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非的主动加入将“金砖四国”改写成“金砖五国”。
打破一种惯性运转的模式,需要非常规力量。如果,暂且将金融危机视为这样一种力量,那么世界经济正在悄然改变着“在美国的带动下,世界经济惯性循环发展”的轨迹。
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下,4月14日,在最美丽、最浪漫之地——中国海南三亚迎来的“金砖五国”第三次峰会的召开。世界对于这次峰会的关注不亚于当前最高端的会议“G7”。
本次峰会主题被确定为“展望未来、共享繁荣”。峰会由东道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主持,巴西总统罗塞夫、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辛格、南非总统祖玛应邀与会。会后,五国发表联合声明《三亚宣言》,称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国家在维持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加强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关系,本着开放、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以循序渐进、积极务实的方式推进金砖国家合作。
实际上,在金融危机过后,基于寻求发展、共度难关的要求,“金砖四国”已开始寻求合作。首届峰会于2009年6月16日在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堡召开,会后的声明重申了新兴国家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这次峰会传递给全世界一个明确的信号:“金砖四国”将不再单纯是纸面上的文字游戏和统计学意义上的虚拟组织,而是开始进行具备可操作性的政治经济合作。
第二次峰会于2010年4月12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这次会上“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初步形成,经四国讨论,决定吸收南非加入,形成“金砖五国”。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着重强调的是,“决心保持本国经济复苏并为促进全球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从以上三次峰会的召开可以看出,“金砖五国”正在努力追求“一个并非政治集团、却可以超越政治集团跨国家的更新制度的经济合作组织。”
十年的跨越
10年前,高盛前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的报告中最先提出“金砖四国”概念,这个简称来自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国名开头字母BRIC(Brazil、Russia、India、China)的谐音BRICK(意指砖头),可以说这个概念的得来纯属偶然。但当时很多知名机构并未预料到这个纯经济概念经过十年的集聚可以演变成世界经济重要的一极。
根据奥尼尔的这份报告,高盛公司在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通往2050年的道路》的全球经济报告中预言到:BRICs将于2050年统领世界经济风骚,其中:巴西将于2025年取代意大利的经济位置,并于2031年超越法国;俄罗斯将于2027年超过英国,2028年超越德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中国很可能会在2041年超过美国从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印度可能在2032年超过日本;BRICs合计的GDP可能在2041年超过西方六大工业国(G7中除去加拿大),这样,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大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和俄罗斯。
以上的预测是高盛运用最新人口统计预测、资本积累和生产力增长模型完成测算,做出的断言可以称之为“高盛奇迹”。在10年前,“金砖四国”非常弱小,巴西虽然资源丰富,但除了桑巴和足球,确实没有什么能让人刮目之处;俄罗斯也未步出经济困境,2003年国民所得比非洲小国加彭、中美洲牙买加都要低;印度还远没有成就今天的“世界办公室”,贫困人口的比例还相当之大;中国虽然已经驶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对于长期发展的疑问还是挥之不去。当时的金砖四国经济规模还不到G6的15%。
10后,“金砖四国”已从弱小逐步走向强大,加之非洲的加入,这个后起的新型合作组织逐步在验证“高盛奇迹”。可以想象,拥有全球30%领土面积和42%的人口的“金砖五国”一旦“給力”,产生的集合爆发力将改变维系多年的世界经济格局。
4月7日,就是在峰会之前,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1)》预计,按照市场汇率估算,金砖四国(不含南非)的GDP总量将从2008年占世界份额的15%上升到2015年的22%——四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同时四国的GDP增量也将占世界增量的1/3。
不光是中国的预测这么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作出相似的预测。4月11日,IMF发布了半年度报告《世界经济展望》,认为全球经济在未来两年将继续复苏,其中作为世界主要新兴经济体的“金砖五国”将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IMF预测,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5个金砖国家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中国经济在今明两年的增速将分别达到9.6%和9.5%,位居五国之首;而作为金砖国家的新成员,南非经济的增速也将分别达到3.5%和3.8%。
一体化在途中
