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画照亮人生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18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阵大风刮过后,北京露出了鲜见的蓝天,在晴朗清新空气的陪伴下,记者有幸采访到了被誉为“台湾儿童图画书教父”的郑明进先生。一身休闲装,背着个大背包,当记者见到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郑先生时完全感受不出他已经年过八旬。他说,很高兴来到北京,见到这么多喜欢绘本的朋友,对于大家的热情,他很兴奋也很欣慰。
  郑明进先生毕业于台北师范大学,在担任小学美术老师之余也从事儿童绘本创作,1968年郑明进出版的图画书《十兄弟》,主题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被誉为华文界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绘本。他的其他作品还有:《请到我的家乡来》《我的家乡真美丽》《动物儿歌集》《一条线》《看地图发现台湾好物产》《乌龟娶亲》等。他是“第一位去海外参加世界插画展的华人插画家”“第一位在华文图画界举办个展的童话插画家”“第一位出书介绍世界插画家的华人”“第一位在儿童文学界举办个人学术研讨会的华人插画家”。他所创作的儿童图画媒材运用十分多元、线条自由奔放、童趣十足,并且具有时代性和浓厚的乡土味。他的绘本作品更为华文原创绘本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在华文图画书发展史上具有“教父”级的地位。
  1957年,郑明进参与发起成立“今日儿童美术教育研究会”,并在1962年主办“第一届国际儿童图画展”。1977年,他的插画作品参选“日本第十二届世界儿童图画书原画展”。1992年,郑明进荣获“第四届信谊幼儿文学奖特别贡献奖”。2000年,郑明进代表台湾地区参加“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展出个人图画书二十本。2002年10月,台北诚品书店艺文空间举办了“郑明进70图画书文件展”。2007年,儿童文学学会更以郑明进为主题,举办了“郑明进先生作品研讨会”。2012年,正值郑明进80大寿之际,台北举办了“绘本阿公·图画王国——郑明进80创作展”等一系列盛大的庆祝活动,向“教父”致敬。
  这次郑先生来北京带来了他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华文原创图画书《十兄弟》,这本书由京华小鲁策划出版,对于此次合作,郑明进表示自己非常满意,经过大陆出版方精心的策划,书的印刷非常精美,所选纸张有古朴的味道,大陆的版本和台湾一模一样,大陆出版方能在很短的时间完成这样的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他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大陆业者进行合作,为孩子做出更好的图画书。
  在近60年的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郑先生始终站在图画书出版的第一线,大陆图画书出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郑先生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他表示,就图画书本身而言,大陆现在所走的模式和台湾所经历的发展之路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最大的问题都是侧重购买国外优秀图画书的版权,本土作家、画家所创作的偏少。其实台湾也是经历很长时间的调整期,这是必然的。欧美在图画书领域经营多年,经验丰富理念先进,就全世界而言,儿童是没有文化界限的,因此西方的图画书会在很短的时间被东方所接受。
  对于图画书这个新鲜事物,大陆也好台湾也罢,刚开始大家都没有完全掌握儿童与家长的需求,因此大量引进外来的优秀作品。图画书在台湾发展已有20年的历史,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台湾本地绘画家也开始成熟起来。近两年已有台湾画家获得了意大利博洛尼亚儿童图画书大奖。更重要的是,目前台湾很多出版社也开始愿意大力推动原创图画书的出版。
  郑明进曾做过25年小学美术教师,退休之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翻译、推介世界各地优秀图画书的事业中,不仅支持台湾原创图画书的发展,而且也自己创作、绘制图画书。从小热爱地理的郑明进,早在1966年,因为编录台湾《小学生画刊》“世界儿童画专号”的契机,脑海里产生了一个想法:把这些儿童画中描绘的风景配以文字,为小读者更详细地展示世界各地风土人情。1979年,他在一次台湾儿童书作家聚会上,遇到作家林海音,便向她表达了这个愿望。林海音是一位非常有童心、热情开朗的人,她欣然响应这个想法,为郑明进收录的世界各地儿童画配了一段段文字,并于1980年成书出版。时隔近30年,郑明进又在原书的基础上精心绘制了新的插图,配合林海音的文字,并以他收集的世界各地邮票点缀其间,就成了现在我们眼前这本集文学性、艺术性、知识性为一体的图画书。
  在记者问及在台湾图画书文字作者和图画作者的薪酬比例的时候,郑先生很是感慨,他说,台湾绝大多数文字作者与图画作者的待遇是平等的,这首先得益于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资助项目,该项目重点支持保护了台湾众多图画书绘画者的待遇,在之后的日子中,台湾出版业者对此也很重视。
  而在大陆,他觉得原创图画书还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以阅读为主,文字写得太深刻,在大陆推广的作品中,文学的偏多,科学的偏少;教育的偏多,趣味性的偏少。他认为科学的尤其是人文科学是需要更多推广的作品。这样的图画书犹如一颗传播文化的种子,他希望大陆的画家也要挑战这样的精神,大陆的出版人也要有远见,正确对待图画的作用、保护画家的积极性,不能仅仅追求短期效应。
  的确,图画书走入我们的生活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我们看到的图画书还属于种子阶段,属于成长期,出版业者正在不断更新观念,不断修剪着枝叶,这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挑战。
其他文献
