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所听到的最好的电台节目,是20多年前在新疆的运油卡车上听到的。
运油卡车,是世界上最孤寂的卡车,它们通常是东风牌或解放牌汽车,拖着一个大油罐,由国营运输公司的司机掌管。卡车通常从新疆南部的和田或者策勒、民丰出发,历时10天,穿过沙漠、戈壁,一直到达乌鲁木齐。后来,这趟旅程缩短成7天、5天、4天,但来回仍然需要10天半月,司机们仍然需要每天早晨6点发动汽车,夜里一点休息。
卡车行走在沙漠、戈壁上,景色永远没有什么变化,有变化的只有天空,朝霞变成晚霞,落日变成月牙,还有,就是收音机里的电台节目,它一直在变。
那时候的卡车上是很少自带收音机的,司机们通常自己买一个,再配几节电池,就带着上路了。我跟着我的小舅,策勒县运输公司的卡车司机,在运油线路上奔走的那些时间,就听着那个小小的、沾着油污的、有个黑色皮套的红梅牌收音机里传出的节目,《新疆新闻》、《农村大戏台》、《世界名曲》、《小说连播》、《评书连播》、《广播剧》、《小喇叭》,有时候是一首圆舞曲,有时候是一段西班牙的吉他曲,有时候是《杨家将》。在1983年,有一期新闻节目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那时候正在提倡“能挣会花”,号召老百姓多消费,那期节目做的就是“能挣会花先进典型”,记者在尽情嘲笑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陈旧观念后,走访了一个当年最风光的“万元户”家庭,赞美了他家的摆设、他全家人的着装以及饭菜的丰盛,激情洋溢地作出结语:“像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很多……”。时隔25年,我还记得,那时,我们的卡车正停在阿克苏附近的戈壁深处,等待车队的其他卡车从一个兵团农场出来与我们会合。正是中午,烈日灼人,那个铿锵的女声停下来的时候,可以听见戈壁里那种浩渺的风声。
有一次是秋天的夜里,车队在沙漠里休息,司机们点起一堆火,默默地围在周围,卷烟、喝军用水壶里的水,水壶在大家手里传来传去,谁接到就拿一支烟,喝一口水,有人拿了收音机出来放,歪歪曲曲的声音过后,突然出来一段弗拉明戈(Flamenco),欢快、热烈,裙摆似乎都要从收音机里探出来了。都是司机,没什么学识,却似乎都知道这音乐和这气氛最相合,频道就停在那里。后来,多少年,一听到弗拉明戈,想到的都是黑夜的沙漠里,油抹布和木板点起的一堆火后面,几张眼窝深、陷颧骨高耸的脸。
对于运油线路上的卡车司机和乘客们来说,收音机节目意味着什么呢7也许,那相当于在夜航的飞机上所看到的人间的灯火,就像圣·爱克苏贝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无数次写下的那样:“在茫茫夜海上,每颗火光都显示了一个心灵的奇迹。……但是,介于这些有生命的火光之间,又有多少扇关闭的窗户,多少盏熄灭的灯光,多少个沉睡的人。必须努力重新汇合,必须争取和田野里那些疏落火光下的某些人取得联系。”(《人的大地》)“现在,他如同一个守夜人,在夜半发现黑夜也能揭示人类的秘密:这些召唤,这些灯火,这种不安。黑暗里一颗普通的星星:这是一座孤零零的屋子。……这些人以为他们的灯光就是照亮了他们自己简陋的桌子,殊不知在离他们八十公里远的地方,有人已被这灯光的召唤所感动,就好像他们是从一座荒岛上对着大海绝望地摇晃着这盏灯一样”。 (《夜航》)
此后多年,听电台节目的时间在变,地点在变,电台节目给我的感觉始终是那样:我在夜航,而它是我所看到的灯火,是我在置身人间感到独孤的时候,“人间”向我伸来的触须,犹如当年在运油航线上所感受到的那样。
在1990年,大城市的晚上,全家人在客厅里欢声笑语的时候,我独自在一间屋子里听收音机;在1992年,高考前的某个晚上,我守着收音机,等着8点的《听众点播》的文艺节目准时播出,好录下那首苏芮演唱的《北西南东》;1992年到1996年,整个大学时代的背景声音里,少不了寻找某个频道的电台节目时的那种杂乱的声音,那时候,我是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负责每天转播《午间半小时》。
1997年,我成为兰州音乐台的主持人,尽管此时我已换位,但坐在封闭的直播间里的那些时刻,依然犹如夜航,电台节目仍是“人间”的触须,是我和那些灯火发生联系的唯一方法。
似乎就这么注定了,最早听到电台节目的感受,将笼罩此后对电台节目的所有感受,人生始终如夜航,我们用尽一切方法与人间发生一点联系,用尽一切方法,摇晃着自己的灯火。
