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临床应用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7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收集应用黄芪建中汤的临床病例50例,归纳了该方适用的临床常见病症并探讨其疗效机制和加味。黄芪建中汤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也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
  关键词:黄芪建中汤;临床应用;组方分析
  黄芪建中汤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所创。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较为完整地论述了黄芪建中汤的组方和功效。现代中医所谓的黄芪建中汤是在张仲景的基础上,根据具体临床病症进行药味的加减配伍而成。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黄芪建中汤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在补益气、血、阴、阳诸不足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一、黄芪建中汤的临床应用
  笔者在T市Z医院消化科实习期间,发现黄芪建中汤对内科病症尤以证属脾胃虚寒的胃痛,胃胀,腹痛疗效显著。为此,笔者搜集了50例临床加减应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内科病症的验案,其中,消化性溃疡24例,慢性胃炎23例,汗证2例,产后发热1例,归纳总结了其疗效机制,并初步探究其规律,现将典型个案举隅分析。
  消化性溃疡案例(胃溃疡):杨某,男,38岁。2014.10.8日就诊。腹部经常疼痛四年有余,曾服多种西药,疗效不显。症见患痛绵绵,多在空腹,劳累等情况下发病或病情加重,喜温喜按,得食痛减,纳谷不香,面黄体瘦,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经钡餐透视为“胃小弯溃疡”。脉证合参,系中焦虚寒,虚劳胃痛。方用黄芪建中汤。处方:黄芪20g, 桂枝10g,炒白芍15g, 炙甘草10g, 饴糖50g(兑服),生姜三片,大枣五枚,三剂水煎服。进药后痛即停止,纳谷转香,原方续进六帖,诸症随之消失。
  按:该症应属脾胃阳虚证。根据《内经》“虚则补之”原则,此案选择了黄芪建中汤治疗。因脾阳虚衰,运化无权,可见纳谷不香,面黄体瘦;阳虚则寒,温煦失职,故见脘腹隐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肢冷。舌脉亦为脾胃阳虚失运的表现。故治用黄芪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切中病机,疗效显著。
  黄芪建中汤用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时,以胃脘空腹痛,喜热饮,喜温喜按,得食痛减,舌淡作为主要辨证要点。有学者实验研究证明,黄芪建中汤在治疗胃溃疡方面效果较好,且复发率较低,具有较大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1]。
  慢性胃炎案例(慢性萎缩性胃炎): 韩某,女,50岁,2014年10月就诊。主诉胃脘疼痛伴泛吐清水3天。3天前,因饮食不当出现胃脘疼痛,以隐痛为主,喜暖喜按,伴泛吐清水,神疲乏力,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脉细缓无力。西医诊断: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之胃痛。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处方为黄芪20g,桂枝15g,甘草3g,白芍15 g,生姜10g,香附10g,陈皮15 g,共服药 3 剂,痊愈。
  按:本证属脾胃虚寒证。因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从内生,寒凝气滞,出现胃脘隐痛,喜暖喜按;脾不运化,胃失和降,中阳不运,水饮停骤,故泛吐清水;脾阳虚,致使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缓。故选用黄芪建中汤温中益气,和里缓急,疗效显著。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症,多以纳呆,食后腹胀,嗳气,反酸,口干,乏力等为主要辨证要点。有研究者从实验观察的角度证实“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肯定,能够改善中医症状和体征”[2],这也为本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
  产褥感染案例:孙某,女,27岁,2013年4月12日初诊。患者难产婴亡,失血过多,又加悲伤过度,发热八日不退。症见:头晕发热(38.9℃),纳呆,少气懒言,精神抑郁不熟,心悸少寐,胸痞乳胀,腹痛腰酸,身热而四肢欠温,汗出而热不退,口淡不渴,面色少华,体质瘦弱,舌质嫩,苔薄,脉沉细而数。选用黄芪建中汤加减化裁。黄芪15g,白芍10g 甘草6g 肉桂3g,柴胡8g,黄芩6g,党参10g,茯神15g,制香附10g,生地10g,川郁金10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2剂。4月14日复诊,热势减轻(37.6℃),病情好转。依原方再进三剂,药尽热清病愈。
  按:此病案是甘温除热法的具体应用。甘温除热即用甘温补益之品益气生血以解除虚热,适用于内伤气虚或血虚发热。此症病机关键在于气血两虚,属于脾胃元气耗伤之内伤发热证。根据《内经》“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原则,治以甘温之剂来建立中宫,温运脾胃。尤在泾谓曰:“欲求阴阳之和者必求于中气。”中气得以建立则气血生化有源,阴阳协调,诸寒热错杂证可愈。本方以“甘温除热”调理阴阳气血之虚,以肉桂易桂枝,意在“引火归源”。柴胡郁金疏肝解郁,清热理气;党参,茯苓健脾益气安神;生地滋阴清热凉血。诸药合用,疗效显著。
  多汗症案例:吴某,女,49岁,2012年7月就诊。自述间断汗出,恶风一年,易感冒,神疲乏力,纳呆食少,食后腹胀,周身酸疼,面色恍白少华,舌淡苔白,脉虚弱。中医辨证为汗证,属肺卫不固。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5g,甘草30g,大枣15枚 生姜10g,饴糖10g,白术15g麦冬15g.服五剂症状大减。
  按:汗证是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汗证病位在卫表肌腠,由于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虚弱,腠理不固表现为自汗出。而肺气的盛衰也取决于脾气的强弱,亦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之说,可见肺正常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的充养,肺卫不固自然也和脾失健运有密切联系。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本证患者由于脾胃失于健运,日久伤阳,以致肺气不充,阳气护卫腠理失司,津液外泄而为汗证。故本证从脾胃虚损来论治,方用黄芪益气固表止汗,桂枝,芍药相配,调和营卫。生姜,甘草,大枣温运和中,补脾益肺,疗效显著。
  二、黄芪建中汤的古代应用
  黄芪建中汤即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组成,功效为温中补气,和里缓急。“里急”,即里虚脉急,腹中当拘急疼痛。“诸不足”,即指气血阴阳俱不足。尤在泾谓曰:“急者缓之必以甘,不足者补之必以温,而充虚塞空,则黄芪尤有专长也”。黄芪建中汤的后续发展在历代医家著作中都有过论述,如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虚损赢瘦不堪劳动方第三十三》 、孙思遂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黄芪建中汤》 、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胜衰论》等著作中都收录了黄芪建中汤。而清代高学山在《高注金匮要略》中更为精炼的总结了黄芪的药性与黄芪建中汤的功效,“诸不足者,俱就阳气而言,盖指胃分之悍气,胸分之宗气及表分之卫气,诸样不足之谓。总之,黄芪建中汤的组方、药理和疗效经过后世的改进与总结,逐渐发掘了其在治疗虚劳、脾虚内伤发热、建中益脾、补气扶弱和调整阴阳等方面的作用。
  三、黄芪建中汤的组方分析
