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实施以后,全国推行现代教育理念,积极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因此“三声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时期是儿童道德意识启蒙和综合素养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进行良好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三声教育”正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教师人文素养的良好途径,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关系学校未来的发展状况。因此,对于学校来说,推行“三声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浅谈如何推行“三声教育”,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关键词:三声教育;学校发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所谓的“三声教育”就是要将歌声、哨声和书声相结合,要将音乐、体育、共读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所谓的“歌声”就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所谓的“哨声”就是要让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所谓的“书声”就是要让学生教师进行读书活动,成立共读会,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口语和阅读能力。这三个元素相互融合,相互联系,奉行着“育人”的理念,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从小学教育的现状出发,就如何推动“三声教育”提出一些策略。
一、当前小学教育的现状
当前随着“唯分数论”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和学生把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了学习基础知识上,以至于很多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有的同学甚至变成了“书呆子”,这种情况不仅仅只是初中和高中,就连小学也开始重视知识教育。这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学习固然重要,但体育、音乐、美术等这些学科都不能落下。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要想在学校里面学习与生活,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如果经常在学校里面生病,怎么可能学好知识。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对疾病的免疫力,可以强身健体,培养学生合作、团结互助的能力,同时,适当的运动也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缓解学生的压力[1]。总之,适当的体育运动是学生在学校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前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读书和美术也同样如此,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核心。一个好的学生不应该仅仅只是学习成绩好,而应该是各个方面都不弱,同样,一个好的学校也不应该仅仅只是升学率高,更应该是各种综合能力的强大。因此,实行“三声教育”,推动学校发展刻不容缓。
二、“三声教育”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摇篮,它的教学质量可能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情况,因此以“三声教育”推动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声教育”由歌声、哨声和书声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知识只是小学教育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全面发展。“三声教育”理念就是要培养全方面的人才,让他们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身体素质、审美观念也得到提高,继而提升他们在学校里面的幸福感,让学生能够在学校里面度过健康而又快乐的童年时光,以便于他们将来更好的步入社会,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实现了教学的目标,推动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在小学推行“三声教育”为学生幸福成长助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学校要杜绝发生占课的情况。学校要制定严格的制度,惩罚占用体育课或者音乐课的教师,假如体育教师或者音乐教师有课,可以进行换课,换一个别的时间将它补回来,但决不允许发生占课的情况。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可以适当的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防止疾病的发生,同时,也应注意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三、“三声教育”推动学校发展的策略
(一)以歌为伴,奏响童年乐章
音乐教育是人文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子曾有曰,吾闻乐,三月不食肉味也。由此观之,一个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感染鉴赏者的精神,并使双方达到灵魂层次上的共鸣。而现在,在新课改实施以后,全国推行现代教育理念,积极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因此音乐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这种情况下,小学音乐教育必不可少,要想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推行音乐欣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便于将来成为全方面的人才[2]。
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在给同学们讲解《欢乐颂》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欢乐颂》给他们听,刚开始旋律平静、深沉,慢慢的变成了轻快、欢乐。一开始就把学生带进音乐里面,营造出一种快乐的课堂氛围,然后教师给同学们介绍这首歌创作的背景以及贝多芬的坎坷人生,以及这个作品的意义,引发他们的思考,让他们明白音乐的强大力量,可以治愈人们的心灵。同学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快速的进入音乐氛围里面,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的。还可以经常在校园里面经常播放一些青春活力的音乐,让校园里面充满“歌声”,或者举办一些歌唱类的活动,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去感受艺术的魅力,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以书为友,谱写共读华章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读和写缺一不可,前者可以巩固学生的识字基础,让学生自发的拓展字词积累,后者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妥善运用自己所积累的字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发挥读写结合模式的重要作用,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大力推广,让校园里面充满“书声”[3]。当然,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的读写结合模式还应该要以“以读带写”的形式为主,这并不是说其他的形式不好,而是说,这个模式最适合小学教育,更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功底。
