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述评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825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学界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日趋丰富,主要集中在概念、内容、作用、影响因素和培育路径等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继续分析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学术参考。但从总体来看,仍存在一些不足。随着时代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大学生成为媒介环境中最直接、最广泛的受众。特别是使用方便快捷、自由灵活的新媒体在各高校中已经得到广泛传播。正面临着“去屏障化”“去中心化”等挑战,各个高校应怎样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并把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今后研究的热点、难点。
  关键词:大学生;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新媒体;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9-0250-03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时代的来临,大学生成为通过媒介获取信息、选择与理解、质疑与批判的主要群体。重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共识,怎样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呢?中外高校采取不同的措施,学者提出不同的见解。正确使用数字媒体,参与媒体互动和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议题。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概念的研究
  (一)传播学意义上的媒介素养教育概念
  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指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媒介文化所制造的仪式和景观之中,必须要学会生存,因为每一个人都裹挟在传播和文化凝聚成的动力学过程中[1]。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会生存”最基本素养就是形成正确认识、理解媒介和媒介信息的能力,培养成健康的媒介素养,增强生存发展能力以及不断完善自我。
  我国学者张开认为,媒介素养教育旨在培养大众获取媒介信息、独立判断媒介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培养大众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一种能力[2]。简而言之,就是要培养大众正确认知和判断媒体传播的利弊,从而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来帮助自我能力的提升,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二)教育学意义上的媒介素养教育概念
  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部认为,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让学生通过接受媒介怎样运作、传递、怎样组织起来构建现实,并能够参与到创造媒介产品的教育活动[3]。它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大学生的辨别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并通过媒介技术的传播过程,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媒介虽然是架构现实却又不是对现实简单的再现。
  张志安、沈国麟认为,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应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地利用媒介资源的甄别能力[4]。荣建华认为,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培育,提升他们解读和批判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提高为个人、社会发展服务而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5]。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各界学者见仁见智仍没有统一的界定。通过整理相关的文献可以发现,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强调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媒介和媒介信息的认知,培养媒体的批判性思维和正确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研究
  (一)传播学层面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
  加拿大“媒介素养教父之父”约翰·彭金特提出了著名的“八大理念”媒介素养教育。张开则认为,媒介素养教育包括媒介语言、媒介特性、媒介技术、媒介消费以及媒介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五个方面的内容[6]。袁军强调媒介素养教育有媒介、媒介信息的内在规律和社会公众与媒介关系两个层面的内容[7]。通过比较分析三者的描述各不相同,但传播学层面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主要都是围绕媒介本身和媒介社会化过程两个方面而展开的论述。
  (二)教育学层面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
  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首先强调培养学生认清虚拟与现实、个体与世界的关系,正确了解自我价值与媒介价值,提高媒体的消费者意识,避免被媒体的虚实所主导。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引导学生行使好公民权利。我国大陆学者张冠文、于健强调,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对信息批判的反应模式、发展关于媒介的思想、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力和学会利用媒介帮助自己成长[2]。王德天认为媒介素养的学科知识、认知知识、情感知识以及媒介素养的媒介知识构成了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8]。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新媒体环境中的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建立一套适合大学生对媒介渴望的能动需求性课程,高校学生应该通过接触媒介资源进行合理地选择以满足自我需求,从而促进自我积极发展。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作用的研究
  (一)传播学层面的媒介素养教育作用
  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介传播时间的滞后性、形式的单一性,形成了高效、便捷、多元的传播模式。这一模式为我们今天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媒介素养教育活动提供了新的契机,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华中师大研究生在探究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指出,媒介和媒介信息的传播具有提高大学生判断与理解、批判与思考、选择与利用的媒介素养能力,促进自身健康发展的作用[9]。也有学者认为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具有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道德规范的作用。
  (二)教育学层面的媒介素养教育作用
  在新媒体的环境中,各高校主要是通过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
  高朝辉提出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具有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途径的作用[10]。商霄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媒介素养教育具有培养大学生的媒介信息的真伪辨别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作用[11]。教育者以媒介资源为教育素材,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情感认知和创新意识,从而满足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媒介素养需求和能力。
  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外部因素
  1.社会因素
  这些年随着时代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媒介素养教育越来越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约翰·彭金特指出,媒介使人们关注国家事务和全球范围内的重要事件和问题[12]。我国学者张开认为,媒体逐渐成为第二个教育课堂,不仅弱化了家庭教育的角色,甚至还威胁到了学校教育的权威地位[13]。当前社会,在大学生的现代文化塑造和价值观念形成的过程中新媒体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各高校应该把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中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
  2.教育因素
