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和调整,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的使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中职的计算机教学也要进行改革.主要是从教学的目标、计划、课程、模式、考核、课程整合等诸方面进行。
关键词 机遇 教学改革 创新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更新,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到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而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级人才。在当前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中,其教学模式和结构很不适应密集型劳动人才的培养需求。特别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由于计算机更新速度快,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及知识更新都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仅能使学生完成低层次的教育,而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看来:深化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计算机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其改革的主要思路就是:以“各有所长,各尽所能”为培养原则和最终目标,扬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全面开花”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掌握基础,实践为主,重点突破”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目标、计划、课程、模式、考核等诸方面均应“改版”。
一、培养教学目标的改革
纵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1.办公自动化方向: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2.网页制作方向: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3.计算机网络方向: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设计。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改革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无一定模式、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形式,它的特点是思维敏捷、思路灵活、具有创造性。聚合式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第三次全教会“决定”指出:“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而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改以往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根据教学需求将教学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针对教学模式和教师观念的改革
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的作法是,利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用计算机教“计算机”。在教学中,教师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当然教学模式有多种多样,如讲解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引导发现模式、实验模式等等,在诸多种教育模式中,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最完美的。在教学中,采用那种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总结。当然,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完美的模式,改革教学模式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某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
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思想、功能目标、操作要领等,它是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一方面,它来自教学实践,是教师和学生对某些有效的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和加工的结果。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的实际执行者是教学的实践者和实践对象,即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实践主体,当代的一些教育理论家也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机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上具有很好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教育理论中,教育实践的主要目标是传授知识。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在课堂上讲很多理论,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面对计算机却手足无措。有的学校教师只管上课,而上机却由实验员负责或教师只备上课、不备上机,使原本很重要的实践活动变成了很不起眼的配角。这种理论和实践相脱离,或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做法,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低下,学习方法死板教条,难以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的学科中,在面临21世纪的挑战面前,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工作者应该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四、考核方法的改革
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按照现有的考核办法,必定会出现大面积不及格。这势必冲击整个教学计划的完成,进一步打击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笔试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考核方法要进行重新设计。
1.采用学分制。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学校指定的选修课范围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特长和兴趣进行选修。2.允许部分课程不及格,各科学分可互相弥补,平均达到及格即可。3.凡是与实践有关的课程,均以实践(如上机)考试作为评定成绩。4.每学期的实训项目达到“良好”以上的成绩,则本学期的其它课程可以不及格。5.最后一个学期的分方向发展的实训成绩若为优,则可以弥补前几个学期中某些笔试课程的不及格。总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是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且大有文章可做。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就一定能结出丰硕果实。6. 课程评价构建科学的计算机学习课程评价体系。构建全新的全方面考察、重在能力测试的计算机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的保证,反过来可以更好地推动课改的进行。倡导多维评价,避免传统的以学生分数为主的单一性、总结性的评价方法,不仅要求关注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平时教师要记录学生课内外的实际表现:包括平时作业(书面作业、网络作业、实训技能等项目)、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参与率及热情程度等。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特殊技能和校内外荣誉获得的加分评级活动,如参加郑州市计算机技能竞赛等。倡导多元评价,即评价主体多元化,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使评价为学生发展起促进和引领作用。一种科学的计算机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可发挥导向教育和改进激励作用,这也是评价的最终目的。还要及时反馈和评价,使学生从评价中及时了解自己的现状,扬长避短,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五、重视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大赛的导向作用
各类技能大赛既重视实践也不忽视理论,既考核技能也考查其耐心和耐力,既考查身体素质又强调心理健康,这些都是科学的育人理念在竞赛要求中的潜在反映,它对引导职业院校确立和完善育人标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并可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学分,纳入教学计划。根据计算机专业发展迅猛的特点,教学计划不能一成不变,应根据社会的需要而不断调整。专业教学计划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已毕业就业的学生也可以根据需要“回炉”——回学校进行新课程的短期学习,使知识及时更新。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应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
总之,通过以上方面的改革和实际的实践活动. 对专业建设和教学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充实、改革,让职业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多培养出适合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计算机技能型人才。同时计算机教师应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时刻更新思维、更新教学方式,以利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武丽志.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师应用指南[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4]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石伟平,徐国庆,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历:
卢景红,女,1980 2,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中专二级
于峰,男,1979 9,郑州信息技术学校,中专二级
