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情感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p_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肖斯塔科维奇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作为俄罗斯本土的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国家最忠实的儿子”。作为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创作范围包括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协奏曲、钢琴独奏、室内乐与歌剧、电影音乐等多种类型。共创作了十五部交响曲,其中《第五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音乐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937年4月18日至7月20日,是肖斯塔科维奇将《第四交响曲》的首演撤下舞台后,用很短的时间完成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可以视为肖斯塔科维奇的悔过书,也是肖斯塔科维奇对社会批判的回应,该交响曲中夹杂了作曲家内心矛盾纠结的情感,有克制的痛苦,也有含泪的欢笑。本文通过对乐谱分析和音响效果相结合方法,试图对作曲家内心的矛盾进行解读,进一步理解《第五交响曲》的情感内涵。
  【关键词】:痛苦;欢笑;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
  1925年,肖斯塔科维奇 以 《第一交响曲》 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 。 这首作品不仅为年轻的作曲家获得了广泛的声誉 , 而且也为作曲家后来丰富多彩的交响曲创作奠定了一个很高的基点。成为本国最优秀的音乐家之一,阿萨菲耶夫[1]谈到他的第三交响曲时说作品是“有力的革命语言创作出来的交响曲”。可正是当时大红大紫的本土音乐家,受到了难以抵抗的压力和批评。[1]
  1917年的俄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前苏联政府对文学艺术的内容和风格都有严格的规定,不符合规定的艺术家和作品一律被废黜,符合规定的艺术家则得到很高的待遇。肖斯塔科维奇在1932年写下歌剧 《姆钦斯克县的马克白夫人》,剧情描写了在沙皇统治下一位商人的妻子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杀人、自杀的故事,绘声绘色的情节,活跃多变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配器。作品演出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四年间在美国、英国、捷克、瑞典等欧美国家陆续公演。国外报刊称该剧为“苏维埃音乐的胜利”,国内则称为“继《黑桃皇后》之后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部大红大紫的作品很快受到了全国的批评,1936年1月中旬的一天,斯大林观看了此剧在莫斯科的首演,因无法忍受剧中的音乐语言和道德观念,在第一幕还没有结束时便愤怒离场,随后代表官方意志的《真理报》上一篇题为《混乱代替了音乐》的社论,用“丑恶的、形式主义、混乱的、根本不是音乐”等字眼公开批判这部歌剧,猛烈地指责该歌剧是庸俗的、粗糙的、瘫痪的音乐,背离了现实主义的原则。这种批评,对于只有30岁便红遍整个苏联的年轻作曲家来说,无疑是一种强烈的打击,他的内心充满委屈与痛苦。面对那些手握大权又肆意批評的行为以及社会性舆论,肖斯塔科维奇仅用四个月的时间飞速创作《第五交响曲》作为回应,用音乐去诉说一个作曲家自己的语言。[2]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学者们对肖斯塔科维奇的研究不胜枚举,其中有专著:钱仁平,《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2],以每部交响曲为个体,从创作背景、音乐分析、总体评价的方式详细地阐释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十五部交响曲,用客观分析和主观诠释的方式,为爱乐者们甚至专业音乐学者们对提供了音乐解读的范例,也是对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的解读性创作。