  黄芪建中汤在《金匮要略》的原方组成为:黄芪一两半,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怡糖一升,大枣十二枚。正是上述单味药及其剂量的组合才能完整、全面地发挥黄芪建中汤的功效。
  本方以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共奏温中补气,调和营卫之功。体现了中医辩证论治的思想和用药上“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黄芪建中汤证的病机在于脾胃虚寒。故临床凡属于脾胃虚寒证或阴阳两虚证偏脾胃气虚证者,临床效验均比较显著。有研究者从实验观察的角度证实“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肯定,能够改善中医症状和体征”[3],这为本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
  黄芪建中汤在内科病方面应用广泛,针对现代医学所说的消化性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再生障碍性贫血,多汗症,慢性微热,胃肠机能紊乱等疾病均有显著疗效,这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刘志坚.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的 45 例临床观察[J],2013 ,12
  [2]钟耀文.黄芪建中汤临床应用的规律探析[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8,30.
  [3]付强,王祖龙,蒋士卿.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30例[J].中医学报,2013,(18):76.
其他文献
陶长江,北京怀柔人。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延安文学》《北京作家》《辽河》等。  夏初的早晨,太阳很好。安凯琦少有地赖在床上,四肢肆意舒展,扭动。刚才还在窗台上的阳光,转瞬间爬上了床,鲜明地将床分为明暗两色。安凯琦追逐着光线,试着将自己一次次切割。无聊,也无趣。  毕小惠踢踢踏踏走出卫生间,进了厨房。安凯琦突发奇想,嗖地坐起身子,双手麻利地解开睡衣扣子,脱下裤子,全身上下只剩一条内裤,赤条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巨大腹壁切口疝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到2013年2月医院接受治疗的术后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共34例,对照组17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和疝修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经过巨大腹壁切口疝治疗后,痊愈率高达52.94%,好转率高达29.41%,患者痊愈率和好转率比对照组显著高,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明显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急性腹痛分诊误诊的原因和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4 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50例急性腹痛患者中被误诊的患者共计有8例,达到了5.33%的比例;其中有1例儿科,达到了12.5%的比例,1例妇产科,达到了12.5%的比例,3例外科,达到了37.5%的比例,3例内科,达到了37.5%的比例 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心衰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4例,A组采取5mg/h的剂量,B组采取10mg/h的剂量,C组采取20mg/h的剂量,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尿量、心功能改善、血钾浓度、血乳酸、血碳酸氢根及B超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搏出量、心脏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期刊
摘要: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易于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征性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青壮年发病最多,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春冬季易发或加重,夏秋季多缓解。病因和发病机理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感染链球菌、免疫功能异常、代谢障碍及内分泌变化等有关。目前西医治疗上未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而中医多认为此病由素体血热,或饮食肥甘厚味,或情志内伤等脏腑蕴毒,加之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碧兰麻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及麻醉效果。方法:择取于2014年4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牙体牙髓病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对这102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是使用利多卡因麻醉治疗(参照组,共有51例)以及使用碧兰麻进行麻醉治疗(研究组,共有51例)。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效果较参照组显著要好,研究组的满意程度较参照组显著好,p<0.05。结论:碧兰麻在牙体牙髓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和研究在治疗过程中选取钙通道阻滞剂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创抽取120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门诊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而对照治疗上则给予利尿剂治疗,探讨不同治疗方案患者血压改善情况和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 :评价灯盏细辛治疗射血分数正常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共8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4例。对患者同时进行常规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同时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BNP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通过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资料86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8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综合性康复治疗之后,生活能力、阴性症状以及社交能力改善情况和对照组比较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近期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且肾功能不全患者共66例,其中采用标准通道与微通道PCNL患者各3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3、7、10天的血肌酐水平、肾小球滤过率,并统计分析肾功能好转、稳定与恶化患者例数,分析两种手术对肾功能影响。结果:标准通道组患者术后3d、7d、10d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