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如果找准切入点,将德育教育不失时机地渗透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德育将在孩子的人生中发挥出更大的影响教育作用。要结合教学内容、国情时事,找准教育时机,抓住学生课堂生成,灵动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从教师的言传身教、德育思想中感悟人生。
【关键词】德育 课堂教学 渗透
谈及德育教育,当今大多数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首先想到的是各项活动中体现德育主题。静下心来想一想,一个学期的时间算下来,两三项大型主题活动已经让领导和教师绞尽脑汁,筋疲力尽。其实,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德育渗透是以教学为存在前提。如果找准切入点,将德育教育不失时机地渗透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德育将在孩子的人生中发挥出更大的影响教育作用。
一、抓住课堂生成,找准德育教育时机
很多教师认为,道德与法治课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语文课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最好载体。其实不然,每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不失德育教育的浪花。一堂课中,学生生成有很多精彩之处,这就需要教师思维敏锐,善于捕捉精彩点。那年参加市里优质课展评,我执教四年级数学广角《怎样安排合理》一课,课前谈话时,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曾帮妈妈做过哪些家务,孩子们畅所欲言,我马上抓住时机,说:“你们帮妈妈做这么多家务劳动,妈妈一定比你们更辛苦,回家一定要对妈妈说句感谢的话!”孩子们的眼睛中闪动着亮晶晶的泪花,频频点头。教学“沏茶问题”的合理方法后,我让学生按照最合理的安排在对妈妈说感谢的话语时,亲手献上一杯热茶就更好了,学生无不点头称是。最后,在学生谈到收获时,一个学生有感而发说出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阴”要珍惜时间的感悟时,我很是感动,随即改变了课堂结语,顺着这名学生的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布置了课下生活中的小任务。一堂课下来,我感触颇多,原来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如此独特,如此令人感动。
很多数学教师的课堂是理性的生成之美。数学教师以其特有的理性思维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数学王国的奥秘。游戏中学习是低年级数学的教学之道,《角的认识》课例便是最好的呈现,教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有关角的肢体操让学生意犹未尽,教师充分抓住时机教育学生锻炼身体的必要性;高年级的课堂应是“挑战华罗庚”的舞台,《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就证实了这一点,教师通过学生自己猜想、小组合作举例验证等环节,最后发现性质获得成功的乐趣,学生无不为自己喝彩。数学教师的德育教育点的挖掘做到了极致,带领学生走进了数学的世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学生就会言不由衷的喊出“数学啊,叫我如何不爱你”的宣言。
二、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拉伯雷说过:“没有良知的科学只会是灵魂的废墟。”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挖掘知识中潜在的良知,使知识更好地在社会文明中发挥作用。
前段时间,有幸听了一位教师的音乐活动课《大鹿》,教师在组织学生创编表演活动:学生带着头饰,手拉手搭成小房子,一名学生扮演大鹿住在房子中,一群被猎人追赶的小兔子向大鹿的家跑来,大鹿马上招呼兔儿快进来,手拉手挽住,一起逃过猎人的追杀。教师及时抓住活动情境,教育孩子们要学习大鹿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同时渗透团结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相信如果没有情境表演,只唱歌是难以体会到音乐素材中的德育因素的。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教学情境图,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情境图,充分利用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第15页的情境图中介绍了我国特有动物的种类、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教师在教学之余可以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还可以让学生继续搜集了解珍惜动物的常识;在教学“时、分、秒”时,可结合对时间单位的长短体会,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数学广角教学中,可结合植树问题,培养学生绿化、美化祖国的意识,结合百分比中粮食增产、工程问题中的进水管、出水管问题等许多具体事例,使学生在解题中受到多种思想的教育。由此可见,德育渗透点在课堂中比比皆是。
三、結合国情时事,筑牢德育教育基石
2020年的疫情也是最好的德育教材。录制开学第一课的视频时,我充分抓住灾难面前的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责任与担当精神融入其中,把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学习强国、负重前行,肩负责任、敢于担当三剂人生疫苗呈现给学生,通过大自然母亲的视频渗透敬畏生命教育,通过科学工作者、医护人员在疫情时的挺身而出教育学生要向逆行者致敬,通过身边英雄、学校教师和优秀学生的事迹教育学生要做敢于担当、有责任感的好少年。通过疫情感受国情,让学生知道,在这场全国战疫的战斗中,我们应该感谢伟大的祖国和人民,是全国人民的凝心聚力才换来了今天平稳安全的和谐局面。
