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与高校学风建设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b5422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加强学风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角度,阐述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学风建设;大学生;就业能力
  作者简介:李清玉(1963-),女,云南昆明人,西南林业大学理学院,教授;王艺蒙(1988-),女,云南昆明人,西南林业大学理学院,助教。(云南?昆明?650224)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南林业大学教研项目(课题编号:yb2011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3-0137-0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随着毕业生数量的急骤增加、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就业难,表面看是由于大学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其实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更主要原因是企业与毕业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就业鸿沟。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们所掌握的知识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就业能力缺乏是造成就业鸿沟的主要原因。
  一、就业能力的内涵及构成
  英国学者Hillage和Pollard把就业能力阐述为“可雇用”,指的是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所需要的能力。对大学毕业生可雇用性指的是其从获取就业岗位、维持就业岗位、重新选择和获取新的岗位这一动态过程的能力。[1]就业能力主要包括两个基本层次:一是基本工作能力,这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所必需的思想道德修养;二是专业技术能力,这方面技能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由此可见,单一专业素质培养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手段。
  二、目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
  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的学风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大多数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缺乏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能力,进入大学后根本不知道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出现了种种空虚、寂寞人群,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心态和学习行为,导致旷课、迟到、考试作弊等现象屡禁不止。以西南林业大学理学院(简称“我院”)为例,从我院300多名学生进行学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看,59.05%的学生认为目前我院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学习动力,厌学,为考试而学;纪律意识薄弱,迟到旷课现象严重占48.75%;学习浮躁不踏实,考前突击占40.39%;只有14.76%的同学能够做到不作弊。为获得奖学金而学占10.31%,并不是作弊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同学作弊只为求考试过关(52.65%)和自己知识不牢固(44.85%),部分学生平日不努力,无理由的缺课、逃课、迟到、早退,即使到课了也是睡觉、看课外书籍,仅期望通过作弊求得考试过关,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这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部分勤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助长了某些同学的侥幸心理,这必将影响学习风气。
  第二,一些学生的学习自控能力比较差。在外面包夜,上网玩游戏,课堂纪律松散、着装不规范、在课堂里睡觉或吃东西,玩手机等现象屡禁不止。以我院为例,有53.76%的学生认为学习上的最大困难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虽然都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学习,但面对外界因素的干扰时多数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而且多半把希望寄托于教师或者他人的督促、管理上。课余时间约30%的学生去上自习,上网的占61.56%,逛街的占34.54%,闲聊的占35.38%,说明在课余时间学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意识薄弱,未能学会充分利用大学资源提高和完善自我,为今后工作、生活做准备。在调查使用电脑主要做什么时,上网获得信息的有67.97%,只有36.49%的学生利用计算机查找资料帮助学习专业课程,聊天、看电影的学生占55.15%,34.54%的学生经常上网打游戏。完全陷入了网络的泥潭,有很大可能会上网成瘾,从而导致旷课、学习成绩下降等一些不良行为产生,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
  第三,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存在厌学情绪。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一旦专业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就没有兴趣,有的甚至想转到其他学院,结果什么也没学好。如在我院的调查中,认为专业不理想的学生占18.66%,一般的占45.1%。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有些学生入校前缺乏对所选专业的了解,入校后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导致学习不安心,甚至出现厌学现象。
  三、加强学风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1.引导学生为就业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职业目标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对其日后的奋斗和努力是非常重要的,而良好的学习风气能有助于其在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职业规划的推动下建立学习主动性、求知欲和刻苦学习的意志力。[2,3]因此,应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实施循序渐进的引导教育。大一的重点是适应大学生活、养成学习习惯、学好基础课。同时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前景,了解与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启发、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大二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教育,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切实在基础知识的巩固、专业知识的深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有所突破,适应严峻就业形势下的就业竞争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大三分类别教育,将学生按毕业走向初步分成就业、考研与出国三个组别。考研是许多学生的愿望,尽管学生入学基础差,但希望自己能考上研究生的大有人在,应做好动员、引导,认真抓好学生的考研指导工作,并鼓励其结伴学习,在互相交流、互相鼓舞中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与毅力。针对出国的学生,应引导学生尽快考取托福、GRE、雅思等成绩。针对就业的学生,引导学生深入社会,通过实习、参观、调研等实践活动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形势。大四提醒学生学业上要查缺补漏,保证顺利毕业。帮助学生了解本届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及程序,通过多渠道了解相关就业及创业信息等,实现顺利求职。   2.从课程体系设置上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制约因素。在我院的调查中,有33.42%的学生认为影响课堂积极性的原因是课程。因此,高校要开展就业市场需求调研,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校的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如我院应用化学专业,考虑到学校具有林业行业背景,培养的学生是为林业行业服务的人才,所以开设了“环境分析与监测”、“林产品品质分析”、“农残分析与检测技术”、“食品安全与质量评价”、“林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课程。而不是把应用化学专业建设成为单纯的化学类或者单纯的林业类专业。从三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效果良好。