  陈万怀提出,通过高校开展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及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媒介性质、功能,对媒介信息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避免受到不良媒介信息的影响[14]。从而尽可能避免出现价值判断和言行的偏颇。西南大学研究生黄小苇在分析高校学生媒介素养缺失原因中提出,在高等教育活动中由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资源的缺乏、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都将影响教育的成果[15]。
  (二)内部因素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多元化、个性化、自由化的媒介信息传播模式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新媒体繁荣的背后,由于媒体内部的因素也给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带来了挑战,亟须解决。张铮提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利用手机短信、微博、QQ等新媒体资源开展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使学生在使用媒介中就参与到媒介素养教育之中[16]。陈永斌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中,随着“把关人”作用的缺失,媒介传播出现了“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资讯无屏障”的状态[17]。作为媒介环境受众最为广泛的大学生群体,“去屏障化”的问题,亟待解决。
  (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1.对媒介信息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近几年来,高校学生成为新媒体主要的接触和使用群体。黄永圳提出拥有较好的辨别能力的大学生能够甄别不同媒介的虚假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具有一定的批判和解读能力,能够从媒介中获取有益信息,摒弃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负面信息[18]。相反,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又会影响其对媒介的选择与使用,进而影响其媒介素养水平。
  2.强烈的“去中心化意识”
  陈永斌指出,高校学生群体侧重于把个人的主观感受作为评判媒介利弊的重要标准,即个人意识可以不受限制地进行自由发挥,甚至可以置社会主导价值于不顾,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17]。“去中心化”的这种想象,让每一个接触媒介的学生都拥有自由选择权,以自我好恶为出发点发展自己的媒介关系。正是因为大学生的这种随心所欲,降低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公德、法律意识等,最终可能导致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五、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培养路径的研究
  (一)社会教育
  1.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家和政府应给予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的高度关注。史永红提出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应得到国家相关部门重视和支持,并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则作为基本保障[19]。吉林大学的研究生提出政府在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政府应大力整合社会资源,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努力为大学生营造和谐的媒介素养环境[20]。
  2.加强媒体的舆论引导和优化媒介环境
  由于新媒体使用者的“草根化”现象,让媒介环境不容乐观。比如:手机虚假信息的传播、黄色网页的泛滥以及网络诈骗都制约了大学生整体媒介素养的提升。作为引导舆论走向的媒介,在教育活动中应该规范自身的行为,树立正确健康的职业道德[20]。华中师大研究生提出置于媒介环境中的高校学生群体的个人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会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的好坏主要是受到媒介环境因素和学生自身选择能力的影响[21]。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优化媒介环境、加强对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学校教育
  1.课程体系的建立
  理论课程体系的建立是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的核心内容。陈万怀认为媒介教育的形式不应该是单一的而是全面开展的教育。媒介素养能力的养成是一个对媒介逐渐认识、批判和创新的过程。只有全面而丰富的媒介知识,才可以真正掌握和顺应环境转变带来的大变化[14]。为强化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高校应开设相关的课程向学生传递媒介和媒介信息的概念、技能,让大学生培养为从知识上的熟知到技能上的熟练[20]。
  2.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加拿大普赞天认为媒介教育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拥有足够的师资队伍[22]。陈永斌认为坚实的师资队伍和一套科学完整的教育工作机制对于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有重要的意义[23]。在新的环境下,加强和扩大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解决我国当前高校学生数量对媒介素养教育专业教师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3.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
  媒介素养能力的高低是检验理论教育成功与否的准绳。张玉玲认为媒介素养教育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在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为最终归宿[24]。陈永斌认为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高校团委、社团等机构的作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25]。通过二者的比较分析,张玉玲从宏观的层面提出了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有效途径;而陈永斌则从微观的层面提出了教育实践的具体形式。由此可见,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三)推动大学生自我教育
  李洁提出,近年来大学生已经成为新媒体使用的主体,让大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能够清楚辨别各种媒介信息,有效利用媒介、参与媒介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自我教育十分必要[26]。有学者指出,面对媒介环境的复杂性,高校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受教育者只有将间接的知识和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六、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科学、成熟的理论
  我国的媒介素养研究起步较晚,而专门针对高校学生群体的研究也相对的缺乏和稀少。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已开始在学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已有的研究多是针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概念、内涵和意义的研究,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仍没有统一的界定。所以,相对其他领域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整体来看,我国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一套所谓科学成熟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尤其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当前各高校亟须一套科学、成熟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来指导实践。
  (二)本土化程度低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西方国家,具有典型的西方文化特征。而我国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多是从国外借鉴而来。因此,我们应该在借鉴他国成功案例和理念的时候要考虑到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征,找到我国高校学生所处的地域和文化环境与外国大学生的差异,然后探索创新发展属于本国和本土化的教育模式,杜绝照搬他国的成功案例和经验。目前的研究表明:我国开展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比如,它未能够在各类高校全面开展、教育资源的匮乏及本土化程度较低等。这些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学生媒介素养能力发展和提升的不利因素,社会各界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张冠文,于健.浅析媒介素养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9(7).
