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刘心武 文学受宠的年代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il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小说《班主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文章直指“文革”后遗留下来的青少年一代的教育问题,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作者刘心武借小说之口表达政治理念,“揭露‘文革’中的蒙昧主义和愚民政策”,开创“伤痕文学”的先河,从而一举成名。
  当时,刘心武35岁,家住什刹海附近的柳荫街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平房。据作者回忆,将投稿信投入邮筒的一瞬间,他因为文中激烈的反思和质疑,有过犹豫。这部特定历史时期的小说,在特定年代让他成名的同时,也成为他此生“撕扯不去的符码”,他更愿意把它“定位在一段逝去的时间里”。
  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伤痕文学”,尖锐地反思历史,作者往往通过个体的声音、个人的遭遇表达来自心灵的伤痛,对“文革”采取了强烈的否定态度。
  《班主任》描写了一位班主任在下课后到学生家去家访,“像一架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在学生们的心田上播下革命思想和知识的种子”。小说的结尾写道:“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漫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的想法给予着肯定与鼓励……”如中学生作文一般浅白的文字,并没有完全逃脱“文革”时期遗留下来的话语方式,有读者认为小说很像一篇适应时势的“急就文章”。而《班主任》的创作表明一代人由绝望走向希望,由对时代的不可挽回的伤痛的控诉,转为对时代的理性分析。它所体现的,正是当时所需要的宣传口径。
   刘心武退休后,自称 “早已习惯边缘生存、边缘写作”,不再是“文坛”各种会议活动中的活跃人物。“我的性格一直都是好静的,像妙玉一样有些孤僻。”他每天都上网浏览,也有频繁的私人聚会,“只见自己想见的人,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一年里有很多时间住在乡间,“和这些村友还有城里的市井朋友在一起时,心情总是特别欢畅”。透过书房温榆斋的窗子,能望到潮白河和温榆河之间的一片河沟田野。除了写作,天气好时他也去田野写生,并开始为自己的书画插图。习书法、学建筑,玩票之余,还有解读红楼,这时候,他充分显示了一位小说家的想象力。
  刘心武在央视《百家讲坛》大谈红楼秘史,“从养生堂抱回来的秦可卿实则是废太子家族的公主。”他自创以研究秦可卿为解码的“秦学”一派,因此成为 “2005年度中国文化圈”中的焦点人物。
  红学家们质疑刘心武的学术观点,认为他追寻的原型根本不存在,而文化界也打了一场热闹的口水战,“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刘心武则委屈道:看我来了,就拿我来当靶子。
  胡文辉在《南方周末》发表评论说,“在红学事件中,刘心武明明一开始就占据了央视这一传媒制高点,拥有了远大于红学家群体的表达权,他何曾需要我们来捍卫他的话语权利呢?相反,真正需要维护表达权的恰恰倒是红学家群体。在网络舆论的多数声讨中,在文化界几乎一面倒的指责中,在媒体推波助澜的造势中,红学家的声音事实上被弱化,甚至被负面化了。刘心武当然有他的言论自由,但红学家更有批判他的言论自由,否则,以捍卫刘心武表达权的名义,打压红学家的表达权,那就成了学术自由的反讽了。”
  语不惊人死不休,用这句话来形容“名士”、作家刘心武似乎不为过。他认为自己的《红楼梦揭秘》至少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有趣”。确实是,作为红学票友,能把《红楼梦》的“秦学”解读得像一部绘声绘色的“清宫秘史”,姑且不论学术上是否站得住脚,却也悬念迭出,“自圆其说”,确实不得不让人佩服的。在2000 年第3 期《文学自由谈》上,刘心武发表的《给侄孙女的七条忠告》,其中一条是“不要相信广告”,就有人撰写一文揶揄道:不要相信广告,更不要相信作家。
其他文献