  3.从教学方式上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在调查中,有37.6%的学生认为影响课堂积极性的原因是教师的讲课水平。因此如何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融为一体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不是传统模式的满堂灌,而应当是依据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指导、组织学生在求知的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4]如我院“大学物理”教学,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三点)进行启发式或互动式教学,精讲多练,压缩讲课时间,让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去自学和钻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重修率大幅度下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第一,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以就业为导向,在适当增加实验学时的基础上,精简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对于对实验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来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内容进行实验,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第二,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比赛。如我院开展的网页制作大赛,极大的激发了参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找到差距和努力的方向,同时产生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学生,用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技能的提高中,从而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一份严谨,多一份对自己专业的热爱。第三,将教育实习和毕业生就业有机的结合起来,拉近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距离。如我院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新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4个,学生通过实习,实际操作能力大幅度提高,增强了学生就业的信心,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第四,加强论文与设计环节的指导,确保指导教师的指导及时、到位。课题应与社会生产、生活及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力求反映当今科技发展趋势和专业实践背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结束语
  教育是强国之路,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显得愈加重要。我们应该积极、有效的利用各种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通过“勤奋求实”、“一专多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渠道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效地促进学风建设,从而使高校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孙长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87-88.
  [2]秦伟.加强学风建设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3):18-19.
  [3]廖满媛,刘毅,李承杰.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08,(7):121-123.
  [4]李清玉,李永铸,彭智敏,等.高等林业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s1):34-36.
  (责任编辑:刘丽娜)
其他文献
电视的发展确立了动画片成为少年儿童主要的视听娱乐节目之一,而近几年由于我国动画片的创作跟不上,外来的、内容不健康的动画片对孩子们的影响令人担忧.领导的要求,社会的呼
秦新民 (以下简称秦):在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等五家,联合拍摄了十集大型理论文献电视片.这部片
高校社团组织是高等学校中学生发展的载体,与课堂教学相比,其活动的开展对学生个人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以广东省某大学为例,随机抽取100名在校参加社团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
本刊讯 2018年10月23日,以“IPv6下一代互联网支持新时代教育科研大发展”为主题的CERNET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在青海西宁隆重开幕.来自全国高校、各级政府教育
期刊
摘要: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贫困生“被标签化”带来的不良效应,是长期困扰资助部门的难题,也是社会各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文章首先回顾了贫困生标签化的产生,以及一些高校“去标签化”的工作,然后将标签理论视为一种中性理论,即将“标签”作为一种可操作的工具,通过“正面标签化”的方法,发挥“标签”的正面积极效应,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最后提出了一些具体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贫困生;去标签化;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今年更名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对网信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总体布
期刊
在2018年10月23日举行的CERNET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推动IPv6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攻克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
期刊
人工智能的定义rn人工智能最简练最直接的定义就是研究和设计智能体的技术,人工智能的设计既要重视理论也要重视实践.智能体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物理空间的感知,包括视觉、听
期刊
得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缩写为TAMU)是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城(College Station)的公立赠地大学,在校生人数大约为6.9万人,每年科研经费超过9亿美元.TAMU
期刊
摘要:在高学费及高校扩招的形势下,贫困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大。在一系列助学体系的帮助下,“上得起学”只是贫困大学生迈出人生课程的第一步,而如何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就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对于他们今后的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贫困生;就业;高校  作者简介:谭海波(1983-),男,江苏江阴人,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助教;翟纯纯(1981-),男,江苏泰州人,江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