同样,在课堂中也可以结合疫情作为素材进行德育教育。六年级数学复习课中,在复习统计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今年各个国家、各地区新冠肺炎患者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各种形式的统计图,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相关问题,让学生谈一谈观察到了什么,和自己的感受感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树立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
在美术课中,美术教师也可以结合疫情设计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不失时机渗透德育教育。吴老师用手工剪纸的教学形式制成了“新冠病毒君”,告诉学生病毒的样子有多么可怕,但是我们依然坚定信心一定能够消灭它!李老师把全县人民凝心聚力抗击病毒的过程制成了动画片,当新冠病毒靠近家乡时,家乡人民用集体的力量抗击病毒,这种教学形式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融美术素材和微机技能于一体,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利用语文教学,挖掘德育之魂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通过态度、情感、言行对学生产生感染作用,从而传递思想教育。语文课本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德育的眼睛,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中的德育教育点,通过品词析句悟中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我校李老师现在已经是省特级教师。前几年的一次送课下乡,李老师展示的是《永生的眼睛》一课,这是一篇生动感人的课文,学习全篇后,李老师深情朗诵的一首小诗让课堂结尾升温,学生及听课人无不为之动情。小诗以独特的视角歌颂了人间真情,将这节课的思想教育点挖掘的淋漓尽致。还记得那次领导听课视导,他讲授的是单元导读课——名著之旅,两次上课两次呈现的课堂居然不同,亮点居然不断,难怪被称为新课型的引路人。虽然课堂呈现与生成不同,但都充分抓住了德育教育时机,把我国的四大名著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永久的魅力,让学生爱阅读,爱国家,增强了文化自信。
诗意语文是如今最热门的议题。韩老师就是一位充满诗情画意的语文教师,人长得秀气,多情善感,课堂也温馨盎然。听《乡下人家》一课时,韩老师把听者带进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妙意境,朗读画面栩栩如生,诗意语文阐述的淋漓尽致,更是渗透给学生祖国河山美如画的热爱之情。语文张老师讲授《地震中的父与子》和《落花生》等课文时,恰当创设了情境,通过特有的课堂语言,煽情的嗓音让在场师生潸然泪下,思想教育尽在不言中。
语文教师的课堂就應是灵动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众人为之动容的课堂,学生深受教育的课堂,才能对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五、塑造高尚师德,影响学生品格
要想培养学生拥有美好的品格,教师先要塑造自身高尚的师德。教师之美在品格——坚持、豁达、奉献、乐观……每一种美好的品质都不失为是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让我触动最深的莫过于校内的小李老师,他是一位坚持奋斗在三尺讲台上的年轻男教师。瘦高的个子,时常带些倦意的清瘦脸庞,眼镜中写满了学问,眉宇间流露出坚持。尽管他已经评上高职教师,但对小语教学的厚爱,使得他前进的路一直未停。我喜欢听他的课,每节课都会落地生香,一有机会我便会走进他的课堂。我知道,他是一颗独特的珍珠,他身上对学问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深深吸引着我,感动了我,这应该就是“术业有专攻”的最好诠释吧。
如果说在小李老师身上撷取的是敬业,那么在张老师身上采撷的便是洒脱。这种洒脱不是对事都无所谓的态度,而是乐观豁达的精神,正如网上签名“不坚强,懦弱给谁看”的手笔,这种洒脱大度的胸襟是很少女生能够具备的。不管大赛小赛,还是繁琐的班务工作、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她脸上永远看不到愁容,三两句话便能轻松应对,我觉得这颗人生的珍珠在当今“亚历山大”的竞争社会更为宝贵。
教师品格的确有很多闪光点——敬业、豁达、奉献、执着……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还能看到这些优秀的品质,有的只是对教师职业的慨叹、负面的新闻报道。如果能多一些像张丽丽那样的模范教师,或者不需大有作为,只需守住教师的一方净土,教师职业便神圣依旧。我想,每一位教师如能采撷人生路上每一颗珍珠中的精华与灵气,教师人生就能书写得更加辉煌。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需要每一位教师持之以恒地悉心探索,做德育教育有效渗透的传播者,才能达到游刃有余、渗透自如的良好效果。尤其是当前形势下,教师更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挖掘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实施有效的德育渗透。总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管是哪个学科,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学会处事、做人的原则,“做事先做人”,让学生从德育思想中去感悟人生。
参考文献:
[1][德]福禄培尔 著.孙祖复 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陈伯良.构建小学德育实效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2012,(01).
