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写作兴趣 发掘写作潜能

来源 :校本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ehappy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学生的作文本,批改学生的试卷作文,不禁啼笑皆非。作文雷同率高,内容雷同、手法雷同、思维雷同……让人几乎难以感受到个性智慧的闪耀,空话套话多,严重脱离自我生活,学生作文成为一种应付,对课堂写作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胡编乱造,生搬硬套,模仿抄袭等现象极为严重。面对在作文面前身心疲惫的学生,我陷入了思考:怎样一改学生写作的死气沉沉,给学生作文加点油呢?总结了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我尝试了下列两条途径来发掘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第一,作文题目的吸引力。
   在一次快速作文中,我布置了《我和恩师》这个题目,很多同学都把老师描绘成瘦弱、精干,温暖得像一位母亲,最终倒在了讲台上,似乎不倒在讲台上的老师就不是好老师。这似乎是同一模式的制成品,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千腔一调的标准件,俗不可耐。思维内容的保守、思维空间的狭窄、思维质量的低下,已是作文中俯拾皆是的现象。但在一次偶然发现的学生的信件中,他们留下的文字却让我拍案惊奇,文字个性鲜明,鲜活生动,语言结实细腻而富有深度,简直是判若两人。这不能不让我反思课堂写作的误区何在?长期以来,尽管中考和高考的作文评分标准中明明写着“有新意”的要求,但在具体的评估中往往因弹性较大、见仁见智甚至某种深层次“思想禁区”等原因的作祟而落空,“新意说”已成为作文教学中久攻不克的盲点。这就导致学生不但在写作体裁、形式和方法上“仿写”,而且在思维运作上亦不脱“仿写”之窠臼,习惯于亦步亦趋、步人后尘。
   经过我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在写作的题目上各有取舍,发挥的水平大不一样,去翻看一下学生的作文本,会发现学生对不同的题目发挥的水平有所差异。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跟学生不同的环境、经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我给每一位同学度身量衣,给每一位同学各出了一道跟他的生活很熟悉或他很感兴趣的话题,让同学们自我发挥,比如我班有一个男生是网络迷,我给他一个题目《我的网络世界》。果然同学们一拿到自己的作文题目后,都欢欣不已,一改以前拿到作文题目时的沮丧。当这一批作文送到我的手中时,我自己也非常惊讶,原来让学生打开自己的思维,写出了平时在学校里不敢写的文章,表达的正是自己思维的真实面,它们因而显得神采飞扬。
   第二,作文评语的激励性。
   教师在学生的作文本上的褒贬对能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尤为重要。翻看一下学生的作文本,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评语很多:“感情不够真挚”、“话题扣得不紧”、“用词不准确”等。这样的评语很容易就把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抹杀掉。
   我记得有人提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名学生,曾写了一篇个性张扬的文章,自我感觉非常好。作文本发下来时,却发现老师只打了个不高不低的分数,另外附加一条评语,大概的意思是说不符合学生写作的要求。他看后很不服气,因而“很有个性地”在老师的评语后又写了一句“反评语”,为自己的文章“正身”。老师看后,在他的“反评语”后又写了一段评语,从评语的长度来看,她是绞尽了脑汁又竭尽了所能。尽管如此,她最终还是不放心,语重心长地与他面对面地交谈了一番。他经不住她唐僧似的苦口婆心,万般无奈之下只能点头,但同时,心里感到十分地压抑。这个例子不禁让人深思:如此压制学生的话,还谈何创造性思维。
   如果老师能不受定势思维和条条框框的束缚而是以此为契机,对学生多培养、多鼓励的话,学生的个性特征会很好地培养出来,而不是被扼杀掉。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总有它的优势在,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应该肯定它在这次作文中发挥得比较好的地方,教师也应该用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学生的优势。
   我班有一个体育生是全年级中成绩最差的一个同学,他写作文连语句都写不通顺,而且经常交不上来,我布置他写一篇《我和体育》,我在批改完他的作文后加了一句:“你的体育很棒,你的这篇作文也讲述的很有条理。”这个同学看完他的作文后马上来对我说:“老师,谢谢你!你是第一个夸我作文的人,我一定会努力的。”对学生讲一句鼓励的话,远比 批评他的效果好得多。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保持自我的个性,不被周围的教师所同化,而且要在吸引学生学习的同时,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正所谓文如其人体现的正是每个作者独特的精神风貌,若是每篇文章都要给它加个条条框框,岂不是千篇一律么?那又何必再浪费学生的精力去写作呢?发掘学生的个性是十分重要的,千万不要扼杀了它。
   近年来,中考作文题越来越趋向人性、情感之类的话题,注重内心探索,同时话题更具开放性,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作文。比如中考作文话题“诚信”就反映了一种社会现实,要求考生平时要“事事关心”,注意收集热点问题和相关的素材,有自我思考的能力。所以教师更应该挖掘能激发学生的东西,发掘学生的个性,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当代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要走出通俗就要个性化,而要充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就要求异,以异出新,以异出奇,真正绽放出学生个性的奇花异彩来。走出旧有的教学模式,走向多元化的个性教学就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雁鸣湖镇中学)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受到新课改的影响,使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内容和目标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得到了很大的关注与重视.作为初中英语课程学习中的基础环节,阅
体育舞蹈课程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但是,体育舞蹈的授课过程并非一成不变,要根据客观变化努力和时代同步,不断改进教学环节,充分调动积极性,不断提高授课
在中职教育中,艺术教育的地位在逐渐提高,对于美术课程来说,其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的美术技能得到培养,还能够让中职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传统的中职美术课上,所采
半路接手班级,总是会遇到许多的问题,这就要求接手的班主任教师从中妥善操作,寻求二手班级的最佳管理模式,善于把握机会,合理利用上一任班主任是管理制度加强改善,这样会得到
短跑运动属于周期性速度力量型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很高,传统的力量训练以下肢力量训练为主,不能解决人体如何在高速运动中对身体的稳定性及在腾空阶段为下肢提供发力的
为了保证初中生在学习数学课程中能积极进行提问,需要教师能了解影响学生主动提问的影响因素,并能在数学教学中采取相应措施.本文就初中生在学习数学课程中能积极进行提问能
摘 要:当前,我国现代化城市进程发展迅速,建筑业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整体建筑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但是一直以来安全性仍没得到很好的保证,因为安全监管没有考虑周全造成的事故还是屡屡发生,这急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中的施工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对策  建筑工程是一项集合多个复杂工序于一身的工程,虽然我国政府对建筑领域的关注程度日益升高,出台了许多对建筑工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之一、扎根于深山的哈萨克族女教师努尔古丽,就是我们人民教师心中的标杆。她的师德素养一言以蔽之:上善若水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党支部的建设工作,通过对形势变化和当前党支部建设工作问题的分析得出在任何时期党支部建设工作都是国有企业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