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健全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这是在认真总结十一五应急工作取得的成就,深入分析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的作出的重大决策。其核心宗旨是,进一步明确了突发事件处置的四个重点和要着力健全的“两个体系”——预防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
结合对应急工作实际的思考,笔者认为:在“两个体系”建设的方法上要坚持结构性调整,将目前的政府和企业的各自为政转变为协调统一的整体;要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与传统应急技术相结合,积极利用科技成果,开展技术创新,提高应急技术水平;要把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平台建设作为应急工作的重要支撑;要把应急资源合理配置,区域应急资源综合共享,实现应急资源的优化利用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
总的来说,就是需要妥善处理好应急工作体制机制、预案建设、管理方式、支撑体系、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十大关系”。
在应急机制方面,要解决好常态与非常态,预防预警与应对处置的关系,实现应急工作关口前移 。要协调处理好常态与非常态的关系。这二者是 此消彼长的关系正常情况多了,非正常现象就会减少。如果企业生产正常平稳,非正常的事故或故障就会减少或杜绝,否则就相反。这是一个大多数人都明白,但始终都没有很好对待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需要从突发事件发生的规律上来认识。由于突发事件存在偶然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从而使一些只顾眼前、急功近利的人,抱着碰运气的心理来对待非常态,这是当前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很多单位多年来也认真进行应急准备,但由于一直没有发生突发事件,从而容易引起思想上的麻痹,最终也会影响这些单位对应急工作的态度。俗话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对应急工作平战结合的很好诠释,只有平时加强应急处置的培训和演练,才能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正确熟练地进行处置,从而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平时下的功夫,在战时才能得到真正的应用和检验。
常态与非常态还表现为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常态下的工作相对简单,而非常态下的工作的相对复杂。常态是日常工作的积累,非常态是对积累的运用和发挥,需要更科学、更细致、更全面地去对待。
要协调处理好预防预警与应对处置的关系。预防预警和应对处置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是应急工作的不同阶段。预防和预警相当于应急工作的前期,或者说是应急工作的基础, 而应对处置则是应急工作的过程和结果,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因果关系。
预防为应对处置提供准备,预警是应对处置的前兆和开始。实际上,预防、预警是应急工作的向前延伸,将应急工作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应对转移。
预防和预警是应对处置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如果预防和预警工作到位并发挥作用, 相当多的突发事件就可能不会发生或是在萌芽状态就会被发现和解决,由此而减少了后期应对处置的工作量,也减轻了后期应对处置的难度。而后期的应对处置也是对前期预防和预警工作的检验,如果预防和预警工作做得好,应对处置就会比较顺利和成功。
现在为什么有些突发事件应对不理想,其根源就是预防和预警工作不到位或是缺失, 导致没有思想准备,匆忙应对,处置失当,最后造成重大损失,产生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预防预警体系是“两个体系”建设的基础。
要解决好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和应急设施方面的统筹和资源共享要协调处理好政府应急力量与企业应急队伍的关系。目前应急抢险力量的主体是政府专业队伍、军队和武警等。这些队伍善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企业专业抢险队伍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完全也可以作为一种动员力量,去承担各种应急任务。特别是一些涉及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抢险,企业抢险队伍往往有着专业的应急抢险设备和装备,抢险效率会更高。有时由于抢险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欠缺,会造成无谓的损失。例如汶川地
震和玉树地震抢险,有些力量赤手空拳没有专业设备,干着急无从下手。还有前不久四川道孚草原火灾,有的抢险力量没有防护设备就去灭火结果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建议各级政府要很好地调查本区域各种抢险队伍的情况,统筹协调区域内的应急抢险队伍。对于生产方面的突发事件,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专用设备的企业抢险队伍可参加第一线的抢险,政府的队伍作为二线支持,军队作为第三线负责社会治安和一般性抢险辅助工作。在这里,政府的作用是协调组织专业和非专业应急队伍的协同演练,提高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
