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性双侧束支传导阻滞

来源 :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v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性,7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不齐。附图(V_1导联)示P-P 间隔0.64″—0.68″,P-R 间期固定为0.37″。R_(1、3、5、8)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R_7呈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R_(2、4、6)为正常QRS 波。P_(3、6、10)后无QRS 波。与附图同时描记的9导联心电图示间歇出现 Female patient, 73 years old, clinical diagnosi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rrhythmia. The figure (V_1 lead) showed a PP interval of 0.64 “-0.68” and a PR interval of 0.37 ".R_ (1,3,5,8) showed a 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pattern with R_7 incomplete Bundle branch block graphics, R_ (2, 4, 6) for the normal QRS wave .P_ (3,6,10) no QRS wave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drawings of 9 lead electrocardiogram showed intermittent
其他文献
T 波电交替较罕见,据报道属病情濒危之征兆,本例出现T 波电交替后5天死亡。病例摘要张某某,男,53岁。病历号015767。1983年3月22日以反复发作头晕、咳喘约10年,近日加重入院
期刊
期刊
期刊
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高耗时、低效率是当前高中学生词汇学习的普遍现象。本文尝试从学习策略的角度来解决词汇学习问题。如果教师能够从元认知策略出
期刊
近年来,青春期性征发育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1],通常在身体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青春发动期各种事件按特定的模式进行,但初现的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与同年龄、同性别群体相比,
期刊
患者女性,63岁。临床诊断:癔症。长期观察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于1984年7月26日因与家人吵架后癔症突然发作而来院急诊,因听诊发现心律不齐而描记心电图(附图)。 Patient f
作者采用安慰剂双盲法,观察了舌下给予硝苯吡啶(心痛定)的急性降压作用。本组高血压患者45例(原发性高血压25例、肾血管性高血压10例、慢性肾盂肾炎性高血压10例),男32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