不论什么样的经济合作组织,差异性是决定这个组织的“粘合性”。这种“粘合性”会障碍合作的广度、深度与默契。目前从时间上和“金砖五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来看,这种“粘合性”还需观察与考验。特别是“金砖五国”之间存有的意识领域差异,这些都决定这个年轻的新型合作组织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就在峰会召开前,也就是3月24日在北京召开了为期两天的金砖国家智库会议,来自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的6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创新“和而不同”的发展模式、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加强务实合作与机制化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关贵海指出,金砖国家已经形成以领导人会晤为核心,以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外长等部长会晤和专门高官会为支撑,以智库年会等二轨会议为辅助的制度性框架,合作机制化已经初步成型,但基础尚待稳固,从长远看,发展与创新的潜力仍然很大。
与会专家杨洁勉认为,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有外长会议、财长会议和峰会等若干层次,目前只是一种软机制,仅具有松散的论坛性质,甚至没有秘书处,也尚未形成一致的指导性规范,内部稳定性还有待加强。建议金砖智库应该让当前软性机制发挥更大作用,把一些好的理念转化成行动纲领,尤其是应对分歧和差异。团结基础上的多样化发展是合作的重要原则。
其实,欧盟的建立对“金砖五国”的制度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由于“金砖五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包容性”成为金砖国家制定行动纲领和机构设置得基石。在本次峰会上,“包容性发展”得到五国的共同认可。《三亚宣言》在此问题上旗帜鲜明地表示,“我们愿加强同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有关国际、区域性组织的联系与合作”。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无论在成员国之间还是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之间始终坚持包容性。毋庸讳言,金砖国家五个成员国在国情、体制、利益等方面不尽相同,在一些问题上也存有分歧、竞争甚至矛盾,但五国始终本着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精神,通过友好协商减少分歧,化解矛盾,增进共识。在处理同其他国家关系时,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始终尊重其他国家的意愿,从不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并尽可能地照顾其利益。
“包容性”可以说是原则,也可以说是手段,更可以说是路径,“金砖五国”的政治家深谙在如今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包容性”才是“展望未来、共享繁荣”的一切保障。
实质性的利益
利益是永远维系的一种组织的纽带。在本次峰会上,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成员签署《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这一协议被外界认为是“去美元化的新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严控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具体对策。
本次峰会共同发表的《三亚宣言》中已经提到,支持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以建立能提供稳定性和确定性的拥有广泛基础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同日,签订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巴西开发银行、俄罗斯开发与对外经济活动银行、印度进出口银行和南非南部非洲开发银行等五家成员行将在四方面加强合作。具体包括:稳步扩大本币结算和贷款的业务规模,服务金砖国家间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积极开展项目合作,加强金砖国家在资源、高新技术和低碳、环保等重要领域的投融资合作;积极开展资本市场合作,包括发行债券、企业上市等;进一步促进成员行在经济金融形势以及项目融资方面的信息交流。
《协议》表明,“金砖五国”已将提速本币合作进程,寻求规避贸易中使用美元带来的汇率风险和成本的时机已趋于成熟。
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巴西、印度、俄罗斯联邦和南非)进出口贸易额合计达59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5.8%,高出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体增幅16.3个百分点。印度和巴西分别为我国外贸进出口第九、十大贸易伙伴,俄罗斯和南非分列第十一、十四位。强劲的贸易增长为“金砖五国”的金融的进一步合作与融合提供前提条件。
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说:“在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框架内,进一步探讨扩大本币结算和贷款业务的方式和途径,开展本币授信合作,建立一个更为开放和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体系。”
实际上,在去年4月的巴西峰会上,中巴印俄共同发起成立了银行合作机制,今年4月,南非开发银行正式加入。目前中国与俄罗斯之间已尝试性地进行本币结算,初步建立这种结算的模式,在较为成熟的基础上,在金砖国家之间推行这种结算方式。
自去年至今,国际期货一直处于高位徘徊,美元的流动性泛滥和贬值让许多国家承担着“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目前,金砖五国正处于发展阶段,既是贸易大国,又是出口大国,五国之间的贸易结算80%是利用美元,因此五国的企业就要承担汇率和利率的风险。
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香港分行代总裁阿宁迪塔•高什说:“中小型企业需要安全的资金渠道能够降低资金的成本,减少汇兑的损失,实际上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非常关注交易成本,因为往往他们的交易量是低量的,其中,成本又可以细分成结构成本和交易成本,那么结构成本往往就是因为货币的换算造成的,如果印度希望从巴西进口他们就需要用美元结算,这对于这个进口商来说在外汇上面就有很多的风险。”