要协调处理好应急物资企业化与社会统筹共享的关系 目前国内各行业的应急资源储备,基本是以各单位自我封闭式管理的方式运行,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缺乏全面的协作和联动。从企业层面看,因为突发事件存在不可预见性,企业到底应该储存哪些应急物资,储备多少应急资源,这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应急工作多年的难题。如果应急物资储存很多,长期不用,会造成资产闲置和浪费,而且很多应急物资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 每年因为失效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如果应急物资储存少了,一旦发生规模较大的突发事件,储备的应急物资又不能满足应对需要,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化。另外,有些应急物资价格昂贵,但使用率很低,如果只依靠每个企业自己储存配备确实存在很大困难。从社会应急的成本来看,同一地区不同企业各自独立封闭式的应急物资储备,会导致大量的应急物资重复配置,形成巨大浪费,而有些关键的应急资源有时还往往不能配备到位,会影响或制约着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实际上,同区域不同企业的应急资源需求具有很大的互补性,需要当地政府统一进行区域规划和统筹协调,实现应急资源区域共享机制,这样既可以满足应急资源的使用,还可以节省每个具体单位的经济负担。
建议政府对本区域应急资源实行统一调配和资源共享。哪个单位发生事件,由政府统一协调,通知相关单位提供物资和资源,事后由发生事件单位负责出资补齐在事件中消耗和损失的应急资源,这样可以实现区域应急资源共享,提高应急能力,还可以实现资源节约型发展。也可以在应急工作基础较好的企业,尤其是同行业的大型企业之间和同区域的相类似企业之间,开展企业联合储备应急物资的尝试,完善储备机制、调配机制和补偿机制,提高整个区域直至整个社会的联合应急能力。 要协调处理好预防应对普通灾害和重大灾害的关系 目前,国家关于防灾的标准规范是按照应对一般和较大级灾害来设计的,如果发生重大和巨大灾害,按照目前标准规范规定的设备设施和应急手段是很难满足要求的。因为发生重大灾害的几率很小,发生巨灾的几率更小,所以,如果每个企业不计成本都按预防重大灾害来设防,经济上难以承受,也会造成很大的资源闲置或浪费。但是,由于生产社会化的集中程度升高,巨灾形成的后果往往难以承受,因此政府、企业还必须慎重考虑巨灾防范的问题。
为加强应对巨灾能力,需要重点加强统筹协调,建立起更大范畴的联合应急机制, 提高联合应对能力。比如,目前一些沿海地区开发建设了许多大型油品储罐区,每个区域中都有多个企业各自建设的罐区,每个企业的罐区建设预防一般或较大事故的污染防控设施还是可行的。但如果要求这个区域内每个企业的罐区都建设预防重大或特大污染事故的防控设施,显然是不现实,原因有:土地资源有限,会给每个企业带来十分沉重的经济负担,会造成资源浪费。建议可在区域内统筹建设一个巨灾污染防控设施,由本区域各企业共同出资建设,政府安排一个运营单位对这个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运营维护, 包括建立应急启动和灾后恢复等工作机制,让其在区域内充分发挥作用。这样既解决了满足应对巨灾的防控要求, 也为所在区域的单位减轻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方面,要加强预案的演练,切实发挥预案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指导作用
要协调处理好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与桌面模拟演练的关系,应急预案只有通过实际演练才能检验其针对性和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指导作用科学性。应急预案的演练主要包括实战演练和桌面演练,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实战演练的一般对象是具体的处置措施;而桌面演练多半是协调、配合和指挥等内容。
应急处置的实战演练成本很高,特别是一些危险化学品因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的实战演练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就会弄假成真,造成严重的后果。很多企业虽然按照国家要求制定了应急预案,但是由于一些生产高度专业化与工艺比较复杂等原因,使得组织实战演练的难度很大、成本很高,从而导致部分预案一直没有实战演练过,也无法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随着三维动画模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模拟仿真技术可以非常真实地模拟比较危险的事件实际场景,为真实展现事发现场提供了可替代的方法。再加上模拟动画技术还可以很好地能够实现交互式的交流和操作,因此可以成为很好的模拟演练系统,让相关部门人员都可以相对方便地直接参与,逼真地感受到突发事件的气氛,从而通过模拟操作完成各自的应急工作训练。桌面模拟演练系统还可以很好地解决应急决策指挥方面的各种问题。
建议今后应急演练以实战演练和桌面模拟演练相互结合,比如:生产现场的初期应急处置以实战演练为主,事发后的应急协调指挥决策等环节以桌面模拟演练为主;实现上下结合,互为补充。
