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怎样应对楼房失火?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XIA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发达国家, 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你只要参加过几次实战演习就可以了。比如在美国, 消防演习是从娃娃抓起的。美国的小学,每个学期都会有一次消防演习, 校长毫无预警地拉响火灾警报,学生们立即跟着老师, 采取正确的姿势跑出教室, 到操场集合。
  但是在中国, 这样的演习机会非常少,想通过消防演习找到答案似乎并无可能。没有人组织演习,那就只能靠自己:开动你的想象力,假设你所处的大楼忽然失火,你该采取何种行动应对,尤其上海“11·15”大火之后, 人们纷纷自问: 如果我所处的高楼发生火灾, 该怎么办?
  
  判断火情 当机立断
  我们就从这句话谈起吧,如果你忽然闻到了浓烈的烟味,抬头看窗户,发现火苗已经腾起, 扭头看屋门发现浓烟正钻过门缝, 漫进屋里,失火了! 看着窗外的大火,门缝里涌进的浓烟, 你该怎么办? 立即开门冲出去? 抑或是拉开窗户跳下去? 还是绝望地呆在房里, 等着“救世主”消防员的降临?
  我告诉你,所有这些答案都错了。第一步, 你先要拨打火警电话。不要体恤他们一个人要负责一万个人的消防安全 (听说中国城镇人口与消防队员的比例为10000:1, 远低于国际惯例的1000:1),他们拿的工资是从你缴纳的税款里来的, 遭遇火险, 你当然有权利打个电话过去, 要求他们来灭火。
  但也不要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消防队员身上, 别放下电话就坐在烟雾缭绕的房子里干等着。哪怕他们接到你的电话就出警, 到达事发地点也需要时间。如果坐等消防队员赶来,你很可能会错失最佳的逃生机会。更何况, 高层建筑因为内部功能和结构复杂, 火灾蔓延途径多, 又加之建筑高度往往超过现有常规配备的消防救援设备的扑救高度, 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一直都是世界性的难题。所以, 这个时候, 一切得靠你自己——高层失火后要自救, 也是一个国际惯例。
  自救的第一步, 你需要先对火情和起火地点进行观察, 看看火势多大, 如果火势不大的话, 拿起灭火器灭火; 或者找另一人帮忙, 敲碎消防栓的玻璃, 打开消防栓, 按下内部的火警按钮, 一个人接好水枪和水带跑到起火地点,另一人接好水带和阀门口,逆时针打开阀门,把火苗消灭在萌芽之中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火势很猛, 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围, 那可别贸然上去, 扑入火海。这时候你需要做的是判断起火地点, 看看大火是从内向外烧还是从外向内烧, 然后根据不同火情选择不同逃生方法。如果火是从外面向里烧的, 你当然要往楼道里逃。如果要是从里向外烧的,那就要把门关紧,如果有烟从门缝里进来,你要用湿毛巾把门缝堵住, 用色彩鲜艳的东西在窗口挥舞求救。
  当然,无论是观察火情还是逃生, 都不可贸然开门,谁知道外面有多大的一股火苗正埋伏着,等你出去就吞了你呢!你得先小心触碰一下门锁, 如果门锁温度不高,说明外面的火势还未袭来,当抓紧时间逃生; 如果锁温很高, 则说明火势可能已经烧到门口, 开门的同时, 你要用脚抵着门的下边,以防热气浪将门冲开。
  
  逃生, 也需要技术含量
  发生火灾, 最可怕的还不是火, 而是烟。海内外大量火灾实例的统计数字说明, 火灾的伤亡者中大多数是热烟气所导致, 火灾总死亡人数中,受烟害直接致死的占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 即使是被火烧死的人多数也是先被热、烟和毒熏倒的。所以逃跑过程中, 一定要避免吸入太多烟气。
  在火灾初期, 烟气都是上浮的, 越靠近地面烟气越少,你逃离大楼时,下蹲或者匍匐移动,可以减少烟气的吸入。另外一个重要的措施是,火灾发生后, 你一定要找来湿毛巾, 捂住口鼻。
  逃跑的方向也有讲究。一般而言, 火势都是从下向上蔓延, 向下逃生的获救机会要高一些。所以逃生时, 尽量“向下不向上”,不要一出事就只想到朝楼顶跑。如果着火点位于自己所处位置的上层,那就赶紧撒丫子往楼下跑,直至到达安全地点。如果起火点位于下层,应该用水浇湿衣服,以抵御火焰的高温熏烤, 再通过楼梯向下逃生。