截止到2010年年底,全球外汇储备余额为9.4万亿美元,其中五国外储占全球的75%,仅中国外汇储备就占到了全球的1/3(今年一季度已经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美元趋势性贬值使五国储备系统承受更大压力。因此,金砖国家迫切需要为庞大的外储寻找出路,来提高对外资产的收益率。金砖国家要减少美元资产和美国债券投资,而转向相互之间的股权投资和产业投资,这不仅会改变中国长期以来的全球资本循环模式,也必将切实扭转全球财富失衡的局面。
不过,从现实情况看,无论是构建超越货币主权的记账单位SDR(特别提款权),还是建立多元化的储备体系,都注定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本币结算远不只是一个结算问题,更重要的是必然涉及资本市场,以及人民币的全面可兑换等问题。因为在推本币结算中,必然面临一个贸易逆差的问题。在金砖五国的货币当中,相形之下,人民币币值更为稳定,所以五国之间使用人民币的可能性比较大。一旦使用人民币结算,中国就要面临稳定的贸易逆差,这是很大挑战。而逆差发生之后,人民币将进入资本市场,又面临着人民币的全面可兑换问题。而目前各国之间的货币都是进行管制的,而且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也表明了资本进行管制的必要性。”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讲到。
非洲的意义
随着南非的加入,新兴经济体已步入了由“金砖五国”领衔的时代。直至今日,仍有反对声音,最有代表的就是被称为“金砖四国”之父的吉姆•奥尼尔。奥尼尔认为:“如果仅考虑到南非是代表整个非洲大陆,我也许能理解为什么南非想要成为这个精英俱乐部中的一员,但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明智之举。南非的GDP仅为350亿美元,远远低于其他金砖四国国家。”
这对这一观点,南非贸易部长罗伯•戴维斯表示,虽然南非并不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非还是非洲地区最重要的黄金、铂和铜生产国,其市场规模也是非常可观的。因此,无论从经济规模还是从影响力上看,南非无疑都是非洲大陆最重要的国家。
非洲现在是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今年经济增长有望达到5%,而南非是非洲最大经济体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总量的1/3,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此外,南非相关企业在非洲金融、电力、电信、建筑、农业等行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金砖四国”与非洲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南非为四国拓展与非洲的合作提供了机遇。南非将成为“金砖国家”进入非洲的门户,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南非国际化的进程。
可以看出,非洲正像一个年轻少年追赶着自己的梦想,接纳南非的加盟,无论在经济合作还是参与国际政治都得到一个跨度性地提高,这一涵盖亚洲、欧洲、拉美与非洲的金砖机制,将更具代表性、有更强的国际发言权。“南非加入使金砖平台具有了全球性含义”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逸舟指出。
此外,随着“金砖五国”的磁力效应,诸多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土耳其、沙特阿拉伯……都有可能成为下一块“金砖”,金砖国家也将在不远的未来进入“膨胀期”。
打破一种惯性运转的模式,需要非常规力量。如果,暂且将金融危机视为这样一种力量,那么世界经济正在悄然改变着“在美国的带动下,世界经济惯性循环发展”的轨迹。
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下,4月14日,在最美丽、最浪漫之地——中国海南三亚迎来的“金砖五国”第三次峰会的召开。世界对于这次峰会的关注不亚于当前最高端的会议“G7”。
本次峰会主题被确定为“展望未来、共享繁荣”。峰会由东道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主持,巴西总统罗塞夫、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辛格、南非总统祖玛应邀与会。会后,五国发表联合声明《三亚宣言》,称金砖国家和其他新兴国家在维持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加强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关系,本着开放、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以循序渐进、积极务实的方式推进金砖国家合作。
实际上,在金融危机过后,基于寻求发展、共度难关的要求,“金砖四国”已开始寻求合作。首届峰会于2009年6月16日在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堡召开,会后的声明重申了新兴国家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这次峰会传递给全世界一个明确的信号:“金砖四国”将不再单纯是纸面上的文字游戏和统计学意义上的虚拟组织,而是开始进行具备可操作性的政治经济合作。
第二次峰会于2010年4月12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这次会上“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初步形成,经四国讨论,决定吸收南非加入,形成“金砖五国”。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着重强调的是,“决心保持本国经济复苏并为促进全球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从以上三次峰会的召开可以看出,“金砖五国”正在努力追求“一个并非政治集团、却可以超越政治集团跨国家的更新制度的经济合作组织。”
十年的跨越
10年前,高盛前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的报告中最先提出“金砖四国”概念,这个简称来自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国名开头字母BRIC(Brazil、Russia、India、China)的谐音BRICK(意指砖头),可以说这个概念的得来纯属偶然。但当时很多知名机构并未预料到这个纯经济概念经过十年的集聚可以演变成世界经济重要的一极。