一士子跟随王阳明学习,他头回听到“良知”这个词,不知是何意,突然起来问道:“‘良知’是什么东西?是黑的?还是白的?”弟子们都哑然失笑,这士子惭愧得面红耳赤。阳明先生不紧不慢地说:“‘良知’不是白色也不是黑色的,它的顏色正是红色。”一句话说得众弟子都笑起来,而士子稍一愣怔,明白过来宗师的意思,也搔搔头跟着大家笑起来。诚然,知道惭愧,就代表还有“良知”啊。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又一次点亮了国产动漫的高光时刻。哪吒父亲李靖的原型是唐初名将李靖。他是民间传说中的不败战神,而历史上真实的他,则是一个知进退,懂得把个人奋斗与历史进程、低调做人与高调做事完美结合的成功典型。高调做事  李靖是个有事业心的人, 当时的朝廷政要们,见李靖既 有凌云壮志,又脚踏实地,都对他颇加赏识,悉心指点。李靖的舅舅——隋朝大将韩擒虎,教会他一身武学兵法;主管人事的吏部尚书牛弘,
现阶段,日本置身于亚太地区权力、利益和观念的三元结构框架下,并陷入“安全美国、经济中国”的“二元依赖困境”中,如何将三者进行有机连接,制定符合本国角色定位、有效维护国家利益的对外政策是其外交的核心议题。具体到对华政策领域,一方面,日本以强化在经贸领域的中日合作,作为因应美国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B计划”;另一方面,安倍政府希冀借助制度制衡,在对华合作中既分享中国的经济红利,又在制度规则上对华形
港湾的锋芒甚至一度盖过了华为——李一男曾自负地宣称港湾在多个产品领域先后创造多项国内、业内第一……华为员工一直不服气,认为港湾之所以能迅速推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是由于李一男带走了华为的技术机密、挖走了华为的顶尖研发人才……华为设立了“打港办”,过去华为不关注的一些百万元小单,现在只要港湾参与竞标,华为都势在必得,甚至对客户采用零价格送设备的残酷手段    “如果不能打败它,就收购它吧。”  固执己
三大特征  国民党在孙中山逝世之后,派系便逐渐兴起。但是桂系和其他各派系相比,则另有其特征。  第一個特征,桂系不是在党内生成的。国民党内其他派系,都是在党内寄生长大的,党是他们的胞母,脱离了党,他们便无法生存了。桂系则不然。它发端于一个单独发展的地方武力。这武力发展的经过,事实上与山西的阎锡山,东北的张作霖,没地皮的冯玉祥,云南的唐继尧和龙云,湖南的唐生智,四川的刘湘、邓锡侯、杨森,乃至后来新疆
乾隆年间,江苏常熟有座“恬裕斋”藏书楼,楼主瞿进思学识渊博、文采出众,但他漠视功名,惟倾情读书、藏书,是远近闻名的“书痴”。他读书前要洗面更衣、净案焚香,在集市遇到心仪的典籍,必不惜重金买下。有一回,他在书摊见到一套宋版《两汉书》,摊主要换一套宅子。结果,瞿进思真的用祖宅换了回来,“一套宅换一套书”在当地传为奇谈。  《铁琴铜剑楼书目》记载:1765年6月的一天,“恬裕斋”楼下茶肆来了4位衣着华丽
历史上最有情怀的辞职信是谁写的?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写的。  陶渊明说起来是个“官三代”。他四十一岁归隐,写了辞职报告。这辞职报告很有名,流传到今天,即《归去来兮辞》。他说“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什么叫出岫、知还?这山有一山洞,这云自然而然就从山洞里钻出来了,鸟飞累了就知道回家。他觉得自己为官太累,虽然官不大,但也觉得官场上不好玩,四十一岁就告老回家了,回家以后还活了二十二年。六十三岁,今天
攻克南京后的“欺君冒赏”  攻克南京以后,洪秀全在此之前早已死亡的消息湘军一进城就知道。他们把洪秀全的尸体挖出来,焚烧,挫骨扬灰。那接下来要抓的人,李秀成,一定要抓住;洪仁玕,一定要抓住;比这两人还重要的就是幼天王,洪秀全的儿子,也一定要抓住。  幼天王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本身没什么能力,书也读得一般,领导能力,具体做事情的能力,也不是很强,文化程度也不高,这些从他后来在湘军营中写的供词可以看出
韩信投靠刘邦的时候,一开始也不是很顺利,只当了一个小官,没过多久还犯了法,要被斩。这时候,和他同案的都被杀了,轮到他的时候,他居然高抬着头,看着在上面主持刑罚的滕公,当他跟滕公四目相视的时候,说:“你们家主人不是想争夺天下吗?如果他要争夺天下,为什么要斩壮士呢?”滕公想,这个人明明已经命在旦夕,而且是一个罪人,竟然还敢看着我的眼睛,讲这么狂妄自大的话,可能不是一般人。所以,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指出,提振消費须跨越三个坎:一是消费结构问题。近年来我国居民加杠杆有增无减,收入远远被家庭债务抛下。住房问题透支了居民家庭社会购买力,未来几年还存在大宗商品和食品价格通胀的趋势。如果处理不好结构性平衡问题,消费市场或存在一定的“断层”。二是必须解决好社会保障账户充实问题。目前养老金“亏空”问题尚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三是消费动力体系问题。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会孕育出一大批新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