在应急管理方式方面,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应急工作水平 要协调处理好传统型应急与现代型应急的关系。传统型应急与现代型应急主要体现在应急手段和方法的不同。传统型应急主要依靠经验,对指挥和操作人员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 现代型应急更多依靠科学技术的应用,为指挥决策提供更多的辅助支持,对应急处置提供更好的技术装备。比如,采用直升机或无人机到事发现场采集现场资料;利用事件预测模型,预测事态发展趋势;利用事发区域的地理信息技术了解事发区域敏感目标情况,从而利于及时转移事发地的周边居民或设置警戒线;利用应急资源的地理信息系统查询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和应急运输机构的分布,从而优化调动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的方案;应用通信卫星技术实现上级指挥部可以观看事发现场的图像并且与现场指挥部实行视频会商和交流等。总之,就是积极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相关成果,将其不断应用到应急工作中,以推动和促进传统型应急向现代型应急的转变。
部分单位受经济技术条件制约,在一定时间内,其传统型应急还不能完全转化为现代型应急手段。因此,只有不断将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到应急工作之中,才可能不断推动传统应急向现代型应急发展,使应急工作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应急支撑体系建设方面,要拓宽思路,积极应用新技术,为应急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和保障措施 要协调处理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应急平台建设的关系。应急管理体系是应急工作的基础,而应急平台是应急管体系的展现方式,两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应急管理体系为应急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展示内容,应急平台通过展示, 可以及时发现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应急平台所展示的内容有赖于应急管理体系强有力的具体支持和保障,应急平台又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发展所做的大量工作成果以有形的方式展示出来,为应急工作服务。应急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纸面上,只有平面的效果;而应急平台将应急管理体系的内容转变成直观的影像和图像,产生了立体的效果,展示起来更生动。
随着各级政府应急平台的不断完善和丰富,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国家各部门、各行业的应急平台能够实现上下贯通,形成运行流畅、资源丰富、功能强大的应急工作承载体。十二五期间,要把应急平台建设作为应急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和提升,充分发挥其应急管理支持、资源支持、信息支持、专家支持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为应急管理和应急决策支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要协调处理好常规通信与应急通信的关系。常规通信和应急通信的关系是互为补充的。日常通信满足大容量的平时通讯需要,应急通信满足因灾害导致常规通信中断、常规通信没有覆盖的边远地区、突发事件造成常规通信受阻等情况下的通讯需求。
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项工作是用最快速度把事发现场情况向上级部门报告,但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常常会造成常规通信设施损毁或者由于海量信息都要在很短时间内发送,从而造成链路拥堵,这时需要考虑采用应急通信措施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另外,应急通信手段也可以满足在部分常规通信不能覆盖的区域承担起常规通信任务, 特别是一些地处边远和人烟稀少的地区,往往缺乏常规通信条件,这样可以通过应急通信手段来满足这些地区的日常工作需要。
目前已经得到成功应用的卫星通信设施,既可以实现现场视频的传输需要,还能实现声音通话的需要,而且能提供图文传真和电子邮件传输。卫星通信的另外一个突出优势是基本不受天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实现全区域、全天候的通信。突发事件发生时, 一旦常规通信系统瘫痪,则立即启用卫星通信系统,即可切实发挥其在应急情况下的重要保障作用。
在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方面,要掌握先机,主动及时披露信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协调处理好突发事件信息披露与社会媒体炒作的关系,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突发事件往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因此社会高度关注。如果事发单位自己不主动及时地披露事件的详细信息,社会媒体就会主观猜测,以讹传讹,进而出现恶意炒作,甚至完全背离了事件的真实面目,给事发单位带来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坚持“速报现象,慎报原因”的原则,主动披露信息,媒体就可能失去对该事件炒作的兴趣。因此,要确保信息公开,将突发事件的处置应对进行及时、客观、全面的报道,以满足社会公众对事件的知情权。
要实现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向对外披露信息,还需要建立完备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机制,必须提高事发单位内部各级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突发事件信息披露方面,还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事件报道控制在公开透明和正面宣传为主的范围之内,以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白智勇 中国石油天然气石油公司彭 力 中国石油天然气石油公司)
