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信号蛋白4D在嗜酸性慢性鼻-鼻窦炎小鼠中的病理作用及意义

来源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32824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嗜酸性粒细胞信号蛋白4D(SEMA4D)在嗜酸性慢性鼻-鼻窦炎(ECRS)小鼠中的病理作用及意义。

方法

动物实验:使用曲霉蛋白酶与卵白蛋白创建ECRS小鼠模型,配置抗SEMA4D抗体治疗液。将ECRS小鼠模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小鼠接受腹膜注射抗SEMA4D抗体治疗,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溶液。治疗一个月后,收集小鼠鼻腔灌洗液(NLF),检测NLF内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炎性因子水平。细胞实验:分别使用人IgG-Fc及重组SEMA4D(rSEMA4D)处理人鼻上皮细胞(HNEpC)与人脐静脉细胞(HUVEC),采用体外血管渗透性测定试剂盒测定上皮细胞渗透性,使用RhoA G-LISA活化检测试剂盒测定HNEpC中活性RhoA,白细胞经内皮迁移试验检测嗜酸性粒细胞跨内皮迁移率。

结果

ECRS小鼠血清可溶性SEMA4D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小鼠(t=9.253,13.053,均P<0.05)。抗SEMA4D抗体处理的ECRS小鼠NLF中嗜碱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t=14.621,18.721,均P<0.05),且炎性因子IL-4及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t=19.261,9.766,均P<0.05)。渗透性试验表明,经rSEMA4D处理过的HNEpC,通透性均较对照细胞显著上升(P<0.05),嗜酸性粒细胞经内皮迁移率迁移率也显著升高(P<0.05)。rSEMA4D处理后,RohA活性均显著上升(P<0.05)。

结论

SEMA4D可能通过提高人鼻上皮细胞内RohA活性,增强内皮细胞通透性,促进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息肉,参与ECRS的发生及发展,而动物实验表明,抗SEMA4D抗体在改善ECRS小鼠模型NLF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炎症反应中具有明显的效果。

其他文献
基于情景教学法的线上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主动融入教学过程为目标,有利于提高线上教学效果。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山西医科大学2019级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为例,阐述了基于情景教学法的线上教学方式在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通过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留学生过程性评价的及格率为93.7%(74/79),优秀率为79.7%(63/79);
生日那天,爸爸妈妈让我许愿。  我闭着眼睛,想都没想,就许了一个愿:“我想要一个橡皮小人。”  一切都安静下来。我回到自己的卧室兼书房里,感到上衣口袋处有个东西在蹦蹦跳跳,我认为是自己的心还没有平复,等一会儿就好了,没想到“它”左冲右突起来——这显然不是一颗心能够闹出来的动静,一定另有他物。我用手抓了抓那个极不安静的地方,一个奇怪而充满孩子气的声音叫了起来:  “你抓疼我啦!我可是你要的橡皮小人!
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学校以“笃实”为校训,坚持“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人生尽责”的办学理念,树“立己利人,立公利国”之校风,倡“立德为范,立业为师”之师风,扬“立信砺行,立志砺知”之学风,守百年“养成国器,大道为公”育人之责任。学校办学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南通市首批课改样板学校等数十项国家、省和市级荣誉。学校现有市
主持人语  不少教师对教科研写作有抵触情绪,认为教科研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甚至认为教科研写作给自己带来了负担。对教科研写作“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的迷茫,是造成这种抵触情绪和痛苦的根源。  还有一类教师,他们热爱教科研写作,将教科研写作视作一种乐趣,在教科研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对于这一类教师,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无疑是每年一次的盛事。该竞赛由《江苏教育》编辑部于1989
我国青光眼的发病、诊断和治疗现状情况复杂且患病人群庞大,近年来随着白内障复明手术的开展和普及,青光眼性眼病致残或致盲问题越来越凸显。对于青光眼的管理策略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抓住青光眼防控的着眼点,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尽量降低青光眼的致残率和致盲率。(1)基于我国医疗行业制定的临床路径和公共卫生路径相结合的优势,强化青光眼防控意识,加强相关筛查技术设备的研发和专门的医疗队伍建设,做到早筛、早诊、早
健康与社会课程模块是汕头大学医学院开设的一个全新的、综合性的教学模块。该模块打破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相分离的课程设置,以全健康理念为核心,围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主线进行设计,构建了社会环境因素与健康、心理因素与健康、自然环境因素与健康、生物因素与健康、卫生服务与健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6部分的教学内容,旨在促进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的融合、交叉与渗透,加强对医学
目的调查中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的成效及其存在的问题,为不断提高住培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9月至10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住培基地完成培训的278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在从事医学相关工作的266名学员中,胜任力自评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学员占比97.4%(259/266);对住培各条目的评价中,学员满意人数超过70%的为17条,
目的探讨在非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流行病学教学中实施以需求为导向教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级春季学期在北京协和医学院选修流行病学课程的35名非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前的匿名调查掌握学生的专业背景和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安排教学模块和教学内容,以及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提前划分讨论小组,开展理论模块和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流行病学教学,通过结业成绩和课程评价评估教学效果
目的探讨混合教学模式在脊柱内镜手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进修脊柱内镜手术技术的21位学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访调查,探讨混合教学模式的效果、学员的满意度和疫情对进修学习的影响程度。结果调查发现,经过3个月的进修学习并返回原单位工作之后,42.9%(9/21)的学员可以独立开展脊柱内镜手术,57.1%(12/21)的学员未能独立开展
北京大学药学院本着"厚基础、强前沿"的原则,实施了"自上而下"的学术型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弱化二级学科概念,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形成了一套少而精的课程体系。加强过程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培育一批一流研究生课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培养"懂医精药"、具备过硬专业技能和广博人文情怀的一流药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