根据奥尼尔的这份报告,高盛公司在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通往2050年的道路》的全球经济报告中预言到:BRICs将于2050年统领世界经济风骚,其中:巴西将于2025年取代意大利的经济位置,并于2031年超越法国;俄罗斯将于2027年超过英国,2028年超越德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中国很可能会在2041年超过美国从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印度可能在2032年超过日本;BRICs合计的GDP可能在2041年超过西方六大工业国(G7中除去加拿大),这样,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大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和俄罗斯。
以上的预测是高盛运用最新人口统计预测、资本积累和生产力增长模型完成测算,做出的断言可以称之为“高盛奇迹”。在10年前,“金砖四国”非常弱小,巴西虽然资源丰富,但除了桑巴和足球,确实没有什么能让人刮目之处;俄罗斯也未步出经济困境,2003年国民所得比非洲小国加彭、中美洲牙买加都要低;印度还远没有成就今天的“世界办公室”,贫困人口的比例还相当之大;中国虽然已经驶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对于长期发展的疑问还是挥之不去。当时的金砖四国经济规模还不到G6的15%。
10后,“金砖四国”已从弱小逐步走向强大,加之非洲的加入,这个后起的新型合作组织逐步在验证“高盛奇迹”。可以想象,拥有全球30%领土面积和42%的人口的“金砖五国”一旦“給力”,产生的集合爆发力将改变维系多年的世界经济格局。
4月7日,就是在峰会之前,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1)》预计,按照市场汇率估算,金砖四国(不含南非)的GDP总量将从2008年占世界份额的15%上升到2015年的22%——四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同时四国的GDP增量也将占世界增量的1/3。
不光是中国的预测这么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作出相似的预测。4月11日,IMF发布了半年度报告《世界经济展望》,认为全球经济在未来两年将继续复苏,其中作为世界主要新兴经济体的“金砖五国”将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IMF预测,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5个金砖国家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中国经济在今明两年的增速将分别达到9.6%和9.5%,位居五国之首;而作为金砖国家的新成员,南非经济的增速也将分别达到3.5%和3.8%。
一体化在途中
不论什么样的经济合作组织,差异性是决定这个组织的“粘合性”。这种“粘合性”会障碍合作的广度、深度与默契。目前从时间上和“金砖五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来看,这种“粘合性”还需观察与考验。特别是“金砖五国”之间存有的意识领域差异,这些都决定这个年轻的新型合作组织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就在峰会召开前,也就是3月24日在北京召开了为期两天的金砖国家智库会议,来自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的6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创新“和而不同”的发展模式、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加强务实合作与机制化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关贵海指出,金砖国家已经形成以领导人会晤为核心,以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外长等部长会晤和专门高官会为支撑,以智库年会等二轨会议为辅助的制度性框架,合作机制化已经初步成型,但基础尚待稳固,从长远看,发展与创新的潜力仍然很大。
与会专家杨洁勉认为,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有外长会议、财长会议和峰会等若干层次,目前只是一种软机制,仅具有松散的论坛性质,甚至没有秘书处,也尚未形成一致的指导性规范,内部稳定性还有待加强。建议金砖智库应该让当前软性机制发挥更大作用,把一些好的理念转化成行动纲领,尤其是应对分歧和差异。团结基础上的多样化发展是合作的重要原则。
其实,欧盟的建立对“金砖五国”的制度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由于“金砖五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包容性”成为金砖国家制定行动纲领和机构设置得基石。在本次峰会上,“包容性发展”得到五国的共同认可。《三亚宣言》在此问题上旗帜鲜明地表示,“我们愿加强同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有关国际、区域性组织的联系与合作”。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无论在成员国之间还是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之间始终坚持包容性。毋庸讳言,金砖国家五个成员国在国情、体制、利益等方面不尽相同,在一些问题上也存有分歧、竞争甚至矛盾,但五国始终本着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精神,通过友好协商减少分歧,化解矛盾,增进共识。在处理同其他国家关系时,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始终尊重其他国家的意愿,从不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并尽可能地照顾其利益。
“包容性”可以说是原则,也可以说是手段,更可以说是路径,“金砖五国”的政治家深谙在如今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包容性”才是“展望未来、共享繁荣”的一切保障。
实质性的利益
利益是永远维系的一种组织的纽带。在本次峰会上,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成员签署《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这一协议被外界认为是“去美元化的新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严控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具体对策。