《嵌入式行动主义在中国》  【荷兰】皮特·何【美】瑞志·安德蒙/主编  李婵娟/译 定价:49.00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年10月  本书在嵌入式行动的前提假设下,对中国转型期间与政府组织相对应的非政府组织的生成、发展及运作进行了考察,对中国方兴未艾的环境保护行动进行了多角度的实证分析,诸如内蒙古乌申昭的“草原大寨”运动及其后的生态修复,云南省怒江大坝上马还是下马的争论,上海绿园新村社
期刊
桌上这摞厚厚的校样终于签字付型了,两份校样,一份原稿,不知翻了多少次,一遍遍总是不放心。但最后还是必须送出去,否则印刷时间就来不及了。出版部的同事催了好几遍,印厂的师傅在下面等着,怀着激动还有几分忐忑的心情,我抱着凝聚了我以及各个环节同事们心血的付型样来到出版部:尽快把蓝图打好,我要最后审核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回顾收到书稿的45天紧张工作,感慨颇多。出版真是一个系统工程,
期刊
《复兴人文地理学的旗手——李旭旦》一书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随园大家”系列丛书中的一种。该书由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前任院长沙润等撰写。  全书以传主李旭旦这个人物成长的时间为顺序,空间活动为背景,概括了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先生的人生成长路径和学术成长过程以及学术成就,真实地反映了先生在成长历程中所结交的老师、同学,朋友、学生之间的情谊,其中有胡焕庸、张其昀、李四光、华罗庚、任美锷、吴传钧等,他们
期刊
在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十八大政治报告并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刻,山东烟台大学叶峻教授及时推出了他集30年研究之“封刀”专著《社会生态学与协同发展论》一书(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社生与协发》)。随着该书的出版,一门新兴学科“社会生态学”和一个新的发展理论“协同发展论”和读者见面了;不仅如此,他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认识论和世界观,及其全新的科学视野与思维方式。初
期刊
《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是一部报告文学,作者是山西作家张锐锋先生,书稿交给我的时间是2010年1月。匆匆翻过几十页,粗犷的印象是大题材、主旋律、散文化。如果单从市场零售的角度来看,并不怎么令人兴奋。然而,从获奖的潜质和增益社会的角度来看,这显然不是一部可以随手放置的稿件。点击网上搜索,发现自从1982年我国正式启动南极科考以后,出版过的相应图书,文学的、科普的、专业的,有数百种之多,其中不乏大
期刊
值南京师范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之际,南师大出版社推出《随园大家》丛书,为该校各学科代表人物每人写一本传记,其中之一便是《风与火:陶行知》。  陶行知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17年。那年秋天,陶行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修完博士课程归来,实践他入哥大第二学期时对来美网罗精英的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郭秉文的应诺,到南高师任教育学专任教员。翌年,陶行知在代理教务主任的职位上,在他的
期刊
本刊讯 10月20日,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福州市教育局和(台湾)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主办,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州市钱塘小学协办的第二届“海峡儿童阅读论坛”在福建省福州隆重召开。  参加此次会议的嘉宾有中国版协副主席、中国少读工委主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CBBY)主席海飞,台湾台东大学荣誉教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林文宝,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桂文亚,著名儿童文
期刊
本刊讯 在今年的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苏少社《青铜葵花》售出全球英文版权。《青铜葵花》是苏少社2005年出版的“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核心产品之一。近年来,在苏少社的大力推广下,系列图书陆续走向海外,被译成法、德、日、韩、希腊、瑞典、爱沙尼亚、越南等多种文字,得到业界广泛认可。今年8月,苏少社在北京隆重举办“世界的认可——曹文轩文学作品走向海外”版贸成果推介会,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以及业
期刊
1997年4月1日,杨永青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但是中小学生们来了,幼儿师范学校和幼儿园的老师们来了,从事儿童美术创作的画家们也来了。看惯了市场上铺天盖地外国卡通画的小观众,觉得这些作品又好看,又值得回味、琢磨。展览的几天中,每天都有一些小观众在画板上细心地临摹。从200多幅构图讲究、技艺娴熟、风格鲜明、绚丽多姿的代表作中,人们不仅得到了丰富的审美感受,也看到了画家对中国儿
期刊
《中国NGO口述史》  王名/著 定价:58.00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年10月  本书用访谈的形式,记录了中国早期一些著名的社会组织创立者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形象反映了中国近年来社会组织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取得的进步。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初期,问题重重,困难重重,本书所访谈的这些人,不仅具有超乎常人的胆识与谋略,还有超乎常人的毅力与耐心,特别是他们身上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