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因此学生的学习需要探究,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探究。在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课堂教学中,只有以接受性学习为基本条件,再进行一系列适当的探究性学习,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对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有效整合,让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学习方法得到进一步优化,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接受性学习;整合
一、引言
数学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课程之一,数学学习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认知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探究性学习,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然而,课堂上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要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条件下进行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接受性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系统知识,能弥补探究性学习的不足。因此,只有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使之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由“厌学”到“愿学”的转变,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1.关于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状况
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加强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教师不应以讲授课本为专务,而要为学生创设能够独立思考的情景,令其自为理解。”20世纪80年代初期,探究性学习理论开始进入我国,很多教育教学工作者开始对探究式学习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
余文森教授(2002)认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趋势,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主动学习。在传统学习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一般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学习,缺少主动性,而现代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另一方面,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凸显探究、发现、研究等过程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等。
杨忠(2014)也认为:在素质教育时代,初中教育更重视综合教育,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讲解,还是对数学思想的一种培养。而实施探究性学习便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这些观点表明了人们开始意识到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关于接受性学习的研究状况
黄梅认为,在满足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下,讲解式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科知识的内在功能,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并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得系统性的科学知识,这也充分体现出有意义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李运萍、刘志红在《接受性学习的产生与发展》一文中提出:“接受性学习虽然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不如探究性学习,但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来看却更胜一筹;虽然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方面不如探究性学习,但从实施的现实可能性来看,接受性学习更易于实施。再者说来,学生通过接受性学习获得的基础知识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离开了这些知识,探究性学习就无法正常开展。”
纵观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可以看出,接受性学习依旧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主要模式。
3.关于两种学习整合的研究
扬州大学的刘久成教授认为: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在一定意义上是优势互补的两种学习方式。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将两种学习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于教学实践是一种合理的教学选择。
江建忠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可以相互整合,科学合理地运用两种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能够保持对学习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李鑫认为,中学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过渡过程,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知识并不都是需要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来获取的。一方面,从知识的分类角度来看,有的知识不需要经过探究、启发,只需通过教师的传递,学生就可以熟练掌握,如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政策性知识,这些知识是既定存在的,不需要进行探究。另一方面,一些特定类型的知识和技能,由于比较特殊,如果只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习效果比较低下,而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自主探究为辅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各种知识进行理解、掌握和运用。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辩证地看待这两种学习方式,将两者整合并融入学生的学习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两种学习方式整合策略的相关研究
刘久成认为,两种学习整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知识的分类来看;第二,从培养目标的完整性来看;第三,从学习方式的互补性来看。
翟绪红在《浅谈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策略研究》一文,用了出租车收费的例子来阐述了两种学习方式的整合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而具体的操作模式没有说清楚。
陈志容认为,在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學实践中,教学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要用传统的接受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然后再在实践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第二,创造全新的学习方法,并将学习方法融入学生已有的学习方法中,使其逐渐形成意识和习惯;第三,适时适当地进行综合探究;第四,探究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
杨文健认为,要把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加以整合,目的是发挥两者的长处。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杨文健提出以下三个重点: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逐渐将探究性学习方法引入到课堂中,将接受性学习模式转移到课外,目的是为探究式学习服务;第二,在教学问题的选择上应该加以重视,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与师生共同发现的问题集合起来进行讨论;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问题的引导。 李鑫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两种学习方式的整合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确定学生的学习方式;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探究性学习的先决条件;第四,要对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结合点进行发掘。
邓永财认为,两种学习方式融合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松散结合形式,是指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作为指导思想,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性学习。第二,紧密结合形式,是指把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有机地融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三、简要评述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找与研读,笔者对课题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课题的研究方向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在研读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前辈们所做的研究与笔者的研究有些不同的地方,总结归纳出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的领域不同
不管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还是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他们的理论主要针对教育领域,而本课题所针对的是数学教学领域,在课题的前期构想过程中以布鲁纳和奥苏贝尔的教育理论为课题指引方向,然而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数学有其特有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必须把两种理论有效运用到课堂教学上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研究的层面不同
笔者通过细心研读发现,一些关于两种学习的整合策略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如陈志容的《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整合探讨》,邓永财的《试论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融合》等论文,而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为指导,重点偏向于教学实践层面的研究,依托课堂教学所反馈的真实情况不断完善课题的相关研究工作。
3.研究的主线不同
关于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的相关文献并不是很多。如江建忠的《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整合》,李錱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整合下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都是关于物理方面的学习方式整合,杨文健的《试论化学“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整合》是关于化学方面的学习方式整合,而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两种学习方式整合的研究。
4.研究的焦点不同
相关文献研究的焦点更多的是倾向于小学、高中和中职学校的数学学习方式整合的研究,如刘久成的《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融合》和翟绪红的《浅谈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策略研究》研究的焦点是小学数学;穆岩的《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整合》研究的焦点是高中数学;陈丽贤的《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思考》研究的焦点是中职数学。由于不同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会有所不同,因此小学数学学习方式一般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导,高中数学学习方式一般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而初中数学学习方式恰好是两者并重,也正因如此有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四、结束语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在接受中有探究,在探究中有接受。不管是探究性学习还是接受性学习,都是当今课堂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手段。教师在营造更高效的课堂学习模式的同时,努力克服两种学习方式所存在的弊端,使其各自发挥优点,扬长避短,让这两种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陈丽贤.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思考[J].廣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3(4).
[2]余文森.简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2(1).
[3]杨忠.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4(3).