关键词 机遇 教学改革 创新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更新,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到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而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级人才。在当前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中,其教学模式和结构很不适应密集型劳动人才的培养需求。特别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由于计算机更新速度快,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及知识更新都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仅能使学生完成低层次的教育,而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看来:深化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计算机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其改革的主要思路就是:以“各有所长,各尽所能”为培养原则和最终目标,扬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全面开花”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掌握基础,实践为主,重点突破”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目标、计划、课程、模式、考核等诸方面均应“改版”。
一、培养教学目标的改革
纵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1.办公自动化方向: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2.网页制作方向: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3.计算机网络方向: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设计。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改革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无一定模式、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形式,它的特点是思维敏捷、思路灵活、具有创造性。聚合式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第三次全教会“决定”指出:“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而通过计算机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一改以往那种被动沉闷的局面。根据教学需求将教学内容动态地加以分解、组合,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抽象的讲授形象化,既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亦可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针对教学模式和教师观念的改革
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的作法是,利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用计算机教“计算机”。在教学中,教师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当然教学模式有多种多样,如讲解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引导发现模式、实验模式等等,在诸多种教育模式中,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最完美的。在教学中,采用那种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总结。当然,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完美的模式,改革教学模式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某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
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思想、功能目标、操作要领等,它是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一方面,它来自教学实践,是教师和学生对某些有效的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和加工的结果。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的实际执行者是教学的实践者和实践对象,即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实践主体,当代的一些教育理论家也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机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上具有很好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教育理论中,教育实践的主要目标是传授知识。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在课堂上讲很多理论,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面对计算机却手足无措。有的学校教师只管上课,而上机却由实验员负责或教师只备上课、不备上机,使原本很重要的实践活动变成了很不起眼的配角。这种理论和实践相脱离,或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做法,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低下,学习方法死板教条,难以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的学科中,在面临21世纪的挑战面前,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工作者应该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首先,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次,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四、考核方法的改革
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按照现有的考核办法,必定会出现大面积不及格。这势必冲击整个教学计划的完成,进一步打击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笔试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考核方法要进行重新设计。
1.采用学分制。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学校指定的选修课范围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特长和兴趣进行选修。2.允许部分课程不及格,各科学分可互相弥补,平均达到及格即可。3.凡是与实践有关的课程,均以实践(如上机)考试作为评定成绩。4.每学期的实训项目达到“良好”以上的成绩,则本学期的其它课程可以不及格。5.最后一个学期的分方向发展的实训成绩若为优,则可以弥补前几个学期中某些笔试课程的不及格。总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是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且大有文章可做。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就一定能结出丰硕果实。6. 课程评价构建科学的计算机学习课程评价体系。构建全新的全方面考察、重在能力测试的计算机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的保证,反过来可以更好地推动课改的进行。倡导多维评价,避免传统的以学生分数为主的单一性、总结性的评价方法,不仅要求关注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平时教师要记录学生课内外的实际表现:包括平时作业(书面作业、网络作业、实训技能等项目)、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参与率及热情程度等。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特殊技能和校内外荣誉获得的加分评级活动,如参加郑州市计算机技能竞赛等。倡导多元评价,即评价主体多元化,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使评价为学生发展起促进和引领作用。一种科学的计算机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可发挥导向教育和改进激励作用,这也是评价的最终目的。还要及时反馈和评价,使学生从评价中及时了解自己的现状,扬长避短,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五、重视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大赛的导向作用
各类技能大赛既重视实践也不忽视理论,既考核技能也考查其耐心和耐力,既考查身体素质又强调心理健康,这些都是科学的育人理念在竞赛要求中的潜在反映,它对引导职业院校确立和完善育人标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并可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学分,纳入教学计划。根据计算机专业发展迅猛的特点,教学计划不能一成不变,应根据社会的需要而不断调整。专业教学计划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已毕业就业的学生也可以根据需要“回炉”——回学校进行新课程的短期学习,使知识及时更新。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应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
总之,通过以上方面的改革和实际的实践活动. 对专业建设和教学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充实、改革,让职业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多培养出适合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计算机技能型人才。同时计算机教师应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时刻更新思维、更新教学方式,以利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武丽志.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师应用指南[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4]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石伟平,徐国庆,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历:
卢景红,女,1980 2,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中专二级
于峰,男,1979 9,郑州信息技术学校,中专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