本次峰会共同发表的《三亚宣言》中已经提到,支持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以建立能提供稳定性和确定性的拥有广泛基础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同日,签订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巴西开发银行、俄罗斯开发与对外经济活动银行、印度进出口银行和南非南部非洲开发银行等五家成员行将在四方面加强合作。具体包括:稳步扩大本币结算和贷款的业务规模,服务金砖国家间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积极开展项目合作,加强金砖国家在资源、高新技术和低碳、环保等重要领域的投融资合作;积极开展资本市场合作,包括发行债券、企业上市等;进一步促进成员行在经济金融形势以及项目融资方面的信息交流。
《协议》表明,“金砖五国”已将提速本币合作进程,寻求规避贸易中使用美元带来的汇率风险和成本的时机已趋于成熟。
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巴西、印度、俄罗斯联邦和南非)进出口贸易额合计达59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5.8%,高出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体增幅16.3个百分点。印度和巴西分别为我国外贸进出口第九、十大贸易伙伴,俄罗斯和南非分列第十一、十四位。强劲的贸易增长为“金砖五国”的金融的进一步合作与融合提供前提条件。
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说:“在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框架内,进一步探讨扩大本币结算和贷款业务的方式和途径,开展本币授信合作,建立一个更为开放和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体系。”
实际上,在去年4月的巴西峰会上,中巴印俄共同发起成立了银行合作机制,今年4月,南非开发银行正式加入。目前中国与俄罗斯之间已尝试性地进行本币结算,初步建立这种结算的模式,在较为成熟的基础上,在金砖国家之间推行这种结算方式。
自去年至今,国际期货一直处于高位徘徊,美元的流动性泛滥和贬值让许多国家承担着“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目前,金砖五国正处于发展阶段,既是贸易大国,又是出口大国,五国之间的贸易结算80%是利用美元,因此五国的企业就要承担汇率和利率的风险。
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香港分行代总裁阿宁迪塔•高什说:“中小型企业需要安全的资金渠道能够降低资金的成本,减少汇兑的损失,实际上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非常关注交易成本,因为往往他们的交易量是低量的,其中,成本又可以细分成结构成本和交易成本,那么结构成本往往就是因为货币的换算造成的,如果印度希望从巴西进口他们就需要用美元结算,这对于这个进口商来说在外汇上面就有很多的风险。”
截止到2010年年底,全球外汇储备余额为9.4万亿美元,其中五国外储占全球的75%,仅中国外汇储备就占到了全球的1/3(今年一季度已经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美元趋势性贬值使五国储备系统承受更大压力。因此,金砖国家迫切需要为庞大的外储寻找出路,来提高对外资产的收益率。金砖国家要减少美元资产和美国债券投资,而转向相互之间的股权投资和产业投资,这不仅会改变中国长期以来的全球资本循环模式,也必将切实扭转全球财富失衡的局面。
不过,从现实情况看,无论是构建超越货币主权的记账单位SDR(特别提款权),还是建立多元化的储备体系,都注定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本币结算远不只是一个结算问题,更重要的是必然涉及资本市场,以及人民币的全面可兑换等问题。因为在推本币结算中,必然面临一个贸易逆差的问题。在金砖五国的货币当中,相形之下,人民币币值更为稳定,所以五国之间使用人民币的可能性比较大。一旦使用人民币结算,中国就要面临稳定的贸易逆差,这是很大挑战。而逆差发生之后,人民币将进入资本市场,又面临着人民币的全面可兑换问题。而目前各国之间的货币都是进行管制的,而且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也表明了资本进行管制的必要性。”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讲到。
非洲的意义
随着南非的加入,新兴经济体已步入了由“金砖五国”领衔的时代。直至今日,仍有反对声音,最有代表的就是被称为“金砖四国”之父的吉姆•奥尼尔。奥尼尔认为:“如果仅考虑到南非是代表整个非洲大陆,我也许能理解为什么南非想要成为这个精英俱乐部中的一员,但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明智之举。南非的GDP仅为350亿美元,远远低于其他金砖四国国家。”
这对这一观点,南非贸易部长罗伯•戴维斯表示,虽然南非并不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非还是非洲地区最重要的黄金、铂和铜生产国,其市场规模也是非常可观的。因此,无论从经济规模还是从影响力上看,南非无疑都是非洲大陆最重要的国家。
非洲现在是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今年经济增长有望达到5%,而南非是非洲最大经济体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总量的1/3,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此外,南非相关企业在非洲金融、电力、电信、建筑、农业等行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金砖四国”与非洲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南非为四国拓展与非洲的合作提供了机遇。南非将成为“金砖国家”进入非洲的门户,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南非国际化的进程。
可以看出,非洲正像一个年轻少年追赶着自己的梦想,接纳南非的加盟,无论在经济合作还是参与国际政治都得到一个跨度性地提高,这一涵盖亚洲、欧洲、拉美与非洲的金砖机制,将更具代表性、有更强的国际发言权。“南非加入使金砖平台具有了全球性含义”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逸舟指出。
此外,随着“金砖五国”的磁力效应,诸多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土耳其、沙特阿拉伯……都有可能成为下一块“金砖”,金砖国家也将在不远的未来进入“膨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