  浇湿衣服是必须的, 不要怜惜衣服很名贵, 被烧着之后的灰都是一样的。你还可以弄湿被褥、毛毯披在身上, 裹住头顶, 以防身上起火。当然, 千万不能用塑料或者化纤制品来保护身体, 那是很好的燃料, 只能引火烧身。万一你的衣服还是不幸着火, 切不可慌乱奔跑, 以免加快空气的相对流动, 加大火势。你可以像电影中所演的那样,就地打滚, 压灭火苗。
  不过现在走廊里不会像平时那样亮堂, 弥漫的烟雾阻挡了你的视线,让你看不清逃生的路线,迷失你的方向,减缓你的速度, 这个时候如果你慌乱了,不择路地乱跑,那可就遂了大火的愿了。所以不要慌张,冷静下来,扶着墙壁移动,寻到记忆中的安全出口,尽快下楼。
  或许你会不小心摸到电梯的按钮,平时半分钟直达楼下的速度开始诱惑你。很少爬楼梯的你不知道得花多久才能跑到楼下,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穿过楼下的火海烟云。何不乘电梯下去?半分钟就能见到那明媚的阳光,呼吸到虽不干净,但绝对不会呛死自己的空气。但你最好还是打消这个念头, 需要谨记的是, 这个时候的电梯绝对是很危险的大杀器。火灾发生后,断电会造成电梯“卡壳”,而且普通的电梯直通大楼各层, 大火引起的烟气会涌入电梯井,使电梯井成为一个烟囱,形成“烟囱效应”。如果你要乘坐普通电梯逃生,很可能被困在电梯中,接受浓烟的熏呛。你又不是圣诞老人,习惯了烟囱里的烟熏火燎, 所以千万不要这么做。
  当然,现在一些高层建筑都开始配上了消防电梯,它不但有双路电源,不怕楼层突然断电,而且隔烟效果还很好。如果你记得消防电梯在什么方向,当然可以使用消防电梯逃生。也有一些新建的高层建筑,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建了防火层,如果你平时留意了你所在的建筑防火层的位置,也可以直接去那里避险。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往上跑。当你看到大火和浓烟已经完全封锁了向下的逃生通道,无法通过时,就应该尽快往楼上跑,楼顶平台也是一个较为安全的场所。
  
  被困,并非只有绝望
  这种被困的情况也非常可能发生。你用湿毛巾捂着口鼻, 慢慢打开门后,发现外面烈焰滚滚,浓烟密布,走廊已经被大火封死,冲不出去了。你脑中或许条件反射般蹦出了两个字“完了”, 然后继续蹦出一个问题:“怎么办?”火灾突发的情况下,尤其是看到出口被烟火封堵之后,许多人心里会极度恐慌,但这时候恐慌才是致命的问题,保持冷静的头脑对防止惨剧发生至关重要。先不要慌张,未必就完了。你还有许多自救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你要果断关紧屋门,弄湿被褥、毛巾等,堵住门缝,阻止烟气进入,然后从窗口逃生。当然, 这并不是要你从窗口跳下,毕竟你不是蜘蛛侠。经常有人说“烧死不如摔死”, 其实大错特错。一则你这时不一定会被烧死, 另一则烧死和摔死都是死,没有谁比谁更高级的问题。
  这时你要做的是, 拿些色彩鲜艳的衣物, 在窗口挥舞呼救。如果你觉得来不及等救援人员到达,那就赶紧把床单、被罩等绑在一起,连成绳索,用水浸湿后系在窗户或阳台结实的着力点上,向楼下滑到较为安全的楼层或房间,也可利用门窗、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只有在情况非常危急,且你住的楼层又比较低的情况下,才可选择直接跳窗。但跳窗前你最好把床垫、被褥、枕头之类松软的物体先扔下去,以便自己跳下后可起到缓冲作用。
  接下来是最危险的一种情况了:打开门,火势依然熊熊不能突围,推开窗, 烟火缭绕不能攀爬下降。眼见大火弥漫,自己被困一室,不能逃出。还不到绝望的时候, 你千万不要颓坐待死。也不可慌不择物,躲到床下、橱柜中去。这些地方多为木料建成,且充满可燃物; 空间狭窄,极容易聚集烟气。而且这些地方不易被人发觉,难以获得及时营救。此时最佳的躲避场所应该是卫生间。不过在躲进卫生间之前,你要先弄湿毛巾、床单等物,把窗户的缝隙也堵上。然后躲进卫生间,关上门窗。同样用湿毛巾等,堵住门窗缝隙,防止烟气进入。
  进到卫生间后,你要赶紧拧开所有的水龙头放水。如果有浴缸,就要不断给浴缸注水,一方面可以方便泼洒在门窗上降温、阻止火势进入,另一方面,如果阻挡不住火势发展,你还可以躺在浴缸的水中暂避,这时候,你终于可以什么都不做,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了——对无路可走的被困者而言, 浴缸是最后的避难所,一切听天由命了!