结合对应急工作实际的思考,笔者认为:在“两个体系”建设的方法上要坚持结构性调整,将目前的政府和企业的各自为政转变为协调统一的整体;要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与传统应急技术相结合,积极利用科技成果,开展技术创新,提高应急技术水平;要把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平台建设作为应急工作的重要支撑;要把应急资源合理配置,区域应急资源综合共享,实现应急资源的优化利用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
总的来说,就是需要妥善处理好应急工作体制机制、预案建设、管理方式、支撑体系、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十大关系”。
在应急机制方面,要解决好常态与非常态,预防预警与应对处置的关系,实现应急工作关口前移 。要协调处理好常态与非常态的关系。这二者是 此消彼长的关系正常情况多了,非正常现象就会减少。如果企业生产正常平稳,非正常的事故或故障就会减少或杜绝,否则就相反。这是一个大多数人都明白,但始终都没有很好对待的问题。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需要从突发事件发生的规律上来认识。由于突发事件存在偶然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从而使一些只顾眼前、急功近利的人,抱着碰运气的心理来对待非常态,这是当前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很多单位多年来也认真进行应急准备,但由于一直没有发生突发事件,从而容易引起思想上的麻痹,最终也会影响这些单位对应急工作的态度。俗话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对应急工作平战结合的很好诠释,只有平时加强应急处置的培训和演练,才能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正确熟练地进行处置,从而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平时下的功夫,在战时才能得到真正的应用和检验。
常态与非常态还表现为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常态下的工作相对简单,而非常态下的工作的相对复杂。常态是日常工作的积累,非常态是对积累的运用和发挥,需要更科学、更细致、更全面地去对待。
要协调处理好预防预警与应对处置的关系。预防预警和应对处置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是应急工作的不同阶段。预防和预警相当于应急工作的前期,或者说是应急工作的基础, 而应对处置则是应急工作的过程和结果,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因果关系。
预防为应对处置提供准备,预警是应对处置的前兆和开始。实际上,预防、预警是应急工作的向前延伸,将应急工作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应对转移。
预防和预警是应对处置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如果预防和预警工作到位并发挥作用, 相当多的突发事件就可能不会发生或是在萌芽状态就会被发现和解决,由此而减少了后期应对处置的工作量,也减轻了后期应对处置的难度。而后期的应对处置也是对前期预防和预警工作的检验,如果预防和预警工作做得好,应对处置就会比较顺利和成功。
现在为什么有些突发事件应对不理想,其根源就是预防和预警工作不到位或是缺失, 导致没有思想准备,匆忙应对,处置失当,最后造成重大损失,产生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预防预警体系是“两个体系”建设的基础。
要解决好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和应急设施方面的统筹和资源共享要协调处理好政府应急力量与企业应急队伍的关系。目前应急抢险力量的主体是政府专业队伍、军队和武警等。这些队伍善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企业专业抢险队伍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完全也可以作为一种动员力量,去承担各种应急任务。特别是一些涉及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抢险,企业抢险队伍往往有着专业的应急抢险设备和装备,抢险效率会更高。有时由于抢险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欠缺,会造成无谓的损失。例如汶川地
震和玉树地震抢险,有些力量赤手空拳没有专业设备,干着急无从下手。还有前不久四川道孚草原火灾,有的抢险力量没有防护设备就去灭火结果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建议各级政府要很好地调查本区域各种抢险队伍的情况,统筹协调区域内的应急抢险队伍。对于生产方面的突发事件,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专用设备的企业抢险队伍可参加第一线的抢险,政府的队伍作为二线支持,军队作为第三线负责社会治安和一般性抢险辅助工作。在这里,政府的作用是协调组织专业和非专业应急队伍的协同演练,提高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