运油卡车,是世界上最孤寂的卡车,它们通常是东风牌或解放牌汽车,拖着一个大油罐,由国营运输公司的司机掌管。卡车通常从新疆南部的和田或者策勒、民丰出发,历时10天,穿过沙漠、戈壁,一直到达乌鲁木齐。后来,这趟旅程缩短成7天、5天、4天,但来回仍然需要10天半月,司机们仍然需要每天早晨6点发动汽车,夜里一点休息。
卡车行走在沙漠、戈壁上,景色永远没有什么变化,有变化的只有天空,朝霞变成晚霞,落日变成月牙,还有,就是收音机里的电台节目,它一直在变。
那时候的卡车上是很少自带收音机的,司机们通常自己买一个,再配几节电池,就带着上路了。我跟着我的小舅,策勒县运输公司的卡车司机,在运油线路上奔走的那些时间,就听着那个小小的、沾着油污的、有个黑色皮套的红梅牌收音机里传出的节目,《新疆新闻》、《农村大戏台》、《世界名曲》、《小说连播》、《评书连播》、《广播剧》、《小喇叭》,有时候是一首圆舞曲,有时候是一段西班牙的吉他曲,有时候是《杨家将》。在1983年,有一期新闻节目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那时候正在提倡“能挣会花”,号召老百姓多消费,那期节目做的就是“能挣会花先进典型”,记者在尽情嘲笑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陈旧观念后,走访了一个当年最风光的“万元户”家庭,赞美了他家的摆设、他全家人的着装以及饭菜的丰盛,激情洋溢地作出结语:“像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很多……”。时隔25年,我还记得,那时,我们的卡车正停在阿克苏附近的戈壁深处,等待车队的其他卡车从一个兵团农场出来与我们会合。正是中午,烈日灼人,那个铿锵的女声停下来的时候,可以听见戈壁里那种浩渺的风声。
有一次是秋天的夜里,车队在沙漠里休息,司机们点起一堆火,默默地围在周围,卷烟、喝军用水壶里的水,水壶在大家手里传来传去,谁接到就拿一支烟,喝一口水,有人拿了收音机出来放,歪歪曲曲的声音过后,突然出来一段弗拉明戈(Flamenco),欢快、热烈,裙摆似乎都要从收音机里探出来了。都是司机,没什么学识,却似乎都知道这音乐和这气氛最相合,频道就停在那里。后来,多少年,一听到弗拉明戈,想到的都是黑夜的沙漠里,油抹布和木板点起的一堆火后面,几张眼窝深、陷颧骨高耸的脸。
对于运油线路上的卡车司机和乘客们来说,收音机节目意味着什么呢7也许,那相当于在夜航的飞机上所看到的人间的灯火,就像圣·爱克苏贝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无数次写下的那样:“在茫茫夜海上,每颗火光都显示了一个心灵的奇迹。……但是,介于这些有生命的火光之间,又有多少扇关闭的窗户,多少盏熄灭的灯光,多少个沉睡的人。必须努力重新汇合,必须争取和田野里那些疏落火光下的某些人取得联系。”(《人的大地》)“现在,他如同一个守夜人,在夜半发现黑夜也能揭示人类的秘密:这些召唤,这些灯火,这种不安。黑暗里一颗普通的星星:这是一座孤零零的屋子。……这些人以为他们的灯光就是照亮了他们自己简陋的桌子,殊不知在离他们八十公里远的地方,有人已被这灯光的召唤所感动,就好像他们是从一座荒岛上对着大海绝望地摇晃着这盏灯一样”。 (《夜航》)
此后多年,听电台节目的时间在变,地点在变,电台节目给我的感觉始终是那样:我在夜航,而它是我所看到的灯火,是我在置身人间感到独孤的时候,“人间”向我伸来的触须,犹如当年在运油航线上所感受到的那样。
在1990年,大城市的晚上,全家人在客厅里欢声笑语的时候,我独自在一间屋子里听收音机;在1992年,高考前的某个晚上,我守着收音机,等着8点的《听众点播》的文艺节目准时播出,好录下那首苏芮演唱的《北西南东》;1992年到1996年,整个大学时代的背景声音里,少不了寻找某个频道的电台节目时的那种杂乱的声音,那时候,我是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负责每天转播《午间半小时》。
1997年,我成为兰州音乐台的主持人,尽管此时我已换位,但坐在封闭的直播间里的那些时刻,依然犹如夜航,电台节目仍是“人间”的触须,是我和那些灯火发生联系的唯一方法。
似乎就这么注定了,最早听到电台节目的感受,将笼罩此后对电台节目的所有感受,人生始终如夜航,我们用尽一切方法与人间发生一点联系,用尽一切方法,摇晃着自己的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