上海音乐学院张文龙2004年硕士毕业论文《肖斯塔科维奇“战争交响曲”主题旋律分析》以肖斯塔科维奇“战争交响曲”(第七、八、九交响曲)中的36个主题旋律为研究对象,从旋律的构成因素入手,将旋律的构成因素分为三个部分:一、表现因素;二、逻辑因素;三、文化因素,并对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阐述。通过分析,将肖斯塔科维奇独特的旋律风格展现出来,以便我们对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交响乐作曲家的旋律风格有更全面的了解。陕西师范大学赵庆华2013年硕士毕业论文《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音乐特性研究》一文对查阅资料得出的三种对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的曲式划分方法进行对比,并尝试提出看法,研究重点是主题旋律的创作手法、“特性节奏”动机的节奏安排与速度布局、曲式结构三方面。主要是谱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东北师范大学米高慧硕士毕业论文2008年《论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的悲剧性——以其交响作品为例》一文对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进行本体分析,从配器、旋律、节奏方面探讨肖斯塔科维奇在交响曲中,表现悲剧性的技法特点以及创作手法的总体特征,从俄罗斯民族悲悯情怀的心理层面、其他作曲家的影响、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经历及个性特征等几方面进行阐释,最终探寻出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悲剧性风格的成因。总结了音乐中悲剧性的审美价值以及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悲剧性的审美特征、艺术价值及对后人的深远影响。米高慧的论文为本文提供了视角上的参考,因为悲剧性是肖斯塔科维奇音乐风格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他的不同题材,不同作品中都有体现,交响曲中更为突出。所以本文以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中情感的建构与实现为出发点,以音响效果结合谱例的方式,试图解读作品中作曲家的情感,为更多的音乐爱好者以及西方音乐学者提供一研究范例,为对肖斯塔科维奇的研究拓展更宽的道路。
  第一乐章,d小调,中板,奏鸣曲式,这一乐章的开头的引子就为整个乐章定下了基调。乐曲开头引子处以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在低音区奏出沙哑低沉的跳跃性呐喊向世人宣告他的归来,即有排山倒海之势,又有沉雄悲壮之意,最引人注意的是,此处的跳跃由一个短暂的三十二分音符向一个带副附点的四分音符跳跃,先将内心的基调直接倾泻出来,以歌唱性的方式拉长第二个音,使低音部的怒吼性呐喊效果拉长,使人眼前一亮的同时又引发更多的思考,随后小提琴组在两个八度的上方做卡农式回应,短长音构成的音调紧扣心弦,高低音区环环相逼,吐露作曲家精神崩溃时撕心裂肺的痛苦,弦乐和管乐苍白的旋律将内心的苦闷突显到极致,悲壮的背后,是肖斯塔科维奇受尽磨难后的恐惧,人性和非人性的较量,对现实的迷茫,急迫冲出重围的渴望。[3]第一乐章引子材料所表现的情感内涵,短短的四个小节,作曲家已经将整个乐章的材料,由四个小节“呈示”完毕,也就是说,音乐在接下来的进行中都是以引子为基础材料的。[3]   主部的主题是一个悲壮色彩的情感主题,一直在小提琴声部进行展开,该主题的动机发展全部源于引子中前18附点后32分音符的连续小二度下行的节奏音型,将痛苦悲壮的情感再一次强调。尽管随后出现了鼓乐和管乐的欢乐性的整齐的节奏,仿佛内心的迷雾终于打开,心中透露丝丝欢喜,恐怕也是作曲家内心矛盾心理的缩影,急于走出现状而表现出的内心的暂时性喜悦。可这种心情,终究还是会被引子处所散发的基调所笼罩,长笛以悠扬的旋律奏出小调中的忧郁,一种悲喜交加的心情诉说着内心的苦闷与纠结,似乎在追问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悠扬起伏的旋律,如波浪般进行,加以长笛的音色,优美的情感抒发中多了一丝淡淡的忧伤,以响亮的音色表现情感,肖斯塔科维奇以精妙的手法,以表达纠结的心情。这一乐章的结尾,同样来自开头处的动机,低音声部依然是由一个短暂的三十二分音符向一个带副附点的四分音符跳跃,高音旋律处由加弱音器的小号、独奏小提琴和钢片琴渐弱的气氛下缓缓走向终止,使悲痛、纠结、痛苦的心情慢慢的走向远处,是向远方的眺望,还是向对复杂心情的抛弃,都是值得深思问题。
  前苏联评论家把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解读为:“第一乐章是对自己的追问或童年记忆,第二乐章是对一去不复返的过去无法倒回的嘲笑,第三乐章是痛苦的眼泪,第四乐章是对前面各乐章疑问的回答。”[4]
