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例1男,61岁.因"发现右颈部肿物50余年"入院.患者50年前发现右颈部肿物,于1957年在当地医院行右颈部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不详,术后恢复良好,后肿物复发(具体时间不详),逐渐增大,肿物不随吞咽移动,无疼痛、发热,无心悸、大汗,无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压迫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入住本院.体检:心肺、肝脾无异常发现.实验室常规检查无异常.初步诊断:右颈部肿物性质待查.于2007年3月22日行"右颈
【机 构】
:
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病理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病理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病理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病理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1男,61岁.因"发现右颈部肿物50余年"入院.患者50年前发现右颈部肿物,于1957年在当地医院行右颈部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不详,术后恢复良好,后肿物复发(具体时间不详),逐渐增大,肿物不随吞咽移动,无疼痛、发热,无心悸、大汗,无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压迫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入住本院.体检:心肺、肝脾无异常发现.实验室常规检查无异常.初步诊断:右颈部肿物性质待查.于2007年3月22日行"右颈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为一局限性结节,位于皮下,界限较清。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室管膜瘤基因组DNA失衡与其组织学类型、分级和部位及患者性别和年龄的关系.方法 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了16例室管膜瘤的染色体基因组DNA获得和丢失.结果 16例室管膜瘤的基因组DNA获得和丢失检出率分别为15/16和13/16,共发现24个有DNA获得和19个有DNA丢失的染色体区带.黏液乳头状型(WHO Ⅰ级)的获得和丢失区带数均最多,而富于细胞型(WHOⅡ级)和伸长细胞型(WHOⅡ级
肾细胞癌是在临床行为、组织结构和细胞遗传学改变均不相同的一组肿瘤.肾细胞癌的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特性已有了详尽的研究,并且也发现了若干与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联的基因,但是由于肾细胞癌遗传学改变的高度复杂性和肿瘤间差异,迄今尚无确切的肾细胞癌发生发展的模型.WHO(2004)肾脏肿瘤组织学分类中已将肿瘤类型与特定遗传学改变相联系,标志着病理界对肾脏肿瘤的认识与了解进入了更深层次[1]。
EB病毒(BV)淋巴增殖性疾病国际分类会议于2008年9月8-9日在美国华盛顿Bethesda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召开.会议由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院(NIAID)和NIH少见病办公室联合主办.Elaine S.Jaffe和Jeffrey Cohen教授是会议组织者,共有40人参加会议,其中包括14位病理学家和26位病毒学家、免疫学家、感染病学家、血液病学家和肿瘤
卵巢肿瘤种类繁多、形态复杂,各种类型肿瘤之间形态又有交叉重叠,而且卵巢也是体内多种组织器官恶性肿瘤的好发转移部位,不同类型卵巢肿瘤的治疗和预后迥异,因此正确诊断卵巢肿瘤对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非常重要。
患者女,69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无黑便,服用消炎药可缓解.近1个月症状逐渐加重,于2006年2月23日入本院诊治。
目的 探讨18q21在人胰腺导管腺癌和慢性胰腺炎中杂合性缺失(LOH)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18q21上的位点RP11-729G3和RP11-850A17作为目的 片段,选择接近18号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点RP11-621L6作为参照位点,利用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提取、纯化相应位点的DNA,用切口平移法分别标记生物素和地高辛后制成双色探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30例胰腺导管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性疾病是妇女最常见的疾病,发病可局限于一个部位、几个部位或致整个盆腔脏器.病原菌有细菌、病毒、沙眼衣原体等。
患者女,69岁.因外阴肿物30年于2008年4月22日来院就诊.患者30年前无任何诱因出现外阴部肿块至今,无任何不适,此次临床诊断外阴肿物,患者同意进行手术切除.术中所见:小阴唇内侧一淡红色细蒂息肉状肿物,蒂根部位于阴道口.遂行自根部肿物切除术后送病理检查。
患者女,46岁.左手掌侧肿块1年余,近期逐渐增大伴胀痛、轻微麻木就诊.无相关部位损伤史.体检:左手掌桡侧近掌指关节掌侧面皮肤隆起,皮肤表面颜色正常,无破溃,其下触及条索状肿块,有压痛,肿块欠活动,质地中等,手指功能无明显受限.术前B超检查无明显阳性发现.以手部肿块,可疑脂肪瘤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置较深,沿正中神经生长,呈长条状,表面光滑,与神经尚可分离,质地中等,予以完全切除.术后胀痛及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