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点精神洁癖看自我 等3则

来源 :中学生天地(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qc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一点精神洁癖看自我
  
  我与同学们嬉闹时,明明心里觉得无聊,却装作笑得比谁都开心。我会在老师面前装单纯,老师们也总以为我晚熟,但我知道自己早熟。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因为这样的我从未开心过。希望您能帮助我,我只想要快乐一点而已。
   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希望您能替我保密。谢谢您!
  
  小 薇
  
  曾经想过这个问题:“真我是怎样的·”其实对任何人来说,都没有一个已经被定义好的、孤悬在那儿的“自我”。一个人在各种各样的境遇里呈现出来的样子,都是自我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我”本身是无所谓真假的,哪怕那是经过矫饰和伪装的、戴着面具的自我。
   为了避免把问题引向繁琐的哲学探讨,不往深说了。你与同学嬉闹装作笑得很开心,在老师面前装作很单纯,本来是没有什么的。你甚至可以不用“装”这个词,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是不可能真的完全“自然”的,有时候需要附和,有时候需要掩饰,有时候需要照顾礼貌。如果用一双太有洁癖的眼睛去打量,那么,身边多的是装傻装嫩装糊涂装聪明的现象……你的问题是你对这种状态里的自己很不满,你感到不快乐。原因何在·就在于你太突出了自己的“装”,把它想得太严重。其实以我的判断,你所谓的“装”根本就不是装——如果与同学嬉闹时真的很无聊很无趣,你怎么笑得出来,而且笑得比谁都开心·难道你装笑的水平比奥斯卡影帝影后还要牛·如果你真的挺早熟,你怎么可能纠结于信中提到的这种问题,而且还郑重其事地把它当一个秘密·亲爱的同学,我觉得你的确单纯可爱,甚至还稚态可掬,你只是开始拥有了反观自我的能力(就像照镜子一样),并在反观中发现自己似乎失去了那种最纯朴的天真,于是产生了一丁点的失落感。你别以为所有的笑都要乐不可支,也别把单纯看得太绝对。想想看,四五岁的小孩子就知道迎合父母的心思说一些话做一些事,你是因为他们明显有取悦大人意图的奶声奶气而由衷感到一种单纯的美好呢,还是觉得他们在装单纯·顺便说一句,晚熟的人往往觉得自己早熟,呵呵。我希望你别再在“装”的问题上苛求自己了,你应该完全接纳并且无比喜欢这个在同学眼里爱笑、在老师眼里单纯的自己。
  
  人生就是“向死而生”的过程
  
  我在大约半年前参加了一次葬礼,这使我对死亡很恐惧。我每天都在想生与死的问题。我没有办法在夜晚安然入睡,这使我白天精神很差。我没有办法停止对生与死的思考!我害怕我会因为总想这些问题而浪费我的读书时间。而且我现在老是想到死亡,总觉得生活无趣,生命脆弱。我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不再想这些问题。
  
  墨 攻
  
  我估计等你看到这封回信的时候,有关生命与死亡的问题已经不会再困扰你了,因为生命本身的强大惯性,以及日常生活中种种需要你去面对的现实,将搁置或消解掉你的“天问”。是的,这是一个必须被搁置的问题,但也是一个必然会解决的问题——就像作家史铁生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出生了,这(死)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生活是先于思想的,在你抓破头皮思考生死时,生活早已经开始、正在进行,并且还将继续。如果不好好生活,而被困于思想之牢笼,那他无异于像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提到过的以头撞墙的人。其实,人生就是“向死而生”的过程,如果没有横亘于前方的死亡,生命就会失去张力,从而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中国思想家也一直强调“乐天知命”,能够安然看待生死,坦然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挑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好好琢磨琢磨孔子“不忧不惧”、“不怨天不尤人”这些话,细细咀嚼曾国藩“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的意思,你的内心一定会变得敞亮起来。
  
  “闲书”何辜,惹来罪感
   我的成绩一直排在班里前十,为了上重点高中,我拼命地往前五挤。自从上了初二,我比以前更努力了,学习成绩却不进反退。看着原先成绩一般的同学都有了进步,我心里十分着急。我喜欢在周末看言情小说,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我知道这样很浪费时间,想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可就是控制不住,我该怎么办·
  舟 舟
  
  当一个人的“进步”和“退步”被放在如此狭窄的一个区域里来丈量,而且所用的又是那么小的一根尺子——恨不得“毫米”后面还带上几个小数点——的时候,我的心里还是颇感悲哀的。“前十”“前五”至今还是学生们如此在乎、如此孜孜以求的高级目标,令力倡素质教育的人们情何以堪·
   初二的一个孩子,周末看会儿言情小说,有什么大碍呢·但你竟会如此纠结,说明升学的比拼已到了何等惨烈的地步!虽说言情小说有些粗糙,故事模式化,结局太老套,属于快餐文化一类,但它们好歹还是有助于一个人感性层面的发育的,何况,就算只有纯粹消遣的意义又何妨呢·如果这样读一些课外书也算浪费时间,那一个人还有多少余地来培育自己的兴趣·有多大的可能拥有一种快乐的成长状态·经过初中阶段如此这般的“历练”,我真担心一个原本鲜活、灵动的孩子被驯化成了只认得教科书和习题集的“考试机器”。“前五”又如何·“第一”又如何·“重点”又如何·!
   我知道你也有很多无奈,你属于最真切地感受到升学压力的那个群体。我在这里泛泛地讲道理,或许你早已显出了不屑的神情。那好吧,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我还想退一步说两句话,是退一步说:对于自己周末读一会儿“闲书”的事,请别再抱有那么深的罪感了。哪怕从提高成绩的角度看,学习再紧张也需要有喘息的时间和空间,课业再紧凑也必须承认枝蔓的价值;而且,只要你愿意,从言情小说里其实也可以读出青春励志的成分呢,里面的男女主角应该都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吧,他们很多时候也是在努力加油奋斗的吧,这些情节无形中会使你抱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业。
  