  第二乐章,a小调,快板,复三部曲式。作曲家对自己的追问完毕以后,是对一去不复返的过去无法倒回的嘲笑,作曲家的“嘲笑”声洋溢在俄罗斯人姗姗起舞的谐谑曲中,这种笑声源于第一乐章里的紧张与不安,开头低音大提琴奏出压迫性的节奏就是很好的证明,谱例中的力度符号为“senza sord”为摘除弱音器,这部分必须强有力的奏出,才能表达出作曲家内心强烈的悲壮,并且带有庄严肃穆、整齐划一的沉重感,使人体会到在前苏联曾有过的左的思想专制,对个人的独创性、思想性形成制约。大提琴与低音提琴也一直贯穿着整个乐章,与中段活泼跳跃的舞蹈性旋律彼此呼应,形成鲜明对比,戏剧性的表现了肖斯塔科维奇内心的纠结与矛盾。
  作为土生土长的苏联人,俄罗斯文化是肖斯塔科维奇思想的摇篮,民间音乐总所蕴含的俄罗斯民资固有的悲悯情怀或是民间舞蹈性质的活泼欢快的优美旋律,都自然的潜移默化影响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同时,肖斯塔科维奇不仅从马勒、穆索尔斯基等作曲家身上继承和发扬了悲剧性表现手法,并且高杨悲剧所体现出的崇高感。当然,肖斯塔科维奇的悲剧风格的形成和他所处的特殊时代,坎坷的经历,个人特征也有着密切的关系。[5]整齐划一的低音提琴结束后是典雅、轻盈、欢快的俄罗斯旋律,散发着惬意与洒脱,可惬意洒脱的周围总是伴随着尖锐的、古怪的音调,跳跃性的附点性节奏,重音与连音线的结合,就使得节奏性更加强烈,管乐器在高音声部在小提琴群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提出,带有讥讽的特点。这是悲剧性的另一面,作曲家对过去创作中激进、怪诞的作法的挖苦与自嘲,也是肖斯塔科维奇为俊杰的识时务表现[4]。欢乐的旋律,也是对未来的向往。整个乐章,除去开头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悲壮旋律,还有节奏整齐的小军鼓,与俄罗斯欢乐旋律相间奏出,表现了对未来的憧憬及内心短暂的愉悦。
  第三乐章,慢板,#f小调,带有回旋和变奏性质的奏鸣曲式。哀哀欲绝曲意尽,如泣如歌泪两行。第三乐章是整个交响曲中最悲痛最感人至深的一章,如葬礼上的哀歌,悲痛之至,小提琴提琴在大提琴的支撑下共同奏出悲壮、深沉的主题,这是本乐章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其后的变奏部分均来源于小提琴奏出的哀歌主题。随后管乐以缓慢的吟唱回答,仿佛一个无助的人在道路上孤独前行。整个乐队的弦乐被分为七组,小提琴三组,中提琴和大提琴各两组,声部处理简单明了,效果清晰透明,充满悲哀的情绪,表现了肖斯塔科维奇高超的室内乐技术。弦乐和管乐不断展现着压抑,似一只乌鸦发出呜咽的叫声,当再现部再次奏出悲痛的主题,让人感到扔困在梦萦魂绕的气氛中。作曲家用富有诗意的音乐表达着自己真实的体验,让人觉得是几代俄罗斯人背负着苦难从西伯利亚的荒原中走来,在听众的心尖引起共鸣。乐章的结尾,音乐从“弱”、“渐弱”、“极弱”到逐渐消失,在酝酿安静氛围的同时也酝酿着暴风雨般的张力,为第四乐章的惊雷出现埋下伏笔。
  第四乐章,快板,d小调,奏鸣曲式。面对之前的疑虑,作曲家在第四乐章给出了坚定的答案,这个乐章的爆发力惊天动地,铜管一马当先奏出俄罗斯风格的引子,紧接着小号、大号、长号在定音鼓的配合下全力吹奏,对命运做出的肯定回答,犹如一只训练有素的军队,铿锵有力的前行,整齐脚步使人心灵震撼。这一乐章的主题全部由铜管乐器呈现,小号音色强烈,明亮而锐利,极富有光辉干,展现出肖斯塔科维奇宏伟乐观的理想,既有嘹亮的号角声,也有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长号音色高傲,辉煌,庄严壮丽而饱满,大号音色低沉混厚,威严庄重,这一乐章开头的主题使用二度的上行,以及纯四度、纯五度的跳跃,长音符和短音符的结合,使整个乐章的形象显得格外的鼓舞人心,富有戏剧性。[6]疯狂的铜管乐组过后,是一段面對现实的回顾,弦乐木管不断重复挣扎动机,这份挣扎带着一股紧迫感越走越近,最后终于突破极点,挣扎的弦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整个乐队在定音鼓霸气的回响下充满整个世界,气势磅礴、横扫千军,将全曲推向高潮。荡气回肠的尾声,仿佛作曲家在向全世界宣布他正昂首挺胸、意志坚定的向着自己的目标走去,整个乐章所有的情感无需怀疑,一切都是肯定的,向前的,对生活的肯定,对生命的肯定,自信的脚步走向前方。
