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里的乡音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到了蝉鸣的季节,故乡村庄新改造好的小区里,过去低矮陈旧的房屋已经旧貌换了新颜,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雄伟的高楼。洁净、平整的水泥路面两旁,一排排整齐的路灯像夏日盛开的莲花般新颖、别致。广场上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老人健身、孩子嬉戏;情侣流连,笑声不断,一派幸福和谐的景象。不得不感叹:现在国家强盛了,老百姓生活水平日趋升高,日子过得富足充盈,还有什么可祈求的呢?可我总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花圃里,花红叶绿,鸟语啾啾,却没有了往日村庄风过树林飒飒作响的气魄,没有了沸腾的蝉鸣。我踯躅在楼道之间,面朝老屋的方向:眼前又浮现出老家院墙外那棵高大、挺拔的梧桐树,伸展着葱茏的枝干,投下一大片荫凉,此起彼伏的蝉鸣一浪高过一浪……
  暑假里,梧桐树下凉风习习,蝉在树枝上拉着长声鸣叫。奶奶坐在树下,不慌不忙地搓着艾绳,还不时把艾绳搁在嘴边,轻轻用手理顺一下。哥哥和他的伙伴们举着长竿子,围着大树捕蝉,我拿着一根长长的线,跟在他们身后把蝉串在一起。
  正晌午时最热的时候,蝉却叫得愈欢,蝉鸣里的村庄也最是安静。我和哥哥穿行在有树的园子里捕蝉,不经意的一撇,就瞅见谁家大门四敞大开,光着脊梁的男人或套着花汗衫的女人,在大门口、树荫下随意铺一片凉席,横倒竖躺,四仰八叉,只顾打着呼声酣睡。那份踏实与放松,跟朴实的村庄一道,在悠悠的蝉鸣里洗却劳累和疲乏。
  有时,我稍流露出厌热怕晒的情绪,哥便以不能吃娘煎的蝉相威胁,一想起外焦里嫩,咬一口脆香的蝉,便毫不犹豫的随哥哥上沟爬崖,专找蝉叫的最响的树林里去。哥哥举着长长的杆子,上面是自制的面筋,仰脸凝神,只待瞅准了蝉出击。有时“吱”的一声被赏一脸蝉尿,凉凉的,好在没有怪味。
  说起捕蝉,哥哥还闹了一处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呢!一天午饭后,天气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约摸一个时辰的工夫,便轰隆隆打起了闷雷,天一下子全黑下来,刮起的大风夹带着铜钱大的雨点噼里啪啦落下来,顷刻便大雨如注。雨幕遮挡了眼前的视线,地上溅起白色的水花,漫起一层烟雾随水流哗哗往低处流去,雷声雨声交织在一起,大雨下了整整一个下午,待风停雨歇,整个村庄已是沟满壕平。
  时至黄昏,娘做好饭,却不见哥哥的身影,猛然想起,哥哥午饭后撂下饭碗就出去捕蝉了。娘急了,大声喊着哥哥的名字,庄东头找到庄西头,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还是不见哥哥的影子,只有从山上奔流而下的山洪,漫过村里连接深沟的桥洞发出轰轰的声响,滚滚涌向村北那条大河。娘失神般呆呆望着洪水,树上的蝉在拼命的叫着:“热啊热啊”!村里一位老嫲嫲拽拽娘的衣角:“孩他娘啊,别急躁,回家看看孩子是不是在炕上睡着了”。一句话提醒了娘,娘跌跌撞撞跑回家,扒開蚊帐,只见哥哥蜷缩在炕角,头上、脸上汗珠子直往下滚,几只嗡嗡乱舞的蚊子围着他打转,流着涎水的嘴角带着让人匪夷所思地傻笑,在大合唱般的蝉鸣里呼呼地做着美梦呢!“哥哥把烦闹的蝉鸣当成摇篮曲了吧?要不咋会睡得这么香甜”?我暗暗发笑。娘一屁股坐在炕沿上,眼里含着未干的泪花笑了。
  天一煞黑,捉蝉龟也是孩子们的乐事。大家端缸提罐,撅腚弯腰,眼观六路,仔细瞅地上的蝉洞,还不能漏掉爬到树上的蝉龟。突然小妮一把拉住我,轻轻怪叫一声,顺着她示意的方向,隐约看到大树后,有一团窸窣的黑影在晃,定睛细看,恍然大悟,原来是一对男女趁着夜色,躲在树林里谈对象呢!伙伴们扮着鬼脸吃吃笑着跑开了。并责备小妮大惊小怪,连累大家心惊肉跳,都以为触到蛇了呢!