[4]黄梅.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合理运用的研究”(课题编号:1201532795)研究成果。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接受性学习;整合
一、引言
数学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课程之一,数学学习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认知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探究性学习,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然而,课堂上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要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条件下进行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接受性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系统知识,能弥补探究性学习的不足。因此,只有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使之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由“厌学”到“愿学”的转变,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1.关于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状况
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加强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教师不应以讲授课本为专务,而要为学生创设能够独立思考的情景,令其自为理解。”20世纪80年代初期,探究性学习理论开始进入我国,很多教育教学工作者开始对探究式学习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
余文森教授(2002)认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趋势,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主动学习。在传统学习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一般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学习,缺少主动性,而现代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另一方面,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凸显探究、发现、研究等过程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等。
杨忠(2014)也认为:在素质教育时代,初中教育更重视综合教育,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讲解,还是对数学思想的一种培养。而实施探究性学习便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这些观点表明了人们开始意识到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关于接受性学习的研究状况
黄梅认为,在满足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下,讲解式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科知识的内在功能,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并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得系统性的科学知识,这也充分体现出有意义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李运萍、刘志红在《接受性学习的产生与发展》一文中提出:“接受性学习虽然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不如探究性学习,但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来看却更胜一筹;虽然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方面不如探究性学习,但从实施的现实可能性来看,接受性学习更易于实施。再者说来,学生通过接受性学习获得的基础知识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离开了这些知识,探究性学习就无法正常开展。”
纵观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可以看出,接受性学习依旧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主要模式。
3.关于两种学习整合的研究
扬州大学的刘久成教授认为: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在一定意义上是优势互补的两种学习方式。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将两种学习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于教学实践是一种合理的教学选择。
江建忠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可以相互整合,科学合理地运用两种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能够保持对学习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李鑫认为,中学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过渡过程,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知识并不都是需要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来获取的。一方面,从知识的分类角度来看,有的知识不需要经过探究、启发,只需通过教师的传递,学生就可以熟练掌握,如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政策性知识,这些知识是既定存在的,不需要进行探究。另一方面,一些特定类型的知识和技能,由于比较特殊,如果只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习效果比较低下,而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自主探究为辅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各种知识进行理解、掌握和运用。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辩证地看待这两种学习方式,将两者整合并融入学生的学习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两种学习方式整合策略的相关研究
刘久成认为,两种学习整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知识的分类来看;第二,从培养目标的完整性来看;第三,从学习方式的互补性来看。
翟绪红在《浅谈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策略研究》一文,用了出租车收费的例子来阐述了两种学习方式的整合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而具体的操作模式没有说清楚。
陈志容认为,在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整合的教學实践中,教学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要用传统的接受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然后再在实践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第二,创造全新的学习方法,并将学习方法融入学生已有的学习方法中,使其逐渐形成意识和习惯;第三,适时适当地进行综合探究;第四,探究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
杨文健认为,要把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加以整合,目的是发挥两者的长处。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杨文健提出以下三个重点: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逐渐将探究性学习方法引入到课堂中,将接受性学习模式转移到课外,目的是为探究式学习服务;第二,在教学问题的选择上应该加以重视,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与师生共同发现的问题集合起来进行讨论;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问题的引导。 李鑫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两种学习方式的整合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确定学生的学习方式;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探究性学习的先决条件;第四,要对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结合点进行发掘。
邓永财认为,两种学习方式融合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松散结合形式,是指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作为指导思想,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性学习。第二,紧密结合形式,是指把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有机地融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三、简要评述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找与研读,笔者对课题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课题的研究方向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在研读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前辈们所做的研究与笔者的研究有些不同的地方,总结归纳出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的领域不同
不管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还是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他们的理论主要针对教育领域,而本课题所针对的是数学教学领域,在课题的前期构想过程中以布鲁纳和奥苏贝尔的教育理论为课题指引方向,然而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数学有其特有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必须把两种理论有效运用到课堂教学上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研究的层面不同
笔者通过细心研读发现,一些关于两种学习的整合策略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如陈志容的《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整合探讨》,邓永财的《试论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融合》等论文,而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为指导,重点偏向于教学实践层面的研究,依托课堂教学所反馈的真实情况不断完善课题的相关研究工作。
3.研究的主线不同
关于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的相关文献并不是很多。如江建忠的《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整合》,李錱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整合下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都是关于物理方面的学习方式整合,杨文健的《试论化学“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整合》是关于化学方面的学习方式整合,而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两种学习方式整合的研究。
4.研究的焦点不同
相关文献研究的焦点更多的是倾向于小学、高中和中职学校的数学学习方式整合的研究,如刘久成的《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融合》和翟绪红的《浅谈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策略研究》研究的焦点是小学数学;穆岩的《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整合》研究的焦点是高中数学;陈丽贤的《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思考》研究的焦点是中职数学。由于不同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会有所不同,因此小学数学学习方式一般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导,高中数学学习方式一般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而初中数学学习方式恰好是两者并重,也正因如此有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四、结束语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在接受中有探究,在探究中有接受。不管是探究性学习还是接受性学习,都是当今课堂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手段。教师在营造更高效的课堂学习模式的同时,努力克服两种学习方式所存在的弊端,使其各自发挥优点,扬长避短,让这两种学习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陈丽贤.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思考[J].廣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3(4).
[2]余文森.简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2(1).
[3]杨忠.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4(3).
[4]黄梅.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合理运用的研究”(课题编号:120153279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