  结语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的情感分析。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情感风格多样,情感处理丰富,他经过多年写作的经历,逐渐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第五交响曲》是“一个苏联艺术家对外界公正批评的回答”,这也是作曲家给该交响曲的一个副标题,希望运用音乐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也是对不公平的批评的一个有力的回击。文章对四个乐章的主题加以分析和诠释,进一步把握作曲家在音乐中所寄托的情感,解读了这部作品的情感表现。肖斯塔科维奇自己曾说:“《第五交响曲》的诞生预先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内心酝酿,我在这部作品的中心所看到的正是一个人及其全部的感情体验。这部作品按其格调,从头至尾是抒情的。交响乐的末乐章以生活喜悦的乐观主义方式,解决了前面乐章悲剧性紧张的因素。”在这部作品中,有个性的形成,有坚强意志的指引,也有一个人全部的情感表达,肖斯塔科维奇以完美的形式表现了他所要诉说的内容。[7]人类的语言是对特定对象直接性或间接性的表述,是以已定的内容直接表述,语言自身的确定性使它拥有了表达的上限,而音乐作为一种殊的语言,却可以表现无法预知的境界,我们唯有走进交响乐本身,聆听并感受作品的诉求,才能进一步感受肖斯塔科维奇在《第五交响乐》中所表现的内心深处的情感。
  注释:
  [1]鲍里斯·弗拉迪米罗维奇·阿萨菲耶夫,1884年7月29日-1949年1月27日,俄国-苏联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写有很多歌剧和芭蕾,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巴黎的火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他的音乐理论著作在苏联的音乐生活中也很有影响力。
  [2]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07月第一版
  [3]引用于尾注1
  [4]引用于尾注3
  参考文献:
  [1]钱仁平.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音乐分析——兼论作品对奏鸣曲式的继承与发展并与相关分析比较[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杨阳.《第五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的内心独白[J].东方艺术,2016年04月.
  [3]李耀伦.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J].音乐爱好者.1998年06期.
  [4]赵俊.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第五交响曲》.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6年第一期,(总第144期).
  米高慧.东北师范大学.《论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的悲剧性——以其交响作品为例》[D].2008年06月.p22—p37
  [5]赵庆华.陕西师范大学.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音乐特性研究[D].2013年6月.p14—p15
  [6]钱仁平.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M].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07月第一版.p128
其他文献
【摘要】:被檐下空间的朴素日常的使用场景所吸引,探究檐下空间特征背后的逻辑线索,总结檐下空间的空间特征。期望透过空间特征的实存表达,以及其背后的传统精神内涵中所体现的生活方式、精神需求的唤醒,去创造人们更好的体验的空间。  关键词:传统民居;檐下空间  民居是质朴的日常生活的空间,是人们自下而上的创造,是由日常生活指导出的空间形态。这里讨论的檐下空间,主要针对合院式民居中围合庭院的檐面前空间展开,
期刊
【摘要】:《群英会》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部分章节所编创的演出剧目。本文根据这本书介绍了小生行当的分类和特征、周瑜的表演手法和戏曲行当与人物的塑造。  关键词:群英会;周瑜;小生行当  《群英会》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部分章节所编创的演出剧目。这出戏讲的是三国时期,吴、蜀联军破曹的故事。如今在舞台上基本都是《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连起来演的,简称《群·借·华》。这一部分的情节是:孙权和曹
期刊
【摘要】:在消费主义主导的社会环境下,设计活动、设计文化、设计方法都面临着反思。在当代有以佐藤可士和、水野学、原研哉这类为代表的“明星式”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总结经验,将其思考集结成书。他们无疑是当代设计师“成功”的范本,其作品呈现出的形态,及当代被推崇的设计形式。笔者把对他们设计思想、设计方式的研究,看做对当代设计实践的一种反思。在我们当下是设计文化下,在设计实践中,怎样追寻设计带来值感和意义感