  有一天上午,我看见奶奶又在大树下搓绳。奶奶看见我,招呼我过来。哥哥那帮熊孩子们不知道去哪里玩了,四下里很安静。奶奶东望望、西看看,还问我有人没有,直到我用肯定的眼光看着她说没有人,奶奶便哼起了小戏。她坐在草墩子上,边搓绳边给我唱,唱到兴致处,还放下手里的活,翘着兰花指,表演着动作,唱完还用手捂着缺了牙的瘪嘴,嘿嘿的笑了两声,满是皱纹的脸上竟然漾开一片红晕。奶奶唱的那么投入,而且只唱给我一个人听,奶奶内心对美的追求深深地感染着我。
  就在这一刻,我心中豁然懂了奶奶:奶奶也曾经年轻过,她也有理想、有追求美好的向往,只不过在她们那个年代,受传统思想观念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即使满身才艺,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终究被压抑、被埋没。
  就在那个夏天,奶奶突发疾病,在如歌如雨的蝉鸣里径自走了,走得那么安详。我心里默默为奶奶祈祷:希望天堂唱大戏,希望有嘹亮的蝉歌陪伴奶奶不会寂寞。
  记得作家刘醒龙说: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乡村,乡村是每个人心灵的归宿。其实,我依然留恋着家乡那原始的样子,无法忘记生命里最为本真的情愫。多少年以后,我的孩子们也会像我一样找寻心中的乡音、乡情吗?
  一只蝉嘶哑的鸣叫着,从眼前划过,向远处飞去,我不知道哪里是它的归宿。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几千年前,你可能也是一个秦人,持长矛、罩铠甲、随着你的王辗转在九州大地上,战车并驱、战马嘶鸣,猎猎旌旗,伐齐、败韩、灭燕、络魏、六国联军合纵,金戈铁骑、阵容浩浩,终于齐聚武关了。  如果说函谷关,是雄关天堑、武关,那是边界、有盟约、是大秦国界的标志。这里有王公门客的拱手言别、有倾世公主的和亲仪仗。使臣的快马、说客的脚步、孔子的游学。听,那屈原被流放了、郑袖还在妖媚、宣太后芈月的母仪和铁腕……秦门楚
期刊
今年的夏天似乎来得早了一些,还没立夏,那熊熊燃烧的火焰便熏蒸烧烤着大地,仿佛要将大地烤焦,将空气点燃。  故乡的夏,是一个亮丽清新,热情洋溢,色彩斑斓,美不胜收的季节。尤其到了夏夜,白日里的炎热,快速的被晚风吹散,纳凉的人们三五成群,铺一草席,安然而卧,大人手执蒲扇不停地摇摆,为围坐在身边的孩子扇来一丝凉意;顽皮的孩童追逐着在空中交叉飞行的萤火虫,累了便倒在草席上歇一会,像倦鸟归巢,难得片刻的安静
期刊
赶早市对于许多勤快人来说,是个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我虽然不是一个懒惰的人,过去却没有养成赶早市的习惯。  自从入夏以来,听取邻事家的合理化建议,逛过几次新立河早市以后,我对早市有了全新的认识。  新立河早市自有新异之处。与其说是赶新立河早市,倒不如说是去逛公园。因为新立河早市就坐落在一个植物公园中。市中有景,景中有市,市在景中。  我在晨练的时间慢慢地跑过去。经过新立河大桥,站立桥上,向远处
期刊
亲爱的朋友,当您闲暇之日漫步在“三百里程十万树”的古驿道上,一定会心旷神怡,浮想联翩,不能自已。  翠云廊上的古柏,参天蔽日,形状奇异,蔚为壮观。它与青石铺成的驿道相伴,沿山脊前行,假石级登攀,伴清流小溪流连,踞峭壁绝崖招展,一路穿山越谷,蜿蜒于剑门山区的崇山峻岭之中。  漫步翠云廊是一种美的享受,当你置身那虬枝交错,树叶浓密,遮天蔽日的柏树群落下时,立刻会被众多的负离子包围,并感受到一种宁静清幽