  [3]Neil Andersen and John Pungente. Scanning Television[M]. Canada: Harcourt Brace&Company,2000.
  [4]张志安,沈国麟.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J].新闻记者,2004(5).
  [5]荣建华.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6]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7]袁军.媒介素养教育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8]王德天.大学生媒介素养基本内容和方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6).
  [9]徐毅.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10]高朝辉.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法治与社会,2009(11).
  [11]霄商.浅议媒介素养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报业,2012(2).
  [12]宋小卫.西方学者论媒介素养教育[J].国际新闻界,2000(4).
  [13]张开.媒体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的意义[J].现代传播,2003(1).
  [14]陈万怀.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和发展途径的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1).
  [15]黄小苇.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16]赵峥.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实现形式[J].新闻战线,2014(8).
  [17]陈永斌.微文化传播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观察与思考,2014(6).
  [18]黄永川.艺术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分析[J].艺术教育,2015(7).
  [19]史永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J].新闻战线,2015(8).
  [20]陈慧曦.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21]吴德政.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2]王玉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分析[J].当代传播,2006(1).
  [23]陈永斌.推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简论[J].中国青年研究,2009(7).
  [24]张玉玲.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新探[J].新闻战线,2014(8).
  [25]陈永斌.推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简论[J].中国青年研究,2009(7).
  [26]李洁.关于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通识教育的思考[J].新闻教育,2014(3).
其他文献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直接决定了其在工作执行中的效率、质量问题。本文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正】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分) 1.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商业批发企业采用( )计算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符合会计的审慎原则。 A.先进先出进价法 B.后进先出进价法 C.
001.企业组织有哪几种形式?002.独资企业有哪些特点?其优缺点是什么?003.合伙企业有哪些特点?其优缺点是什么?004.现代公司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其特点是什么?005.什么是公司的
校本研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是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的根基。我校本着切实搞好校本研训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
走进湘潭市岳塘区湘机小学,你可以感受到这里浓郁的文化氛围,感受到校园本身就是一部电影,而身在其中的孩子、老师,则是主角,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灵魂深处的真善美,看到了他们所生
本文从独立学院教师主动流动的不良影响、其影响因素及其对策进行思考,为更好地办好独立学院提供参考。
智联招聘薪酬数据研究中心就全国5428家企业(样本企业构成为外资:民营:国有=4:4:2)进行调研统计,全面盘点2009年不同行业、城市间职场人薪酬总体状况和毕业生起薪点,并根据人力资源管
毕业前顶岗实习阶段,实质上是广大学生走向职场前的大练兵,顶岗实习单位为实习者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如何充分利用并顺利度过这段日子,对广大青年学生能否顺利步入职场及
通过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把握艺术类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理想信念缺失,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价值观
由《中国教师报》举办的“鸿博杯”全国中小学教师“我的世博教案”征文大赛日前揭晓,我省岳阳县三中方发贵、平江县加义镇中心小学李东原、凤凰县木里完小廖建生、岳阳楼区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