期刊
【摘要】:中国戏曲和日本能乐都是东方历史悠久的戏剧样式,两者在艺术表现上独具特色,存在着相似性和差异性。由此,本文主要从两种戏剧的艺术特征和表演形式上出发,探讨中国戏曲和日本能乐的异同。  【关键词】:戏曲;能乐;艺术特征;表演形式;异同  无论是中国戏曲还是日本能乐,每个民族的艺术都体现着这个民族的审美传统。戏曲和能乐作为中日两国具有代表性的戏剧样式,同属于东方戏剧,历史和文化上的关联更使得两者
期刊
【摘要】:对于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来说,其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其创作的空间得到了极大地拓展,并同时让艺术创作者有了更多的思路。近些年来,其不断发展,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对多种推动数字媒体的虚拟现实的手段进行了详解,希望能够提供参考。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媒体艺术  引言  近些年来,互联网不断发展,因此,许多与互联网有关的网络法务行业与技术得到了充足的发展。比如在线
期刊
【摘要】:多梳拉舍尔蕾丝花边在塑身内衣上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强化了塑身内衣的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多梳拉舍尔蕾丝花边的系统概述,结合塑身内衣的特点,阐述了多梳拉舍尔蕾丝花边在塑身内衣上应用的重要意义,从线状装饰、块面装饰、满花装饰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应用设计的装饰形式,为多梳拉舍尔蕾丝花边在的塑身内衣中的应用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塑身内衣设计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 :多梳;蕾
期刊
【摘要】:工业革命影响下的邳州及美国现代玻璃的发展虽然各具特色,但很少有艺术家能以玻璃材料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20世纪50年代,手工艺出现了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第二次复兴,手工艺活动成为人们展现自我的一种时尚文化,旅游业的兴起也成为传统文化地区挖掘手工艺文化的动力。因此,手工艺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如艺术观念的表现、消遣性质工艺活动,以及出于商业目的的制作。玻璃艺术工作室运动正是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下
期刊
【摘要】:戏曲表演中的“韵律”主要表现在内在品质,全部艺术形式均反映在表演风格中的特殊形式的具体体现。戏曲表演中的“手势、脚位、唱”等形式都已遵循了东方色彩的艺术体系,从表演者腰部中轴、神经末梢就能感觉到运动,进而使戏曲表演自身具有独特的“韵律”美。下面分别从戏曲表演动作、戏曲表演节奏及戏曲表演情境三方面探讨“韵律”,展现其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关键字:戏曲表演;审美要求;研究  一、戏曲形体表
期刊
【摘要】:谈及雕刻艺术,品种繁多。当范围划定在甘肃雕刻艺术时,不得不谈的是兰州雕刻葫芦,它是我国灿若群星的工艺美术品中,富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驰名中外,久负盛名。从晚清开始到现在的100多年中,经历代艺人辛勤创造,不断发展,使这一民间工艺美术日臻完善。  【关键词】:甘肃;雕刻葫芦;雕刻葫芦艺术  一、兰州雕刻葫芦的历史演变  刻葫芦源于何时,已无据可考。早期民间流传下来的刻葫芦是在成熟后的葫芦
期刊
【摘要】:戏剧动作是戏剧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对人物形象表现具有巨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对人物形象的表现分别起到的作用以及外部动作与内部动作在表现人物形象上的关系,从而阐释戏剧动作在戏剧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戏剧动作;人物形象;外部动作;内部动作  现在很多戏剧工作者对戏剧动作有着多种不同的理解和划分,甚至很多人对戏剧动作的阐释是模糊不清的。人物的行动贯穿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