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波源体外碎石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52465681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Direx-Magna双波源碎石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71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男263例,女108例,年龄15~66岁,平均(36.5±11.0)岁。肾结石11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83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71例。结石直径6.9~16.3 mm,平均(11.3±1.5)mm。371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按照碎石模式分为双波源组106例和单波源组265例。患者仰卧或斜卧紧贴水囊,行双波源模式碎石者需紧贴两个水囊。操作者以X线或B超定位目标结石,两个独立反射杯的焦点同时定位,设置每个波源的冲击波频率均为60次/min。所有患者碎石术后1、2周复查KUB或CT平扫检查明确碎石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碎石次数、碎石时间、碎石能级、术中疼痛情况、一期碎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371例的平均碎石次数为(1 419±440)次,平均碎石时间为(25.2±8.4)min,平均碎石能级为(10.2±2.7)kV。双波源组与单波源组比较,平均碎石次数[(833±149)次与(1 654±261)次]、平均碎石能级[(8.9±2.0)kV与(10.7±2.8)kV]、平均碎石时间[(15.7±3.8)min与(29.0±6.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71例的一期碎石成功率为87.3%(324/371)。双波源组一期碎石成功率为93.4%(99/106),单波源组为84.9%(225/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波源组和单波源组中体重指数18.5~24.9 kg/m2患者的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碎石成功率分别为100.0%(15/15)和71.4%(10/14)、94.7%(54/57)和72.7%(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碎石成功率分别为81.8%(9/11)和75.0%(1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波源组和单波源组中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分别为83例(78.3%)和168例(63.4%)、22例(20.8%)和82例(30.9%)、1例(0.9%)和15例(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P<0.01)。两组均无不能耐受疼痛而中断治疗者。3例(0.8%)发生Clavien Ⅲ级并发症,均为单波源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P<0.05)。两组均未出现≥Clavien Ⅳ级并发症。47例一期碎石失败,其中21例术后14 d二期碎石成功,7例改行腔内碎石手术,19例失访。

结论

无论双波源或单波源模式,Direx-Magna双波源碎石机治疗上尿路结石,尤其是体型适中患者的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期刊
传统的排石方法包括增加饮水、适度运动、溶石疗法以及口服药物等。这些方法主要通过大量饮水增加尿量、服用药物增加输尿管的蠕动频率和幅度,以及扩张输尿管等作用促进结石与尿路黏膜脱离,从而促进结石排出,因此被称为"被动排石" 。近年来,体外物理振动排石系统逐渐受到泌尿外科学界关注。该系统利用简谐波,产生强大的推力促使结石沿着泌尿系统的天然通道活动,使结石主动排出。这种全新的理念,我们称之为"主动排石" 。
期刊
目的探讨硕通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采用硕通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823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70例,女353例。年龄19~86岁(52.1±12.7)岁。结石最大径1.4~5.3 cm(2.8±1.8)cm。根据结石最大径分组,≤2.0 cm组112例(13.6%),2.1~3.0 cm组395例(48.0%),3.1~4.0 c
目的探讨融合影像技术引导方式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评估其与传统B超定位技术在临床效果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行经皮肾镜手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纳入前瞻性研究,采用SAS软件产生随机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超组采用传统B超定位穿刺经皮肾镜手术;CT-US组术前将患者CT影像资料上传至影像融合超声机进行数据同步,采用融合影像技术定位穿刺经皮肾镜手术。两组患者在穿刺成功后均采
近年来泌尿系结石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并给全球健康医疗体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尽管如此,一系列泌尿系结石基础研究及临床的新进展,提高了我们对泌尿系结石的认识,也使泌尿外科医生在应对这一疾病时有更多、更有效的策略和办法。本文主要阐述泌尿系结石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基因遗传学、药物防治、临床诊断、碎石设备和手术方法等领域的新进展。及时学习这些新进展、新突破,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泌尿系结石的应对水平,使我们在诊断和治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术后发现前列腺偶发癌(incidental prostate cancer,IPCa)患者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后的长期疗效,分析IPCa患者行BPH手术后前列腺癌残留及RP术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45例IPCa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患者均为BPH术后病理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腔内造影超声(intra-cavitary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ICCE-US)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在治疗轻度积水或无积水肾结石患者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28~75岁,平均46.8岁。单纯肾盂结石10例,肾盂合并肾盏结石17例,部分鹿角形结石8例。结石长径2.
泌尿系结石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复发率高,广泛影响着全球人群的健康。全面的代谢评估与合理的饮食和药物干预对泌尿系结石的预防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泌尿系结石预防的最新指南,对泌尿系结石预防的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