[3]王阳根.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德育实效性研究[D].温州大学,2013.
【关键词】德育 课堂教学 渗透
谈及德育教育,当今大多数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首先想到的是各项活动中体现德育主题。静下心来想一想,一个学期的时间算下来,两三项大型主题活动已经让领导和教师绞尽脑汁,筋疲力尽。其实,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德育渗透是以教学为存在前提。如果找准切入点,将德育教育不失时机地渗透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德育将在孩子的人生中发挥出更大的影响教育作用。
一、抓住课堂生成,找准德育教育时机
很多教师认为,道德与法治课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语文课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最好载体。其实不然,每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不失德育教育的浪花。一堂课中,学生生成有很多精彩之处,这就需要教师思维敏锐,善于捕捉精彩点。那年参加市里优质课展评,我执教四年级数学广角《怎样安排合理》一课,课前谈话时,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曾帮妈妈做过哪些家务,孩子们畅所欲言,我马上抓住时机,说:“你们帮妈妈做这么多家务劳动,妈妈一定比你们更辛苦,回家一定要对妈妈说句感谢的话!”孩子们的眼睛中闪动着亮晶晶的泪花,频频点头。教学“沏茶问题”的合理方法后,我让学生按照最合理的安排在对妈妈说感谢的话语时,亲手献上一杯热茶就更好了,学生无不点头称是。最后,在学生谈到收获时,一个学生有感而发说出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阴”要珍惜时间的感悟时,我很是感动,随即改变了课堂结语,顺着这名学生的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布置了课下生活中的小任务。一堂课下来,我感触颇多,原来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如此独特,如此令人感动。
很多数学教师的课堂是理性的生成之美。数学教师以其特有的理性思维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数学王国的奥秘。游戏中学习是低年级数学的教学之道,《角的认识》课例便是最好的呈现,教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有关角的肢体操让学生意犹未尽,教师充分抓住时机教育学生锻炼身体的必要性;高年级的课堂应是“挑战华罗庚”的舞台,《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就证实了这一点,教师通过学生自己猜想、小组合作举例验证等环节,最后发现性质获得成功的乐趣,学生无不为自己喝彩。数学教师的德育教育点的挖掘做到了极致,带领学生走进了数学的世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学生就会言不由衷的喊出“数学啊,叫我如何不爱你”的宣言。
二、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拉伯雷说过:“没有良知的科学只会是灵魂的废墟。”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挖掘知识中潜在的良知,使知识更好地在社会文明中发挥作用。
前段时间,有幸听了一位教师的音乐活动课《大鹿》,教师在组织学生创编表演活动:学生带着头饰,手拉手搭成小房子,一名学生扮演大鹿住在房子中,一群被猎人追赶的小兔子向大鹿的家跑来,大鹿马上招呼兔儿快进来,手拉手挽住,一起逃过猎人的追杀。教师及时抓住活动情境,教育孩子们要学习大鹿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同时渗透团结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相信如果没有情境表演,只唱歌是难以体会到音乐素材中的德育因素的。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教学情境图,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情境图,充分利用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第15页的情境图中介绍了我国特有动物的种类、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教师在教学之余可以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还可以让学生继续搜集了解珍惜动物的常识;在教学“时、分、秒”时,可结合对时间单位的长短体会,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数学广角教学中,可结合植树问题,培养学生绿化、美化祖国的意识,结合百分比中粮食增产、工程问题中的进水管、出水管问题等许多具体事例,使学生在解题中受到多种思想的教育。由此可见,德育渗透点在课堂中比比皆是。
三、結合国情时事,筑牢德育教育基石
2020年的疫情也是最好的德育教材。录制开学第一课的视频时,我充分抓住灾难面前的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责任与担当精神融入其中,把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学习强国、负重前行,肩负责任、敢于担当三剂人生疫苗呈现给学生,通过大自然母亲的视频渗透敬畏生命教育,通过科学工作者、医护人员在疫情时的挺身而出教育学生要向逆行者致敬,通过身边英雄、学校教师和优秀学生的事迹教育学生要做敢于担当、有责任感的好少年。通过疫情感受国情,让学生知道,在这场全国战疫的战斗中,我们应该感谢伟大的祖国和人民,是全国人民的凝心聚力才换来了今天平稳安全的和谐局面。