例如,在教授《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一单元时,就可以通过以读带写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读写结合模式的好处,从而促进读写结合模式在学生中的推行。例如,在古诗《望天门山》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读的同时,去领悟作者所写的景物,并通过文字写作叙述出来。如此一来,教学就能从以教师讲解为主变成了以学生体会感悟为主,即能让学生在读与写中得到锻炼,又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自由发展自己的个性。再比如,在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摘抄自己觉得美的词句,借此来培养学生积累词句的习惯,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有一个能模仿和借鉴的对象,一点点的培养学生的写作风格。这些都是“以读带写”在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中的运用,也是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學语文三年级教学中的运用。长此以往,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必将焕然一新,迎来一个良好的未来。还可以通过开展班主任共读会和读书分享会,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以哨为令,共建活力校园
现在的体育课程结构和在所有的教学课程中的位置,从整体上看,发现仍然具有“应试教育”的影子。体育课作为一门副课,长期处于“可重可轻”“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地位,虽然体育这一门学科已经被加入了中考,但在人们的意识中仍然看轻这门学科,加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的压制住了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素质教育这一实践。根据素质教育相关理念,调整原先所有的体育课程结构,在是否增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课程是每一位教育者有必须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这样做不仅能为小学生补充体育知识和技能,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相互交流与相互合作能力。
例如,学校教师在安排课程时不仅要安排体育课程还应该安排体育兴趣课程,如羽毛球兴趣课,象棋兴趣课等等,让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却有着相同兴趣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从而达到增加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目的,还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运动,这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还可以开展“阳光一小时”或者举办运动会等活动,注重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素质培养,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得到均衡的发展,以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结束语
“三声教育”的开展,可以方便学校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小学教师应该以立德树人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方针为指引,要将“三声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以歌为伴、以书为友、以哨为令,真正做到歌声、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将来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让学校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耿飞.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三声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辽宁教育,2020(20):22-23.
[2]李斌.追寻教育的天籁境界——“三声”教育的提出及实践研究[J].新教师,2020(08):15-16.
[3]陈雅玲.微探“三声”教学模式及其运用[J].教师,2020(21):20-21.
关键词:三声教育;学校发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所谓的“三声教育”就是要将歌声、哨声和书声相结合,要将音乐、体育、共读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所谓的“歌声”就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所谓的“哨声”就是要让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所谓的“书声”就是要让学生教师进行读书活动,成立共读会,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口语和阅读能力。这三个元素相互融合,相互联系,奉行着“育人”的理念,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从小学教育的现状出发,就如何推动“三声教育”提出一些策略。
一、当前小学教育的现状
当前随着“唯分数论”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和学生把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了学习基础知识上,以至于很多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有的同学甚至变成了“书呆子”,这种情况不仅仅只是初中和高中,就连小学也开始重视知识教育。这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学习固然重要,但体育、音乐、美术等这些学科都不能落下。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要想在学校里面学习与生活,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如果经常在学校里面生病,怎么可能学好知识。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对疾病的免疫力,可以强身健体,培养学生合作、团结互助的能力,同时,适当的运动也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缓解学生的压力[1]。总之,适当的体育运动是学生在学校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前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读书和美术也同样如此,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核心。一个好的学生不应该仅仅只是学习成绩好,而应该是各个方面都不弱,同样,一个好的学校也不应该仅仅只是升学率高,更应该是各种综合能力的强大。因此,实行“三声教育”,推动学校发展刻不容缓。
二、“三声教育”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摇篮,它的教学质量可能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情况,因此以“三声教育”推动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声教育”由歌声、哨声和书声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知识只是小学教育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全面发展。“三声教育”理念就是要培养全方面的人才,让他们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身体素质、审美观念也得到提高,继而提升他们在学校里面的幸福感,让学生能够在学校里面度过健康而又快乐的童年时光,以便于他们将来更好的步入社会,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实现了教学的目标,推动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在小学推行“三声教育”为学生幸福成长助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学校要杜绝发生占课的情况。学校要制定严格的制度,惩罚占用体育课或者音乐课的教师,假如体育教师或者音乐教师有课,可以进行换课,换一个别的时间将它补回来,但决不允许发生占课的情况。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可以适当的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防止疾病的发生,同时,也应注意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三、“三声教育”推动学校发展的策略