  
其他文献
预备铃响了,同学们匆匆地跑进教室。一不小心,小胖和小杉撞在了一起。“啪”,小胖手里的书掉在了地上。“对不起,对不起!”小杉说着,蹲下身来帮小胖捡书。  “咦,这是什么?”小杉从地上捡起一张原本夹在书里的照片,不禁叫了起来,“哇,刘翔呀!刘翔和小胖的合影!”  这一嗓子立刻吸引了教室里的同学们,大家纷纷围了上来:“真的?让我看看!”“我也要看!”一时间,同学们像追星一样把小胖围在当中,不断发出“啧啧
回想三年寄宿生活,感觉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每到上午或下午最后一节课要下课时,我就一只脚伸到桌边过道,做出冲刺的姿态,等着老师一声 “下课”,然后拉着“仓鼠”狂奔100米到食堂吃饭。  虽说每天像饿鬼投胎一样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奔跑似乎有伤大雅,我也曾尝试像那些淑女一样迈着优雅的步子去食堂打饭,但总被那些不停地从我身边跑过的学长学弟刺激,显然,若以这样的速度赶过去,轮到我时就没好菜吃啦!  1. 战友“仓
在这个时节,谈论明信片正合时宜。圣诞、新年相继来临,一张张精美的卡片,承载着手写的祝福,在人与人之间传递——这是多年以来常见的一道岁末风景。  在这个时代,谈论明信片又好像越来越不合时宜。我们有了电脑、手机,有了短信、QQ、微博、微信……讯息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传播,而这种要特地去购买、要手写、要贴邮票、要找邮筒去寄、还要耐心等待的明信片显得多么麻烦啊!  但是总有一些热爱明信片的孩子。在他们心里,明
我从小喜欢画画,喜欢在调色板上调出各种好看的色彩。但是上了科学课以后,我发现一个现象:不同颜色的光叠加得越多,就会越接近于白色;而各种颜料配在一起,非但配不出白色,反而往往是越调颜色越深,甚至变成黑色。这是怎么回事呢?  ——衢州 半调天使     你提出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特别好,所以我们这次先来动手做个神奇的小实验,再来分析和解答。   【做做看:香蕉不见了】   准备一根黄
我们再一次坐了从前每天一起回家时坐的那趟地铁。一路上,我感慨万千,突然觉得路过的风景,熟悉又陌生。   那一年,我们高三。   1   教室后面的大黑板上,原先花里胡哨的板报已被擦得一干二净,上面只写着几个字:高考倒计时XXX天!数字每天都在变化。   2   楼道里横冲直撞的小伙子变少了,也很难听到姑娘们凑一堆讨论偶像时的聒噪声了。这里突然变得安静了。老师们苦口婆心地劝说:“现在你
搬家时整理东西,翻出一大堆积满灰尘的外语学习书刊。其中有英语的,除了大量的书和杂志,还有五六十盘磁带;有德语的,光教材就有好几套,词典也有好几种,还专门订阅了《德语学习》杂志;有日语的,《一番日本语》堆起来有厚厚一叠,有的连包装都没拆过……我看着这些如同弃妇般被幽禁于书橱角落的书刊,想起曾经热血沸腾最后却意兴阑珊的往事,心里充满了伤感。  说来简直是个笑话,我在外语学习上耗费过大把金钱和宝贵时光,
【摘 要】为了全面推进“互联网 义务教育”,我校与长兴县和平镇吴山中心小学结对,充分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互联网已经成为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对传统的义务教育进行升级转型,实现了两校学生共上一堂课,使教师从讲台上解放出来,走近学生,随时随地能够授课,带领学生走近知识,引导学生迸发智慧火花。这样的课堂模式更加适应当下的新发展,能够更好地推动义
  
期刊
br
我很讨厌写作文,每次老师一说要写作文,我就很害怕,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我尝试过多看书、写日记什么的,但没什么用。我已经初三了,这学期学校要按成绩将我们分到重点班或非重点班,我希望自己分班考能考得好点,以前每次语文考试我作文都失分较多。希望您能帮帮我,让我的作文有所进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诗句点明了写作是一项厚积薄发的功夫。著名作家余华将如何获得写作才华的秘诀阐述得更为透彻:“没有
真正的梦想不嫌迟  我是一名初二学生,现在发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每当我和父母说一些学校的趣事时,他们总是打断我,说:“管好你自己,抓紧把学习成绩提上去!”我实在不懂,为什么不管我说什么,话题最后都会转移到学习上?为此我找过班主任,而他说:“你父母这么做都是为你好。”我在班里成绩不算好,但有自己的特长。我很喜欢音乐,喜欢唱歌,喜欢表演。可在父母心里,学习才最重要,别的什么都不是。我一直