同样,在课堂中也可以结合疫情作为素材进行德育教育。六年级数学复习课中,在复习统计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今年各个国家、各地区新冠肺炎患者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各种形式的统计图,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相关问题,让学生谈一谈观察到了什么,和自己的感受感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树立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
在美术课中,美术教师也可以结合疫情设计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不失时机渗透德育教育。吴老师用手工剪纸的教学形式制成了“新冠病毒君”,告诉学生病毒的样子有多么可怕,但是我们依然坚定信心一定能够消灭它!李老师把全县人民凝心聚力抗击病毒的过程制成了动画片,当新冠病毒靠近家乡时,家乡人民用集体的力量抗击病毒,这种教学形式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融美术素材和微机技能于一体,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利用语文教学,挖掘德育之魂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通过态度、情感、言行对学生产生感染作用,从而传递思想教育。语文课本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德育的眼睛,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中的德育教育点,通过品词析句悟中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我校李老师现在已经是省特级教师。前几年的一次送课下乡,李老师展示的是《永生的眼睛》一课,这是一篇生动感人的课文,学习全篇后,李老师深情朗诵的一首小诗让课堂结尾升温,学生及听课人无不为之动情。小诗以独特的视角歌颂了人间真情,将这节课的思想教育点挖掘的淋漓尽致。还记得那次领导听课视导,他讲授的是单元导读课——名著之旅,两次上课两次呈现的课堂居然不同,亮点居然不断,难怪被称为新课型的引路人。虽然课堂呈现与生成不同,但都充分抓住了德育教育时机,把我国的四大名著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永久的魅力,让学生爱阅读,爱国家,增强了文化自信。
诗意语文是如今最热门的议题。韩老师就是一位充满诗情画意的语文教师,人长得秀气,多情善感,课堂也温馨盎然。听《乡下人家》一课时,韩老师把听者带进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妙意境,朗读画面栩栩如生,诗意语文阐述的淋漓尽致,更是渗透给学生祖国河山美如画的热爱之情。语文张老师讲授《地震中的父与子》和《落花生》等课文时,恰当创设了情境,通过特有的课堂语言,煽情的嗓音让在场师生潸然泪下,思想教育尽在不言中。
语文教师的课堂就應是灵动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众人为之动容的课堂,学生深受教育的课堂,才能对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五、塑造高尚师德,影响学生品格
要想培养学生拥有美好的品格,教师先要塑造自身高尚的师德。教师之美在品格——坚持、豁达、奉献、乐观……每一种美好的品质都不失为是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让我触动最深的莫过于校内的小李老师,他是一位坚持奋斗在三尺讲台上的年轻男教师。瘦高的个子,时常带些倦意的清瘦脸庞,眼镜中写满了学问,眉宇间流露出坚持。尽管他已经评上高职教师,但对小语教学的厚爱,使得他前进的路一直未停。我喜欢听他的课,每节课都会落地生香,一有机会我便会走进他的课堂。我知道,他是一颗独特的珍珠,他身上对学问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深深吸引着我,感动了我,这应该就是“术业有专攻”的最好诠释吧。
如果说在小李老师身上撷取的是敬业,那么在张老师身上采撷的便是洒脱。这种洒脱不是对事都无所谓的态度,而是乐观豁达的精神,正如网上签名“不坚强,懦弱给谁看”的手笔,这种洒脱大度的胸襟是很少女生能够具备的。不管大赛小赛,还是繁琐的班务工作、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她脸上永远看不到愁容,三两句话便能轻松应对,我觉得这颗人生的珍珠在当今“亚历山大”的竞争社会更为宝贵。
教师品格的确有很多闪光点——敬业、豁达、奉献、执着……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还能看到这些优秀的品质,有的只是对教师职业的慨叹、负面的新闻报道。如果能多一些像张丽丽那样的模范教师,或者不需大有作为,只需守住教师的一方净土,教师职业便神圣依旧。我想,每一位教师如能采撷人生路上每一颗珍珠中的精华与灵气,教师人生就能书写得更加辉煌。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需要每一位教师持之以恒地悉心探索,做德育教育有效渗透的传播者,才能达到游刃有余、渗透自如的良好效果。尤其是当前形势下,教师更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挖掘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实施有效的德育渗透。总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管是哪个学科,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学会处事、做人的原则,“做事先做人”,让学生从德育思想中去感悟人生。
参考文献:
[1][德]福禄培尔 著.孙祖复 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陈伯良.构建小学德育实效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2012,(01).
[3]王阳根.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德育实效性研究[D].温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