(一)以歌为伴,奏响童年乐章
音乐教育是人文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子曾有曰,吾闻乐,三月不食肉味也。由此观之,一个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感染鉴赏者的精神,并使双方达到灵魂层次上的共鸣。而现在,在新课改实施以后,全国推行现代教育理念,积极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因此音乐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这种情况下,小学音乐教育必不可少,要想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推行音乐欣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便于将来成为全方面的人才[2]。
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在给同学们讲解《欢乐颂》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欢乐颂》给他们听,刚开始旋律平静、深沉,慢慢的变成了轻快、欢乐。一开始就把学生带进音乐里面,营造出一种快乐的课堂氛围,然后教师给同学们介绍这首歌创作的背景以及贝多芬的坎坷人生,以及这个作品的意义,引发他们的思考,让他们明白音乐的强大力量,可以治愈人们的心灵。同学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快速的进入音乐氛围里面,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的。还可以经常在校园里面经常播放一些青春活力的音乐,让校园里面充满“歌声”,或者举办一些歌唱类的活动,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去感受艺术的魅力,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以书为友,谱写共读华章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读和写缺一不可,前者可以巩固学生的识字基础,让学生自发的拓展字词积累,后者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妥善运用自己所积累的字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发挥读写结合模式的重要作用,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大力推广,让校园里面充满“书声”[3]。当然,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的读写结合模式还应该要以“以读带写”的形式为主,这并不是说其他的形式不好,而是说,这个模式最适合小学教育,更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功底。
例如,在教授《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一单元时,就可以通过以读带写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读写结合模式的好处,从而促进读写结合模式在学生中的推行。例如,在古诗《望天门山》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读的同时,去领悟作者所写的景物,并通过文字写作叙述出来。如此一来,教学就能从以教师讲解为主变成了以学生体会感悟为主,即能让学生在读与写中得到锻炼,又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自由发展自己的个性。再比如,在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摘抄自己觉得美的词句,借此来培养学生积累词句的习惯,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有一个能模仿和借鉴的对象,一点点的培养学生的写作风格。这些都是“以读带写”在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中的运用,也是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學语文三年级教学中的运用。长此以往,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必将焕然一新,迎来一个良好的未来。还可以通过开展班主任共读会和读书分享会,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以哨为令,共建活力校园
现在的体育课程结构和在所有的教学课程中的位置,从整体上看,发现仍然具有“应试教育”的影子。体育课作为一门副课,长期处于“可重可轻”“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地位,虽然体育这一门学科已经被加入了中考,但在人们的意识中仍然看轻这门学科,加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的压制住了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素质教育这一实践。根据素质教育相关理念,调整原先所有的体育课程结构,在是否增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课程是每一位教育者有必须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这样做不仅能为小学生补充体育知识和技能,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相互交流与相互合作能力。
例如,学校教师在安排课程时不仅要安排体育课程还应该安排体育兴趣课程,如羽毛球兴趣课,象棋兴趣课等等,让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却有着相同兴趣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从而达到增加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目的,还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运动,这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还可以开展“阳光一小时”或者举办运动会等活动,注重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素质培养,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得到均衡的发展,以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结束语
“三声教育”的开展,可以方便学校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小学教师应该以立德树人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方针为指引,要将“三声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以歌为伴、以书为友、以哨为令,真正做到歌声、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将来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让学校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耿飞.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三声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辽宁教育,2020(20):22-23.
[2]李斌.追寻教育的天籁境界——“三声”教育的提出及实践研究[J].新教师,2020(08):15-16.
[3]陈雅玲.微探“三声”教学模式及其运用[J].教师,2020(2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