要协调处理好应急物资企业化与社会统筹共享的关系 目前国内各行业的应急资源储备,基本是以各单位自我封闭式管理的方式运行,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缺乏全面的协作和联动。从企业层面看,因为突发事件存在不可预见性,企业到底应该储存哪些应急物资,储备多少应急资源,这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应急工作多年的难题。如果应急物资储存很多,长期不用,会造成资产闲置和浪费,而且很多应急物资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 每年因为失效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如果应急物资储存少了,一旦发生规模较大的突发事件,储备的应急物资又不能满足应对需要,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化。另外,有些应急物资价格昂贵,但使用率很低,如果只依靠每个企业自己储存配备确实存在很大困难。从社会应急的成本来看,同一地区不同企业各自独立封闭式的应急物资储备,会导致大量的应急物资重复配置,形成巨大浪费,而有些关键的应急资源有时还往往不能配备到位,会影响或制约着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实际上,同区域不同企业的应急资源需求具有很大的互补性,需要当地政府统一进行区域规划和统筹协调,实现应急资源区域共享机制,这样既可以满足应急资源的使用,还可以节省每个具体单位的经济负担。
建议政府对本区域应急资源实行统一调配和资源共享。哪个单位发生事件,由政府统一协调,通知相关单位提供物资和资源,事后由发生事件单位负责出资补齐在事件中消耗和损失的应急资源,这样可以实现区域应急资源共享,提高应急能力,还可以实现资源节约型发展。也可以在应急工作基础较好的企业,尤其是同行业的大型企业之间和同区域的相类似企业之间,开展企业联合储备应急物资的尝试,完善储备机制、调配机制和补偿机制,提高整个区域直至整个社会的联合应急能力。 要协调处理好预防应对普通灾害和重大灾害的关系 目前,国家关于防灾的标准规范是按照应对一般和较大级灾害来设计的,如果发生重大和巨大灾害,按照目前标准规范规定的设备设施和应急手段是很难满足要求的。因为发生重大灾害的几率很小,发生巨灾的几率更小,所以,如果每个企业不计成本都按预防重大灾害来设防,经济上难以承受,也会造成很大的资源闲置或浪费。但是,由于生产社会化的集中程度升高,巨灾形成的后果往往难以承受,因此政府、企业还必须慎重考虑巨灾防范的问题。
为加强应对巨灾能力,需要重点加强统筹协调,建立起更大范畴的联合应急机制, 提高联合应对能力。比如,目前一些沿海地区开发建设了许多大型油品储罐区,每个区域中都有多个企业各自建设的罐区,每个企业的罐区建设预防一般或较大事故的污染防控设施还是可行的。但如果要求这个区域内每个企业的罐区都建设预防重大或特大污染事故的防控设施,显然是不现实,原因有:土地资源有限,会给每个企业带来十分沉重的经济负担,会造成资源浪费。建议可在区域内统筹建设一个巨灾污染防控设施,由本区域各企业共同出资建设,政府安排一个运营单位对这个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和运营维护, 包括建立应急启动和灾后恢复等工作机制,让其在区域内充分发挥作用。这样既解决了满足应对巨灾的防控要求, 也为所在区域的单位减轻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方面,要加强预案的演练,切实发挥预案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指导作用
要协调处理好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与桌面模拟演练的关系,应急预案只有通过实际演练才能检验其针对性和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指导作用科学性。应急预案的演练主要包括实战演练和桌面演练,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实战演练的一般对象是具体的处置措施;而桌面演练多半是协调、配合和指挥等内容。
应急处置的实战演练成本很高,特别是一些危险化学品因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的实战演练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就会弄假成真,造成严重的后果。很多企业虽然按照国家要求制定了应急预案,但是由于一些生产高度专业化与工艺比较复杂等原因,使得组织实战演练的难度很大、成本很高,从而导致部分预案一直没有实战演练过,也无法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随着三维动画模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模拟仿真技术可以非常真实地模拟比较危险的事件实际场景,为真实展现事发现场提供了可替代的方法。再加上模拟动画技术还可以很好地能够实现交互式的交流和操作,因此可以成为很好的模拟演练系统,让相关部门人员都可以相对方便地直接参与,逼真地感受到突发事件的气氛,从而通过模拟操作完成各自的应急工作训练。桌面模拟演练系统还可以很好地解决应急决策指挥方面的各种问题。
建议今后应急演练以实战演练和桌面模拟演练相互结合,比如:生产现场的初期应急处置以实战演练为主,事发后的应急协调指挥决策等环节以桌面模拟演练为主;实现上下结合,互为补充。
在应急管理方式方面,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应急工作水平 要协调处理好传统型应急与现代型应急的关系。传统型应急与现代型应急主要体现在应急手段和方法的不同。传统型应急主要依靠经验,对指挥和操作人员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 现代型应急更多依靠科学技术的应用,为指挥决策提供更多的辅助支持,对应急处置提供更好的技术装备。比如,采用直升机或无人机到事发现场采集现场资料;利用事件预测模型,预测事态发展趋势;利用事发区域的地理信息技术了解事发区域敏感目标情况,从而利于及时转移事发地的周边居民或设置警戒线;利用应急资源的地理信息系统查询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和应急运输机构的分布,从而优化调动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的方案;应用通信卫星技术实现上级指挥部可以观看事发现场的图像并且与现场指挥部实行视频会商和交流等。总之,就是积极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相关成果,将其不断应用到应急工作中,以推动和促进传统型应急向现代型应急的转变。