其他文献
在上海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对社会医疗机构问题,医政部门的人说:“社会医疗机构是利益驱动主义者,他们开设诊所的根本目的为了赚钱”;卫协方面的人说:“社会医疗机构是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充,对发展卫生事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卫生监督的人说:“社会医疗机构一塌糊涂,经常出现医疗质量问题”;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对社会医疗机构也基本上持非议的态度。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看待社会医疗机构?    从医院发展史看社会医疗
期刊
一个企业是否真正成功,取决于一个领导人离去后,企业是否还能稳定持续发展。企业领导人的接替问题,实际是如何将人治与法治结合的问题。机制、制度是培育、引领、激励企业领导人的现实土壤。如何确定接班的人选,取决于第一代领导人的伯乐意识和思想境界。法治是土壤、是环境,而“伯乐”的眼光则是点睛之笔。  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天然地抗拒“接班人”这个字眼,就像第二代企业家天然地抗拒“富二代”一样。时势逼人,中国第
期刊
中国经济为什么还可持续增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韦森教授提醒我们说,对经济增长,要记住:只有科学技术进步、市场扩大、分工深化和企业家的创新,才是持续的增长动力。  韦森认为, 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还处于上升期。这是2008年全球经济衰退发生后,中国经济仍有一个较高增长率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国的GDP按现有汇率计算超过日本是一个节点,以后也会继续超过日本。但是,中国人均GDP还有很大距离:日本人
期刊
上海市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与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分别于1月15、16日举行。在本次“两会”上,市工商联联系的人大代表与市工商联界别的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就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住房价格、城市管理、社会民生、公共安全、城乡一体化和法制工作等广泛议题建言献策外,代表、委员们在自己熟悉的非公经济领域和行业发展问题上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并着重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方面
期刊
电影《杜拉拉升职记》被誉为白领女性的职场宝典,讲述了都市白领杜拉拉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职员,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长为一个企业高管的故事。杜拉拉,姿色中上、没有背景、教育程度良好、供职于世界500强企业,靠自己奋斗获得成功的职业女性。要活着,要活好,杜拉拉的世界究竟什么色彩?我选择了民营企业里的几位“杜拉拉”作为样本,请大家看看30岁成功女性的真实职场故事。    徐爱慧:追求自我  外界常常把快速消
期刊
这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题目,并非想用来做鲁迅式的杂文。之所以放在一起,是因为这三件与法令有关的事都发生在2010年,从中可以让我们想到,中国的法制建设任重而道远,不仅仅是口号,更是严峻的现实。     禁烟令  自去年3月1日起,经市人大批准,《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作为一件具有法律地位的“条例”,在出台前尽可以指手划脚各抒己见,一旦正式颁布不容许把它当假的一样。可现状很不乐观,违规违
期刊
分配不公,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突出民生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非常关心的事情。但是,眼前人们所关心的分配不公和采取的措施,往往是针对表面上、人们看得到的分配,而对市场经济下所隐藏的分配不公,人们往往意识不到,政府也关注不够。  市场讲效率,政府管公平,已成为人们共认的定式。市场的一般原则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但市场的背后却是嫌贫爱富,对富人是锦上添花,对穷人是雪上加霜,而政府在其中应雪中送炭才是。所以,锦上
期刊
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同庆兔年新春   市区领导到会向企业家致以新春祝贺    新春伊始,正值上海长宁区人大、政协“两会”召开之际,日前,长宁区工商联在龙之梦大酒店隆重举行2011年非公经济人士新春团拜会。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党组书记季晓东,中共长宁区委书记卞百平,中共长宁区委副书记、长宁区人民政府区长李耀新,长宁区政协主席陈建兴,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金亮出席新春团拜会,市区有关方面领导夏永泰、周文
期刊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美中交往频繁,留学生、移民定居、访问学者、跨国公司,让美国人对古老的中国大开眼界,让中国人对发达的美国也刮目相看。老百姓终于明白,真实的中国和美国都不是政府宣传的那个样子,也不完全是媒体报道的如此夸张。  有些在美国移民了20年的华裔民营企业家,不少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原以为美国是一个“灯红酒绿的繁华胜地”,“人与人之间演绎着尔虞我诈的角力”。其实,美国大多数地方都不“繁华”
期刊
核心提示:企业成功因素各异,但其共性点是:领头人大多是重视企业文化、并将其认真付诸实践的、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    上海富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富大”),自1992年靠20万元起家,一路走到了今天——成为拥有八家子公司的集团型制造业民营企业,已健康地度过了它的18个生日,成为全国胶带行业的佼佼者。  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富大胶带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民营企业家的袁立回顾几十年来走过的坎坷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