人类,到第二个独白者所代表的文明时代的文明人类,再到第三个独白者所处的资本主义阶段,戏剧性独白的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戏剧性独白不仅凸显独白者所处的重要环境、时代因素,戏剧性独白还彰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除此之外,通过三个独白者的戏剧性独白,完整的故事线索跃然纸上,由凯蒂失真生发出的班吉独白者、昆丁独白者和杰生独白者对于失真前后生活状态的还原性叙述、独白,为读者高屋建瓴。
  而这个高屋建瓴,应当是第四个叙述者迪尔西的功劳,其实他更像是戏剧的报幕者,告知读者“我”来还原真相。通过迪尔西的叙述,所有独白者得以融合,故事达到一种均衡的状态,不再那么棱角突兀。客观冷静的叙述,与三个独白者的戏剧性演出形成鲜明的对比,独白者们沉陷在爱与痛苦、回忆与现实中懊恼、颠簸,迪尔西却以常人冷静地眼光来正视社会发展中的倒退、不足,这不是冷漠、无情,却是人类在经过蛮荒时代体验式生活、文明时代体悟式生活和资本主义时代利益化生活不得之后,应当选择的一种“体验加感悟加真诚面对”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M].曾菡, 译.北京: 新星出版社,2013.
  [2]罗伯特·汉弗莱.现代小说的意识流写作[M].程爱名, 王正, 译.湖南: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赵禹平(1995–),女,汉族,四川雅安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符号学。
其他文献
颜色词是词汇构成的重要部分,颜色词在各个国家的语言当中都有意义扩张的现象。中韩两国颜色词的意义扩张有相同和不同之处,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探究颜色词意义扩张
一那年,我和爱人携儿子从工作寄居的滇中小城返回家乡大理时,被家乡那素有风花雪月雅称的温馨浪漫和多愁善感的魅力之都震慑,霎时就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与此同时就有点忧伤的
期刊
我的好友文字学家萧启宏先生是这样解释“诗”这个字的:rn诗字从言从寺.言,指语言,诗是语言的艺术品.寺,在这里有几个意思:其一,诗言如寺,有棱有角,是形象思维,不是白话,不能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重要情感因素,是直接推动学习者学习的内部动因。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和动机,重点论述激发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对策与方法,以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促进其英语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习动机;激发途径  一、动机的含义及组成要素  动机(motivation)是引发和维持人们行动,并使行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
一多年住在一楼破旧的黑古隆冬的房子,突然听妻子的单位要盖新房,而且带有福利性质,当时内心的激动,跟抽彩票中几百万元时的眩晕完全相同。跟我们一样年纪的小职员,都经受着
期刊
摘要:时间问题及关于时间流程中的哲学问题,是古今中外无数哲学家极其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了解藏传因明学与西方哲学对时间的基本诠释,来比较的两种时间观的异同。  关键词:时间;因明学;西方哲学  一、藏传因明学中对时间的定义  因明学将时间分为三时,即现在时、过去时和未来时。佛教各宗派对三时有不同的解释,因明作为经量部的思想理论,与唯识宗、中观自续派的观点相同,認为一切存在,包括实有法和常都是
目的:研究消化内科护理中分组护理制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选取了院内消化内科收治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
新活力代表作家魏微在她的小说《异乡》里,以散文化的叙述笔法,向我们揭示了当今社会大潮中一部分远离故土的人的精神困境:精神家园遗失和无力回归苍凉。 Wei Wei, author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