部分单位受经济技术条件制约,在一定时间内,其传统型应急还不能完全转化为现代型应急手段。因此,只有不断将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到应急工作之中,才可能不断推动传统应急向现代型应急发展,使应急工作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应急支撑体系建设方面,要拓宽思路,积极应用新技术,为应急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和保障措施 要协调处理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应急平台建设的关系。应急管理体系是应急工作的基础,而应急平台是应急管体系的展现方式,两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应急管理体系为应急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展示内容,应急平台通过展示, 可以及时发现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应急平台所展示的内容有赖于应急管理体系强有力的具体支持和保障,应急平台又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发展所做的大量工作成果以有形的方式展示出来,为应急工作服务。应急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纸面上,只有平面的效果;而应急平台将应急管理体系的内容转变成直观的影像和图像,产生了立体的效果,展示起来更生动。
随着各级政府应急平台的不断完善和丰富,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国家各部门、各行业的应急平台能够实现上下贯通,形成运行流畅、资源丰富、功能强大的应急工作承载体。十二五期间,要把应急平台建设作为应急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和提升,充分发挥其应急管理支持、资源支持、信息支持、专家支持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为应急管理和应急决策支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要协调处理好常规通信与应急通信的关系。常规通信和应急通信的关系是互为补充的。日常通信满足大容量的平时通讯需要,应急通信满足因灾害导致常规通信中断、常规通信没有覆盖的边远地区、突发事件造成常规通信受阻等情况下的通讯需求。
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项工作是用最快速度把事发现场情况向上级部门报告,但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常常会造成常规通信设施损毁或者由于海量信息都要在很短时间内发送,从而造成链路拥堵,这时需要考虑采用应急通信措施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另外,应急通信手段也可以满足在部分常规通信不能覆盖的区域承担起常规通信任务, 特别是一些地处边远和人烟稀少的地区,往往缺乏常规通信条件,这样可以通过应急通信手段来满足这些地区的日常工作需要。
目前已经得到成功应用的卫星通信设施,既可以实现现场视频的传输需要,还能实现声音通话的需要,而且能提供图文传真和电子邮件传输。卫星通信的另外一个突出优势是基本不受天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实现全区域、全天候的通信。突发事件发生时, 一旦常规通信系统瘫痪,则立即启用卫星通信系统,即可切实发挥其在应急情况下的重要保障作用。
在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方面,要掌握先机,主动及时披露信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协调处理好突发事件信息披露与社会媒体炒作的关系,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突发事件往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因此社会高度关注。如果事发单位自己不主动及时地披露事件的详细信息,社会媒体就会主观猜测,以讹传讹,进而出现恶意炒作,甚至完全背离了事件的真实面目,给事发单位带来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坚持“速报现象,慎报原因”的原则,主动披露信息,媒体就可能失去对该事件炒作的兴趣。因此,要确保信息公开,将突发事件的处置应对进行及时、客观、全面的报道,以满足社会公众对事件的知情权。
要实现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向对外披露信息,还需要建立完备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机制,必须提高事发单位内部各级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突发事件信息披露方面,还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事件报道控制在公开透明和正面宣传为主的范围之内,以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白智勇 中国石油天然气石油公司彭 力 中国石油天然气石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