期刊
“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我是土生土长的清涧人,一生下来就和石板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孩刚出生时,大人们便毫无例外地要先放在石板铺成的土炕上。孩子半岁左右,来来回回爬动时,他们又要请石匠师傅打一个石锁锁,把小孩用布帶子拴在石锁上,请不起匠人的家庭,大人直接搬一块圆润好看点的石头,放在土炕上,用绳子把孩子系在石头上,免得他们在大人们照顾不周的情况下,爬的摔下炕。到了上学时候,
期刊
早晨,公交车远远开来时,一望车上拥挤的人群,心就不由得紧起来。陆续上车,司机有些烦躁地喊着:“往里走!往里走!”还没等调整好站姿,车已出发。一片寂静,只有那句“伸手,让爱心蔓延;感恩,让良知蔓延”的公益广告在车轮声里回响。每次听到这句广告词,我都有个强烈的愿望,想把两个“蔓延”之一给用其他如“传递”之类的词语替换了。南山脚下,挤上来两位背着背篼的大娘,站定之后长长地舒了口气。  “哎呀,我的头发!
期刊
张志民先生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艺术学院院长。我敬仰张志民先生,不仅因为他的艺术成就和他平易近人的处世态度,更因为他博大胸怀和令人肃然起敬的人生修为。  第一次见到张志民先生,是在我参加的山东艺术学院中国书画研究生高级研修班的开学典礼上。认真聆听完张志民先生的谆谆教诲,我对先生有了亲近感,感觉到他和我的恩师程大利先生、徐培晨先生是一样的人,他们对学生都倾注了自己的智慧,毫无保留。在毕业展上
期刊
临淄人的智慧,淄博人的大智大勇,都汇集在改革开放40年的如火如荼的进步中。齐楚燕韩赵魏秦,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齐”,这里面浓郁了2600多年的历史风雨,你要想真正学到点知识,那不妨来齐国。  身在故乡临淄,一个地地道道的临淄人对临淄的旅游点和文化韵味感受不足感到遗憾。每逢齐文化旅游节的短短五天,老百姓为图恋这一块钱游景点的优惠近距离的去了解临淄的历史景点,感受齐国的悠久文明。感慨之下,临淄的旅游
期刊
十多天的旅程匆匆而过,转眼已是返程的日子。到达淄博后,同车而行的旅友们,陆续下车了。  十八天前,除了乐洋洋老先生和他的夫人是我们恩施之行认识的,其余人皆属陌生。旅途中也是三三两两松散的游玩,并无太多交集。然而,松散中充溢着的友善和谐,使得车内车外充满了关爱和笑声。正是这样其乐融融的氛围,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才有了离别时的那份怅然若失的不舍。  光阴很奇妙,它能使原本熟识的人渐行渐远,相忘于江湖;
期刊
从西北和西南蜿蜒而来的两条小溪如一对二八少女,一路欢歌笑语,妙曼前行。她们一前一后玉带似的从村子轻轻绕过,把村子好个亲吻。然后又在村东汇合,一路相携东去,汇入潍水。溪水经过的地方,草青树茂,鸟语花香。俯瞰小村,分明是一个端坐在诗画中的俏姑娘。  这个四面环水的村庄,就是我的家乡,五图镇辛旺村。环村的两条小溪,村民们给她们起了个简单而朴素的名字,南河,北河。  村里有个臧家巷,巷里老秀才早就编了这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